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写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我所了解的孔子,字数:1500,要求:由三部分组成,1:孔子的基本情况.2:孔子的生平经历.3:名言(8句以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4 07:20:01
帮我写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我所了解的孔子,字数:1500,要求:由三部分组成,1:孔子的基本情况.2:孔子的生平经历.3:名言(8句以上).
x}n#KݯmF7fjvC ?~ѰDgMRT8')0"3/xȁt5 *)3#bǎ=e(Q$Dq9ɉ֑hʮO0y %j֍r;(2irv(@KtiOhZE>G' 胲L e]vm-g`By~OLR bC3i" l9ʊv͞ވUGI+(lۻ?jbC &F1lY;>-rS' >ho "$Ev ni c5Z+PYɊQSvt7CvP/L ǴZOR,vrT)ay*ޏ:?R7Y\ZVOٿ$; mc"Y? FmR;dA1إ {CuI}Lɽ0wdż񢗅A(=1O x\W[bLrXQTԈ{~$: *,L k2,%԰iYnp(;2u'۲;:4y(+veO.TOE z0+=gQ8hYt &X @+Sİw jO{D]6|(=OGsR6X"Yiǧ60;E;A9ML!;vej s]]"S *d4D @|R#%FE]oE| (1`xFj_,@ :;y^2b.c;=Jgb4}H% :OFa j 0Rs5'vq0zZ>j[N7۝JtF:|܊|{:D2@;l};Ch' ; M$Jhe&Mޘl(.#P0ōK !$ 89s"tMs2&B3 nѶ8U{X8Ң<:O nbP  ?Ik ʴUWjtFpan8s ׉<_R(8$YX=Ƈ28p=0$?m!12X 8 t}e(D^߉ӾQ@lDqk#:zޞBy=6N,N~ =y guz d M| ~$Sjpa*-N=H@%ýѵ(,C1Ѹ9pO#4:h0Uat/DOzhР(`y\ xT9L][_J rz꺜ڕ9219s_2Ux@ YLULY| n(G FT஑LRQC>\ROm C;@+eW iW0D (TpBuZN!QSXE鉮N"{4е=[6@Gdd2]㌃u#'YEedqɭ N'"OS3JC22 tU4ygtO^2nU1>x\c\Ħ *f*G( cnߦLF$7&"B}8V1dCġfezOvb3鄙ť 0TbVda}2|~Qt4YXW}fq}wMdA;~$O}+/40)_ʺt0F$R'id̔߆܀aPՈO"rg2z35e&F=!RYn afh$pژ= 褈Ȓ9բs5)ºUzib1jMosf.8;Wv`+i d )` LU6N951Nn,)/"/_;eXpIXD 45j/evݿnciaXww}E(hІfI}, ES-{lp*TAYm B}q&Ѓ4v-4{O=қC7yWڡfu7#*1 ~W)"м zI'=0GONؤbX#K6+zx:)'ѧst4 ed67,0G ]7T!wc~ڭ YXw-=#qlAa,-W$kY(fcZ ˕z@Ƃ{v!ϊjQIQ4C~y(f+ zwd .i]$&AEn5$STVđ(M13_>h!I|^*RH;d/MSal.4 ,PD<~Г^/er.n4{'ݟsq/G(wbqʤT,nV&Q@@ ݓCO=2{&} 1!>Kw¿ *~80^;@40ՙ:s턧qYLv -ʏn' GTڗc]pP}6mkUd&Σ@ZOsʊ|9i;C9Mv4Dv5"wFȮ J+H|jR*h;v rd2)-DYt(/l:4QU'P:R +%qyP\3#cQKp& Fov=Ucp- I20JބN&i }Tm^yI͜ea֘C6ƞanj%/}|nkgGsw\(iz3B[fTg^+AS,!WvNIjOg3C;摟e|e-+,T&ngfsZ[dORXӤg4 TG+ _I`J$ˤR#H&!O;cQr18=Wn"ÈsiA0S%25Pt .,j 7X鯠dR9'*0.UM#ߋpuKOц3sJ%FՉs+uxxqq6;H##E6#+-Ґpz#Wg`m[jۍ.y2| {wQG=u(=ѩEQMVN͙nG c/7d{3WEgSWh\v@ȰkUV 8B <ӏ hw]20:ѕ*$E1c-'DKN-w:gxyiTs R.gY\D[Hֶ{;wLb`DU9'5Ry1QG:wJQ4GMɮ `T!ď ^&c*juSQ'J9iMDz]gQR6*F3y  |XV ?gw0Ebi^d>T+b-O ܃ vuĎǩL{2ռZp!ߑ ah+H0Ij7]W.Utii5h"Eet54ɓ('CЎ'3m㖞a6lKؖ)];Uk5ϜR]Z~UdPP~*GUu )[.AMa_dBӪ"NEpe">qT> *Ai7?Da| 0Q*;TM+Hn9;k~ʼh[Ť%͍ntlɵ5O8(UT}$өRq<F_azJQ[ .,F.9ъ~j3't-bq,}ڟsyKq&e.\G>Zj<--&EMFo鍼71gY?i/@v-F#ov-ɤF㌐9ej<3؋#֓$#H,me¯ʛO4zժ|2ۋە=$}7(`Bj; Sm;}kUʠ*QkXk [tz/3H ~nt2u==DbZ00,'GV2! HGhW7vYisAug޶9!b~)YdXdq/_ДV8 U*p9o n-ZiSloi0솮j GEBԐ .>*Pt#;mT DQkLFT8p-+t. NhWK⇾S1o\*d~A-iJ Pb^N9TeO(1Hp)rr 'kiB7,.+q v˃ h> 3vubdDOi˨--M-™U®-gP6!cMqϗZUm͞/7-cxNR[-_FB#*}yC@p+5͒[Ըq鵚ӆs) QM$DNk&kU!i?Y5?0FVIsVe]z&i&u|+i):'Ţ-6T-[-|R9eP=QXZ:/tL6@ UB;X,Uoį!E%Riv=y^ |Ĉ_@=JLF?j`l}>Qz1I#>1ޭpKjs_)vi]RlOuH'^)dm_[+]`,-KS!bH?qBx?h eTk Vߒ|=(2rؔ,ZJ\8 }azRM0jX4yƹ2{0\9#7rzErsK9-#SA \zKHCxd [L^ψZQݳrDu\0Dg~:Kp]*xYs. 2op6E^զ 9YYY/7p-$\h9HY;=rX 絞5?w©[\Y[=w Q<@zu$-C̙]1`S֍tDž7?ߘVԓkӊ+mwпC0W1L1E`Dg$.=K"nk,mN# ,8~^`Uvb0@6 S",u6]Fd˯[ P\'d1YrE9y+dct,LM.p[ܭ{2}ect9}Wk3+@8 kHQ#-f{|wrŏǙLVH6 n,?;EK$[NGoRh)eRΎY!07N e7w|'#|?ƫ聬 p_!|^-\D > byO6kX…5۩zXk ((+ް8d;woE@A H4N~ᑳ mM;Fw"ڥN|z;Ĥ tVer\h$`?qH:HҞ ȫZxZe/ǕZ2`j2@)[ZCg3ǀv} =3t䶁NKNX3gLWƅʁiw&\eC`&5mH Ay ʪ`ЏCYc;5҆ΫE}>\fאYNslLPXq D4xo.)p8i-ކZDߝZ4FuDw8'w820q[ e0;}9([ ~0R0^70EnX\Ce,_+v9*@*xZ7h/(X_tW嗸:p$/y9H< ̑fJmzhņtP ZNx!µ jW nsE.e2|M vL^ǐ, C^4c慎 \X>.F"Yj+ EB&wejIkZղZ:k1A팑n pfJi\*t-xboϑȷKRkX$7+[W~ ;߆f; v9> slC cO6qU5+l>Iu]F0ԙť+hpJn[T7 yBz+Փh* .c`Fa:%n%SJ.ޮ;uY aڭjD$F|Z.ZQyxjWwC} *Yq xHKX6V|]\)WuM7nWqؾ7<ì,iu$7 8ixpar+x|~^MP4e #ҝ[#5$m' gQ cב;vaN Y7-G y cT1̧+Zj487_,_ܟS ۣ7|ޤ\ZU;|7;53`<9r&w>N5n!hP7wdsݛXo=ٱ8n![viKll!Z5juC9OAYK|6#R Gņrwz{hQxQ@oiQ$S-No%η[}{[!RAJolyR$@1=u0tߩ~N%$v*V&%jG)Uf6(fʝFrunUev^.Ýl%Zxr~yUw/V-uv#1mJ /z6"KB[꫈xO-ŭQþɚ0l#3<}Ջ;o޿>rҜwxd%n!5U[|PiA‹=锉GeL~ ̤=Ъ ;ZjY\K44tRұa>~_[mkC?~@\~8Sa]: }m9iC|pY8~-=uFD{2o32AO;bc H$K.b4^|mm7(lyFNgDɍ>]:OP-n=}t9>ྵҭhmQ KX`䐗Evnݦ+t==}NV[^ /+|}z] !{*{=?h%FE%cQאs42ޑ{$ yn_願C֏Y }ݭfkvoCh'#jz9reKyo!Wqv ;vAqG5*A u&dv沍0:<ًg x)BۼnD1I~ahCb>K?p :}UٰF[;i7hRorwv+dB;}]qn.ڑKſd^Mڅ~?U5rY {*CtZD`nΡ-nZܒ 8v^n-__òTp7túQ+ Ox,>[\Uxxén{BkLi\WMsqÍ~x͍w@{񺸴̝W.6o 2л~U͛hu-ތr*pU7-+HÓn8Mo^ ;ɜ~T\irB-GutywO{hYDΠi&}B/G^](uJ b֮*CH?̽WaRdHUPWfŴ}araW@j¯ ²B):νmw/vi-Ե4vJ}l)[Aj:E;5j"tF8b( BdD;֎l"[QA'R2l?qw/՜d.wx7{7Gƛ<վ3&wêxm}zCL'i3DQ.d뤈Rݘ[퓼->-_Ixv]*z,פx#r[MM PUir9 4^ӆpա|ącWtG9lԽ;ڻ@~G;rM^)8wkz)*9|,]; %6 絵Bb闓v?,pR> oE|S:;k >m$kdMrHhpDf6 6k`PlMD, ?54/Nлo\v؎шAްX?ORyS?BMs3vTy9ɽYPjz?B Z^Br`7sk⌂4JyQvgp醩]N-7 u{﻾^KK{gB-'C >&kЬrn uX"k}'&X0u$K]1^xM*X

帮我写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我所了解的孔子,字数:1500,要求:由三部分组成,1:孔子的基本情况.2:孔子的生平经历.3:名言(8句以上).
帮我写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
我所了解的孔子,字数:1500,要求:由三部分组成,1:孔子的基本情况.2:孔子的生平经历.3:名言(8句以上).

帮我写一篇关于孔子的文章我所了解的孔子,字数:1500,要求:由三部分组成,1:孔子的基本情况.2:孔子的生平经历.3:名言(8句以上).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典籍中.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1]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传说孔子出生时长得奇丑无比,他的母亲就把他扔在洞口,但是,十天后,他的母亲再来于此,发现老虎在给他喂食,天热,老鹰给他扇风,孔子的母亲见于此,于是又把他带回了家,后培养成为今日的至圣.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具体是196.8cm),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2岁,患病,不愈而卒.

精神品格: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政治思想:
德治主张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传世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勿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君子名之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家谱
- 卌七世祖 黄帝轩辕氏
-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嚣)
- 卌五世祖 蟜极
- 卌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 卌三世祖 契
- 卌二世祖 昭明
- 卌一世祖 相土
- 四十世祖 昌若
- 卅九世祖 曹圉
- 卅八世祖 冥
- 卅七世祖 振(王亥)王恒
- 卅六世祖 上甲微
- 卅五世祖 报乙
- 卅四世祖 报丙
- 卅三世祖 报丁
- 卅二世祖 主壬
- 卅一世祖 主癸
- 三十世祖 商王成汤(太乙)
- 廿九世祖 太丁 商王外丙 商王仲壬
- 廿八世祖 商王太甲(太宗)
- 廿七世祖 商王沃丁 商王太庚
- 廿六世祖 商王小甲 商王雍己 商王太戊(中宗)
- 廿五世祖 商王仲丁 商王外壬 商王河亶甲
- 廿四世祖 商王祖乙
- 廿三世祖 商王祖辛 商王沃甲
- 廿二世祖 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
- 廿一世祖 商王阳甲 商王盘庚 商王小辛 商王小乙
- 廿一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
- 二十世祖 商王祖庚 商王祖甲
- 十九世祖 商王廪辛
- 十八世祖 商王康丁
- 十七世祖 商王武乙
- 十六世祖 商王文丁
- 十五世祖 商王帝乙
- 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纣)微子 微仲衍
- 十三世祖 宋公稽
-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 十一世祖 宋闵公共
- 十世祖 弗父何
- 九世祖 宋父周
- 八世祖 世子胜
- 七世祖 正考父
- 六世祖 孔父嘉
- 五世祖 木金父
- 高祖 祁父
- 曾祖 防叔
- 祖父 伯夏
- 父 叔梁纥
- 孔子
- 子 孔鲤 孔子雕塑
- 孙 孔伋
- 曾孙 孔白
- 玄孙 孔求
- 六代孙 孔箕
- 七代孙 孔穿
- 八代孙 孔谦
-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 十代孙 孔忠
- 十一代孙 孔武
- 十二代孙 孔延年
-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 十四代孙 孔福,被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孔融,北海太守、汉太中大夫
-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
-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紘
-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乾(南宗)
-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烜、孔昭焕(南宗)
-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鎔、孔庆仪(南宗)
-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
-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生)
-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维益
-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垂长
- 第80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佑仁
- 第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 生平年表 】(一部分)
1岁: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今从《史记•孔子世家》说.
2岁:公元前550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3岁: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颜征在携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4岁:公元前548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孔子在鲁.
5岁:公元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6岁:公元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弟子曾点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7岁:公元前545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弟子颜繇生,繇又名无繇,字季路,颜渊之父.
8岁:公元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弟子冉耕生,字伯牛,鲁国人.
9岁:公元前543年(鲁襄公三十年)孔子在鲁.这一年,郑国子产执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大治.后来孔子对子产的政绩评价很高.
10岁:公元前542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弟子仲由生,字子路,卞人. 是年鲁襄公死,其子躌继位,是为昭公.
11岁:公元前541年(鲁昭公元年)孔子在鲁.
12岁: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弟子漆雕开生,字子若,蔡人.
13岁:公元前539年(鲁昭公三年)孔子在鲁.
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16岁,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郑铸刑鼎.弟子闽损生,字子骞,鲁国人.
17岁:公元前535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此“鄙事”当包括“委吏”、“乘田”.
27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30岁: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论语•为政》)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31岁: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弟子巫马施、高柴、宓不齐生.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32岁: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弟子端木赐生,赐字子贡,卫国人.
34岁: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5岁: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史记•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了齐国.
36岁,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鲁.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弟于樊须、原宪生.须字子迟,鲁国入;宪字子思,宋国人.
38岁:公元前514年(鲁昭公二十八年)晋魏献子(名舒)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39岁,公元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是年冬天晋铸刑鼎,孔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40岁: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故自云“四十而不惑”.弟子澹台灭明生.灭明字子羽,鲁国人.
41岁:公元前511年(鲁昭公三十一年)弟子陈亢生.亢字子禽,陈国人.
42岁:公元前510年(鲁昭公三十二年)昭公卒,定公立.
43岁:公元前509年(鲁定公元年)弟公西赤生.赤字华,鲁国人.
45岁: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弟子卜商生.商字子夏,卫国人.
46岁: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47岁: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弟子曾参、颜幸生.参字子舆,鲁国人.幸字子柳,鲁国人.
48岁: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

您就看着抄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