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0:30:43
要全
x}ncMޫ0`N[8>7ƗT`N D1HDĠ$]ayVU"`#WP5߃ 5u5U?y/٠s0+O{-UHztf_5?xDW7O'g+^i=y什ʊ*6 WJF6j;zj\ErFYUdj_Ӵ74r^-?a*CˠD%zbV514'rGs>٣% Yg6 ׉ bi.;xeQA\Uu KcfwU#-fɤ*/-u!#}ֈYɿޕ\~u/XGZ4Bc,'"dz\S_lW.)AcLë mm^\T=2w&+=ld$s'+Tֿ< .#+oH(140 Hnj2Ԭ}KSmrT#[^zBk¬H|@[eCM{yN3j&ʶOֈؿ f2>:ܢRu;٠k ~åC;^%n%SUՓa{)h z*w7EL,Dks,ՈaP`/mV)zE/vMK`ET' $' LoU;]OE!: L-*D>s;X`"?Nj֥]" s%8G{:2jNTlO׳?:J}b7O?-N:t!C ^#^a?d7dc3xD\L5gS a b9{A,ςnH0,3̢~G\nMȡ!}q켃2`!+j,t X h0vVxO#MN02:-6x0 i$61eb5LQ[Fp[ѕ+*;^qGuGv7б Dk朎:D=<5Y!Ү?"mSGHXL0QYl蔔C DW.XFis/~g,4N@k{tNЋ9+~vh8+Rn֤SEc^R>\+8+'KTmW:-i 01( y܎B h|e@jŤ[۹|U^AWqȝ&n[5~dvfn(;فKmu0/@wt7 Dc'^L>`Պ7v^`u $8%&mD>hb:t=mOhKb^0~\]mj#hn]ć d}BP4d \vx]*CaLΧEqָ$iSܼUɮ~!nɆ a/Ev!C=nɲ귵Op|de-FVXG+^]_b5O/HbuyvOT?q^#U]lݬŒ'EO^=g%4K:#!~jH0u:J0YOM"'va rd vrY,6l|Ҁ2MX`DrQ;ph=CPL$*S >٨Q hEY(]2Fp|'gép9+]xh<9XQv::2].^ 픺ķ@v"*i]Z"Ho?d_AAV| vA{/I4:U7Y BDZyBB GG%JoRnT뉨T {AшJT6f2M,m=ّ|g!WE o c OU3L-󊵧^ًox%xo{/^ȉk+DiC7wRPE|κ:zr* t8"!|8bddVVwaʶ+3$L{d^4X߿HaxDY0I#ӟljehaF0CaO+Jqt(;EbbIL: 0ȁ-jVaUx^ 9 _#JdB"!ğEYq~m!lJTi+"ggO":qVٰ=\Kz/EAwE9Q''ЅT>B;|8}^cYGPUc3npI)RL`k`^W?= tq@82GtwLͽWoޕNz2m$gKÁ{W8xmr)ϸ 8Y%Og$6Xz 򳯷&󂎪yHx>|蹴}2*DݑǡCdn"Ɲuj T[NjdO[ceT|iɩi< 57Y3}kңʓA.寯5˷:x ɝY'`]'*h5+:t=vEq` 2P9,l~#$s!wȩKdN/~GTYbF$8\or&)SAxp*pR?ƧІ}r%gpb)k}Lv7af'^!3BbO~uMb[$A@޴7SrjOoPL+:XZ2CQDiծ``ֹ(p 2K|c2υ/ g -:V74Ω6"A U,O4v *yrIDؿX +x%yvC%*gmM(sEX NgM MjxIm =jU|π2E5>buo,EkC&.n1wC-bpNԓ").|hO(LK!/+uH^`~'iI?ķ^"p mm#Fni;¶KǿFq5:@8*"kfXJ%#ȵVS̥xByxHxp::%9.-zDu5#><O75>ztPy EpBp&/@A&[<ϹUrHaF={܌ D$cYt6<TG fwpKcA)ꄞu:fSBuVq˷!cV/0-ª[##bޭtnH0wYKiHg+ M,AI s*Аm/Lj?PQb),]6|Eyy6,pdb1Ahû&G3"c01Ms ARh"W_2֠1O@?֪-權"͐ZW8(iiaV z[ XG$n@%Nԟ':7H: tQm#4a`y!Tȿ$xvA*DKSp I9 K^Sٙ!ԉ*vC ַ^*BgKl}B`NzTPIbew߹q*:rojNLX,D2mDk0@ rg=F5O2aPԬm".i.Y ճ+zsBYRލ*"(pv K]jP2c^]iWC‡g! wzD%h8 {(hv=|dpw/B!I%(T9 U#Uȫvu,_mcZxYfP \òlRh9l +̱cP#XꌌX D@.q-2;.!)7q"ŦRxa: 2j}cQk^ptR ur,A']xADS9k\ K0*A##hV?W鼸sgy84:r(&4$\d]?굍B.x\A9uy*1*Pnb<e_@W"ax20$ɗ%Q|#9aiﴷPL96|$ߓjC+"lmn(ʾQN%/ :/wSo?ߝJA0jfq^YejyStjԪY8tX߻I3l\rNR!'>P1#ŖFSf:4s.Ӫ1fHy,gJ]X6ƵF j J;U% eMhC e "P٨>YjwiNS5YH w1vGIԼ Wy)?P Ƀ=L(=#E`D'cZxa JN G8P0mw>(BxCk NtR D901JƈsI|Iy0Q 1|0_80|^pM"Lo~+-|d]!," Bh8ڜ{Fs ,owѓJ-=Q|$ۺC9A^JsiSOJ:+;hFrXK`s 7dP -m¸mP!%y7X5;pQ> -`.&<*%D'xlvPJ2J'(iwێb&bbS%B$SJm%6 kbMJ`L$ΔW[";Y'$kNV&TLz{2pDm͆5(GleP:6oFNk/\nęd3བྷ`ۺ[Ds NT%LKauEJd[DbX}y}%_`Ic"ָjrh|[/;$Lz#tҦ.XgOQO4{:&*~*B֍.`:fWoR=4DHb1aӚhY\7LD{(OO Pݎ܆ۇrJ'|*u}z[b̎++Yޯ"$#[ a p$]i Qݒ bP$}PmVu3n &o~X|?"^3U\c7Ka |-YElNHFWshX""߽WWh{*)e TiOT6&sZ^_oJ #O3ryzC򑸠\WMBΖ-(RR1;gʝehXDqQ.nܔ4;KC|*TN.p Kگ𣎗Pssrs&]`\;uuxʈ@b^R{$$ཱུ%C4yH JG|M-#pd#8|ڞi ptEG8`;@=d`Xޘm @ CUg҇|xs8=o.IK&.'$sQD0BtK9{J˿ޥxW*@љ/r2Db nb9W0|fA#޸X"dݼ0eŦ#61{AF\5Ip3 g)::h K aMĘ JFty0a1rTNOPysګ{ ۷ݙ /ttĿAŇ70::lk&FDW>~b9F-:k 89U27C);_r1W"'EZo6ےz~%i#: :p$eɁ_٢?fIJp5V!렁WyE ((JW<"(#nB6¯T)"RbTNŪqc=7fEw]JoqHU:w!1Å,>pyF30Owȅŧ;8׿#UlL׊\Х:@ pqxVӚ b 8HhO^ yȐEz_є6Pvx|UQT᲌̉L8*tfŘ? * C'.8-D6 iGh~ =Zpo.0Aºh*O*V[z9†,9Qu"F=TrEҼ1wr15|s1j|VSeecȭv?K21 ,\zf$$NѧuMsš$ivu)UظsI:ȵ@cm+QV> N؛EPcҩLoJ0і?V 5Vp,d,FguND*'gGy[A?9:'dqձH7B%ȥIKoDX 6)4tD2VojK|*s'#hn5ν`YZ"')F=^Tƈfx)R˪pF| /TQ%P`"tTv| !%Wj 8նcB!Ğh/*wǔ)tݽKsi~. |liUs]ڡW7~(\*߅zd쵻6;Sr-ұƋ2-PN[=yg=Tyűx/%$4-A+eJC*Û7!%xffHb&4Ym<~QrCՖ8sIݤ{#;جH;z$޺KݙLi7c3<>Sjv,+zmYy%逊7 T~"1!KwȖ W}a㬜DXI:p9EkC<.줤6vz|^ (W@FgWs:J>s!ޑ~YtvoeCxG#W]V!yݹvFci#?B ]T%͹J]S2~/$h7`T9K˴RŤ`!ML kX⫑vY\ UT#'J'Tkh M] LH=\_JTNiǒMu{e.Ԕq)#ynZh84q V80sZ(:ţ{GD fv:1Is4bV]/K#=gŮEMTuouq{,ԯg<Y;7KPp'7k]1Q\715m^TFxOPH)#EH+3b  M:2"h9'3IjP$?$|¹ ^ -"QK_H*7@,eL^b)KCz؛0yTc5Ȧٯ"Mynϟ>}JVij :m 2WP#df5yuKva E;9ʩ=ոO^rPyH(#m—Rw0.3Ͻ!-n l S~ Q t2P8]#᝼ )U.,|o7԰#q0Q=*ȦBq= X WW F^6{7uXOIV Ul${\ V ړ?kyL)RRWG~;_RrIӊ^/e=&oPe{R꛵-V/‰2?3-=D\e cE꺤v+t]sKI#Q#OȻiP6V<.ҳ˃+j6ɮ6cgڂ͂(2=p x~*6.}'oB7wNdBe0y

要全
要全

要全
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纲要
必修Ⅰ 政治专题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x09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 ②皇权至上 ③皇位世袭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二、\x09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中央:中外朝,布衣为相 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
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
地方:道、州、县
北宋:中央: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 地方:文臣作知州
元朝:中央:中书省 地方:行省制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选官制度
1.汉朝实行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3.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监察制度
1、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2、宋朝地方设通判监察地方长官3、明朝设特务机构
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时期)、设内阁(明成祖)
2、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小国寡民
2、雅典民主政治 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1)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范围的直接民主
二、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公民法仅仅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万民法:罗马帝国内部所有自由民的法律(国际法)
2、罗马法的意义
平民对奴隶主贵族的一定的胜利,限制了贵族随意解析习惯法,有利于社会稳定.
对罗马法的评价
1、积极作用
对罗马帝国:维系和稳固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对世界:(1)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2)是反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
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x09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第一任首相:沃波尔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9年结束.
3、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的意义:通过限制王权以保证资产阶级统治.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5、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同进退.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美国成立初期是邦联制国家,各州的权力大于中央
2、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的目的:(1)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2)保证共和,防止独裁.
3、 《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立法权--国会(参议院+众议院);行政权--总统(元首、军、政首脑)4年一届;司法权-联邦法院
理论来源: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原则: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分权与制衡,民主制原则
意义:开创了民主共和制政体,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总统是由选民选举产生
美国共和政体的最大特色:两党轮流执政(民主党和共党),两党的本质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封建势力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政体:总统制共和制 立法权:参议院和众议院
行政权:总统和内阁 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 确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内容:①、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内阁首脑: 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②、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 (议会对皇帝负责)
局限性:带有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色彩,德国代议制具有不彻底性.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1840——1842)
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三元里人民抗英: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法联军发动,火烧圆明园 结果:签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最大特点:允许日本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结果:清政府与侵略者签定了《辛丑条约》.
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二、\x09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2、过程
兴起的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
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颁布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由盛转衰:天京变乱 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
3、《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
5、《资政新篇》(1859年干王洪仁玕提出):
进步意义: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三、\x09辛亥革命
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办机关报《民报》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
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 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
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接着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⑤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3)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据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2)过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第二阶段:6月5日以后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经济: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政治: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组织: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2)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上海、 嘉兴
主要内容:①党的名称 ②党的奋斗目标 ③中心任务 ④领导机构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
条件:对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分析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①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
②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影响: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
1、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
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北伐战争(1926-1927年)
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927年):
失败标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局部失败).
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彻底失败).
失败原因:主观: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根本原因).
客观: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强大.
2、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8.1)
(2)秋收起义(1927.9)毛泽东领导
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土地革命
影响: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提高,巩固红色政权
4、红军长征主要史实(1934—1936)
(1)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
(2)过程: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
(3)结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5)遵义会议(1935年1月):内容:①纠正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六、日军侵华和中国抗日战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1年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
(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中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四大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凇沪会战、武汉会战)
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中共八路军)---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
(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战防御阶段(1937.7—1938.10)
(2)抗战相持阶段(1938.10—1944.初)
(3)战略反攻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8.15
抗战胜利的意义:①国内: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胜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七、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1)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
(2)解放战争
内战爆发的标志:进攻中原解放区
反攻开始的标志: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8年秋开始——1949年春结束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南京的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的覆灭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展开(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
指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并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理论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方面的深刻变化
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巴黎公社的成立(1871.3.18-5.28 )
性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上升时期
3、(1)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并存的局面,实权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
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俄国十月革命
1917.11.7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影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x0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国提供理论基础
1、\x0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北平)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性质)新中国诞生: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意义:(1)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2)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3)新中国的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2、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意义: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它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正式确立:①确立: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②职能和地位: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新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4)进一步完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第一个),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出现的根本原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
刘少奇冤案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
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
五、“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无项原则
1、外交方针的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使中国改变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外交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2、重大外交活动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意义: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B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C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D在世界,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这是新中国首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3)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4月).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②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一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恢复:1971年联合国26届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意义: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③改变了联合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试探之旅——“乒乓外交”,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原则,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2)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接受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撤军”.(3)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2)中日关系的改善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申明. 1972年中日建交(日本早于美国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8年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主要活动: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公正地解决.(两伊战争问题、柬埔寨问题);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作为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2)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主要活动:(1)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APEC);(2)加强与东盟的合作:(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在上海成立.
(3)新时期的外交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提出霸权主义是是战争的根源,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即坚持不结盟政策.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冷战的根本原因: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对抗
3、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4、美国冷战的表现:
政治: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3 遏制共产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1948.4 扶持和控制欧洲;
军事:北约组织(军事):1949.4《北大西洋公约》 集体防御.
5、苏联为首阵营冷战的表现: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组织成立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6、冷战的影响: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967年,欧共体成立(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三者合一)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美、日、西欧形成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4、中国的振兴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实质)
2、苏联解体:
(1)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束缚(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
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1988政治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90实行多党制、代议制度、总统制;
导火线:“八•一九事件”--加速苏联解体 影响:两极格局瓦解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一超多强,但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你要哪个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