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比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回答者好的,重重有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1:49:17
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比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回答者好的,重重有赏!
x[nJr~+dd`0*I $/ ٖDlYjemlk$`^u5(dC\Pd֯]ܭ,հ`y Sj\Ò[~2?Ly__W*nnQ]`L&?E6-KU![*~+]ҙ&x7ƚUfXbq㮮wC!/JWz6˓11-Ͻ۾ٸ<ٖϣn/ D֕7+a]<9Ѓ=`* vb_nQfK,*rT{kA*:p(+#k=[Q S*WEď%*d[>+'c^7&S QC7vɬ^&TT*罾q lܚd1!b>^n a#*t =-2ns@ݪLGGը6`˸P|U,5EW#:7’{ko lLMQn«zTl 2 t1հOo63GQ0h!0~PYXN%wu܇D/Kj{3-H>$KFm< )\.|6 箇m*\=˔nU:ՙ8PX=yn׉N<;ޭ×1N_BL.a Tpwa0{p;]>;}Q1ܧ …ϰhѴ?t`7q&Q_1ÆSgX:AV%\dSvdq=I[E z#^33[ʮ07{Wi5QD5/Mr4.SBC67,[P(fA2%xW ~l=wqNW7^֏Ur3f?ʖ)!ѫQ.6Z-LdLq'" E|c:@IBf']-Zt6Cdaփ&U}b݄ ɂu!݆cQZ&v2&!S ԥ{FfФi8v ,UU΋ŔN1]a4I5oÆ!oh[P0*UZP b BTi ƃ@nMN abRLnHL״$P>-' Bɡ@'oSvC}|gPv-SFįg-_2t t }3񍪎EO 6(;t c'. :B{Y;CVKu"nݲ`5tEſ4h9Q=zP/aIW^Wt-k]X(g V[ Y!{p (A])ZOQٲ['nޭr_EΙaAدjXko2ہρلP aC3ƍ rD}\bٗz 7xz<]b1 Y\Z:'HqZ| {D"Í|70HƤy }uOx왾~Q&X} NC_<0h1jH;ɡۉ|e Ѽk\H%Rdf8bk휃2}(43@y/RNqi\ԭ[D w )1(YLGfm|7nލ+DL\O=ێѠ~s݉aqjȪՋ2Y 6Fz-SS-6So=^'[w#~"=uQe?]Eo3T |0C0ŁF$DAMH(^+ \=qszw!`ԧ4GX++e/JVʀ =p(_} jf `ezKm/>J_E!Dpv^W`0k<8f HmTԈ+3HՏ |~Yts?yP\J7+OLN7w-qy[ᤰiM.UMm?wO,llt:}MH,%BaxhSľ{$3C;LjZ\{b ރKF YbdTRٽ+72n~2BMÍ{~H8G735C7ݺ.b2=jFiy1sthآEF0PIT.4!wPB_tv*e3 {!g_0w)U1 Th!R-=RQɺ:7XԢoU3gp;ll!nP%KB'*I #$#jahyVmu,DDmlܒp^c*‹Y^>r@/gF3?r i(XXRBt%Ssw0RR :õP*Z SmȈ@e] 0GU#n=P!hǯanp,g]wAz^wFLK$ gl9pKז5+0lʂ+cQX!F?03duIp*b$#gu[c{ݐ߫q3:5!t_BνL$兠>lj{R K<t'AkPy8+]L]"&:f[-7[用@p6F 䚛Kb3lF)"bAu-ycv:w.V5W"HW:+XYz[ ?lK!O.]HF1!ȑN6#`K~ ᰮMg LȘw͇ԿY!e:ʜ Wk,6WpHMGPТ(" qÍHYps ,S欬sGf Tw%{'x;NfUJN0^WM!,=ASK:53a/!Lό0H꽟ā ^>&I!8OV3Pb0r+}rOe4yxl > xCmV̒9+@Ȣ Ieή;Z[w2!U+xnPVTG!md[[n(u`G叫5  o!rO 0Sr뽾zl6&:^vAvऽS˙ETOgPh:F;spgDAfRç]R4vB #<3;[YqԨ []J L7b}=1bx)XU UlֆN,a[X*I˝"VANlp[FBI V!AN1 V2UCj1KUU `F*gǴ KX x fC!s&W$$1[ %s,#GcndyzC=ld#2Q9&[.oy5Ug6@czo :7vgc6>ԴMB'H&,I_=2Wq픡rUm/:U.dФb͂q؇UV.=Aj|CFn/#DӴjE1yȝ_di4;Y'3ໟcp̀=0,LyY#} @-~2}:L%s I3r9*\YH>JE: ǜ~O5vd5MC3r:νM0AL6UbLvp/s* I'us7zć@Ɉ_ն1L.x 7}dXc.9^/aIɿ/4Eȱ2& [) 3w/܏ƣ^⃛O|;iGtbԴԭҹ+/eWuDXIf1HqFKxuStBm*rpLU0&p)ؙ=TX4 &5T5%4 `Ehqlx˻w,*O]N>Hr)V߰DL(RoI|a+pm81`XęZ6MLjp!{2Nsa>&;4SN#{nwtik̃*̈́Aw%jˡd m~Zm⪸ҹ+CGK]&t0Lc& ^o,9lȃ#Pt3 ͉c1`sgG0xd!Pd^<iM8R@>F}̃ϔQ;yO@<Gdg (rk}r[,>y>*d ԰b'־MN] Ɍnxg#_({|Q j3&ծJ;v¡i9uGO^N*婧s}f4e~'}WʣX}RS_0WTt˔]&8[?TAÝѻ!A$7IUCo%F0ԛc Bp!4lҘ u^ Ypͱ3YִMQ cU Si)=IV$mR&ӣph4 ӌ ^igefrIi?G?h~q?dσzoP:!Dۅ5T]L)'~HI_b{d#zbw0}m$ZN!qX炨E{yW3ЧP`"Wek>n,bR F~j Y5!)487f-$Ft2XM M/*"M:\aŔ "2a)PvL{6٤@wTy,iybJ:r뚓 67]͜< L2kt%\}X.qMmNF%|Td*Iش2GpT9ɩT$ pB6Ї \, hN֬s4Cf&xB KcH @S/9ij3,O}=#@MyN:LlI"گmd#]RT4Ϯ 12 CL-fT۶[ %>Vx0`as_c(pk"yN8H|:j^I-@+_Ϫ=eSv(7f tb3d[sDa ]Q%vtl-l8۞곭deM[&gD[>/(_|SrUN&'')w j_H%PBI4T#-ܭĵA5}K=.ySXnc ;Z6uO0qMHHcj9pi OPK%p7&TD8.@sHMf/͹/J/˫<#զ8æGU_s~1Q\Ucy6yX`"5xFa/7W,~N6̅W2w)w~,U9Dk)y#ͱ$e{.&`9LsaR@cK|r:w#ϱ7qai]YO5>M 3oۈG 8HW"' ~h⡊,9VV͞<=R^* 0L!5Kw&y.V

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比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回答者好的,重重有赏!
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比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回答者好的,重重有赏!

我们身边的民风民俗,比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回答者好的,重重有赏!
正月初一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正月初一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正月初二食日昼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贫」的意思,所以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会冲犯「赤狗」,带来贫穷.
  正月初五,俗称为“破五”节,因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新婚女子亦于当日归宁,而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清裨类钞》也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中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襄樊人历来在元宵节有放孔明灯的习俗.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民间又称为打囤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二月二,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各民族地区.此节风俗活动较多,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因时间在农历二月初二日,故称.当时及其后民间以刀尺、百谷、瓜果种籽、迎富贵果子等相问遗,并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动.元费著《岁华纪丽谱》:明以后,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
  三月三上巳节: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五月五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六月初六洗晒节
  热在三伏.六月六夏至节后,恰逢小暑大暑节气,气温升高,有时高达40℃左右,已超过人和动物的体温.汉代刘熙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进入数伏,以农历六月初六为中心,湖南资兴有一句老话叫"六月六 打个泡子 长块肉"意思就是这一天洗晒,让人好处多多,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晒物、洗象、晒经、赏荷、看谷秀等.农历六月初六,民间称为“洗晒节”.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当年一般百姓家没有洗浴设备,但人们也很讲清洁卫生,习惯在每个节日或节气时,都要进行沐浴洁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洁净之躯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诚.
  七月七俗称七夕节:这天,人们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 、晒书·晒衣、贺牛生日、吃巧果.从以上七夕节(也就是乞巧节)的别称、习俗来看,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单纯地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就把七夕附会成“情人节”,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因为元宵节是为未婚男女提供了一个结识、见面的机会,而七夕的牛郎织女却是夫妻相会.那么大家认为哪个更像情人节呢?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民间亦称“乞巧日”.由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天动地,现代人更把这一天当做“中国情侣节”.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 汉服中秋《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九月九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十一月有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 春官 神仕》:“以冬日至, 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 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根据周朝的记载,冬至贴消寒图,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虽然冬至不是年节,但人们习惯把冬至看成‘节气年’的分界点”(《载敬堂集·风物记》).陈志岁《汤圆》诗就反映了冬至节汤圆制作和人们度节意觉.诗曰:“颗颗圆圆想龙眼,耋龆爱吃要功夫.拌云慢舀银缸水,抟雪轻摩玉掌肤.推入汤锅驱白鸭,捞来糖碗滚黄珠.年年冬至家家煮,一岁潜添晓得无?””(摘自《江南靖士诗稿·节日诗》).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十二月初八腊八节: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 腊八粥材料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十二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腊月二十五是中国农历的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五的俗称;春节传统习俗之一.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尽春回,人们度过了漫长的冬天,即将进入到新的一年.按照中国民间的习俗,春节是“一元复始”的标志,人们对于过年都倍感亲切,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点;还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即腊月二十四扫完尘,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随着社会发展现在多数人家已失去糊窗户的传统,但贴窗花、贴福字、挂对联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总之人们祈福旺来年的心愿是一样的.
  腊月二十八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八的俗称;春节传统习俗之一. 关于腊月二十八的民谣“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根据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准备面食,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多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腊月三十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腊月三十除夕有/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压岁钱、祭祖、送财神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