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材料一:自胶澳事后(德国占领胶州湾),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1 00:36:13
急、、、、材料一:自胶澳事后(德国占领胶州湾),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
急、、、、
材料一:自胶澳事后(德国占领胶州湾),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材料三: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
1.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
3.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急、、、、材料一:自胶澳事后(德国占领胶州湾),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
1.体现了康有为要求国家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彻底性.
2.材料一是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中国需要变法的迫切性的举例;材料二是变法的可行性以及其他国家成功的说明性.两个材料结合起来有理有据,坚定了皇帝变法革新的决心和信心.
3.不正确,因为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历史不是由个人创造的,历史是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假设历史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楼主,祝楼主中秋快乐啊!
1、反映了康有为实行变法维新迫在眉睫的观点。
2、材料一是变法的背景,材料二是变法的结果。
3、按照成功的设想,胡先生的说法是对的。但问题是,戊戌变法当时根本行不通。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变革力量极为弱小,且缺乏实力和政治经验。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力量掌控实权,力量强大,诡计多端,所以当时的戊戌变法根本无法成功,因此他的观点不正确。...
全部展开
1、反映了康有为实行变法维新迫在眉睫的观点。
2、材料一是变法的背景,材料二是变法的结果。
3、按照成功的设想,胡先生的说法是对的。但问题是,戊戌变法当时根本行不通。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变革力量极为弱小,且缺乏实力和政治经验。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力量掌控实权,力量强大,诡计多端,所以当时的戊戌变法根本无法成功,因此他的观点不正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