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为什么会形成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大最典型的地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3:31:28
在亚洲为什么会形成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大最典型的地区?
x\nI~ݶ^.>uPɴHa(CX}ʬ/|U"ޞ̏ h8 TO:cwpGiwzfu:Gd˟[QcHtY;Sʏ᛿#o~ߝԾ@: Iƛ,d-W_jt/-«D^xQ;.ΥHܲ:J? Akv>Hw*0V*Th;GwrN&콰ksBgiުl]'Zwj!1×D.i$ uQ[C/hATf?<ׅ;Qpe4<޸CE7~/+O~Ldcd#qlR1ʹό*"ו$!ɹ>oˌ|ωJ;C+viz4Mzf*Ѭh*rYY@ H[PgݸNk o S dUNlCs];+YTL^[MY'Cg՞yfsCD Ubdunm׫RUQi K ށ,N  6 $͇xqm<:DytFSz}m;aΫ1^6]alh3ED= 7K qy xL\:yȟ }+_]*bO I"} !!YΕжqzh*=KRa%n/?/k{.)JdrbmK'SUN谀f5%S^薠l9Y|f)Vx^oEv*:W^~o8ͬǦ$ 8j[RbHPD# x=ܙܼg^@9Lҍ4,@d$oE8vfܐJne(̍>$Ïfӝz{!y-2U!wZg۠'X0ր{4;[[lbJЙ' @/ /<lڲK9_211C=;'~&&Ks)x[v aQ<) @.:౞0VLBgIzuWHv߽|&ɪ&@SWWց;Cn%[>"jJJ $mʓ v&Ar=j2 26#T3H弮R`%\_G#KSJ<$z=kl'x`0+@%wIK͋$R`Ǻ;bY?W*;^ྜ$n}8p D8wPzSu̪fw4gwjn%ߒ ;$R41M=[w9:kxs4sxDnA2q|G8@l[m%tLA;yd-?l#sBF4c_k볼 R3qJP73SE4u[H(l6-f@!}4[w0~#DR~.=pEfTSO&e/TEl9lH{e+q! P0 nX* W`Υ$VKW4"&Ji0!AxWJ.x=oҡ7Fώ)k[ E_ }ߨ9r+

在亚洲为什么会形成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大最典型的地区?
在亚洲为什么会形成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大最典型的地区?

在亚洲为什么会形成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大最典型的地区?
准确的说是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大最典型的地区.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而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在东亚最为典型.

因为季风气候是跟据亚洲的气候定义的,他们互为定义
呵呵,开个玩笑

因为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所以他们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就在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季风性气候典型是亚洲气候的最突出特征。其具体表现是:(1)季风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亚洲季风影响范围,占有49个纬度,包括三种气候类型—即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它大陆位于回归线两侧的地区,多为热带干旱气候;而亚洲,北回归线横贯的南亚的中部和东南亚的北部,由于受到热带季风的影响,一年中仍有潮湿的雨季,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其干旱气候区的面积,也并不大。(2)季风环流有明显的季节...

全部展开

季风性气候典型是亚洲气候的最突出特征。其具体表现是:(1)季风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亚洲季风影响范围,占有49个纬度,包括三种气候类型—即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它大陆位于回归线两侧的地区,多为热带干旱气候;而亚洲,北回归线横贯的南亚的中部和东南亚的北部,由于受到热带季风的影响,一年中仍有潮湿的雨季,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其干旱气候区的面积,也并不大。(2)季风环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就基本气流来讲,东亚对流层低空盛行风向,冬季为西北、北和东北季风,夏季为西南、南和东南季风;对流层中、高空,冬季为极地和副热带西风带分别控制的地区,夏季则受副热带西风带所左右。就盛行气团来讲,冬半年东亚大陆为极地或极地变性大陆气团所控制,多冷锋和寒潮;夏半年则主受热带海洋和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常有台风、雷暴。在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冷晴朗;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大陆增温快,空气不稳定,多大风;秋季大陆降温显著,空气趋于稳定,出现秋高气爽天气。热带季风气候,年分冷、热、雨三季或干湿两季,冷季盛行东北信风,晴朗干燥少雨;热季晴朗酷热,与冷季同为干季;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雨量丰富,天气较热季凉爽。

收起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与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共同影响

因为亚洲的东南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位于世界的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的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所以成为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最大最典型的地区.

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亚洲复杂的气候。
基本特征 亚洲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和气候类型复杂等突出特征。
大陆性气候强烈 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主要表现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有2/3地区在0℃以下,大陆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依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1月均温在-45~...

全部展开

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亚洲复杂的气候。
基本特征 亚洲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和气候类型复杂等突出特征。
大陆性气候强烈 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主要表现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有2/3地区在0℃以下,大陆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依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1月均温在-45~-50℃,绝对最低气温-71℃。夏季7月均温多在20℃以上,西南亚干荒漠区均温在35℃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达55℃。年较差很大,寒极地区达60℃以上,绝对年较差高达101℃。此外,广大地域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也是大陆性强烈的反映。
季风气候典型 亚洲季风气候以范围广、类型多、强度大而著称。季风气候的范围,北起俄罗斯远东南部,经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地区,直至东南亚和南亚。季风气候类型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每一类型又可分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季风气候。在亚洲季风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的变化,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超过120°,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我国高校和中学地理教科书中,仅在亚洲列出了季风气候这一类型。
气候带俱全、气候型复杂 亚洲大陆拥有赤道带至(北)极地带的世界上所有气候带。同时,亚洲拥有除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外的世界所有主要气候类型。亚洲高山气候的垂直带和气候类型也是最齐全的,在世界各洲中,只有北美洲可与亚洲相比,其他洲均逊色得多。
形成因素 亚洲主要气候特征的形成,是由其地理位置、面积轮廓、大气环流、洋流及地形结构诸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位置、面积和大陆形状 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庞大地域是亚洲气候特征形成的前提条件。地域所跨经、纬度之广,不仅是气候带全、气候类型复杂的基本条件,而且也导致了气候强烈的大陆性特点和季风气候的形成。巨大面积、完整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内陆,使大陆性、干燥气候范围扩大,加剧了大陆性程度;另一方面,造成了陆面与广阔洋面的巨大热力差异,进而导致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纬地区西接欧洲,远离大西洋,因此缺乏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气环流 气候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气本身的状况,因为其他因子的影响都是通过大气环流活动而起作用的。亚洲的大气环流位置处在从极地到赤道的所有气压带和相应的大气活动中心及完整的北半球行星风系中。对亚洲气候起主要作用的有4个大气活动中心:即冬季大陆上的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大陆上的印度低压;全年存在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都非常发育,西伯利亚高压几乎控制了全部亚洲大陆,成为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秉性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其控制下形成的冬季风势力强盛,由陆地吹向海洋,加之冰洋气团南侵,致使寒潮频繁南下,多寒冷干燥晴朗天气。阿留申低压则成为西来气流的总汇,因其与西伯利亚高压间巨大的气压梯度,使东亚的冬季风势力特别强盛。夏季,大陆高压崩溃,印度低压形成,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团由海洋吹向大陆,热带辐合带和极锋给陆地带来丰沛雨水,天气暖热湿润,多阴雨天气。冬、夏秉性迥异气团的不同影响,导致气温巨大的年较差和季风气候的形成。使亚洲大陆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特点。
地形结构 亚洲中高周低的地形结构一方面加剧了气候类型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陆性气候和典型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部的高大山原和纵横分布的庞大山带,使气候类型更趋复杂化,山地高原本身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类型和复杂的垂直气候带。同时,中部青藏、帕米尔高原,由于其巨大高度,使其冬为冷源,夏为热源,加强了冬、夏季风的势力,季风更加活跃强盛。高原对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作用,因为由于高原对西风急流的分支作用,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急流,控制着南亚西南季风的进退,只有当南支急流北跳后,西南季风才能迅速地推进到整个印度半岛。所以南亚西南季风有突发性的特点。中部被边缘山地围绕的盆地、高原,都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点,因此,扩大了大陆性气候的范围,加剧了大陆性气候的强度。
洋流 对亚洲气候影响较大的洋流有二支,一支是黑潮暖流,另一支是季风漂流。势力强大的黑潮暖流一方面使其流经的西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气温升高,另一方面,使途经其上的太平洋气团增温增湿,加强了东亚夏季风的势力,使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从而突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印度洋的季风漂流对南亚和中南半岛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影响。夏季,印度洋北岸的季风洋流对南亚等地气候的影响和作用与黑潮暖流所起作用基本相同。
气候类型区 亚洲的气候类型十分复杂,中学地理课本共划分出9个气候类型区,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和地形组合区的划分一样,气候类型区可以包含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每一气候类型也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型。
亚洲各气候类型区的气候特点与其他各洲的同类型区具有共性特征(见热带雨林气候等),同时,在分布区范围、气候要素具体特点等方面又有特殊性。如亚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地,与南美洲和非洲同类型区的气候相比,具有海洋性和季风性特色,年均温25~27℃,年较差更小,普遍在1.5℃以下,最大不超过3℃;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甚至出现年降水量只有几百毫米的半干旱区,这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同类型区是没有的。亚洲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区,与北美洲和欧洲的同类型区相比,都表现出强烈的大陆性。

收起

Asian climate)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亚洲复杂的气候。
基本特征 亚洲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和气候类型复杂等突出特征。
大陆性气候强烈 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主要表现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有2/3地区在0℃以下,大陆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依米亚康为北半...

全部展开

Asian climate)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亚洲复杂的气候。
基本特征 亚洲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和气候类型复杂等突出特征。
大陆性气候强烈 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主要表现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有2/3地区在0℃以下,大陆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依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1月均温在-45~-50℃,绝对最低气温-71℃。夏季7月均温多在20℃以上,西南亚干荒漠区均温在35℃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达55℃。年较差很大,寒极地区达60℃以上,绝对年较差高达101℃。此外,广大地域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也是大陆性强烈的反映。
季风气候典型 亚洲季风气候以范围广、类型多、强度大而著称。季风气候的范围,北起俄罗斯远东南部,经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地区,直至东南亚和南亚。季风气候类型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每一类型又可分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季风气候。在亚洲季风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的变化,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超过120°,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我国高校和中学地理教科书中,仅在亚洲列出了季风气候这一类型。
气候带俱全、气候型复杂 亚洲大陆拥有赤道带至(北)极地带的世界上所有气候带。同时,亚洲拥有除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外的世界所有主要气候类型。亚洲高山气候的垂直带和气候类型也是最齐全的,在世界各洲中,只有北美洲可与亚洲相比,其他洲均逊色得多。
形成因素 亚洲主要气候特征的形成,是由其地理位置、面积轮廓、大气环流、洋流及地形结构诸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位置、面积和大陆形状 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庞大地域是亚洲气候特征形成的前提条件。地域所跨经、纬度之广,不仅是气候带全、气候类型复杂的基本条件,而且也导致了气候强烈的大陆性特点和季风气候的形成。巨大面积、完整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内陆,使大陆性、干燥气候范围扩大,加剧了大陆性程度;另一方面,造成了陆面与广阔洋面的巨大热力差异,进而导致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纬地区西接欧洲,远离大西洋,因此缺乏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气环流 气候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气本身的状况,因为其他因子的影响都是通过大气环流活动而起作用的。亚洲的大气环流位置处在从极地到赤道的所有气压带和相应的大气活动中心及完整的北半球行星风系中。对亚洲气候起主要作用的有4个大气活动中心:即冬季大陆上的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大陆上的印度低压;全年存在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都非常发育,西伯利亚高压几乎控制了全部亚洲大陆,成为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秉性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其控制下形成的冬季风势力强盛,由陆地吹向海洋,加之冰洋气团南侵,致使寒潮频繁南下,多寒冷干燥晴朗天气。阿留申低压则成为西来气流的总汇,因其与西伯利亚高压间巨大的气压梯度,使东亚的冬季风势力特别强盛。夏季,大陆高压崩溃,印度低压形成,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团由海洋吹向大陆,热带辐合带和极锋给陆地带来丰沛雨水,天气暖热湿润,多阴雨天气。冬、夏秉性迥异气团的不同影响,导致气温巨大的年较差和季风气候的形成。使亚洲大陆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特点。
地形结构 亚洲中高周低的地形结构一方面加剧了气候类型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陆性气候和典型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部的高大山原和纵横分布的庞大山带,使气候类型更趋复杂化,山地高原本身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类型和复杂的垂直气候带。同时,中部青藏、帕米尔高原,由于其巨大高度,使其冬为冷源,夏为热源,加强了冬、夏季风的势力,季风更加活跃强盛。高原对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作用,因为由于高原对西风急流的分支作用,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急流,控制着南亚西南季风的进退,只有当南支急流北跳后,西南季风才能迅速地推进到整个印度半岛。所以南亚西南季风有突发性的特点。中部被边缘山地围绕的盆地、高原,都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点,因此,扩大了大陆性气候的范围,加剧了大陆性气候的强度。
洋流 对亚洲气候影响较大的洋流有二支,一支是黑潮暖流,另一支是季风漂流。势力强大的黑潮暖流一方面使其流经的西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气温升高,另一方面,使途经其上的太平洋气团增温增湿,加强了东亚夏季风的势力,使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从而突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印度洋的季风漂流对南亚和中南半岛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影响。夏季,印度洋北岸的季风洋流对南亚等地气候的影响和作用与黑潮暖流所起作用基本相同。
气候类型区 亚洲的气候类型十分复杂,中学地理课本共划分出9个气候类型区,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和地形组合区的划分一样,气候类型区可以包含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每一气候类型也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型。
亚洲各气候类型区的气候特点与其他各洲的同类型区具有共性特征(见热带雨林气候等),同时,在分布区范围、气候要素具体特点等方面又有特殊性。如亚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地,与南美洲和非洲同类型区的气候相比,具有海洋性和季风性特色,年均温25~27℃,年较差更小,普遍在1.5℃以下,最大不超过3℃;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甚至出现年降水量只有几百毫米的半干旱区,这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同类型区是没有的。亚洲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区,与北美洲和欧洲的同类型区相比,都表现出强烈的大陆性。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季风性气候典型是亚洲气候的最突出特征。其具体表现是:(1)季风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亚洲季风影响范围,占有49个纬度,包括三种气候类型—即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它大陆位于回归线两侧的地区,多为热带干旱气候;而亚洲,北回归线横贯的南亚的中部和东南亚的北部,由于受到热带季风的影响,一年中仍有潮湿的雨季,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其干旱气候区的面积,也并不大。(2)季风环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就基本气流来讲,东亚对流层低空盛行风向,冬季为西北、北和东北季风,夏季为西南、南和东南季风;对流层中、高空,冬季为极地和副热带西风带分别控制的地区,夏季则受副热带西风带所左右。就盛行气团来讲,冬半年东亚大陆为极地或极地变性大陆气团所控制,多冷锋和寒潮;夏半年则主受热带海洋和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常有台风、雷暴。在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冷晴朗;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大陆增温快,空气不稳定,多大风;秋季大陆降温显著,空气趋于稳定,出现秋高气爽天气。热带季风气候,年分冷、热、雨三季或干湿两季,冷季盛行东北信风,晴朗干燥少雨;热季晴朗酷热,与冷季同为干季;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雨量丰富,天气较热季凉爽。

收起

亚洲东部地区地处世界最大的大洋和最大的大洲中间
冬、夏两季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差大,使气压差大,形成季节风向不同,并且面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