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知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12:23:02
海洋知识
x}IocY_)/̪,Ѐk^޷ۆ] W܆4HJI8ID!N$Sx{\_sSD€۫Np3񯽗7o_o _geF ςns5zk;i/?_f9kRްt'qw5*{gIm55OTy_R;[+y{_ig/dB/kJ)e+d5;7 ^0w ݘW*_#4mvYc3JP|qdX֏frcR`Y jzgӒy:E[nԣrxgy ^"sA=Hc@1p1۪ySTP1 "Έ &;񯦎љ~,%WYrY8D{U74%9.zw0PӼ 0v/Z[*Vpa2vO"tDB惥3ОY!Q1nLZ.MBat}]O_LrERD*W)ڤ^du Bf`x-tUЕTa5j{)/v 3v| 1]?䀌1t8 *U(ΫٶSTdKoMd*;z3KzGU/h'fGAfrR}o A.1p;rhFu#GsrpP Ǽ!+1șԵ.R"3߀O-8ΒSO<&-5oj~[ENLͤrQj52y23u U_[V (lF#XX (nC( '1}]̛- [R% h b?MeYSm2N۔s?w€ө-4(VJz < =i%=xV ciN2eZ!_ l;lALt9̄RʽJMdF7=mv `]N&4՗ulD!2>Q]aL&udi<̿Zi{n@!KT7vbܦW=*{ݢRB{5z2^Kc(\YRcvFZRP]Yh2BKٶ݀= ;^sݩ08tF\9 s ճߟp;MG9D>9 m^̢{'KGո  a:I<"[10>tРV'0mOt5ܥe U~}\9 R@N 8 0(]i-0mLKbYZ< l:"547hbz;{&) 'MVeRVg Ӆ84*|Q?9Wxz} S߭`,'7R_fŏQ/)yZ=%W 3},6ƥj\bjN 28ƇF/F7+57\xF-8#RX vkn\k]h70ؾu¿);$G 6!`Z_cA7yTpiW°lvyȂsE^^{0]p;7_~!-IԈ^^o5o׫yck]+ vTqxbL(f3 ʣX#@Zk}ic[ C4jow,5x)dk/zBGԶW)gf"q1iX_1 \j9O[P͡37,c .w!C-uσJ> 5 g*A#ԮbZEl$FTJPUL ~cL8:K[&]T\"?*$L !wqӣfȸk: u])g 7Bݢ䁻iC'ip*Ő cibssvO4BeHЮ%P q05[ucf/pL/˟6ѕ>|5I">̅) ힷwO *\=xDTCQ8bё5eҟ&GG8.u+(4jzՏ>HCeMNQ," $Xr,Ƽ"^44iQX[&KJ0OSaLe5ƔA̗,Uy#ة/pfL.kۻ8g%c@ƷjMRp#`  5;6<9+=c~`pt.&ץ-\IHH$T6Opt}Ɋh+y0Wx@CYL-XՅъrWNɭU4*if>Kry{NP>?%z <-ui3j 8l#>N8ݠ[x(jTx9bH6+4%F^ ĝ);m뚿i#~RjvJ;\l4y֠{U亶ZߐH0`J@΀Pp.L#]t^ذؽC3crłD*Z &ݘ"A;YM_aϠLҖ'^M/u6&ȟ^Lw_+D"/penM{gC?>s&[eآ;+'K<1kxt@F+kɱi0L/4Lw~i.\K@hWo`JpbCP;F3~H2)T Fy"V.2\>OU{*]` Nu)H` ytԩ7qEu)@\AcAXW˿mf0r/xi{oFOY dѳ޿O~:=y@ƐeZznV}-\]Í= ]p/s3KrJ= n#4bN (Hyy ^lPGAo;&ggYƇ3rKgDY{;f GKu97.k@†C~;x!-iҰ3[SZeO 3%p/Mn68w6 s, M˜N 1gk($fif&u㉄y!: s 軵s #g, ~;[nJԩu{%kqT;qT0Ӱ#HWtN , mY9̚] D 0N )MgV1'x|^y=:_Hps~iJ Ǵd ^3 >MW ˘BUm*Dc`gS']DvՔu@^ y hʦu3#n8A5hs}SF]]SV@hbԳ-^ܨܘח{S& JRH͋i-2IUׅN%n3"l!zC,",M:и6ApaKt|?7} %apm:S6))}.=MZqĹE\Dh*@; nq$%cgǼ+j+,cTd1@d=['nwQI۫/^.3&&+r]̢t_;q\{vʚbPAkRk`\#1]d$#!&HQBҟ6]Qz%+RJa-xdt_W%*B@NE"څHA# [UV F3#T׺:ȕzVq#SG.WdYOG)%'2E{7R+t0B@VY$&Da&dfׂ-0# F^V3Zvx MyVtA?%;.ȻjHRϖoFt&PukRB><;,>Nt.dTLj[T ϋ`2`F 2Tѣj8BWcWڡ;5Z $^+,#mdtZº7Sm9X6;`0.Q &fة:NY75tXʼniQVdۍ)?oCNVAFx*Z`$ϨN__NUbFK @tz`pzD$K !XhyU'c\2ݥڲP9Vl|źn$[RMe1ҝah./ .oҾҗT(blaP9д>yE `32g1|WRy'<4)j xH &eP牮:[[f")]Lh ) "*xU#Ҟ@NHn}io{ei E wV Xǫj3^O[oS jeϾRJAJʤ3\-uA`<i*E8dgQ`aN GWۅN45AG$_A[w4UQsrE^i+Fq5]fMgXlq AVHj+e,>AQ(d$[ c I7? xƊ w,ɉ $2<HJʯ}] PSvoyHcPUHLf Y );hYr3pH\qu Q- 6M6 *q9ې\D"8 m_1aC{Z#ŕIa],)5D˗2Ath% :qՕ ORVM{5oRאtRO,#I- )Zо7`u LM0l.-U9cw]m|ǛPI+6Au+iy:qxY^hP πaF9tL|ڬߧwyZs n^^t>Uпk&]~Ub?QD) u5BOބ,eɛۙNCX?/,Z,~0ȊAC4/mǏU4âA-掅-L^kن$OѸ^"@`tЯwm|Z^JXxZ"1:n[Nz4J`WMF`r/%ݢŁLg\_=96,׊+L'KP?Iu1Z4HE| cd`DuHt_C',nqʲ F+i3x)\nnȲGY3}`+}Q~Ή}R[^|׎hv*W(eXԧ^@&S1͇f}N>~OGV" D!>F⠷E`SQSfХa;c_|z?rOtz^lJ:NP'5 Pm1qr0*d6Q6_s$~eER:#+Ӽy05ȹdBwIW0_~a[ Ѿ$5 L//LP>2v YIlcBr^NPqd؅ȚekkKMαWh3'm7ӷ(F6I4Ϳ/X<{*>p܅AlSNnYa:f+~;=Ѝ!!cT?4ěM[eD^b%H:^F}q#3&ꨊh}`ɂR o8tq}$qaʄ+*SIEG]3eLt4#J|cީI,W,rYئ9 E9^)2]#'_gn f# e"ZTL7aͧ*5 XrDY8eS]6#݋^),X 54²JxMŵI(ʆakGG6mV%+SMx8d66w4E毤G-}]16R!wD-I"pibѯR$~]q#>kt^nk: a`;Dh>}~S!K$>hAT[.v;ﴴIOر)^Dq.JiQEl.,(€1= qɣ'+KhzswܕZh4fQu@Vh|a<)OJE:k_0=7,>0b>~ॿ_)'# rnټh*qK57 gY_OTd8L»ioTY덦1zaVׂ yjrI,h% ڻ-q A[[qlm"7( R`W䂥XC}qo4:^~U! GE'È Oѿ$޵\ *jEW jV\},͜KX$bEN_QWe0n`k?} O\$(IRj8 }@Q[Arat}RO Ԛ*0HFNԭnS.ǃ$mWe?|^(]-wq[3xZ25/C‹*|B'7 I5)>se._ GxR[W3gI>D BJ;$ۊP*?jȫ%ᠶh`D ".:)unb I,8h_r  :o o|E_5vB;~m:\t.(øΈf:h< @dF"ZjJnDp9Siq5_tP+zݚwPx#h7 &׏mWo۶5Oc9+$Ăz{cc͸ ]j;6p2*ɟ;#5l"rAK=FStwvKUCX>ԮbS (oiDZsh{u""6tBʸͿ=8]< Iۋ¾o|؝H]|*{}N^qP%#;b,DI".Ye}kpi}Vª!won@!R6(%[xfC)f Q[<[F0Qro&XޅX;n4tULиm;48 4a#mM.^Rb17nx=XxgۈgJ0n̂[7ìaGW9mnu_n(jCϼu TUmE`&JH%&z:^ 0] O[12wJyk,쥵O<\ HTCb+=_Y˦k[.[f̾Z LD֍tg=9u3(9ZIjEaYB"`փ,{k,3^r]M #VSqljXI> -pؔ f]8nL}5BoRmuU_O/x ٦hr6#s2r-=eS+`$.7Um;8Nu_ΚZQ#S; zKRc-\*!9جVڂY l-Fɚ [%H$xQ&ى(" ZfZtqY%ӅA,VAv̽txG咿Sof]}2~qw~+0YWv6 ?xnT$=Ogi})mdZ>ALb/Lv;yV]~?1pIo oTS7s\.)#=֎U,('?7մ(l٢(O_WMT}Ͷ䐵T^#wh!pW7Sr,G46' 7a5n+y͟<ѠcEǸ*pWbKDR|PMc-xБ a]H$*BM>}lJ2)񃽣P1i*? E$7>;0VnL1̱9 䒍mkP{|믓ۖ[ \@dk.aW.?9(NȪCr3vXea*?`X `Eڨc #%nJH1s*]\ZD;=MtnO׃w^uDuot#Fº)۬yNˑ=J) )X~  vUxKnd,x6#1,9؀5m[ǭt[5R|Q e|y5LQ"FΰUZ |v!W$TE>WJM>+<j9Vk;blC5)p0[.ԥG 3jrjZ(ZI0[Iy$x*Mhq ^*ݗ7X\R ў έ }Eji\\X-`oPŷn 4U(JxUOVlDETufymIX;b FSk. TCO.rW{ aיdid 'LbxwPe/U#)#M P M+ `y%s!ռ zTq t5?Ғh{Xk-*ss(< EiCp.nob 7} t4] 9Af[]+rrsH}3χRhx`Br,.w۫-{^%çzZ5B:=C?$K~ 6]TO'#$ztDYI)=@IEWVG?B idYWku\Ad@¥𑤧Ex1]"iI§&?XD- "d>ߐ$LRK&RWh$6̵nhɑѨóf*+;~r+]Cn%3'e 'qП%R &-m<<7kH,ئ~ߗ|Qr1zi[쀎 E5| i9u'wN=_Ĕ'7[*0X5Dif 8|]"<1CvUϷGFDEU d ^YpD~I=ծK6](#KxÏŧ_9Ⱥ$=ū~вbBMnت 2e#z"'P")U$SoIr`rWnK<ҋ$6c9"I4WE9bbvTqr9"@. G=\1JwX׽Y3g#Piͺb )o'^je%%IԜe}wgcv.՝p"[)\K=y N0 d: i\dfxhV?|Ety`qк̡Y-m?17CAں#Yh Ibas/)cPnH'Qhj\{U;;Pi,42jJa;xTw`Mwd_ :ښX,>Aym Ys5D#b'9ш:S n'7U62;[}lY>IgC?XSE)b't9雉mZe$|څiJV̂y} /q2 q JlUD#ZX,:*ɀ,sgmXXt~P}ѽX=wIuO`ޥxH?{B5 RIᇖ~#@HՌ_/qc;g YڔT\kSgf{1/hփ/R6:-mYM0BW\ 6/iv*C F"sOچ*"lUJ5u4GmSݠwkPmmMVfR*ٓPs[Ǎ9cZ TٖYxzq;-9֘?>`?X0Y8Vc,Tw\',nlt&B ^%xxY/7= SN-EX'$|,W#^jt\ Xu8^j4ME_ WoEp5t,R9NBukNxxb/ʰ:Qk-{RGS{:c@Ou{ӾƗ uAAä5IoX[zP 2xuz:Oy]N\kVT\t[873yQ]fP)re [rGJI<U(jeexIҞ3#k*n$9֚ #3+{M9x='6?Udq}q=< VSN k N`Pw)7>? /&M\v7퇠{e&9_[SS?qlKrD

海洋知识
海洋知识

海洋知识
1.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Poseidon )是克洛诺斯与瑞亚之子,宙斯之兄.与提坦神(泰坦)的提坦之战
(Titanomachy)结束之后,波塞冬成为伟大而威严的海王,掌管环绕大陆的所有水域.他用令人战栗的地动山摇来统治他的王国.他有呼风之术,并且能够掀起或是平息狂暴的大海.手持三叉戟,他坐在铜蹄金髦马驾的车里掠过海浪.尽管他在奥林匹斯山有一席之地,但是大部分时间他都住在海洋深处他的灿烂夺目的金色宫殿里. 在罗马神话里他叫尼普顿
亚特兰蒂斯
据柏拉图的记述,大约12000多年前,在今天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大西洋海域中,曾经有一个高度先进的古代文明存在.柏拉图说它“面积比利比亚和亚洲的总和还要大”,依据他那个时代的观点,利比亚加上亚洲的面积大约为今天的1000多万平方公里.柏拉图讲到,亚特兰蒂斯有绵延的崇山峻岭,草木茂盛的平原,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古希腊人十分看重的铜蕴藏量十分丰富.正是这片富庶的土地孕育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柏拉图说,当众神之王宙斯与他的兄弟波塞东、哈得斯一起推翻了他们的父亲克洛诺斯在天上的统治后,抽签瓜分天下.宙斯抽得了大地与天空,哈得斯抽到了地狱冥府,而波塞东得到了海洋以及亚特兰蒂斯.这样波塞东成为亚特兰蒂斯的保护神.亚特兰蒂斯人在大西洲的中央建立了自己帝国的首都,并用伟大的保护神波塞东的名字来命名这座城市.这座宏伟的城市用红黄黑三种颜色的石头建成,城内的重要建筑用黄铜、白银来装饰.海神波塞东的神庙更用大量的黄金、象牙加以装饰,华丽非凡.全城用5个同心圆划分为5个区,首都通过四通八达的运河系统与全岛联系.在岛的正中心有一根巨大的黄铜柱子,在铜柱的上面,镌刻着海神波塞东为居民制定的神圣法律.这个强大的帝国历经了十个伟大皇帝的统治,当时无人能与之抗衡.他们派出强大的舰队征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无往而不胜,只是当他们进军雅典的时候,才在雅典强大的重装步兵的攻击下遭到失败.这时,岛上的居民由于生活的富足,日益变得骄傲、腐化和堕落,他们竟然抛弃自己的保护神而崇拜起各种异教神灵,从而引致人神共愤.于是,根据柏拉图的说法,海啸和大地震相继发生,短短一日一夜的时间,整个亚特兰蒂斯沉入汪洋大海,无影无踪了.这个伟大的古代文明就此灭亡.
2.给你讲个海底冷光的故事:每当夜幕降临在大海时,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海面上闪闪烁烁的光芒像一条条火舌.海洋发光主要是由发光细菌引起的.在这些发光细菌的生物体内,有一种荧光素和氧结合、生成氧化荧光素,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因此就发出了光.海洋发光细菌多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洋中.它们大多是以寄生、共生或腐生的方式生长在鱼、虾、贝、藻等生物体上,为这些鱼、虾、贝等提供了新的光源,使它们更有利于觅食和驱敌.一个瓜水母发出的光可让人在黑暗中看清人的面孔;长腹缥水蚤发的光能力也很强,可以利用它的光在轮船甲板上读报.
除了发光细菌外,许多真菌、甲壳类动物、昆虫以及海鸟等都会发出生物光.在非洲的沼泽上,就有一种会发光的荧乌,其头部长着一层会闪闪发光的硬壳,其亮度相当于两瓦灯泡的亮度,当地居民把这种乌捉来养在鸟笼里,夜行时当手电筒用.
海上水生物发出的光都是“冷光”,在发光的同时,没有辐射热能的消耗,因而生物发光的效率是很高的.普通电灯泡(白炽灯)通电时,灼热的钨丝约把7%-13%的电能变成了可见的光,其余电能成了不可见的光和热.而生物光几乎能将化学能百分之百地转变为可见光,为普通电光源效率的几倍到几十倍.长期以来,人们就巧妙地利用这种生物光为自己造福,比如:渔民们利用海光寻找鱼群,识别暗礁、浅滩、沙洲和冰山等.由于生物光源没有电流不会生磁场,因而人们可以在这种光流的照明下做着消除磁性水雷等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奇妙的生物冷光将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有朝一日大规模应用冷光,各种各样不辐射热的发光墙或冷光发光体会相继诞生,必将引起人们生活领域的一场伟大变革.
3. 海底有深海安康鱼(大脑袋,头上有个灯)深海乌贼,海蜈蚣,还有种没有眼睛的鱼长的象带鱼一样叫啥我忘记了.再给你介绍个世界上最古老而且最稀少的深海鱼:
腔棘鱼又称“空棘鱼”,由于脊柱中空而得名.由于科学家在白垩纪之后的地层中找不到它的踪影,因此认为这个登陆英雄已经告别了世间,全部灭绝了.在1938年,接近圣诞佳节的某一天,在非洲南部的科摩罗群岛附近捕到一条可以当“活化石”的鱼,而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此鱼被推测是在约3.5亿年前出现,6500万年前即已绝灭的总鳍类(有穗边鳍的同类)中的一种腔棘鱼.总鳍鱼类不但能呼吸空气,而且能使用鳍来当作脚走路,这是鱼类向两栖类进化的重要证据.在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腔棘鱼的祖先凭借强壮的鳍,爬上了陆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其中的一支越来越适应陆地生活,成为真正的四足动物;而另一支在陆地上屡受挫折,又重新返回大海,并在海洋中寻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与陆地彻底告别了.
所谓腔棘鱼,人们认为它第一次出现是在3.5亿年前的泥盆纪,曾经昌盛一时,分布在许多地方.但从1亿中前开始衰退,到7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它的踪迹便从地球上消失了,仅仅留下了化石.
这个安静的角落就是11000米深的海底.众所周知,人类入海比登天还要难.首先是巨大的压力:水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要增加1个大气压.在11000米深的海底,压力将高达1100个大气压,别说人的血肉之躯,就是普通的钢铁构件也会被压得粉碎.还有海底的恶劣环境:黑暗、寒冷!太阳光进入海中很快被吸收.10米处的光能只及海洋表面的18%,100米深处则只有1%了.光线稀少,热量自然难留,水下的寒冷、黑暗可想而知.然而,腔棘鱼通常生活在非常深的海底,并把自己隐藏在海底礁石的洞穴里.在恶劣的海底世界里,它们以生存为目标,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学会与压力共处,在自己创造的历史里痛并快乐地生存着,超乎想象地存在了4亿年

海洋杀手——赤潮
9月18日和19日,中国海监B-3807飞机在渤海锦州东部海域上空执行巡航监视任务时发现大面积海水水色异常现象,海洋执法监察部门已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根据现场调查和海监飞机的跟踪监视以及卫星遥感图像分析,确认此次水色异常现象为赤潮,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并正在向渤海中部发展,速度较快,对海洋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
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

全部展开

海洋杀手——赤潮
9月18日和19日,中国海监B-3807飞机在渤海锦州东部海域上空执行巡航监视任务时发现大面积海水水色异常现象,海洋执法监察部门已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根据现场调查和海监飞机的跟踪监视以及卫星遥感图像分析,确认此次水色异常现象为赤潮,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并正在向渤海中部发展,速度较快,对海洋生态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
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成为赤潮,它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海洋,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营养化现象,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次数也随之逐年增加。香港海域去年就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赤潮。由于赤潮的频繁出现,使海区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赤潮生物在生长繁殖的代谢过程和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等过程中,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气,鱼、贝因窒息而死。另外,赤潮生物的死亡,促使细菌大量繁殖,有些细菌能产生有毒物质,一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也会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病变或死亡。
--------------------------------------------------------------------------------
潮汐——海洋的呼吸
生活在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有一种交替往复,永不停息的小涨落运动。海水这种有节奏的周期性的涨落运动就是“潮汐”,法国文学称之为“大海的呼吸”,科学地讲,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运动。我们把海面周期性的涨落叫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流动称为潮流,潮流与海流不同之处就在于潮流具有严格的周期性。
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海水的潮来潮往很有规律性;初一,十五涨大潮。通常,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这种潮汐称为“半日潮”,有些地方,两次高潮与两次低潮的潮差很大,涨落时间不等,称为“混合潮”。有的地方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大约相隔12小时25分,称为“全日潮”,掌握了潮汐的规律,对海边人民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潮汐的这种规律性与它的日月起因是分不开的。我国早在《山海经》中就说潮汐与月亮有关,十七世纪后期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即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相互吸引。地球、月球、太阳三者当然也不例外。潮汐的产生就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在这一系统中,由于月球(又称太阴)离地球远较太阳近,故其质量虽小,但它产生的引潮力比太阳大得多,是它的两倍左右。
在地球——月球系统中,地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A:一是月球对它的引力,二是地球自转、绕日公转和绕地月系中心转动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结合产生合力。这种合力就称为“月球引潮力”,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导致海水运动形成潮汐。合力的两个分力就象四边形的两条边,中间有一个夹角,四边形的对角线就是”引潮力“。可以想像,当地月位置变化时,夹角也变化,对角线合力就变化。在向着月球的地方,月球的引力大于离必力,引力起主导作用,此时出现高潮;在背月的地方,离心力大于地球的引力,离心力起主导作用,也形成高潮。因此在高潮带之间的广阔海域,由于海水流向高潮区,水面下降,相对出现低潮。因为地球对着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50分,这段时间内,某一海区就要经过向着月球和背着月球各一次出现两次高潮。
当然,除了月球引潮力以外,太阳对地球也有引潮力。虽然较前者小得多,但其力学过程都是一样的。因为天体运动都有周期性和规律性,所以在月球和太阳的共同作用下,这海洋潮汐就很有规律性,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时,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此时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因此这会海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即大潮。到了初八(上弦),二十三(下弦),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置形成直角,此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两者合力最小,这时潮涨得不高,落得也不低,出现两次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
潮汐是海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在我国,有闻名中外的钱塘江暴涨潮和深入内陆六百多公里的长江潮。主要是由于潮流沿着入海河流的河道溯流而上形成的。当潮流涌来时,潮端陡立,水花四溅,象一道高速推进的直立水墙,形成“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壮观景象。
--------------------------------------------------------------------------------
海岸
人们往往认为,海洋与陆地交界的地方,叫做“海岸线”,实际上,这条线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带”,全球长达44万公里,能绕地球赤道11圈。这条海岸带不但自然资源丰富,而且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带,是目前世界经济文化最发达区域,全球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这里,有海陆空立体运输系统和转运系统功能。尤其是海上交通,目前共有2300个港口位于海岸带上。
海岸是波浪和潮汐有显著作用的沿岸地带,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相互接触的地带。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上部地带,又称为陆上岸带,一般风浪和潮汐都不可能作用到,是过去因海水作用而形成的阶地地形,受陆上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沿岸风的作用形成沙丘,它的特征是海蚀崖,海蚀穴,海蚀阶地和平台。潮间带,由海滩和潮坪两部分组成,在这一带是海浪活动最积极、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下部地带又称水下岸坡带,就是过去的海岸,而今已下沉到海水底下的地方,一般从低潮时海水到达的地方算起,到波浪、潮汐没有显著作用的地带。
海岸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平坦的,有陡峭的,有坚硬的岩石岸,也有松软的泥砂岸。根据其形成动力,气候等原因,可分为:侵蚀海岸,堆积海岸,冰碛——冰蚀海岸,构造海岸,生物海岸等几种海岸。
侵蚀海岸大都比较陡峭曲折,其形成受波浪、潮汐等活动作用有关,而且还与地质构造陆上风化作用有关,它们一般是由比较坚硬的盐石组成的。这种海岸可用来开展海洋养殖捕捞事业,更重要的是可利用来建设海港。
堆积海岸,顾名思义是由一些松散的,软细的砂质组成,如三角洲海岸,有海滩、沙堤、沙嘴等。在一些粉砂质海岸上,往往有大量的贝壳、贝壳皮等组成的贝壳堤,这种堆积岸可用来开辟盐田和围垦土地,也可发展旅游事业,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河口三角洲海岸,往往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且土质肥沃。是重要的农业区。加上它位置独特,位于河流出海处,是水上交通枢纽和海陆交通转运站。极有发展潜力。
生物海岸:在低纬度热带地区,由于某种生物在海岸特别发育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海岸,如红树林海岸,郁郁葱葱,其发达的根系根植于海岸的淤泥中将其固定住。还有一种是由漂亮的珊瑚虫组成的珊瑚礁海岸,它们是由大量的珊瑚遗体等形成骨架,再堆积上生物碎屑等,逐渐形成了珊瑚礁。
冰碛-冰浊海岸:与生物海岸相反,这种海岸是高纬度地区的冰由内陆流入海中携带大量陆源碎屑而形成的特有的冰碛、冰蚀海岸。
构造海岸:由构造作用控制形成的基岩海岸,如太平洋沿岸断层褶皱多平行海岸或火山碎屑堆积岩等海岸。
从海岸的类型可以看出,海岸形成的动因有很多:波浪、潮汐和海流的作用;河流与冰的作用;再有地壳的构造运动;还有生物作用。当然,有些海岸的成因并不是单一哪一种作用形成的,而是几种动力联合作用的结果。
--------------------------------------------------------------------------------
海水的物理特性
海洋之所以构成一个独特的环境系统,与海水的特征是分不开的。
海水首先是水,因为就大多数海水而言,其盐度在32~35‰之间,平均值接近35‰。这个事实表明海水中纯水占绝大部分,因此海水的物理性质与纯水很相似。而且这也说明为什么海洋本身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淡水库”。
与其他液体相比,水有许多明显的异常性。蒸发成汽,冷缩结冰。在0°C(熔点)-100°C(沸点)之间是流动的液态水,而且在4°C的水以及水结成的冰都浮在水面上,而4°C的水永远在最底层。这个特性对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水又是一种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这就是海水的另一特性的基础。它不同于一般的淡水,而是含有许多无机盐类的混合液,并且还溶有多种气体,特别是氧和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的悬浮物质。这些物质对海水的物理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营养物质。
海水的盐度一般都在35‰左右,海洋中发生的许多现象都与盐度的分布和变化有密切关系,所以盐度是海水的基本特性。有些海区如红海,由于日照相当强烈,蒸发量大,盐度可高达40‰以上;而降雨量大,河流注入较多的波罗的海北部的波的尼亚湾里,盐度可低至3‰。即使同一海区,海水的盐度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都有不同的变化。
海水的颜色又称为海色。由于海水中包含有一些悬浮物质和溶解的物质,当阳光照射时,表层进行散射而造成了海水的颜色,由蓝到黄绿及褐色。一般大洋的海水是深蓝色,近岸的海水为蓝绿色和黄褐色。有些海用海色来命名,如黄海、红海等。海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水中悬浮和溶解组分的性质,红海是海水中有大量的红色藻类繁殖而呈红色。
海洋水体积占地球上总水体积的97%,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十分之七。海洋对全球气候的维持及气温的变化有着巨大的调节缓冲作用,这归功于海水的比热比空气和陆地要大得多的缘故(比热就是使1克物质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当然,降低1°C时就会释放出相当的热量)。
比方说使1CM3的海水温度降低1°C时所放出的热量,可使3100CM3的空气温度升高1°C,所以海水的温度不会升降的如空气的温度升降的那样快。因此沿海地区的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冬天不会很冷,夏天也不会太热。
海水中的水要蒸发,就要吸收热量。水蒸汽上升到空中聚集起来,温度降低时冷凝成水,成雪或霜,降落到陆上或回到海洋中,所以海洋对全球的水汽平衡起重要作用。可以说,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才能真正的“呼风唤雨”。
当然,除了上述海水的热性质外,海水还有其它物理特性,如海水的沸点升高,冰点降低。海水还具有渗透性、压缩性;如果海水不可压缩,现今的海平面将升高30多米,恐怕这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城市都将是“海底之都”了。另外,海水还能传热,能导电等等。
还值得一提的是海冰,这种一般出现在高纬度地区(象极地)的冰山、流冰等,是极地探险工作的劲敌。海水由于含盐,所以它冰点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水温度降至其冰点以下时,海水首先达到某种程度的过冷以后,在有结晶核存在时,开始结冰。在海面上最初形成一些细小的冰针或冰片,相互冻结形成一层油脂状冰,继而出现薄冰。随着温度的降低,冰不断变白变大,形成广阔的冰原。也可能由于波浪海流,潮汐的的不断作用,冰原碎裂成大大小小的冰块,漂浮在海面上成为浮冰。
这些浮冰在风平浪静气温再降低时又冻结起来,航行于其中的船只将无法行动,而陷于冰原中。这是浮冰的形成过程。而冰山主要来自陆地上河流,冰山往往巨大,由于密度关系,浮在水面上,水面以下的体积是上部的两倍,所以一座巨大的冰山往往产生无坚不摧的力量,令避之不及的船舶遭遇噩运。这就有“泰坦尼克号”的悲剧。
--------------------------------------------------------------------------------
海底地貌
如同陆地上一样,海底世界有高山,有平原,还有深沟峡谷。这个世界并不象人们所想像的或是象表面看起来那样平缓和宁静,相反却是地球上最活跃最动荡不安的地带。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形成高山峻岭,只不过一切都掩盖在海水之下进行而已。
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岛弧海沟,大洋盆地,洋中脊(海底山脉)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海岸线并不是大陆与海洋的分界线,实际上,在海面以下,大陆仍以极为缓和的坡度延伸至大约200米深的海底。这一部分就是大陆架——被海水淹没的滨海平原,这里成为海洋生物的乐园,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海洋动植物在此处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大陆架以下,是大陆架向大洋底过渡的斜坡,坡度陡然增大,一般为3-4度,有的甚至超过10度,水深急剧增加,一般为200-2500米。这就是比较狭窄的大陆坡,它的底部才是大陆与海洋的真正的分界线。
超过大陆坡,就是深邃的海沟或岛弧一海沟系。在此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以下,交错地带形成了“V”形的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与相邻的岛弧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高度差。例如秘鲁-智利海沟深8000米,其背靠的安底斯山海拔6500米以上,它们之间的交差为14500米,若不是被海水覆盖,这将是最雄伟壮观的景象!
这一带由于地处两个板块的边缘,故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发生,跨过海沟再向海洋深处,就到了广阔无垠的大洋盆地。其深度在2500-6000米之间,大部分是深海平原,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77%,辽阔平坦,但景色无奇。在平原的周围,分布着绵亘千里的海岭,陡峭的海山峰和光滑如刀削的平顶山,其中还有深海谷,断裂带和海槽等,海岭和海山皆因火山组成,海山甚至可以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
再深入洋底,就来到了洋中脊,与一般海岭不同,他们是海底扩张的中心。而且洋中脊是一个世界性体系,横贯各大洋,从北冰洋开始,穿过大西洋,经印度洋,进入太平洋,逶迤连绵约七万余公里,就好像是大洋的脊梁,任何一条陆地山脉都不能与之相媲美。
各大洋洋中脊的位置均不相同,大西洋中脊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中脊各称由来),中轴为中央裂谷分开,两侧内壁陡峻,两峰嶙峋,蔚为奇观;印度洋中脊犹如“入”字分布在大洋中部;太平洋中脊位于偏东的位置上。三大洋中脊在南部相互连接,而北端却分别伸进大陆。
这就是海底世界的地貌的一般特征,但各大洋又有各自的特点。象世界大洋海沟共有25条之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有20条,形成太平洋火环。海山峰也主要位于太平洋海域,那里的海底火山有10000座之多。在那幽暗深邃,沟壑纵横的海底充满着令人惊叹的奇观,让我们接着走进海底奇观里观赏一番。
--------------------------------------------------------------------------------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是生命的摇蓝。从第一个有生命力细胞诞生至今,仍有2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据估计,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年生产量(鲜重)为5000亿吨,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00亿人食用的水产品,这是一座极其诱人的人类未来食品库!
海洋生物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有生命的,能自行增殖,并不断更新的资源,但从另一方面说,它因为是通过活的动植物体来繁殖发育,使资源以更新和补充,具有一定的自发调节能力,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但是一旦其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就意味着海洋生物资源的破坏。
藻类在海洋生物资源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能够自力更生的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为海洋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同时,它在光合作用中还释放大量的氧气,总产量可达360亿吨(占地球大气含氧量的70%),为海洋动物甚至陆上生物提供必不可少的氧气。
到这里,还不能不提到一点的是,它是在最初地球大气转变为现代大气中的“功臣”,有了它们,才有了现代生机勃勃的生物界。所以,海洋植物是维持整个海洋生命的基础,是坚固的“金字塔基”。它们主要包括在水中随波逐流的浮游藻类和海底生长的大型藻类。前者如硅藻、绿藻等,它们个体微小,而形状各异,如圆形、方形、三角形、针形等。若仅从外表看上去,你绝想不到它们竟然是活生生的植物。
大型藻类有人们熟悉的紫菜、海带等。它们在海底构成“海底农场”,有森林,又有草原。有一种巨藻,堪称世界植物之最,从几十米,至上百米,最高可达500米高,重达180多公斤,生长速度之快,一年可长50余米,而且它的年龄可长达12年之久。海藻在工业、农业、食品及药用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除食用外,可从中提取褐藻胶、琼脂、甘露醇、碘等,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能源。
海洋生物中最重要、最活泼的当属动物资源,其中有1.5-4万种鱼类,对虾等壳类2万多种,贝壳等软体动物8万多种,还有鲸、海参、海豹、海象、海鸟等,构成了生机盎然的海洋世界,也构成了经济效益很好的海洋水产业,其中鱼类是水产品的主体,也最重要。
目前,全世界从海洋中捕捞的6000万吨水产品中,90%是鱼类,其余为鲸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鱼类种类较多,可供食用的就有1500多种。鱼类可谓全身是宝,营养经济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味道鲜美。据说,吃鱼可使人大脑聪明,还有的具有医疗价值和作为精细化工业的贵重原料。
在水产上,鱼、虾、蟹总是相提并论的,它们不仅是席上珍馐,而且可从它们的甲壳中提取许多有用的东西——甲壳质,在工业上用途很广。其中生长在南极的一种磷虾被誉为“21世纪的流行食品”因为它有着极为惊人的资源量和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南极是鲸类吞食的对象,小小磷虾喂巨鲸,这也是一种奇闻吧。
贝类种类繁多,遍布于各个海区,又比较容易找到,所以在过去,人们早已开始捕获它们,其中比较有经济价值的是鲍鱼、贻贝、扇贝、蛏子、牡蛎、乌贼、章鱼、鱿鱼等。它们都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人们喜爱的食品。而且,有的贝壳可以从中取药,有的也有观赏价值,是贝雕的优良材料。我国特产的美术工艺品之一,大珠母贝座雕,其美丽精细,令人叹为观止。在贝类中,还有一点值得惊奇的是那就是珍珠,我国是珍珠发祥地,尤其是南海珍珠在世界上最负盛名,它主要是由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区的珠母贝和珍珠贝生成的,那一粒粒晶莹皎洁的珍珠,是海洋引以为豪的结晶。
在海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就是海洋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雪菌、酵母菌、病毒等,它们数量极大,分布不均。假设海洋中没有微生物存在,那么海洋中一切物质就不能循环,但它们的活动,也使渔业生产受到一定的损失。近年来,研究表明,在海洋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一些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对治疗疾病有奇效。
有一位美国作者提出:“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这样的能力,而海洋产业可以将这一任务分担起来,而传统的渔业已达到或超过它的再生能力,所以人们只有转向于研究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上来,巨大的海洋生物资源,等着开发时代的到来。

收起

全是水~

海洋知识数之不尽,片言难尽,需自行寻觅,请登录www.coi.gov.cn 或者去海洋馆也挺好。

太详细了我无须回答了

具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