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只要三四百字.描写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也行,只要三四百字.要短点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0:33:59
描写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只要三四百字.描写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也行,只要三四百字.要短点的
xn#v&*ҾvW/`R 8,Q$IQ'8G+_oAfӅ*=H{X{STLbXferOy!hNm2ecx/7G?wi4ӻ[1ݻx9Ϳg=%*Hn&rb<킩X[^l 7w`v Gf}jGl査Yɻh4ܸ[vlx{?&wmpnlV /[n}_]bD,Ҍf4Slvz^kjcZnzLٚqol"2m̏_i)nº76ߟ^cQ\bqo3E6{fP=2W6etM;=-4l'32s9b<^f!¯9Ν_0'ț,1?|S8;0141/LgkO6wL:QPaf_5Y|A1Gr|$'n ֥Ì'X2;)FK٪"ά'DG͎*$R=c`ZW@#bx5&[O~'Jݻ]r1+`7#y}ő-I| cY:'Uy '[Vp:1=9GYISD%q`M{0ղRgH`tBm'xf#W'b>SbΎ9Bxvܮˡ`L uۣLHfX^jM .t;ir9&g5w0仒a$l 9f9'RA=0n3[XQb|^6Xt J8+l/ٳZ M h^3e'2[LV\Fu hN_KMdӻy \O=O{كFO~td 6p;rܱuz~" -u Jm*]!Gc8nD +ku|}PPbLys2gP 5٤,,(3Shw@zocҌ8=6WQTPyj ]HyS6J](~vJTkpP'Hӊ*; ۥm8u! -vbGlQOɈ0ǝ},JynUuxz%_omǝAjEL4 kN9~ARr*.ޏ%(N9UEpc6[%#X6$*&̍E))Z9b8f[!'=rw퀔,e/)H)yֹ*7H@|scnu."{_ϳUNG%b49iE cfLf)d!H-֓CΆQ0Ȁʾ?q &m?{/SzKRF+]}'_*@E ՔZ$AޘS OEd(Uz xOP7}i=#gaOX,Yu8=́Y'"34Cw/_6gSMqf^os9~E+{&ƪ:Ũs% |t![a"ϲDφ'L{*ձY.`T2%ļۡ%zTY =,,TI^z@"@EL,2ji7&8 ]9b=-ᓃu89-JqYo[A;cOVjZ61 >%NĆlP!/Q1o^˦ޱxW e3 ɥ3}ظ,  7R%O,f5-qTj6\}G"H>8/PBQcq s)}zæX]cf]\jQ@Pe$̧ysXP7Y*K.f6cebۍ,H[6 6ǘOpWQb1c4VÝB2c%j:d:7ڨ'g . }?]HzÂZS XnpIEsI@mpK-V4'3q8NWxs3H*b픳 OUb15Q| [[KWׯ!#8Wmhj\a8 r1W3m :,br1db?f4:wh?XZ6/l5YLs@A= {,RY9Sf@_Y,Txqf#-n:L#l^ 벒3| Bلdh#ҽÍܹc2:3DM l\0!GeG)A'6DE i /8O/#~'!*->uonL\ YO]m/un(1L$ȱ}3['.#sOUe;A| f 0չ-Yle2d0d610_!(յjoY8|qgAۍ3Nm{AVV9ɤE7Tittiz) %Hs͉IV~ 3fxzGw"âb-;y4Tq"u&Ľb˟^HPyA4Bٺ ^ Y ΃_*W"?D)}/6="tv'޽L6.i?x @6]W30UEˊpo;G!'+݋͟{sIBH%VWׄ791S|X;TLȷ m*|\ٝzQdyj_ot}Qpy`$TZ1v4_}RhuM!yBdRS+H>+~*'h;}?{6Uw~,%N3b9-wӴ|u/s3dP; E~ZIJ\vnĞʜDl/+H*"8xk2c¾#pigJ6nS5*;XP5c/> S&cH&KFd:tܗkIr-/ϛ"-YM]YcqG5j 5pV.iB@\]X7+F)W1r` ]9x~T5lA璧!E݄jzGJDS-H (1%A~"Dڭ%,g&஍EޛyJ\..;c]RBg%DHcoAZ%P6=qO2eC3:L*eb'7‡LvpQDے2mVEO}>=iB•?> _R%c'qOok чE{+#^5aDWsaEӛӅ+L-rSʠ 2Ĝᖫ?UOD@Dmӣ3Pc,CeXu>N̎9-09}n;rԽTd,m(NovS~nA[z;nB>n|5W%l;tn?0UM*gfϊz+bvz8 /yC.Nrћ6ipݺ[?۸ LOe%&S5[~9!B's-^~EQ Cy@%iWb@UEKT&t-Ry+#9ۇ5S7Ah6)$=(NQ-I*' ^OmXR3{ƴ tT~^em8MpELQٛj݂r\y/|D\{[)*=6Lĺ]~/zce$lM=tO flň-SO+S̢V`Jou̧K0cpɁs.mi: d`fҌV˝AMY"A`(J40!B"ŀ# I+c=0Xt= 7 eڶnLnƥz]ߐ)`d5`7/t!hu@./f)xSK3 I~ثr^?3:0m5PUƛgOk(꫃Ur]79/t!NTO r)d?4mc.tCsd.ۛ}h4[7Ւ&Y*D[R=T2@ЫէY9,qׁs(.9<ӫ:B ſmR`Qcnd3'H47q&yp*Tj|% m9G;[Euv)v71<2E;#Ʈئb= iD&^Gw~M%ؓ&v s?ɫ[svnqs1+a-< '5\qOk:FBB rTIUo0^!WUocSۯQQfr0LS;|D r<98ew䔽O|5d&wAeqlI+B1ie_8.:tb݌gX27՗CGQ$A0p̽Ad$D<}$[dwICn$׃-4존(0@J!MьT&{.UKbD`bD^W} g&;x7\{f>O2=H0EpW`-5JA_PU/څ g ?$+LRaw2(beZ5B,}Vѽ+G4w p,ɧphḊ;q'HVOЍijx\0UG2eg8 ( 1g SX]*5 M.iU.\ac09 -\9  L+*lWLIy_׾kj,OVv*7?A N\Xi{F}>XPվns1VZ#e41q¸Jk의6Ik7u|7] z=ԑʢVW4/ qa{h=5uPL#*OepܾzLd:_aJf8f~,3?N7Bah!jXc޽7UR\E<{&*ߙ%!7 +f k.鶟-EDx8"ƫ߮d\\ 5pJ4FDks4+fzú-Pya|L+0e0aݧ>Hst/t<{mw;v)x'FsjS'?JD?B)Y=ֽ>? k1 vT"dFs i5It_k ƓI4H`r/L4[ۺ7CySh'E*b}ku*)"Vc 4U ăLEHǴxY@yM\5jv^-u^q'QW&@lGM>Z͑UzOntNQq4`)+~evsx^ L$d Uܴ6d J ~|iwlmfg)LDPK0<捨i+Ru>@28E`kT]H]M 2_9xj f\FΜwЏ{O];cn꓃EM/\u\hhg䗡8 ? 0jq8F@Gʱ\SIIIG# 5bm.uW[XshZ@_yE[{5r@`b}(f7ZYSߘTvKAhi2(qfK9'?wv^ ,vL?39MQ^qOstzai(to/:>7VK)1ҪJa:et#P6<sA^j.4f' M#&;|Td|8X, S:3X#5)8;pKnOS]*L";+8ŵFou8{k{L+5{{vx.4C3Ø{Rt9,vB6A0$ kmTϽ zLf1R *, n.񩖩ԥD%W]?x;XD|W-ȾOƈ՝ZW`֊])mӮ@U#0Pw[u)+kfxEpLxP.CYJA| joYROrydQQ\Cz,~Í+ U{H١髼ITH'&rMў \Qk2ּVY=Mtrɟ*ŸЅ?HWon;Pp#@C:䪻ɜw3ۤ3 \TΫ oTfh&D`[ RA==ⱏ_xj\.ƺBv\3{9 ^!lfǡK_˲_yBG,~X;wf%eL7qL|6[B.S 4Zaf)9S \ 6۠ufn%$f@ҋNWT#p%wO\|.RqrJc? yE@v0;E2`v8Mڏ᳻ MLD< ,ݤM3JlQk -`XJ#-S~TPk E@#~{֎nw'~z6אۨn;`IΒ Sȶ M_Vۢ V+Lā ?q[m#LMsܔ D)m709k yP6s[dwN\N皞`%2Ī#KH=4i, 2f5RS=*ykuBM6[vyȼɫ];FSpIB쯘~-\eGL"o-_DODLǴBL}xZ/Ƴz =hd`j*=Hum1CVýWB414w2xLeNB'tj \Lȱ2?Qt:KG~8n1;/bwؤEz tb *I:mVZv{1UrHX!أ40 j<$a!H}(Jr(Y֌e?=*$YՔZty7Ϣ s5ݺwuY85*΄3@Vb6{a~pYKOp,bG[n#>uf5 3^`U1Îɑ]d?YgCgq\ٔ&=olrmް/^fߏv[)o^25|,Xb!:^X rX8Hw*@LųlMoƇ8` ͡k^ PT9ApƁ3vQHInPY"}xSL0:`=UCګCъDR-bݢq4p%&:F0R̻Z |>wiP"$m)Lwb}^*(/zz٪$!=wP@soQCI_.%#l&5֜H-oB4"lm?OÚv2TAhW-njү0aDڿOtk }&/2V8^ `߲wYe1?v?I$a,MG?L6XxMhfI|Tۡ?mM+eȭ7{x%~. յ nXN -ZL}:_H"p cjZ* UT 6C,2SbJY&4([OK0[aLّs>Y+4*L9 wK,fm?OɑZSF$3̳Ɣ/i $؊0C0aY 'Hj7n r 8 c]?pީXbm^ Ue#xqK 3,dH$WH-as$)6F)x1Ņ]]('Ý"ü5.)JYD}2s\stك;Qx#uVOs{ue} 9Yǿ7^Ѝ$XEc;g[M4eU41W隈$2S`ΡDϸd2ԕ[\!IV:fDO7`QY%D[24_8e*|7ܭVU0D "eKFgYhh㏈NY_g6]*Z|m@{OiQMokJe}{@qW{nQ>\g<7ņ+O bU_݀tvthUJ?*" dnupEr1Y)1HS ' ̯UI-cF`^[MpU>6c-݅EWDhvv}~m*lG:f/.>uIGJ({sP\kf ]=ץ)2$71^QW'1◮V7c6KڨOW9w܆=.wpߤ!ZpcT6]@QД|5C2&F͟ՎtyMsA$ 8/ %ab{+$TkOoS#s3eΕz\wt|8 k;(| |KM|GճnaGK=]p)"ddEr^ˡt-K6$u{XM+p VL3}ÙJiJS|SVȾ~/f7R)62 M7xы4-o_0alCC*LlվI\'}fRe뒳uBICI!jfI}E)V!1A>Evnecd.jbFPN-jX'DƼ)Ol@zt( Dp_)I0~E+rγp1Śa:\0v}uf6X ,3n[-uqv-%ެW|nUd[K0՘Hup`RL(PӻXRi_+? BF;OUժ/@)hve8tqEQn#2.%_~"S+-O7|fr@M\ӵY_\ &pJa|9Ä́2A0t/󊓮Oy_iqhA=<}-DL4Fx;{=;:ol՛ya ȝW*ňa̳P*y;P~^f4!ȵ//D>iLGe38N2q IsxiC3УZU%h|Rh뮬MI4Ҷh;3=q+;OV0•toV3CNY h!7ivyM]\$oL-52wqZAu4Y5e N [ƶѝբ@]o2P_RF:*ԫ>-;Z}-JB];݃{{o; 2жⲅn5F5C1JBvO9V{ϏapQђFU&Nquͺr]K~]۩}Mܪ ]˫ R`3@EP]{)!R1"!A;QJT.CQT:Hui}-;g?-ԐlOSyUp%2Sbu!‰4:,sK};d2vx\FT:RH#U]P4WĨD:8)9pK{XB2ml,T&OV|2[y z䝶T.[rfX3vU[}jO /gȒi}d*t饆҂ @39eNys,cOo-^!4`+t'fːXz{J&;Ű$idzPZiɶQ5ޓ2! hc̴ Ҏj g{YqhoY5)jQ";Ű@<ݳM8)dKdřsh\aw2y|||ygP) ~ŒSIdM_ʱzD mfCmָKA\ZH{e ͐Wha+)I[5wp<$u./UV՗@YCH>ʻC6ݜļ{Q}9\^y:޻q*fkf|^K}\G 0<9,ѿgY=&FwOЊk)bb&FG-\ ]|`ur=7\-t4Ueyv;~ R'ڈϾ:@}]訤'[]d?LܒX̣S+ $ ,9s'an8ZmA,堁}.Ln%GDA-Ox&TӣELb"Ԑ|LQN/P"[!sJftI83)(N`jb2 "WU.Ml4C.-E,G8|}zl4iR2Cc=o?$[?\ˋ[:6km( 8j8[ڶ6:˚ }+1-lHġXqg |ܯms1٭[ئ\5&XT}Z2S9gj!U6~}J'' _ٶOcхL;f4kVȩ{NKvfln07gB@WLڑŸBtm&& y}&~:w o€-P !|F5~*d\&fStqݦzL4L_E6ڏEoqIp`ĸpprދ诰qyl9MW9y=_|]Lj))/okiN1&|kV"&SG~ܯzɯzɯzɯzɯzɯzɯ^gZ4ϡ6:a!D 83mB0jo,\{3.\UCiǍ3|ta.~v ӿxq-O]pX#]^EيˑOOArH'F$J;  dY+{j6tYP6Q.}}vJ[IF굟9|`S j*`"yC`o*)] $_l] W $f2Jsx4%7$_1o4oNo9|ӼG阋UgO&n陲3YI!u\D,y-W*L0)Rk; cبn1Nj-\ զe֯`kB<X4z hZH+qTOu JkN-1- 9 & kf߫mñ5qq_հ|lrq(DQtb 6ًBCLf@ 25RBoO|doX=Lak'5 j]|HsQ\ahQy=$OɺMZ;A]=K (Xv;[E SZijfꝤ# k{$y-(srN߼G<^K9@p]N\5[J\ۄ|<;FS-1#༩@1&-jrv]42 B(OL󉍏m>Ɯ=@E!}eigTwuy\\|>Ыפr1a8vw.`Pq@\o*2u) Oh҇D3`J,"7nŖ% ]4ǛNɦ7s"f!iם4&P/J>\Ru[n@̜I6ÂY!~ko*8Q/fQ}+y>rLY&P(sn5~Gb}K hm?0ns w&QS]Y6)*Bzp'@2#Ro "%X^tqMo_8Ocڅ / P0LOwl>%ŮOJ-&PV@{'mtAI ȝGn.r>pW4^jM:^ӝ gw%u^𰀩AWR.oat*u?/!9ɍKp`^C@1CU=*=7!9 5uP5^j% ]go}Xj쑇8F;4$9)ǣa0d6ٟ<ێbleDU 랩>4/{9ZN^{L8T6V~ZK\F ࡡ+w9IO.!+Hj =g&ct7/G_kh'I*#I[IR^e5jbfiеĿdF4ur< >۹ 2eTM rOp\@`Od&-M*OD8OܤќI0̜y{=|vf?XC=:zRqƔ&fwJt@wgux j9.}E+tE)&!QHhqq,I^Qn`;/GW %S1Ýiy}MSaM|ʍWw;5WSc{i;tlJ|Uj6Cu2OorȣwL_h_Q>\Z(]&{~{^f,{ iw!^0'uꨧ{ܹʱBZ+Nѻ zhP{ NriV̱"Y[K)XI oy n^.~\Y/|n{W{ kǜ&)IeΕ#վ)}Pt B 6Y5C+-r1{zQ**ٵ{Qe9)P܀SeAu8U-VS-WՂ}w FU>|L/(#U,/&p*TP?Z__FI Jr:U ?` mauDr͊5UDذA2}fu#Y+`EK1mʐ̈́[.avjPkjzjg^C!˂%Kzf"gQ]ݫ)A au>zzC 5q:oZQKm ˚eGE{r/֑^OM%mBr5d(hj.LR)]7Lv4i@:XMvJZkI3:߲6&U;$K4&09N1=!n-@WR#.Zn`,Yv8+V2>}A=,mMs!Έ~pZ *{p-r8\O2{͔إXC= hO}EMp"g7ٓ{٦Sy,8k@USo|/vjJCהOəN1l

描写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只要三四百字.描写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也行,只要三四百字.要短点的
描写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只要三四百字.
描写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也行,只要三四百字.
要短点的

描写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只要三四百字.描写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也行,只要三四百字.要短点的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送给我一颗鸟蛋,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是一颗什么鸟蛋,只是在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将它孵化出来直到养大!
我把它放到暖和的地方,用棉花做了一个简易的鸟窝.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一些日子,小生命终于诞生了.您不知道 ,破壳而出的那一瞬间,我有多么惊讶、多么高兴!我挑了一些极小的食物,喂给它吃,这小家伙还真能吃,一连吃了很多.我按照朋友教给的方法加以精心喂养和调教,几个月下来,小鹦鹉不但学会了“你好”、 “晚安” 、“欢迎”、 “拜拜”,...等等普通的日常用语,还从那些闲杂人员中学会了“顶嘴”和一些诸如:“去你”,“打死”等之类的话.久而久之,这个小鹦鹉还学起了摩托车发动机的声音,锤子敲打的声音,健康歌里的“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就这样,我和小鹦鹉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当我放学回家,它就会落到我的肩膀上,用嘴给我“梳头”表示欢迎我回来.早上的时候,总是它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它经常喊着:“懒猪,起床了.”
有一次放学回家后,我发现钥匙放在了屋里,我非常着急,就在我沮丧的时候,小鹦鹉飞到了我肩上,用它那锋利的嘴角啄着我的脸,顽皮的说道:“有办法、有办法!”说完就不知去向了.我知道依赖鹦鹉是不行的,只有自己想办法才行,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玻璃打碎,就在我举起石头时,忽然小鹦鹉飞到我肩头扇动着它的翅膀,我仔细一看,它嘴里衔着一串钥匙,我喜出望外,这一次是鹦鹉帮我渡过了难关.
还有一件事,使我终身难忘.记得那一次,我在池塘边玩,当时只有我一人在那儿,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掉进了池塘,池塘的水非常深,可我偏偏是一个“旱鸭子”,我努力的挣扎,可我怎么也爬不上岸来,我绝望了,以为这回完蛋了.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父母居然赶过来把我拉了上来.后来才知道,是我的小鹦鹉及时飞到父亲身上,用嘴拼命的把父亲往池塘边拖,我才得以获救.
就因为有了这只可爱的鹦鹉,我的同学经常来找我玩,使我的生活也增添了几分乐趣.
一天,我正在和我的小鹦鹉一起玩耍,妈妈却把我叫到一边,严肃的说:“儿子,你必须把鹦鹉放回大自然!”我问妈妈:“为什么呀?”妈妈告诉我:“小鸟与人经常生活在一起,而不生活在自然中,不但生活不好,而且还将缩短寿命.”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情很矛盾,是将它放回大自然,还是将它留在我身边呢?我一连几天茶不思、饭不想,夜晚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小鹦鹉看到我不高兴的样子,好像知道了什么似的,也和我一样整天闷闷不乐.经过几天的慎重思考后,我最终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它放回大自然.作出这个决定后,我便觉得全身轻松了许多.因为我是多么爱它的呀!我怎么忍心让它生活不愉快,怎么忍心让它缩短寿命呢?
一天清晨,我将小鹦鹉捧在手心,脸紧靠着它的头.我和它相处这么久,关系那么融洽,我是多么舍不得让它离开啊!当我松开手的一刹那,我的心情是多么沉重,也就是在那一刹那,我第一次因为心事流下了眼泪.小鹦鹉并未立即离去,而是用自己的小爪子抓了抓脸,好似它也十分伤心,正和我一起流泪呢!我和它望了又望,终于,它扇动它的翅膀,向空中飞去.我一直注视着它,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第二天早晨,和平日一样,我被一种熟悉的声音吵醒.当我睁开眼,小鹦鹉正在做着鬼脸呢!“咦,我的小鹦鹉怎么会在这里呢?昨天我不是把你往回大自然了吗?”我心里寻思着.我和小鹦鹉又玩了许久,到了下午,我又将它放走了.可没过多久,它还是飞了回来.看来这小家伙是赖着不走了.
后来,我听同学说,动物是有感情的,你养育了它,它就会依恋你、感激你.而且它会一直跟随你的.从那以后,我再没有将它赶走,我们之间比以前更加友好了.
老师们、同学们,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个前提.从我与小鹦鹉的故事中,使我更加懂得:如果我们能善待动物,动物也能回报我们.就让我们一起与动物和谐相处,共同奏响二十一世纪的和谐之声吧!

一、 班羚飞渡
我曾见过一场异常悲壮的死亡,正是那次死亡深深震撼了我,我从此发誓不再伤害哪怕再微小的生命……
那是在一次围猎班羚的过程中。班羚又名青羊,形似家养山羊,擅长跳跃,每头成年班羚重约30多公斤,性情温驯,是猎人最喜欢的动物。
那次,我们狩猎队严密堵截,把一群60多只羚羊逼到布朗山的断命岩上,想把它们逼下岩去摔死,以免浪费子弹。
约莫相持了30分钟后...

全部展开

一、 班羚飞渡
我曾见过一场异常悲壮的死亡,正是那次死亡深深震撼了我,我从此发誓不再伤害哪怕再微小的生命……
那是在一次围猎班羚的过程中。班羚又名青羊,形似家养山羊,擅长跳跃,每头成年班羚重约30多公斤,性情温驯,是猎人最喜欢的动物。
那次,我们狩猎队严密堵截,把一群60多只羚羊逼到布朗山的断命岩上,想把它们逼下岩去摔死,以免浪费子弹。
约莫相持了30分钟后,一头大公班羚突然吼叫一声,整个班羚群迅速分成两群;老年班羚为一群,年轻的为一群。我看得很清楚,但弄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按年龄分出两群?
这时,从老班羚群里走出一只公班羚来。这只班羚颈上的毛长及胸部,脸上褶皱纵横,两支角已残缺不全,一看就知道非常苍老。它走出队列,朝那群年轻的班羚「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班羚应声而出。只见一老一少两只班羚走到断命岩边,又后退了几步。突然,小班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班羚也扬蹄快速助跑。小班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公班羚紧跟在后,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跳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老公班羚角度稍偏低些,等於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我吃惊地想,难道自杀也要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地去死吗?因为除非插上翅膀,这两只班羚是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岩上去的。
果然,小班羚只跳到四五米左右的距离,身体就开始下坠,空中划出了一道可怕的弧线。我想,顶多再有几秒钟,它就不可避免地要坠进深渊。突然,奇迹出现了,老公班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术,在小班羚往下降落的一瞬间,身体出现在小班羚的蹄下。老班羚将时机把握得很准,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小班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对接一样,小班羚的四只蹄子在老班羚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如同借助一块跳板,它在空中二次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次升高,获得新生。
而老班羚呢,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它甚至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小班羚的猛力踢蹬下,它像只被突然折断了翅膀的鸟,笔直坠落下去。可是,那小班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从地面跳跃的一半,但已经足够越过剩下的两米。瞬间,只见小班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转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探索者的试跳成功了!
紧接着,一对一对的班羚凌空跃起,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撩乱的弧线,一只只小班羚飞跃悬崖,凤凰涅磐,而一只只老班羚却舍生取义,命断空谷……
我没有想到,在面临全族灭绝的关健时刻,班羚们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办法来赢得家族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班羚们会那么从容地面对死亡,即使自己被摔得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因为它们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了生存的道路。
作为人类,我感到汗颜。
二、湖北某山区的一位猎人,有一次出猎,很多天没遇上一个猎物,于是他心中充满了怒火。中午时分,他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山坡上走过来一头肥大的羚羊。猎人好一阵激动,拿起枪,悄悄接近羚羊,然后端枪瞄准……
这时,羚羊显然己经发现了猎人,但她并没有跑开,而是对着猎人扑腾跪了下来。猎人楞了一下,因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但是杀气腾腾的猎人哪里顾得上多想,仍然扣动了扳机……
美丽而善良的羚羊应声倒地。猎人冲上去,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头即将临产的羚羊妈妈,为了孩子,她向敌人下跪求饶;当灾难不可避免的降临时,她依然用自己的头颅挡住了罪恶的子弹,让自己的孩子减少痛苦……
猎人哭了。他在山坡上掩埋了羚羊母子的尸体,还有他心爱的猎枪,然后朝着山那面的寺庙走去……

收起

大概是在我上幼儿园时,他每天都去接送我,现在他已经是两鬓斑白了,带着一副看似古董样子的老花镜,一双很久没上油不发亮的皮鞋。我的爷爷。尽管他现在已经老的以至于行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但我还是相当之崇拜他的。 让我记忆很深的是我四岁还是五岁的一年夏天,出奇的热,就是在家坐的都会流汗,我从小就是闲不住的人,每天都在爷爷家跑来跑去,弄的汗流浃背。我本身又怕热,吵的要空调,爷爷却说,空调是人类对自然的不屑一...

全部展开

大概是在我上幼儿园时,他每天都去接送我,现在他已经是两鬓斑白了,带着一副看似古董样子的老花镜,一双很久没上油不发亮的皮鞋。我的爷爷。尽管他现在已经老的以至于行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但我还是相当之崇拜他的。 让我记忆很深的是我四岁还是五岁的一年夏天,出奇的热,就是在家坐的都会流汗,我从小就是闲不住的人,每天都在爷爷家跑来跑去,弄的汗流浃背。我本身又怕热,吵的要空调,爷爷却说,空调是人类对自然的不屑一顾。自然还给人类一个厄尔尼诺。现在想想还真是这样,如果说地球是恒温的,生物早就灭绝了。生命是温差的产物。放弃享受春夏秋冬的人,本质上是在浪费生命!  爷爷经常教我不要锋芒毕露,但我在这方面与他观点可不太一样,标榜自己淡泊名利的人本身就是在捞取名声。摆出捍卫真理架式的人捍卫的绝对不是真理。我是这么认为。爷爷喜欢养鱼,有一天,他边给鱼喂食,边跟我说,我养了一缸鱼,每天我用掉在餐桌上的饭粒一粒一粒的往鱼缸里扔,我有三个体会,第一是,要想吃到食物,必须竞争。第二是,最终吃到肚子里的鱼,往往不是一口就咬上的那条鱼。第三是,吃不上的饿不死,吃的上的能撑死。我明白了,撑死的鱼比饿死的鱼多。涝死的花比旱死的花多。富死的人比穷死的人多。  爷爷原来本是一个机关的采购员,可以说当时是个铁饭碗。奶奶说,一场文化大革命后,爷爷变了,他不在是一个为别人干事的人了,他要自己创业,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还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在背古诗,爷爷饶有兴趣地看我的语文书,问我为什么要背这首古诗呢。这是必背古诗,我这么回答。爷爷一脸严肃地对我说,不必背,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必背的东西,如果有人给你开必背的东西,你最好远离他。给别人开必背科目的人绝对是哗众取宠的人。 有钱不是真富,知足才是真富,没钱不是真穷,贪婪才是真穷,腰缠万贯是另一种穷。一贫如洗是另一种富。至于现在,爷爷激流勇退,没有准备在出在去干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他喜欢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在浩淼的宇宙面前即使是世界首富也只不过如同一只蚂蚁,只不过是拥有一辈子也用不着钱的蚂蚁。如果全是老姜,将是一个何等辛辣的社会啊!

收起

《金色的脚印》

二战中,一个年仅8岁的犹太女孩为了躲避纳粹的魔爪,背井离乡,独自逃进深山,意外地和狼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米莎·迪芬塞卡今年70岁,从外表看她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但她坚持说这只是表面现象。“我永远也不可能和其它人一样。我是大自然制造的一个错误。出门前我也会像别人一样化妆,我和别人做着相同的事情,但内心里我是个动物。”当然,她指的动物是狼。
米莎的母亲是个俄罗斯籍的犹太人,乌黑...

全部展开

二战中,一个年仅8岁的犹太女孩为了躲避纳粹的魔爪,背井离乡,独自逃进深山,意外地和狼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米莎·迪芬塞卡今年70岁,从外表看她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但她坚持说这只是表面现象。“我永远也不可能和其它人一样。我是大自然制造的一个错误。出门前我也会像别人一样化妆,我和别人做着相同的事情,但内心里我是个动物。”当然,她指的动物是狼。
米莎的母亲是个俄罗斯籍的犹太人,乌黑的眼睛,头发又黑又长。米莎的父亲是个德国犹太人,棕色的头发,蓝眼睛。纳粹分子刚开始屠杀犹太人时,米莎的父母从德国逃到了比利时。后来比利时也被纳粹军队占,米莎的家人只得东躲西藏地生活。米莎的母亲因为长相具有明显犹太人的特征,始终不敢出门。米莎偶尔和爸爸一块出去,她有时还要去上学。为了米莎的安全,她的父母事先做了周密的计划。他们告诉米莎如果他们被纳粹抓住,会有一个女人到学校接米莎,然后把她带到安全的地方。
躲避纳粹 与狼为友
1941年的一天,不幸发生了。米莎的爸爸没有像以往那样到学校接她,来的是个陌生的女人,她把米莎接到了位于布鲁塞尔市郊的一处陌生人家里。从那以后,米莎再也没见过她的父母。
一次偶然的机会,米莎听到收养她的一家人正在悄悄商量要不要把米莎交给纳粹官兵。惶恐之下,米莎决定出逃,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她从养父母家里偷了一些面包和几个苹果,身上还戴了个指南针。据她的养父母说她的亲生父母去东欧了,所以米莎决定向东走。
一路上,米莎尽量避免和人接触,能找到什么偷到什么就吃什么。人在饥饿的时候什么都吃,腐肉、虫子,甚至是泥巴。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用东西来填满肚子。”她睡在谷仓里、树洞里、山洞里、或者干脆露天,她说有几次居然蜷在被屠宰后的马的尸体里睡着了。
在波兰境内,米莎第一次遇到了狼。那天,她从一户农舍里偷了点吃的,一个男人追出来,向她扔石头。米莎拼命地跑,躲进了树林。她受了伤,疼得直叫,那叫声好像狼嚎。突然,米莎发现有什么东西在看着她。她开始以为是一只狗,就丢给它一块肉,但它不肯靠近。它的叫声让米莎意识到这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狼。
米莎渐渐和狼稔熟起来,她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母狼对米莎很好,捕食到的猎物都分给她吃。米莎叫她丽塔妈妈。那段日子,米莎过得很开心。丽塔妈妈打猎回来,会和米莎分享她的战利品,如兔子之类的野味。吃饱后,米莎就依偎在丽塔妈妈身边,笑着睡去。米莎仿佛又找到了一个妈妈,对米莎而言,丽塔妈妈就是整个世界。
后来,丽塔妈妈有了一只公狼做伴。公狼起初对米莎很不友善,它几次企图袭击米莎,都被丽塔妈妈阻止了。摸清了公狼的性情后,米莎学乖了很多。每当公狼发威时,米莎就做出屈服的表示,身子往地上一躺,蜷起四肢,露出喉咙,公狼见状也就罢休了。
米莎和这两只狼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至于到底有多久,米莎说自己当时太小,没有时间概念。后来,两只狼被猎人打死了,米莎为此非常伤心。她离开了树林,一个人继续赶路。
几个星期后,米莎遇到了一群狼。这可是个大家庭,有狼爸爸、狼妈妈,还有几个幼崽。米莎也加入其中。狼爸爸、狼妈妈外出捕捉猎物时,米莎就留下来照顾幼狼,做起保姆来。等它们回来了,米莎模仿幼狼的样子,四肢蹲下,舔舔狼妈妈的鼻子讨食吃。起初,狼妈妈身子向后一退,不肯给米莎喂食。但米莎不断发出轻轻的叫声,哀求着,狼妈妈慢慢靠近,这才把食物吐给米莎吃。渐渐地,狼妈妈开始像对待自己幼子一样对待米莎,米莎也成为这个特殊家庭的一员。然而,好景不长,狼群解散了,米莎又重新回到一个人的生活。她向东走到了乌克兰,也曾偷乘火车到克罗地亚、意大利。前前后后用了四年多的时间。
战后回归人类 保护动物
1945年二战结束,米莎回到了比利时。她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别人听,但人们都不相信她的话。米莎的故事实在太离奇,人们不相信一个孩子能忍受这种遭遇。于是,米莎选择沉默,她把过去的事情深深放在心底。
在比利时,两个老师收留了米莎,还送她上了大学。米莎的脚趾前后接受了四次手术,因为之前她的脚趾已经长到了一起,而且可以深深抓地,就像猿人一样。米莎尝试过很多工作,她曾被送到女子修道院,但她逃走了。后来她留在一家运输公司做女乘务员。
半个多世纪过去,米莎和丈夫莫里斯现在住在美国东海岸的一座小村庄里。他们1985年从荷兰移民到美国。他们拥有一间白色的平房,外观很朴素。她的家很好找,是远近闻名的动物庇护所。门前台阶上立着一座大象雕塑,灌木丛里有一座熊的塑像,家里养了23只猫和2只狗,院子里每棵树的树枝上都挂着鸟食。两只狗在院子里互相追逐,肆意打滚。栅栏上挂着个牌子“小心院里有狗”。
米莎走进厨房,见一只大肥猫正躺在水槽里,还有一只在橱柜上找了个地方歇着。这时,她的狗跑进来,跳上桌子,抢到了一片意大利香肠。“不行。亲爱的,不行。”米莎用怜爱的语气说,边说边挠挠狗的耳朵。米莎说对人她从来不会这么耐心,但对动物她有用不完的耐心。她在二战期间目睹的一切令她对人类充满愤怒。
米莎说逃难中她看到的最悲惨的是一些孩子。他们从火车上被卸下来,排成一列,然后被一个个枪毙。这些孩子们死前一句话也没有说,也没有人喊叫。每声枪响后都有一个儿童倒下,倒进了大坑。一个小女孩死时手里还抱着她的布娃娃。从那一刻起,米莎对自己说:“我和人类的关系已经结束了,永远结束了。”那些杀人的士兵可能已经做了父亲,也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们怎么能做出如此残酷的事呢?米莎不明白。相比之下,米莎觉得狼比人好多了,至少它们能够接纳她。
多年来,米莎一直对人类怀有戒心。她随身带刀,家里的每个房间都有刀。大门口有把弯刀,客厅有把日式宝剑,床上也放着匕首。
米莎还有个危险的习惯。她在无法发泄自己情绪或者遇到挫折时会咬人,哪怕是她的丈夫。米莎说她曾把莫里斯咬得鲜血直流,几乎喘不上气来。莫里斯说30年前他和米莎刚认识时,米莎特别容易发脾气,任何事情都可能成为她咬人的导火线,幸亏莫里斯的脾气好,他包容了米莎的过激行为。
米莎说她本不想发怒,但一旦被激怒,她就会失控,变得极其危险。她经常告诫自己:不能咬人,不行。
1997年,米莎把这段经历写成书,定名为《是狼救了我》。
非典余悸未消,禽流感汹涌而至;猪链球菌仍在肆虐,皮肤炭疽疫情又现。据报道,近日沈阳突发皮肤炭疽疫情,截至8月5日下午十六时,沈阳市累计报告皮肤炭疽病例十二例,其中七例为确诊病例,已死亡一例。
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四种疫情都与动物有关。非典过后,人们不敢吃果子狸等野味了;禽流感发生后,人们对鸡产生了畏惧之心;人感染猪链球菌牺牲数十条生命后,人们发现蠢笨的猪竟然也会“报复”;这回皮肤炭疽病的突发,更让人们大吃一惊:忠厚老实的牛也会“害人”了!
怎么办?非典过后,我们忙着研制非典疫苗———据报道,正式的非典疫苗近日已进行人体试验。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暴发后,我们赶紧进行猪链球菌疫苗试验和生产———据说首批疫苗近日即将投放疫区。这回皮肤炭疽病暴发,我想可能已有人在进行这方面疫苗的试验了。
这多少给我们带来一些安慰,然而,如果以为这样就高枕无忧,那就大错特错了。有“冠状病毒之父”之称的台湾学者赖明诏认为,其实病毒比病毒学家还聪明,在人和细菌病毒的战争中,人类赢不了病毒或细菌,因为病毒或细菌会发生变异。比如禽流感,从暴发到现在,其病毒已经发生了数次变异,令人防不胜防。非典病毒变异更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曾经在艾滋病研究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美国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就警告人们:由于非典病毒不断变化,今后很可能会有传染性更强、毒性更大的新型冠状病毒变种出现。
研制疫苗,显然是“事后诸葛亮”,只能处于被动;大规模屠杀染菌动物,也只不过是“人急跳墙”的应急之举。如今,我们必须反思:动物为何会频频报复人类?
如果我们稍稍检点一下现代社会以来我们对动物的态度,把动物也当做生命想一想,一定会觉得动物们的报复实在微不足道。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了,而对动物的杀戮却也成千上万倍地增加了,每天当我们一觉醒来,不知有多少鸡悲鸣着被割断了脖子,不知有多少头牛哀嚎着沉重地倒下。除了屠杀数量激增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动物的态度已完全改变。古时人们宰杀动物,还要祷告一番,这祷告意味着,我虽然不得不杀你,但我仍感到心中不安,我毕竟剥夺了你的生命。
现在,我们对动物的宰杀已经规模化、自动化,成千上万的动物被驱赶进屠宰场,顷刻间身首异处,血流成河。对于宰杀动物,我们已习以为常,我们已不存丝毫怜悯。
我们不仅肆无忌惮地屠杀动物,屠杀之前,我们还无所顾忌地虐待它们。为了让它们长得快,我们给它们吃这样那样的激素,导致它们的基因发生变异;为了节省成本,我们把它们圈在狭窄污浊的牢笼里,让它们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现在养殖场里的猪,它们的生活实在是不如以前的猪啊!)。
环境伦理学创立者之一的施韦兹指出:“真正伦理的(有道德的)人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包括那些从人的立场来看显得低级的生命也是如此,只是在具体情况和必然性的强制下,他才会做出区别。即他处于这种情况,为了保存其生命,他必须决定牺牲那些生命。在这种具体决定中,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主观和随意性,并承担起对被牺牲的生命的责任。”人类食用动物,是正常的生态学行为,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对待动物,可以宰杀了他们食用了他们而没有丝毫愧疚。我们要意识到动物也是生命,也有痛感,因而同情动物的痛苦,在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动物或剥夺其生命时,应尽力减轻其痛苦,同时为自己的行为内疚,对动物的牺牲表示感激。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标志着人类文明的程度。
世间万物看似喧嚣纷乱,其实是有规则的。现代人对动物的冷漠与残忍,导致了人与动物关系的空前紧张并引发人与动物之战。在这场战争中,人类的被动已经暴露无遗。我们已到了最紧要关头,如果我们还不抛弃人类中心主义,不学会尊重动物、怜惜动物,不远的将来,人类的处境将岌岌可危!
一个家庭主妇一次准备油炸几条黄鳝鱼作为晚餐上面的一道菜。她将买来的大小几条黄鳝鱼都放到水里,撒上盐巴(可以使鱼将肚子里面的脏物吐出来,鱼被撒盐的淡水泡过以后浑身痉挛,会不断的将肚子里面的东西吐出来)。
过了一会,等这些鱼将肚子里面的脏物吐的差不多了。开始一条一条的放到油锅里面去炸,被炸的黄鳝总是在油锅里面痛苦的挣扎着直到死亡。当炸到一条大黄鳝的时候,这条黄鳝并没有象别的黄鳝一样不停的挣扎,而是头冲下,尾朝上的一下立了起来。
家庭主妇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她捞出了大黄鳝,切开了它的肚子,发现里面还有一直活崩乱跳的小黄鳝。
后记:对大黄鳝来说,那只小黄鳝不一定是它的孩子。它还是在盐水中痛苦的把它吞了下去,而且在几百度的高温油锅中,拼死保护小黄鳝,这是动物之间的真情...
蝎子的故事
一个昆虫实验室里面养着许多昆虫,其中有一对蝎子被养在一个实验皿里面。
有一天,母蝎子不知为何死去。试验员将母蝎子拿出去做成标本。
从此以后公蝎子开始绝食,并且整天无精打采。终于在两个星期之后将自己的毒刺刺入了自己的软骨自杀了。
后记:公蝎子对母蝎子情意重。据研究,公蝎子绝食是因为刚开始太胖,自己毒刺够不到软骨。它绝食的目的是为了是自己瘦下来,然后自尽。
动物母亲的壮举
母爱,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是相同的,都足以令天地动容,令江河失色!
至于动物的母爱,使心狠手辣的猎手悔过自新,令心地冷酷的渔夫止恶向善,我已经见闻了许多。
湖北某山区的一位猎人,有一次出猎,很多天没遇上一个猎物,于是他心中充满了怒火。中午时分,他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山坡上走过来一头肥大的羚羊。猎人好一阵激动,拿起枪,悄悄接近羚羊,然后端枪瞄准……
这时,羚羊显然己经发现了猎人,但她并没有跑开,而是对着猎人扑腾跪了下来。猎人楞了一下,因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但是杀气腾腾的猎人哪里顾得上多想,仍然扣动了扳机……
美丽而善良的羚羊应声倒地。猎人冲上去,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头即将临产的羚羊妈妈,为了孩子,她向敌人下跪求饶;当灾难不可避免的降临时,她依然用自己的头颅挡住了罪恶的子弹,让自己的孩子减少痛苦……
猎人哭了。他在山坡上掩埋了羚羊母子的尸体,还有他心爱的猎枪,然后朝着山那面的寺庙走去……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我的故乡——那儿离黄海很近,吃鱼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一位老乡从集市上买回来几条活鲶鱼,照例在大锅里烧水活煮,眼看着鱼们在沸水中狂蹦乱跳,绝望地探出头来,大口的呼吸空气。这时他便把调料倒进鱼们的嘴里……人类的食欲居然创造了如此残忍的酷刑,难怪地狱里有那么多的刑具与罪人啊。
但其中有一条鱼与众不同,她没有挣扎,也没有本能地探头出水,而是将头尾贴在烧热的锅底,并极力把腹部露出水面……
老乡好奇地观察着这一切,心里很纳闷。他试着用筷子帮助一下那条自讨苦吃的鲶鱼,让它的脑袋浮出水面,但是她很快又回复原状——水渐渐滚开了,那条鲶鱼的头部和尾巴已经被高温的铁锅烫得焦糊,但肚子基本没变样。
把鱼们捞出锅后,老乡迫不及待地先把那条“笨鱼”切开,想看看她到底什么“毛病”。雪白的肚皮象窗帘似的拉开,里面露出一团团大米粒一般透明的鱼籽……
壮烈的母鱼,伟大的母爱!
老乡全家都傻眼了,那一锅鱼他们没敢吃一口,而是象出殡一样送进了大海……
事情传开去,乡亲们啧啧称奇,有的甚至唏嘘不已。从那以后,煮活鱼的做法绝迹了。
我经常想,哪些在母爱的保护下幸免遇难的小生灵中,我是不是其中之一呢?真的很难说。因为我们已经在六道轮回中稀里糊涂地轮回了无量劫,枯骨如山,眼泪似海。一切男子皆曾为我父,一切女子皆曾为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而生,我世世无不为之所念。佛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当毫无疑问!
想想吧,如果我今生再不决志奋起,冲出三界,势必要随业流转,堕入恶道,连累诸佛父母再度为我受苦,我于心何忍?!
既然今生幸得人身,幸闻佛法,得遇净土,易行易往,两土慈父,护念接引。我等如果再不持戒念佛,往生净土,究竟成佛,度生报恩,那岂不是枉活一世,禽兽不如?!
思之思之,痛哉痛哉!
南无阿弥陀佛!
三、 班羚飞渡
我曾见过一场异常悲壮的死亡,正是那次死亡深深震撼了我,我从此发誓不再伤害哪怕再微小的生命……
那是在一次围猎班羚的过程中。班羚又名青羊,形似家养山羊,擅长跳跃,每头成年班羚重约30多公斤,性情温驯,是猎人最喜欢的动物。
那次,我们狩猎队严密堵截,把一群60多只羚羊逼到布朗山的断命岩上,想把它们逼下岩去摔死,以免浪费子弹。
约莫相持了30分钟后,一头大公班羚突然吼叫一声,整个班羚群迅速分成两群;老年班羚为一群,年轻的为一群。我看得很清楚,但弄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按年龄分出两群?
这时,从老班羚群里走出一只公班羚来。这只班羚颈上的毛长及胸部,脸上褶皱纵横,两支角已残缺不全,一看就知道非常苍老。它走出队列,朝那群年轻的班羚「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班羚应声而出。只见一老一少两只班羚走到断命岩边,又后退了几步。突然,小班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班羚也扬蹄快速助跑。小班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公班羚紧跟在后,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跳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老公班羚角度稍偏低些,等於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我吃惊地想,难道自杀也要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地去死吗?因为除非插上翅膀,这两只班羚是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岩上去的。
果然,小班羚只跳到四五米左右的距离,身体就开始下坠,空中划出了一道可怕的弧线。我想,顶多再有几秒钟,它就不可避免地要坠进深渊。突然,奇迹出现了,老公班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术,在小班羚往下降落的一瞬间,身体出现在小班羚的蹄下。老班羚将时机把握得很准,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小班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对接一样,小班羚的四只蹄子在老班羚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如同借助一块跳板,它在空中二次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次升高,获得新生。
而老班羚呢,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它甚至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小班羚的猛力踢蹬下,它像只被突然折断了翅膀的鸟,笔直坠落下去。可是,那小班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从地面跳跃的一半,但已经足够越过剩下的两米。瞬间,只见小班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转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探索者的试跳成功了!
紧接着,一对一对的班羚凌空跃起,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撩乱的弧线,一只只小班羚飞跃悬崖,凤凰涅磐,而一只只老班羚却舍生取义,命断空谷……
我没有想到,在面临全族灭绝的关健时刻,班羚们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办法来赢得家族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班羚们会那么从容地面对死亡,即使自己被摔得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因为它们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了生存的道路。
作为人类,我感到汗颜。
四、 母爱众生同
我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那大概是专指人类而言,但同在蓝天下的芸芸众生,包括各种鸟兽虫鱼,哪一个没有父母心、赤子情呢?可是我们人类居然视而不见,杀死动物的父母,喂养人类自己;侵占动物的生存空间,满足自己的私欲,公道何在?良心何在?最近,我参加中央电视台《视觉》栏目的一个节目,在演播室就此话题淋漓尽致地发了一番感慨,直说得善于言辞的主持人心事沉沉、无语凝噎。为什么?大概是这一桩桩、一件件有关鸟兽亲情的可怜且可悲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她的心。
一位猎人在追杀一只藏羚羊时,将羚羊逼向悬崖,使其走投无路。突然,这只藏羚羊不再奔跑,回头面对猎人跪下了。“奇怪,动物还会求生?”猎人思忖着,但他并未因之而动恻隐之心,依然举枪将近在咫尺的藏羚羊打死了。
拖着猎物回到住地,猎人解剖时发现,这只羚羊的腹中竟有一个胎儿。猎人怔住了:“这是一个即将生产的母亲!难怪她跪下求饶,原来是为了保全孩子的性命!”猎人的铁石心肠被感动了,“我干什么呀?真是禽兽不如!”终于,猎人丢掉猎枪,金盆洗手。
母爱都是一样的伟大,而没有物种和地域的区别。在非洲稀树草原,某探险家曾与猎豹遭遇,人兽相斗,难解难分,双方均受重创。最后,探险家将拳头塞进猎豹的口腔使猎豹窒息而死。探险家艰难地爬起来,看着这只尽管双目圆睁、却已一动不能动的猎豹,带着一身伤痛,踉跄着回到营地。
他找到助手一起来抬猎豹的尸体,可回到事发地点,他们惊奇地发现,猎豹竟然不见了。他们循着血迹,追到一棵大树前,只见树根下有一动物巢穴,猎豹就在里面,美丽的豹纹清晰可见。他们鼓捣了老半天,没有动静,原来,猎豹已死去了。待他们把死猎豹拽出来,都楞住了,原来,母豹的身后居然还有两只没睁眼的、嗷嗷待哺的小豹。此时, 探险家们明白了,猎豹之所以死不瞑目,是放不下自己的孩子,至于拖着重伤垂死之身回到巢穴,是为了给两个饥饿的孩子喂上最后一口奶!
虎毒不食子,母爱众生同!
可是,与动物相比,我们的人性又有多少高尚之处呢?有时,即使不存恶意地进入动物的领域,都给动物造成伤害,更别说蓄意屠杀了。不久前,我听到印度的一位同行讲的一则有关犀牛的故事,令人心酸:游客在骑象游历森林时,遇见了大小两只犀牛。为了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游人驱象而上,走到了两只犀牛的中间,哪知,母犀牛因看不到幼犀牛而大怒,冲向大象。保安为保游客,开枪射杀了母犀牛,游客无恙,可是,从此世界上却少了一位母亲,多了一个孤儿。
目前唯一一条人工饲养的白鳍豚叫“淇淇”,雄性,他已在武汉水生动物研究所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地生活20多年了。淇淇是1980年1月12日被湖北渔民捕于洞庭湖,至今他的额头还有当时被大铁钩钩上岸的深深的疤痕。好心的人类为了给他寻找配偶,1996年曾捕到一只雌性的叫“珍珍”的幼豚,可惜未过半年,便忧郁而死。
当时捕获海豚三头,其中一头以为是雌性,放掉了,想不到它们是一家豚,放走的是母亲,第二天它还在原地打转、哀叫。而捕到的两头乃是父女,女儿年小体弱,屡屡下沉;父亲惟恐女儿憋死,用尽力气托起女儿,最后,自己衰竭而亡。刚刚失去母亲,转眼又失去父亲的“珍珍”孤零零地活了几个月,便被“逼婚”,带到淇淇的水池中,抑郁成疾,不久便病死了。如今,“淇淇”年事已高,还是孑然一身。
人类遭遇不幸往往会怨天尤人,不知道动物的苦难归咎于谁。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这是鲁迅的一首诗,“於兔”即老虎,即使是兴风狂啸的老虎,不乏怜子之情,何况鸟乎,何况人乎!人心不古,道德沦丧,岂止是生态。在很多方面,古人高于今人,象大家习以为常的笼养野鸟、吃野味、杀生、狩猎等,早已受到古代先贤的抨击。可如今,我们还对鱼翅、燕窝等津津乐道,孰不知,那鱼翅乃是鲨鱼之鳍,即其肢体;燕窝乃是金丝燕用唾液筑就的哺育后代的巢,我们为了区区口腹之欲,便要断人家臂膀、断人家后代,何德之有?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字字珠玑的诗,可谓意味深长:“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蜥蜴的故事
一所房子要拆迁了,这家房子的主人在一面已经拆除了一半的墙中发现了一只被钉子穿身而过的蜥蜴。主人记起来这个钉子使自己为了挂结婚照片于20年前亲手钉到墙上的,没有想到确将一直生命钉中。可是最令人吃惊的是这只蜥蜴慢慢的动了起来,它还活着。
主人很惊奇。他仔细的坐在旁边细细的观察,看为何这只蜥蜴可以钉在墙上20年不死。经过几天的观察,主人发现了秘密:原来这只蜥蜴的同伴不断从四处找来食物喂它,而且一喂就是二十年!!
后记:这只蜥蜴被钉住了以后,可以说已经决定它这辈子“碌碌无为”,它既不能“升官”,也不能“发财”。而那些同伴还是义无反顾的去照顾它二十年,换做是人类,多少人可以做到?
蝎子的故事
一个昆虫实验室里面养着许多昆虫,其中有一对蝎子被养在一个实验皿里面。
有一天,母蝎子不知为何死去。试验员将母蝎子拿出去做成标本。
从此以后公蝎子开始绝食,并且整天无精打采。终于在两个星期之后将自己的毒刺刺入了自己的软骨自杀了。
后记:公蝎对母蝎子情意重。据研究,公蝎子绝食是因为刚开始太胖,自己毒刺够不到软骨。它绝食的目的是为了是自己瘦下来,然后自尽。
看过“可可西里”这部电影的人应该被当地藏民捕杀羚羊的场面所震撼。
一张“完好”的羚羊皮可以买到上千美金。所谓“完好”指的是皮上面不能有枪眼之类的瑕疵。所以藏民们捕杀羚羊不用枪,而是捕捉到了羚羊之后,在其上下嘴唇用刀各割一道小口。然后将一张羚羊皮活活从这只羚羊的嘴部开始撕下来。留在地上的就是那还痉挛着的“羚羊”
一名记者随一群藏民在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捕杀羚羊的。
当发现一群羚羊后,藏民开始追逐,而这群羚羊也拼命的逃跑。当跑到一个悬崖边上,成群的羚羊开始尝试跃崖,有的羚羊跃过去了,而有的就摔下悬崖。
记者离近一看,觉得以这个悬崖的宽度,在以羚羊的跳跃能力是不可能跃过去的。通过仔细的观察,记者发现有一些羚羊故意跳到悬崖中间作为献身的羚羊,另一些羚羊就踩在这些在半空中献身的羚羊跳过悬崖。

收起

湖北某山区的一位猎人,有一次出猎,很多天没遇上一个猎物,于是他心中充满了怒火。中午时分,他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山坡上走过来一头肥大的羚羊。猎人好一阵激动,拿起枪,悄悄接近羚羊,然后端枪瞄准……
这时,羚羊显然己经发现了猎人,但她并没有跑开,而是对着猎人扑腾跪了下来。猎人楞了一下,因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但是杀气腾腾的猎人哪里顾得上多想,仍然扣动了扳机……
美丽而善良的羚羊应声倒地...

全部展开

湖北某山区的一位猎人,有一次出猎,很多天没遇上一个猎物,于是他心中充满了怒火。中午时分,他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山坡上走过来一头肥大的羚羊。猎人好一阵激动,拿起枪,悄悄接近羚羊,然后端枪瞄准……
这时,羚羊显然己经发现了猎人,但她并没有跑开,而是对着猎人扑腾跪了下来。猎人楞了一下,因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但是杀气腾腾的猎人哪里顾得上多想,仍然扣动了扳机……
美丽而善良的羚羊应声倒地。猎人冲上去,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头即将临产的羚羊妈妈,为了孩子,她向敌人下跪求饶;当灾难不可避免的降临时,她依然用自己的头颅挡住了罪恶的子弹,让自己的孩子减少痛苦……
猎人哭了。他在山坡上掩埋了羚羊母子的尸体,还有他心爱的猎枪,然后朝着山那面的寺庙走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