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南极建的第三个考察站在什么地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2:51:44
中国在南极建的第三个考察站在什么地方
xXn"y4-U36n{VK~$Q&?|@J~670ܱ*.R>S眪}N=3H<>kEU֬e3CA`.bذ./ `>se/.?Gu//M#ȖC^zySaJygߗ~-?BKVvͣY\ pr[EL3Uad;zt_=x{pr,joIdٜooX$=2`{\Ņa):0UPc6,zgך3;2%C< u>3.;KNN\T{`꺵X$keXRȀ_/yj`u,zBͲi5¶/mc=â8wg uhXOSw\zX@;tzLnnj<:e%#*Y ^Ė,z&Ṷ+%Jn8Jo'O|@|nᵦx84<A:!>Q( =yW9Uan/to4A(BcA5_'RyvCn.bb*11[]Ͳ: aDwµ>AYRFt^3\`)uS汄:F43důEM iBŷd IZT+X* asu\]p"wN[KAә}`~# v H٦DFl4 ,P\R_4iB!"LyS \)3.Ү`+ox~+E5Q ɣeQhd uS}I0q:+}$eu{oQ⫑=&!0<] G ݰrX(e!| 2,<uO=h^geJg;Z'ضd"wl>ۨrEcE\qB2Q%"V&wh0]<ʄO +gY!$S"mF'"Jl>! }$z{jx1zE MQN U˓1B):H٣Ceׯ.Xk`XQ\Mɑϟ>2c1@?Q1w1(GP6LYZ]j'%E*V WXI4wmV(x=h-Ů^@]$f)(^BLb 5zZQ4(&KwSZ *@hZ9x2eiY. x.\F0a.Q% 1Z-}w%Q ;h2M,D+7x0 m5;5v3w#TMmp#oʌQPaNaC畭iܨڵպ=w j{{Kp_wxWV -e]ri]ڍ%K@2wОq_]zfn}/VG|vHcYN0~^iˢT`_O.)!uC[(a IRKi(5N5.#SGIinmm*ǣ(M" _4ojg DWFOԭASҤySFIU$a eC3w;giTI@OL&&UE"EwڮؤbQam't~[@.:

中国在南极建的第三个考察站在什么地方
中国在南极建的第三个考察站在什么地方

中国在南极建的第三个考察站在什么地方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目前建成的昆仑站主体建筑为钢结构,工程的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区和科研区,可供15至20人进行夏季科考.根据规划,3至5年后,昆仑站将逐步升级扩建到558.56平方米,成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以昆仑站为依托,我国将有计划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实施冰川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冰下山脉钻探、天文和地磁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人体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研究等科学考察和研究.(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但也是距离我国中山站最近的一个内陆冰盖高原点,位于东南极高原腹地,冰盖主分冰岭的中段.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冰穹 A内陆冰盖考察队确定最高点的位置为南纬80°22,东经77°21,高程4093米,实测的年平均温度为-58.4℃,是地球表面温度最低的地区.该点距中山站的直线距离为1228公里,雪地车实际行车距离为1280公里.冰穹A是南极内陆被冰覆盖的海拔最高的地区.根据卫星测高资料,冰穹A最高点区域为一个东西宽10~15公里、长约60公里、沿东北-西南方向展布的水滴状平台地形,该平台高程相差仅2-3米,最高点位于平台北侧.)
经济意义: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早已为人们所开发利用.而南极蕴藏着较北极更为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和煤田、丰富的海洋生物(特别是南极磷虾)和油气资源、地球上72%以上的天然淡水资源.所以,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惟一没有常住居民、没有国界、其巨大的潜在资源未被开发利用的独特地区.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南极资源的和平利用及其领土的归属问题,始终是南极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21世纪中,南极这一悬而未决的棘手问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有待于世界共同协商解决.
社会意义:自我国开展极地考察的短短20年中,在科学考察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在国际极地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充分反应了我们伟大祖国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经济持续发展、科技水平快速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日新月异面貌,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发展、鼓舞了极地考察健儿为祖国、为科学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创新精神.与此同时,也由于极地充满着神奇色彩和科学之谜,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对极地充满着浓厚的情趣,被深深地吸引和向往,他们渴望更多地了解极地、认识极地、更好地支持和参与极地考察.被“极地人”的敢与冰魔争高低、誓为科学献青春的“极地精神”和人生哲理所折服、所敬佩、所学习、受益匪浅,都立志要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岗位上为人民、为社会做出更大成绩和贡献.
政治意义:中国的极地科学考察事业是振兴中华、为国争光、造福人类的事业.因此,深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重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关注.自1984年中国政府组织首次南极考察至今,在短短的20年中,已成功地完成了20次南极科学考察和2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成为四大国际极地组织(ATCM--南极条约协商国组织、SCAR--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COMNAP—国家南极局局长理事会,IASC—国际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国.从此,中国在极地政治、外交、科学研究、资源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国际事务中取得和维护了应有的地位和权益.
科学意义: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也是人类居住的地球与外星联系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20世纪中,已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有多项重大科学研究都是在南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例如;南极大气层中臭氧空洞的发现与研究、南极冰下大湖——东方湖的发现与研究等.所以,南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
为探索南极地区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拟订了一项区域性国际合作研究计划,该计划有7项核心科学问题;
1,南极海冰区在全球地圈—生物圈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和反馈作用.
2,南极冰盖、海洋和陆地沉积物中的全球古环境记录.
3,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和海平面.
4,南极平流层臭氧、对流层化学和紫外线辐射对生物圈的作用.
5,南极地区在全球地球化学循环和交换中的作用:大气和海洋.
6,在南极地区监测和探测全球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