大自然的文字课后第3题不要拷贝别人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4:56:59
大自然的文字课后第3题不要拷贝别人的
xrsK*G+O5 ֫ymi@=ѱI !I}kNl_N nfs27A|aִAgfŠ\'{ob4B?/Ͽ0Šl.3:V$A ]X }/wh2]=<X'Sxьяnf~ͼ?0utk21/yDcR_ 4Z%ԇ~>hnK )㡎uwj߫ޙn/x :Jg1 ` nozEoo3)i_7S:7}%S*ٻW6b vfYW%{c` cEx)l?{Zw=nKennvp]nQpdFט@)}X+[}')%s;ݓ|Dw游G5scFW*gx[߼~0KaH"~ܛnū!+P ǻ^s aul|.02WSxm1%ݪz-uvʎ\۬X`$ Śf"FjfVTxX_agfps-{}׸0@6UF j LΦϓD ?[^n۟]l Cx]LPn̩=e=ĺ@Xc| wH EZ}X$ n\-r lt}J0 K3&y6n=~$l"A6x<_L&\Xmj'Yz#4oKSJ~m*/ַ޼+>_أSOW'ۺhe sĦ(M`__.CL)F~oe W{m~rmZs`X*W| n`b}##'tkvg9va: Z 3<5 Sa#᠔7,з3+`%Xh$L)=Y(M~ ܀s&89gPoiA+)E/纅(㞮YBb܇'o2l/Elf$~H]u䆍>If.p0r5Y== e;a,8U?4Oo}0+;Yٝr1( 5E$i1<|܁NͪaYxg7.mX>"2GQ.`%:Mg0OzvutkQ5zk MțZF dE*-u/[=27:?2% ``; ʊYkdy;p/ހ#`7ûA;Ѐy:c@SĀ$ ''W:mTJ#n#ڸ;0:)͆(Le4o@ '|yc(ǯVh`NǕ klUG,3]N dGՓEsKLB43fr)b9juv64C0%Ws|B{Xw8$R)L3^ן349(qx"02lU\2*0@a©L`֠%Fp1ŭ1A&Z (Z]~_/]Qm.n=贕~ݻ,rI(M0XSG֔'WarpT?U/ k\S`4o(vwy߭sނ*) z'۴àc8jYwBrg?{`>~0<>J$ws0P\^ i[l46-wCfk R|f '5Wv#HMF[6oȕtioOG_޷ĆtO#z9lwqDx9Їs`t}_Fۼxw5&}KN;0߱Xzd~ŏɋ4{0/i{/Ԗ}L!)q~k6]x8󴑪}m# Wm7و_-~7b77!/|o~=z+={{̷g{*N~ ˧[?ŎUO}m}W>=|~_GH~<N/2? P%/9ݤ~ ȵ~J tH,awwKSP nA.+ 3t$=hɘ.BR7NB&qQVw˵.d%[ L2 Z81]܇ʐ@K'WnDap$2u%\:w'[w(~U"i痝5]Zu?w,~LN7~!U ʺHla1.MM-bz3$y ?Vkcyq1 %.-0s OO&} {뇤l`ƲU>X*s{8 2=3~.j͟TҮ795[ zg`姟M%o.:2ז?/P{zl\pݭJ9qT_PAIȗ`,`'fZL|!fLcifCU@Y/-)yIraʡ7`wYɶ?MAˬ@(wD;ubgoQ'4NCQ۬ B+d/cFiO0[%4 (cK |ZFBPA5 7PI$yGt4σj)4njy۟i3E34!EӅ9  3aT uqׄx֗\B^Vbx:0۪zMw9tW^=(N Z&~<%vi-]:t5Nz|F̉^™T`/$ۋ\CR }WLD|:_*"ʅ׾X !L)vl,ҋ ^Q*LŴifPG_26A p Ɇ1Ğyj¥96Wd.lf%Œ޿ ֦IBuYUw42Q-iZ6;4e@t&E{ֈ%+oXr2Ĕԏ`gKV[|V8bme L=+Gި0c*,xi@Ţ rFk܋t tB&%W b'Ե+}ivņͬ;QOۛnFH ='S ,43OoD sa wҝ}!T[= a?#0+" jMo2b˧6Suuӣt/ĺ8b!Y z3Bܶ9rjСQ0gPye2ihх9R#{J(YSJ @C':P#NHjSAquAd{sypTrhSΉjʖ/]>73!E0# qu[UO9{qf$Y+&wx˿sp&4x"I: YHq XFOTB3D{LHvoUOLϘQ٬".xo" %b޽8PrG~2+psyp Xj@a]\*yBJ#=2bBو$"ղfKl}?aD w!@i$˱D+@އ?arO4N-xdIh$A]XhvJ0osS"T{E~K(<7q5"LT.J&VT{O^v=-3iջ7'@(x ;TramϿX+l e3kیPpZi'6MTnWL9Y ? 3 0OԽf7a5Τ=OU##F~[#bUnM sj $`Y%K"/A YiqWbGlIUyθV 6*`23LQ)lY~9WZ OK oVKՔx4'PU( b>ĄBp&SCm I#i-L/4 AM9H 8ndz =g'`*W&8= -Y =C+)pu&@]-#WTV6Cع,R D.]/g6ԮKa1Og~m HGۖ8׊fʥdHҒ!cjCRA :,G[^$Jb`G>QPqCFԼdѡC<~D˽e<\tz@Mw w?P xK(`.{wK;_8qWA|Ӣ> ;.wlyZҁϽ8W#dyDD?fA'c]}y{ӏ8魆fQuW:&=!kLXx禺x6AdC'ڒṊmNθۧK=LϔR m/_'`n+)%S!`'yIgdٖfJ/ySdo%p>v`hD(7%Y _8lRw/چC6WPDV {i6:Mtz ~/eCxu;Cƚw+é轔}fEH8~8vt[qQ$'V5^T^gEVt#hK=x;oa>rEtۋ;1f kOK]H0L15 ֆ嬵e%czr:ێt/,F5:O לZ#Py~>4*urFV')<)|8KZHf_@e~|Gje姞%ƶr%['i.Yꧯ[-?lrT)Ec s|zr/sj;C]c}Z[kÙ$X>o!ys:Ўw4|jC}3kus p,WO蹪m164_fO|v1ꑹO '\̠#gҩ}! m>nliQ}4~/,fצs1#j1i▴[+Iz0[!D<SMz`e,y}V̬f$QHlS:6OzĆST 'sOc^/)ФڌI;(9oktBIa zufx2ޱMAm{|n̄ *H{_ { 9ui &xGaUha'd[ M^J-V} ]1ەMݙB#Ψ{*^DM݆0QތiqN[{`fd0lؘz?A_`6}GMZC'd C{4M&SNߧ7FHU4>W8@8^ϞV feV$)0=9m26ok {L(]1T6Qg-3]XJp‡GRMM_*K0!QM/dU =(= )MOиUNJ͘o_"n(hWw @ [w0V5:A$D(%L/~D鳤 $ Vˣ3G P>x jtZj8n´aһ^!h*9O{1Nk0ɤX\o^gfLzd`rmO^>ݠ? gOn ;fws؛6,Gb/ll.&'bJRӞ#} sNӦ3''<=)]Jу\W*ݢn%SD̘6"'/㵘qY8Ci4&暙ҁfpfA6<{^ν7L3A>(>\%_۠}'/p3/<f3$YUېh/׊v? |d8I%t\$(FXxbo_觢bd'N>qKTci(Йf>~aEʫ&v!V۷j/-ICEgd9J?zQ" ^v-1~"I1jRZ HөR'*f:VWeKZAujJ˶9z}m'; 2Y_@oG3DR_EWK&Q|(4lehOk66 _V͏% WxbH4Ide1՜M.഍𘑏w$12CĦ;$<maw;78u>([=fY+k{K\zV`6a vڡ;=Zo_ȁ/oZv*N 9yqzǦϒ5nitӒE`Yc:;Y9VPJkZ ft㹰PoSL\^V+yN֜qbZdS.蛱5jt-ICPqH@3r ̍I}0猾(tmɎ\D^6Sy8,v7<aS6 %%_#/L {BP#BjH$#tLP uBn] " ꡨ]0gQ?-^}#'e\q!nx~Cfe93Zpw>H] S/E[e{K4<57=DY=r%ځetI̸g)F[uDR@KU`#5g)3"JU@ήmQaԕYxU/tRSE3%ȿh5wVD1f2=#%AbLZc溌&h>2T ii앨Ib2ɊNL4AZGͶl3s2WB*(IU:;~z˱<U+X,VT$bT=„uE^;z#ȉN,ՠ^VѢHT4V7 H{+BKG-ηU&U]-R󒊠n8WsUKcdfb5VˑZ^,lMsкܶ7mQ/^m7h X#z%y8bU6Tzi-<WHmeR{nt7r:Mq\PRJZY:h2 u-|*_tzY׳!_a؊Y65"+1f85$u`QD$ct)D\*ՂqftrB^Z̔ 5c$7~Hy)qyk3Y2ڳmNޔW`a^ZjN@N)XԥFuG~DUg 'ԍ6j PHgU3XrմBLtZjdGs]"˜Bl7Vr-zRQ6`HKhXrA*D87%>H;}' 6]p1^@>TѾ07ÙkZ.-OŢkK)ˢ%!Bg,$ifCjr<nFo8^Z1TK| P&|ug _]ثzy&5fJ˳ƾs%NJQE-TVQ%B8c_3!2`WnS2h:̕RnfPDuC,'ugJfpڲUj tHPG(]+F3˹OMM{u|~K@U\iB8.ѿ) QݯZ_wF= -\k7Qa!2\Cy@G0kT.}YĤJslan{i+a@|fytl<)1+6n N9뺲T,MUVw,huPyӾv5o^sf?BB>90[TatfFX^zA gբl鶆z/,H bA_~at>8UxZKdj;CNT-y=XJb綮 pt**rLC"W8J[TĦVK^gjGՐc/e:jkTqajZRO mᷖd܌dvҌJ'+xY%jF`s{-iRV<vty1E^Ӏ+qg@'vED#/Jy[(ӊ\ܓ6 Y-)%y'/jeJs:[ߴƱثK3%rpk/ d{[HiL g'Aj{n<4knnś>k|?mꇭ~l;m ;_ZGa9PSWJF',yjzn2_ =`SĢ]N:wq=z\vz;:D}RYp^JA*S{O\,&X%<]>#0>'{MA}#')ō {Ǯ*8h ҫ5!LH %t7Li!.jZr.MW] /LF;U%SSǗHwȤi2-? x''n]_&*1 "Zk^h>)a]ЂrŻ_-M. gf+SyR+ԃ.?=7b$˥YԠf B[HtIUt95D8}Q1O"~?/} N /uxsەk7d9c/S-йך{gWv^|jaSb;|b*əYNOqC5z; jƽ]ձsU_4K?hTK֤ `Oe oizx(?=e7Ŵ uȠrw$jZ0J}J[8U-xgEwV^\ Aƻfx,%&Cѹ8Nk}3OC*uRz֦TfBvTv-syZ& ڿeap\EX/["2O,snʄbx\,ws]*>- ZjXr[R%ğUU I#|}Fl(@ LM=M+ $"ML6= ,*"n%].8?/.Hq'ΓK-h.3woCnG#w.?vĖdj("ax Ϡ,؞)O8s*੄EY%[9󊝓|DǬ{g]ᵽ>ѬdUΧgO訨6Z?{`kr²ltU!fvdZ}4\_+A<>lY()M:a?n%zlc8n郞0D&{]ʍOӲڼ^x/iNýp){?@ݚ3ΑCGVCYm\A薹_rӞKJ=εLjDÚ9:Iݸ.Q]'RUSα $;3(F#K<<b ~ Dݝ.u݊,bK5"-`vCHVTzk*UUj6/-Oq'N!U5Rmקm%3*8˳"􇽲^3!6[ږOyprWY/qZORjJ\_؛Q.+zL4T"]E˶{sMjQ.n5e`Vr91iy4t#J $>H UҢf|^PxdNe ?-{|Frbi+yn;uX`fJҰuRN=x입e DEk픬DftCA^=WKTuzKχƂA߆3oNx,ۀ@&"B\xp_T[d )У\n:C 6 _)fJR,0zW:'2Sv6lt">)Ė@Ƕ1BB 4slvp%koNױIV$G~J-.9 =(W~iwӺږ*#BEөγfjOaZ-r?d?Q/gt{B3{ m /_ܻ]@1{ $t˙Uj~> 3\'z[?]z0QzܣK<.tq.BOtJ ALLJ0nc[e@ i"Klm3%JЊí}Q_lhȎTO/_A%ѫn-kP)[ocokCSUrl Ē%%Xu-@sCXVT#u' N֐&stQ7D@?n Y3x")T.؟s6]:,0 sG2ZE.<^16o2+l4 iYi类[;,\߼ &fjW@4|R<~ p^_S6 /hASTegɩ3ٌR Ep ;\d~5˘ө@ĸ5t,1ՉAlꅺTD ߒ)Z7r|A NE58T0rH +!LW"Y_Dσ2шzhNP̗#ͫ@V6]qzz~@gM-%$gwKǷO wcϬsr,bsl,9s*3R-*Tނhͫ('M+F;тmVY[OU1Q%ˡU閰w%vǤ6Xo(fv (ZUCv)DX**7N

大自然的文字课后第3题不要拷贝别人的
大自然的文字课后第3题
不要拷贝别人的

大自然的文字课后第3题不要拷贝别人的
1.云与天气
云是指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
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
简单来说,云主要有三种形态: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
民间早就认识到可以通过观云来预测天气变化.1802年,英国博物学家卢克·霍华德提出了著名的云的分类法,是观云测天气更加准确.霍华德将云分为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这三类云加上表示高度的词和表示降雨的词,产生了十种云的基本类型.根据这些云相,人们掌握了一些比较可靠的预测未来12个小时天气变化的经验.比如:绒毛状的积云如果分布非常分散,可表示为好天气,但是如果云块扩大或有新的发展,则意味着会突降暴雨.
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缕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淡积云.淡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发展成浓积云.当云顶由冰晶组成,有白色毛丝般光泽的丝缕结构,常呈铁砧状或马鬃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2.植物通常南面长势好,可以知道方向
3.窗户上有雾气可以知道外面很冷
4.天颜色变得不正常在某个地方就发生了自然灾难
5.海水自己冒泡泡就会有海啸
从书和观察中发现的
可以啊?
没功劳也有苦劳啊
参考资料:百科和自己的脑子

1.云与天气
云是指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
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
简单来说,云主要有三种形态: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
民间早就认识到可以通过观云来预测天气变化。1802年,英国博物学家卢克·霍华德提出了著名的云的分类法,是观云测天气更加准确。霍华德将云分为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这三类云加上表示高度的词和表示降...

全部展开

1.云与天气
云是指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
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
简单来说,云主要有三种形态:一大团的积云、一大片的层云和纤维状的卷云。
民间早就认识到可以通过观云来预测天气变化。1802年,英国博物学家卢克·霍华德提出了著名的云的分类法,是观云测天气更加准确。霍华德将云分为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这三类云加上表示高度的词和表示降雨的词,产生了十种云的基本类型。根据这些云相,人们掌握了一些比较可靠的预测未来12个小时天气变化的经验。比如:绒毛状的积云如果分布非常分散,可表示为好天气,但是如果云块扩大或有新的发展,则意味着会突降暴雨。
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缕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淡积云。淡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发展成浓积云。当云顶由冰晶组成,有白色毛丝般光泽的丝缕结构,常呈铁砧状或马鬃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2.植物通常南面长势好,可以知道方向
3.窗户上有雾气可以知道外面很冷
4.天颜色变得不正常在某个地方就发生了自然灾难
5.海水自己冒泡泡就会有海啸
从书和观察中发现的
可以啊?
没功劳也有苦劳啊
参考资料:百科和自己的脑子

收起

人与自然必须和谐:今天,我们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费,大量的野生动物被猎杀……头顶的天空不像以前那么蔚蓝了,脚下也再不是一方净土了.水龙头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会干?多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朋友还正在挣...

全部展开

人与自然必须和谐:今天,我们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费,大量的野生动物被猎杀……头顶的天空不像以前那么蔚蓝了,脚下也再不是一方净土了.水龙头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会干?多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朋友还正在挣扎?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自然妈妈她太慷慨了!我们习惯了索取,一旦这位慷慨的妈妈无法提供给我们生活的资源,或者我们的行为激怒了她,她要给我们颜色瞧瞧!那我们的下场只有是灭亡!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人类的生存须要依赖自然,我们是否该给她多一点关心,爱护呢?我们和自然必须平等对待,必须和自然结成一体! 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
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是在原始时代,低下的生产力作用于自然。到了农业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已对自然的干预造成了始料不及的后果。 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科技与生产力水平的极大进步,征服自然的逐步胜利。可是,令人类始料不及的是,工业文明像一把双刃剑,既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但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温室效应。
有人说“人类创造和发现科学,最终毁于科学”!这句话说的也不无道理,想一想,我们天天想着要怎么来更好的利用自然,拿自然来做实验,这样是生活的好了,那咱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呢?
要想长久地生存在这美丽的地球,就得和身边的朋友打好关系,以前欠别人的,要赶紧还一还.而这种事情光靠一人是绝对不够的,这是你我的责任.最后,还是记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吧: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 最轻的泪,是人的泪,而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那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是一种比金属还要重的泪。也许人的泪中还含有虚伪,也许人的泪里还有个人恩怨,而动物的泪里却只有真诚,也只有动物的泪,才更是震撼人们魂魄的泪。

我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那是我家一只老猫的泪,这只老猫已经在我家许多许多年了,也不知它生下了多少子女,也不知它已是多大的年纪。只是知道它已经成了我们家庭的一个成员,我们全家人每天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和她一起戏耍。在它还是一只小猫的时候,我们引得它在地上滚来滚去,后来它渐渐地长大了,我们又把它抱在怀里好长好长时间地抚摸它那软软的绒毛。也是我们和它亲热得太多了,它已经一天也离不开我们的抚爱,无论是谁,只要这一天没有摸它一下,就是到了晚上,它也要找到那个人,然后就无声地卧在他的身边,等着他的亲昵,直到那个人终于抚摸了它,哪怕只是一下,这时它也会心满意足地慢慢走开,就好象是它为此感到充实,也为此感到幸福。

只是,多少年过去,这只老猫已经的太老了,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行动已经变得缓慢;尽管到这时我们全家人还是对它极为友善,但,也不知是一种什么感应,这只老猫渐渐地就和我们疏远了。它每天只是在屋檐下卧着,无论我们如何在下面引逗它,它也不肯下来,有时它也懒懒地向我们看上一眼,但随后就毫无表情地又闭上了眼睛。

母亲说,这只猫的寿限就要到了,也是人类的无情,我们一家最担心的,却是怕它死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我们怕它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就这样每天每天地观察,我们只是看到这只老猫确实是一天一天地更加无精打采了,但它还是就在屋檐下,窗沿上静静地卧着,似在睡,又似在等着那即将到来的最后日子。也是无意间的发现,那是我到院里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只是看见这只老猫在窗沿上卧得太久了,就过去想看看它是睡着,还是和平时一样地在晒太阳。但在我靠近它走过去的时候,我却突然发现,就在这只老猫的眼角处,凝着一滴泪珠。看来这滴泪已经在它的眼角驻留得太久了,那一滴了泪已经被阳光晒成活像是一颗琥珀,一动不动,就凝在眼角边,还在阳光下闪出点点斑。
“猫哭了。”不由己地,我向房里的母亲喊了一声,立刻,母亲就走了出来,她似是要给这只老猫一点最后的安慰。谁料这只老猫一看到母亲向它走了过来,立刻强挣扎着站了起来,用出最后一点力气,一步一步地向屋顶爬了上去。这时,母亲还尽力想把它引下来,也许是想给它一点最后的食物,但这只老猫头也不回地,就一步一步地向远处走去了,走得那样的沉重。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是我们太冷酷了,它在我们家活了一生,我们还是怕它就在我们家里终结生命,我们总是盼着它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够自己走开,无论是走到哪里,也比留在我们家里强。最先我们还以为是它不肯走,怕它要向我们索要最后的温暖,但是我们把它估计错了,它只是在等我们最后的送别;而在它发现我们已经知道它要离开我们的时候,她只是留下了一滴泪,然后就悄无声息地走了,走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
很久很久,我总是不能忘记那滴眼泪,那是一种留恋生命,又感知到大限到来的泪水。动物有它们自己的情感,它们只给人们留下自己的情爱,然后就含着一滴永远的泪珠向人们告别,而又把最后的痛苦由自己远远的带走。
动物的泪是圣洁的泪,它们不向人类索求回报 。 一、议论文知识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分类:立论,从正面阐述其观点,驳论,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其正确的观点。
4、结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
5、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类比法: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二、议论文常见模式
第一种: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第二种,并列式(又叫板块组合式)
并列式结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开列的,也就是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其先后次序有时可以前后互换;它们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例文: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人会有强大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知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评:本文中间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细节有魅力"阐述其理由--为什么?
第三种:递进式
递进式的结构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提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意思是一层一层先后蝉联的。
例文
诗意地生活
07年高考湖南考生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的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到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风》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出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秋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评:本文运用层进式。中间三级理想、奋斗、收获一层层深入,先后层次不可互换,另外,本文文采斐然,诗意盎然,"拿起奋斗的斧辟开理想的石"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
第四种对比式(论证结构)

收起

一、看风测天
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

全部展开

一、看风测天
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
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
二、看云测天
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
三、看雨测天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
四、闻雷测天
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
“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
五、看雾测天
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
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
六、看天象测天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七、看物象测天
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来预测天气。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龟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将要下大雨。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不会下雨。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
“蛇过道,大雨到”、“水蛇盘柴头,地下大雨流”、“蚂蚁垒窝天将雨”、“蚯蚓封洞有大雨”、“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来来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河里鱼打花,天上有雨下”。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
在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躁,疲倦不适。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阴雨。
八、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
有许多天气谚语是看农历关键日预测天气。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坏了初二三,半月不得干”、“要知未来瘫不瘫,就看农历二十三”(瘫指下雨)、“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大旱难逃五月十三”、“六月六晒龙袍,淋破龙袍反晒四十五天”(指六月六下雨后期阴雨天数多)等。
为什么这些关键日的天气易出现变化呢?人们经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发现:冷暖气团经常会在农历的一些固定日期出现。农历与月相有密切关系,月亮的朔望对大气和海洋的引潮力有周期性变化,会使冷暖气团在某些固定日期比较活跃,影响时天气就会发生变化。
九、3个月韵律测气候
相距一定时间两种天气气候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联系,气象学上把这种联系叫做韵律。许多作天气气候预测的天气谚语是属于韵律性质的。
3个月韵律表现为季节之间的联系,例如:
⑴“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⑵“大暑不雨秋天旱”、“夏寒秋长”。
⑶“秋水纷纷,冬雪满天”、“秋有旱,冬有冰”。
⑷“寒水枯,春水多”、“打冬雷,落春雨”。
⑸“春雪百日雨”。
这些天气谚语,反映了季节气候特点之间的联系,气象工作者用这些谚语作气候预测先要进行大量的谚语验证工作,再以此作为气候预报的一种判据。
十、5个月韵律测气候
许多天气谚语反映天气气候5个月的变化和联系,大约相隔一个季节。例如:
⑴“不得春风,难得秋雨”、“春有几次大风,秋有几次大雨”。
⑵“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四九南风伏里旱”。
以上两组天气谚语主要是根据冬春冷空气活动来预报5个月(150天)左右的降水天气。我们曾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查1月份冷空气活动与6月份降水的联系,发现26次冷空气活动,23次在以后的150天左右有降水过程,占88%,降水过程平均为3天。由此可以看出,用5个月韵律预测气候变化,可靠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天上的每一颗星,地上的每一粒石子,石头上的青苔,天上飘飘的云,嫩绿的小草儿,娇嫩鲜艳的小野花,青石板桥上的晓露晨霜,比翼双飞的鸟儿,海边美丽的贝壳、凤尾螺,雪地上神秘的脚印,水里翩然游动的鱼儿,古树圈圈的年轮......
超多的!
你老早就认识了字,并且毫不费力地读出街上的随便哪一块招牌。你不会跑到理发馆里去买药,也不会跑到药房里去理发。如果人们不陪你,你也会很容易地找到路,只需要给你正确的地址、街名和门牌号码。
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东西。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云,也是天空大书上的字母。它不但讲现在的事情,而且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淫雨〔淫雨:连绵不停的过量的雨。〕。
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铁砧(zhēn):捶打钢铁材料时垫在底下的器具。〕了。
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一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在那儿的风就是刮得那么有力。
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
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一转眼功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
“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连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你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
谁如果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会立刻说出,这叫做漂砾〔漂砾(lì):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砾,碎石。〕,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的。
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应当从小就常常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观察一切东西。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当到书里去寻找解释。
还应该经常去请教有学识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这只鸟叫什么名字?雪地上面是什么东西的足迹?
这样,等你将来长大了,做一个建筑工人,或者飞行员,或者海员,或者田地上的工程师——农艺师,你看大自然的书一定会像那印在纸上的书一样清楚明白。
下面是戴巴棣所写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诗中的几节: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