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物理全部的公式定理定义广州人教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8:19:06
初二上册物理全部的公式定理定义广州人教版
x|YscǕ_ء+ne%W8J4RII,E+R\Y$yoyœœy`U 3A Rt͉f6iAm̃h@p(r 75U$6]N+4YH#G3&9C`\m<')0|9i% USӁ(yP˳xB0bŚ 2m(^@u$u7A Uʈ&NsI/7$zgdÚ~L0#C*O%ۙ 0@Ehfδ";#z̜â_6 !7s!CzIc;<ӪF[#Vd 5^ Q dۙMaKk_`KpA 6dZ->.ݵqVdH4$L{ IKi^]rVGtUs[52(8ewݧeTv ˒ 2ɬ\ʈ~mfǫ&Hj겭 Tcvy`%f)'}:BF(J^+:DЀz6cvXES|+GBB+ºn>v'ӅC0Oj!]SQ"Vqޑv: 3c,XsKӽfxK& :`gnɂ?eٓhSU ykn#aAʒ@60cP<pa 1^yKrn}+v ÝabVRdS,Ό_h+ߦV$a ;uZ~Ql#4 )Zr]J9K"(鞷ILŐwyg8`C. ltfh2+{ǀ!C&=JcFTk*Ƅ]{-P'CxFbx 5GИshˑ^+FM,?>"Lup c)L%hԸ|J8I0/VI}Zґ7i Z2dM"M2.akuUuV-w2"?SĈ]/l;':8;6SF="G8hH#9B,2[ dV9^~bί4 '(Jq)4!funbsS1o;̓gF5D>bC ӂ}mGψ/]͡S/߆2Ѝ L{ySU>7M;Q̙J¶ZLAtm37%e_ B *{K )Xg67"݉|i C^0 gCxü֟Kc{+{C[/lhxU;BY1z bX]^J|XzѧaFYZg4 h65ҸlSh%m&C9_6ddᴆϥi@#h8 %R>>񥻭O0 ~ &lYpN@z֐ KA2gg-',us9fQ@3U}0Ud.zq"ǜg^;+ оu7sE7DˑXjA2t/FCzO}fq dp@iA1S-h' Bre˯pf'(>mD2.V5$./ѸmFp&2S42]/߈ȋŶZpC7qթ;`֭'I6l 9l0Q&`'T`Āc=Jw8=$ פlH?ZB;N!I[vj)<#8, d [ϛ.$Wbr(rt 胣!w.vZȼXNjufC@ȁ2Hn T(SpJoOw[moHִ8Wa|:bi Q,ϡ9-,dg﹨u)'.gw}ndMYKQr<GJd H%F'#{7͇TƢȐt{mJWG<4V-0&Y@{#jG2 u`d r,nϴWT4I|ٖ tz[ToUR^)*uh. a 'ơSڛ|-56%i% ,) d!bgY[C9HK 9hUs_kDrhf@MhG ,C B)45ovμAjX4 \PBpW3I%M arEę=EnQ/ cr-41v!MUzN]Xɮ݌mapժ<` q͡FTQm5 M 6O&?HEfS:q&7CK:6u/>Nq R~ rxe*;RF|XM"9R/7Qi b0DS AL7qȰ3@;M* `РdϚŁ1Kz]GvnC膸/1AlBL$d1ƙ B1qx/~WYe`bA9dp`DpuR+yks4^ܤ~gXy]اFsViH3칈D`iXV7C>B8?|i̵77"`,-M_Ӡ,Uv\d$vaF)ru ({k[&FZ]r =u5M%dX:] el-eeQ g-n8Id>1RQ <M.DZ3x<戓#nBfFQͶ7UE-:p῔gFByY[fT\#BT4-L/AP,O;q5v@ٺR8`8djY',tǟ߃z"0,^h{2KR`&ҳݙk,+I8^%}>?CLQ @Y᧔#sR Dqm h 1@Y9΃:ߓ)%KHRǟ )O=`27M*b҆|CF2Z A#‘&H[k-TeMfTwaqTP2wJA4 O"?G,&xH4'4ńQX<;< xjOA uJB[U~Lfy_'nj+J !92>JSVbܜ4x!/EekpT-ѶtV<.\Q Oe_GΔʞIS6%BBDTPR h>t  'pm "Ŕ @I_S9vϤ9w&[%# ;OW|ɚNrZ_U@{q{vӦ4Ahr%H4"1:y8Oiw6@tYL%X8*6% i]NnjJ]cuhJ:u(c9=*0!v#n]d)KqQ=`:Es1%H43'К6Ww?dSk&L -i"AcX`2x}%'EY.c 2TD>. jtb }W2rL+#[$&gp!2pn쬋@ stE6a?.&K矌޿3 lɼZd#?$guf s+ 9W>GwR<6Jo0ή︝N[ ܖUm8,of;Mp8suK>cTuq9IwЗ.'$G\3*wg[&/#Ė###_}tѩ~mH:WZ~m,K&FaᐫuO$U&q{? B2<\vGRWq.Z֑$&V 4/)|G5x1cDg0B> JN30~ޥEz'وxɻN*3?_zo& Wۺ=M_t&F? ۤ '*L44~1a@}0UFTVQ+h'u"=\?+'"Ǝ?DrwQ"Ş$Hfݬӯ'4B`gKBk׀Ň"2+Sͳ; 3o'Y4:caNM}_pVP &P_OIC⭗{5^$`OTD]X*DC1Wa4ORD$CNO'3Zt3nľ5!ɧ׉ B4 yg 㲦[HV/L^21!Ԗ3wyê]FnS`0lN4 ս(xxm<TEl?q33h]w&?o6F$#$@^Rs]C[!ݐ㿸ʟ/>3E2]X;|7?;U(TD?HӇ_>Ç}G_/?_?W_ͱo_|~?Woo=[_ӫ/?oo~믾?>~Ͼ}_7G|o'Y_;VsZGȗ}dy-ѡ7ֆɔo!9#~5}~u-sM |xr")s(< zѡ'30)q:N) 4ȻfER撻G/3F7QI{o^ǍW".eC<9с^"`=9A`y={pumC rV wj.R%T-Z'zJrS & Mp-O/JHrldAztT#S > Hjۛ?Żn.Rl;l^^iyO|[jĭb/IM]ɛl ^n4g-n53ι|)h]J%2} HS9CTWpS.;5?ٓ?,!KlvqnX!kq}4 jsbyyN~/k*'oR_LkM!}9VvQfjB^ڛRh5Nق 4>/N+s sOgAcpf +韗܉ 7O@f&'e] Oy'tj^)\urFv"e)ZyǛiFq̱<džzMd&Zꪎ\=6 .R)7$q ȇ!ڵ (5x߂$[𲥑ލg-!+ ֓P} {n~pȺn_NGkjBV0`wDELS߿>Tc5zgKz#EH\U~$71籰T"NOь4EL,X'{HdExsaFp rb11F/'bVFF0 3gs3F ɡ6 Gn~1+qA2NkβFTKԐW џRM7Aƪ߉w

初二上册物理全部的公式定理定义广州人教版
初二上册物理全部的公式定理定义广州人教版

初二上册物理全部的公式定理定义广州人教版
初二物理 复习纲要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七、质量和密度
1、质量
(1) 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和毫克(mg)
1t 103 kg 103 g 103 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 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 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 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最大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 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 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最大质量叫天平的最大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义
(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 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 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方向改变.
(2) 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1) 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2)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1)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2)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做图方法
(1) 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 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 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 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 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 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1)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理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的三要素
(1) 大小:G = mg
(2)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3)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 理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4、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 =F1 + 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提问者评价
不行啊,你复制的太多了...可能是打的..还是感谢了..
评论|580
不二馨影 |二级采纳率50%
擅长:暂未定制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5条回答
2009-06-14 20:50chengkapa|六级
初二物理所运用的公式
U=IR
R=U/I
P=W/T
P=UI
P=U^/R
P=I^R
Q=UIt 物理量 物理公式
电流 定义式I=Q/t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I=I1=I2 并联电路I=I1+I2
电压 串联电路U=U1+U2 并联电路U=U1=U2
电阻 串联R总=R1+R2 并联R总=R1R2/(R1+R2)
电功率 定义式P=W/t 普适公式P=UI
电功 定义式W=UIt 已知电功率W=Pt 已知电量W=UQ
导体热量 焦耳定律Q=I2Rt
面积 正方形S=a2 长方形S=ab 圆S=π(D/2)2
体积 柱体V=Sh 排液法V固=V2-V1 正方体V=a3 浸没时V排=V物
速度 定义式v=s/t 平均速度v=s总/t总
密度 定义式ρ=m/V
重力 G=mg
浮力 公式法F浮=ρ液gV排 称重法F浮=G-F' 漂浮和悬浮F浮=G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沉底时F浮=G-N
压强 定义式p=F/S 液体内部p=ρgh
功率(机械) 定义式P=W/t 汽车功率P=Fv
功(机械) 定义式W=Fs 总功W总=W有用+W额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力 同方向F合=F1+F2 反方向F合=F1-F2 水平桌面上受到物体的压力F=G总 液体、气体的压力F=pS
机械效率 定义式η=W有用/W总 提升重物η=Gh/Fs 水平移动重物η=fs物/Fs
热量 燃料燃烧Q=qm 物体吸放热Q=cmΔt
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
Q=U^/Rt
Q=I^Rt
评论|00
2009-06-14 21:54q2008liuliu|三级
W/T
P=UI
P=U^/R
P=I^R
Q=UIt 物理量 物理公式
电流 定义式I=Q/t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I=I1=I2 并联电路I=I1+I2
电压 串联电路U=U1+U2 并联电路U=U1=U2
电阻 串联R总=R1+R2 并联R总=R1R2/(R1+R2)
电功率 定义式P=W
评论|00
2009-06-14 23:08sokuman|四级
速度 定义式v=s/t 平均速度v=s总/t总
密度 定义式ρ=m/V
重力 G=mg
浮力 公式法F浮=ρ液gV排 称重法F浮=G-F' 漂浮和悬浮F浮=G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沉底时F浮=G-N
压强 定义式p=F/S 液体内部p=ρgh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Htj-Hr26MvdVzcDTB0v8CjcOhiBn92MRPZFoBqhvqGPUtFvGlZ6-PcEIYBT0polR_dV6iu5tIV8n7HbKMREDFK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

全部展开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
第1/9页
下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