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的演变中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2:08:41
“中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的演变中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xUn"G"婄y"$Yh, ؀iO{ahh^XŮ[U4St{osp?ɸ澡&UyuoX<] 3bդZ[G6Li{<2x`%|pǃM8h}I=%<6JjҒQ(# ) n~߄נ*NnĨ '[ 43x$fڂEPѽaƏY9*}σ0ۘRFu trF[5̡dB8X f[ ӆM %a[&ƐnX ;{K ش-˧ivm5GfԢ=yHx$&})>98=1pї^qk6' 32;<_ݤh'i [5:ŝfSEdev (vfFH6P\B/zBv_d=uy?ѥ^aDqM镞 1#4߆PWWƯZ2f9rE#YF>YE>XVF w}Q[;Aȑ_ k'eKgT2=䫱֫%< >

“中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的演变中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中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的演变中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中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的演变中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那么"中国”指谁呢《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国,卫国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