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需要背的课文和文言文谁能把2010年人教版语文上学期需要背诵的文言文和课文给我说下谢谢.注意:是2010年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6 18:08:32
2010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需要背的课文和文言文谁能把2010年人教版语文上学期需要背诵的文言文和课文给我说下谢谢.注意:是2010年的
x}nkIvitVݬt Gv72`v',/Z{*ofVр3ĉaޱ#/:)۩j\7=vz4Mʪ5Zȹ ;Ѭ]wz 2GY܄oV:ͺ_ݷQ=JiJ:jqz fǧR?~xXB&wbbQyPz j*CWQmu0% J;sX]MN/Wxa4٘y`35h\Mnͤcw t_LqϾX:FWGu^ܼv6r3y:Wna 5ٱk}e3_&n9i1]vx68U3ڧYoaZrzEչG{1ɤ;—vyn1ާl-iZ51ɒu:6''q3X[ ݢ`]P-ǭh].noҚYe:{Wn<ni$Цjdvy<¥MutZ  Li/{oP g&6o7Ĩ֭7$.tH|ƾ~@EkgsrV+I^ t2 )Wtm6VV'b%n"9pS:{]BlM/YOP Yت!M'~%@Z}<Riݮ+`8(Ñ~"rgvpKeԛĮ8I2d` =5Ü՞ݽRo-0Ϟ3~=捽wh Si0DHM;j)8 ]ҭ['Ճ}K#[Y o@@qCT nxrLqp~lc%@*g>;|WfZuYvYo _`M-Zj%O]9ܴI_q$Z?~*c+t77&yςI)TZJ|"oI?e".z-Q=jw`Wˑ}/[W{_Hk$2SK$?L69G)\<[HTMx^߆_UdմJesS>BӪ,4hBlg91ϬAudɫq0hEb/`'jDtݚ*F]EXp~ʯzc5+aI jbw5=5IjVΎV&LU[$XInB^@=j~u-]QWHQi/IA$~爐;9&hs UTtJe\LEfsE4-rzqu5.gh6MC\3,L*ga' B2!V'C>Iv0YDkWM >x(ӀKhd/Vj!ʣGmX:%8 .--U.TA;}O >L!a }B.LH*E)^`|X=;ǂ'7< ]]d0!b,L?;ҦOgB|3ۜNy^UJ$h:Qw01hW: h)PA'zm.Oȟoze;]i+A0PpйwZ4:cjd6X8ʹĞ)Vu![Jā=gՌ뽠{g8'&lu<7H'ƶbCާP1u_G'ЛDotp(6Az W7fo!٧ӟA-㌽Uj[Ny"`Wk7[# (1ԓ&{ Q ,A Ɯ$C|Ka;~@F%PQ5Cv4@IInZ. RA B$; jg@BLj,,KfVUSl5>#ȁW6 kc #e-!#`lB iI+tSR--OP^j $Nh5 6[cDTL5jZQ[-ߢ4Qs`'!YVMt>$*83/`SiSdD 9 _7L +&aR8c0sZ5@feQ%(+r|?1gLYxzh*=GdգbXH5FF=Ի7u 4jwR-^fc0t6\k 21 NJ.  nøƞhbdK$InmLplFPc:ǬG|Մf RA+uZ:ʞB9L0k?M}@/4-3:I &&ۅ_5'v跧w J(tLV_ $_DmzFcڲص5(#D&K773/7 ۣч޼Pk[>2`HݦL՗(l 3A8B໌J ?dF y#`7G.{n*dΥ.0-{yf?.JQ'_aI'!#p {[nEC7oQBf6q$1M ;so wnTBraf'pHw82P9#Ag&ʰvW[?`ɯbi6QN#t5̤30gYZNz$S#{;ٸe~dv4CM~t O]lcpoKw.>,ZHae}NI7_a8(]wNfVz^u6t:ax\ܽNK-59pMD&֗hx1frrӺ91prۏ]]hQ @#-.QHIġJuԷVҙWZZ+nƪݛgl{oO&]u2pJ?FuZRB4e[?Le:s NoQ!j?E~$d ȈK:zdEXڕo˼msOb'H{YrrNvr@{nIoQ#(M?|6hz\ԙ?ݾJ\,/Lc* Oݗ+&<[IU+ܓ*L=85Np]vsg5 *ix**i7WU:h30lz%Ȣ zK:4HStŷp]EM!uNR!J0YM>h-xhp ƂM1R4t')IFBsYq]3'z`'Y0U7k0KVK^uhנ2LќZ~>_ o Au! 3z'%^,|gZCoq4Z3H ~K=-Dp&ӦӽD&qk;dDK2}u~4 _@ )DqDռJ ^q+~g%,Vk5 ЍRK1+|3f?J ~+D+:RId!6(pH|WX'*?clsx!e"Θuڑ m1 )} qZȥybZ4uC& '$? KIb r u <|2Giծh>T),ga)So6dsA 7sgPS5" Y6H;Bu(ps*q\Na 0- H\}za>^L")VՋIWrLle^l06ȻR&?1:ư={KB#(lW~Ȍ*^fPdmSL?/O R~A^VM}. Z4p>nՖ.%yl#CCX=-#Ү)*ӛBNȹ`a!KJxP|š.Xw@I^P8Pה{=\~x XqLOoD0i!PaSфٮ؃\/x_gτqF6 @>ArO8^w<Pb)%-I( Ř_Oe5.a\ɒfY}w,d><ꢯ] 'm馲 VO9F` 6+va*ký#ڂ3lb.H ̡=QyIw^\EqyKoLUqV(\C/iVBb' thlfWd$տ5* x OIH:c_nae%he$ *gb#TrxGd#+)ioq2jhweMJ \[ug_s{?5:M(ͿxmGڐ02c=.FS?-u]iF'&C&eWnd-QDFNc5d V|xmcO[gDz M5ܪݹ0=yyt\|G jv=35ͻ?"[ ~þc3̑atF1u]f.LHjN5QTXӸ>bWfN #/` ʁ2k6bpLO釚?TвCCCa s95n/&ύfјءf>"z8556ԵE .e›U4 цo7RsH@ݱƣ$u/"~;#;bDAxize[b3NZY*$4%*byUd}+NaOF@ /y { ꆄr;-(?Y5|̃~(gN,W c_%PzԽsPNGiBԌH=TCkB;$-15doGLxkZi:z[ :`fnzILevs=w&j&ZU򤾕kY  t2OMB7rY^ wW#ye _(DCtȺp.gz xt/ 4(4 lNظYW*Ʌ4(X;{n+ [;)> ՌSnpƘ& e#>`QORW;p'7n@2Oj*l|l庛ד^:;[=$'vn*l9r'Mun/~£ pGJRt$ٳLЫݔ&,j msu#8rf oE2fbIb 'O;X-'nmO7V&K*97.txR.Iж6- a$_ԏo4}Tt˽oBWUTeyΗw9{SCW{TVH۔@:g<`<ظßJ&ybA1ӲfѨv+< Jǘ'CX訂uj@<)PiMo\~I+:ؽ8712ʊ(QuS> YI((0깄PT~X7_ /{Q43^0ܛ OVִ3^3%$T]vOWQTDO#ՙf{-M'Ь\Kɦ@c+2zD=k]QHE<0&g謮I$ T`!2'&5nnIד+Yt=ܸ^+˓[ a o Eb]3{;=i/_Hs#f4zcEykUzʆ^I4Ot  [UÞ<F}EXHu<n9TU #{؆k`l3h"&1"MKi2-H-5دA^vԲI-`zSnM0.n/ŶBttuaQwXCߧ mKݩ$yl+ ^@شT߭,X]38Q$^>hgz=YA46A JLW N(ɨT?±RZ4Z'b `5#߳5IgHjfBY^-̾^8M_ 0AӆfV?P7v}TQ607&;4nxIP|.I1@JmjT>Z(|K_?u;-P72 [kjrX9#ir ]ڃtp7_Äv,&9\GL1 5'{OqAg?I9 7$; H0^m$ 7Y)^^?Z݋ _S̘l’wZO#anAELL:fʏMVnM<ۢ|IڷLrObRZ;yYpe@vAȎXii'K㷜C]^YB<ಥ3؇mo @~vZ%vTvzzd7UDt\;tHzȸ, ANKwFH7niyDΝA9!"Y8,vNL|-=e/uda11$LpdZ&y;{0UP[ͨX0X{RΘ֝E5pRNL`Pس5KWb&eYJs7tU~&DA[^XG;dzD2ʲNɥǚnMvNf`ZU܎V,VxHG጖!YM^,yf%$9/?ӅL%dN%D-&LYR9LHЄM.CsaYȪ?`.ؓp WlI>n έ}?&-4I5WSQ~f"Ω jӼзI1 wO}qE aΚ艓 U IqQYM)v%&"dF@77bvƎz}FK9"΃ y шN{ݱ20:14WpK$Hpzu +鋺dܺYᲂ<ԯxdk cp&nY`$ aT kQtBh 铜[KL@ 0VQeqE5$[=\g`74 lBܬl!~vR0ԇL> .n|%+y!]NK%ۭÁLA,syF@jgEn`O()%N`t,.Ɋh#jsv1fO–Gs#Ⱝ轑_f:/2V_Mu4%˥xP:5_qAqa/M4Mq^aFfvT&\6f[ns7k{D$zcX=믾"B5tp' EC!o;;f+ٟv5grcr-fIQ-Y9 ⁥rHvc`sӽC2o>YINr|A_ 0wd,}Yp{^!#|/u_ 7&l齏Zs{Y$9;r)YIACܕ.sXé2*N/V}J/I2: ӵu`oy 5[Om>&cb{6x'YEkZ;Y*`%O>2ژTU*TۤdE6qO܁)r>qPHF7>R6qs@TYʾ;=$BWgHvZ7b'ICKS~B*1V!\!CGLɧ CRґWnSO#5߅@oj5sǶ,O֙ضtBa 9t.I@rX.8m2:2 y },9ʘdQ6n&xF: ǽM,<#t{y0W%O؟d >;Nl\k:=;<+J9X9=UKL.D4x(TJj/5䍶$/DPΰu3>IPc:q&᤭^8*ކ\XtYbulA}Q+Vu/+;a3u f%)-rњ<=N){ c@/4L4x^3>C/MΪU`=Ш:s4bAګh0z`E5Rk>`/-ںƖSʫgB9y1o4,JއqB0:1k +{p'5\ߋrmf{A\:})5'heVMMuF60!{ >IO<}b]8ncwg`G־(noX5 Ɋd/kux<^VdsJ4&F! G(swk5>Ak'VZ "hVgD.Ԩu "=HN+˹*$7!Vλc1.rˀ0+s8;D̪&< ց7 |w`"/yJ`lFύ\G?%GXH{ܣN9ACjf&NdH:#*p[NzthwݡíFu{HLFSbNŹn۝Fxjlڼ/jCYtÅ6drEy d݋C( ,u#kn0 [u:T J9 y,E𕽔%T Ч^܏'g|<71 &KK/k݌sX cώP /z߃/7"m菶|}#?"vu/_377_n6nJX?~Q9APVH%$ﵭmIsgd3;nOc8q#ģ6| m <8q]`'?5M# OϘiW<$fV< "<2-ywC=Ÿtǣ>oQ9#Yqp-ԒI>;2K)Yޙ .o r(4\;o<zD0n/h#cdB(dîlE\Io2&A"yR*YuMx A{> .Ջ^^ 0p׮nL2ܥ50{b}4恏@q~R?+x%Zߜedc_fW\e}1p|:c3_SgoOH-Uҫ23y ̪ >m\+N(Zjf=5;ϚYxG;A"&?b ֭3:p-ۛft^䐊T3ö@?(3!K& Dk=ZIz7~:~oi

2010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需要背的课文和文言文谁能把2010年人教版语文上学期需要背诵的文言文和课文给我说下谢谢.注意:是2010年的
2010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需要背的课文和文言文
谁能把2010年人教版语文上学期需要背诵的文言文和课文给我说下谢谢.注意:是2010年的

2010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需要背的课文和文言文谁能把2010年人教版语文上学期需要背诵的文言文和课文给我说下谢谢.注意:是2010年的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毛泽东
第六单元
《出师表》诸葛亮
《词五首》(包括《望江南》温庭筠、《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武陵春》李清照、《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课外古诗词背诵
《观刈麦》白居易
《月夜》刘方平
《商山早行》温庭筠
《卜算子 咏梅》陆游
《破阵子》晏殊
《浣溪沙》苏轼
《醉花阴》李清照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
《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

其实文言问很简单,用来用去也离不去多少个字,而且只要读懂一些字就可以猜测一句话的意思,重要的是你要大胆猜,和一些基础,我对我的文言文还挺有信心,我中考前的复习考就只错了一两个选择,再加上我的阅读比较好,作文写完,我拿了120多分,平时矿长下思维,就能在做题时理解一些不明白的词了.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很容易解决
其实没那么多翻译可找啊,初三文言文很多,一篇篇说还可能...

全部展开

其实文言问很简单,用来用去也离不去多少个字,而且只要读懂一些字就可以猜测一句话的意思,重要的是你要大胆猜,和一些基础,我对我的文言文还挺有信心,我中考前的复习考就只错了一两个选择,再加上我的阅读比较好,作文写完,我拿了120多分,平时矿长下思维,就能在做题时理解一些不明白的词了.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很容易解决
其实没那么多翻译可找啊,初三文言文很多,一篇篇说还可能可以
中考必考古文点拨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生字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4、箪:竹筐 5、蹴:用脚践踏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通“向”,从前 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天比较等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应用。(1)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者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6)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飘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n)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山峦都是同样的颜色。(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地,奇山异水,(可以说是)世上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水深千丈清澈见底。水中游鱼,水底细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急湍的水流,比箭跑得还快;凶猛的浪头,好像狂奔的马群。
两岸的高山上生满让人看了感到寒意的树木。山峰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先恐后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和谐动听;鸣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群猿哀鸣经久不绝。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又可见到明亮的阳光。
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 (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 (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
(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 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 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4分)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
6、 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_________。(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 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8、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9、中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11、练习,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你怎么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孟子》
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一、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重点词:任:责任,担子。 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 ……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 拂:违背,逆,不顺。乱:干扰,错乱。
句义: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 喻:明白,了解。
句义: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在里面,指国内。 出:在外面,指国外。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读bi,辅佐。 恒:常。
句义: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点词:生:生存发展。
句义: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6、问题设计及解答
(1)文章讲的是造就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
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04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三、思考、应用。(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具: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6、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 日出而林霏开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之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文学常识。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
环滁(chù)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 饮少辄醉(zhé)
岩穴瞑(míng) 伛偻(yǚ lǚ) 酒洌(liè) 山肴野蔌(sù)
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3、重点解词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丽。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4、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