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中的人物性格没个人都要,具体点(最好有句子说明),课上要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2 13:32:28
鲁迅祝福中的人物性格没个人都要,具体点(最好有句子说明),课上要讲,
x[Yn+Kr2>{F)8HDJ"5&N%q^^WfU}|NDXҽlw!Y18M붽;{|mgƝ> S|coow4ݕmLk58;pN^?X@WßǿFn^6;bfT$_%]t߰Y㛄ΰ/uL/ɔ9 COlkc:uܝx1Ùbnf~Ϸ7fo.wuI38Lղ-6]ed`}3'Ah U^18:^^젔-@}.*yR^dԤ`tqOűl_ ETJ8^TU6 tlhEewz$~'1Z%'z6Wp2mvM,sx߄3nփhlp1]wVNXtLlaYLO329~KY=B5;5rWeĈ8~@ud7f$bF_duI3T Ӯc/waό2)pTáVqwg#*z],)gvL !dNq>pehuY6KBL,b:Ғ{3r?@/tb>'gܡL((ayZ4,k鷡=v 9@#ڬV j1q G,#:>iQX*_vZ|ELq6TہsYL }iS z&&yʝ`gq;ix7pb^`/S W/PwǤu+z'-#-:xKJ,ïwDxA8 TJoI.03lŧ׸@T_JJ­FӤΡk;,W' ~[@A@hN1V$덩B͹6b8>ʄe^ *f\x6Hh|zp3<'pQ(~`_n4j>ԝP MZrc[H.MyUV~RY1Ҋ3ЮTkBEG]dLN۴FM)T>M׌y5#+-F eOp3##( IugKd,2Do+f wdC}d'2'B ##= dLh2{6@ A,q"HPQΫ^;{j *['noοЫMe&EvŲH@J}t'HSs.՛G$@&`Mj¾QxAr Ota".n;.^~^U$VR?%F`+\9USl@1w#(i/l`5+nn:T![MGi)esT/Zȿ9,"}cwBHrЭ}ugdTRŭiewHBO $M~6`V"r`9bA4{M!Ռd:`ʥM%k~TGgA!M±̘n[9"됽WSZ=Z25lH;L"U O1o(,Qrˤiqw 坭ś<ip6F`Z. ?TB^1t"Ӛ;~n{Q:BH; Dp!n UOfENơ{ 3Z53)ڤìLjL[Wpjh[hF (Sѡɢ*%O(YkС XI夾w/V}& D~bEu8tȾ %\Kyq/i.1n6|^Fl^BI %m|Gc[AA.@&aHi1#%t\_'n"]39Q#@k&NInh-YtY>bQ[椘f,Eenj"SKUJJp^#5ؘ7H{.$n j"Eywq}w A^OfQR KfaK60j0`_Z! DbSJ_J L@ d>9d 6}FB^+ пcG$Ctg ImbŹPTNj7@@-f'V B<1O7i-U9t92Cw4[uKc3 k+hmDCUAJVZﳟvy b+Oz=^m┧ Ӕ;JכΨJ {M~;<e&T6-Y/<Ŀ<^il#1 f&eri'XgjhPGD:'Ȝ.WQ;[:lu<1XW|ؒpT߈\.J2ٶ|L.re.Cs"BSH`yp:6P']{!!'{N^0~snrۈ;u8J&6#EepI[L$btHK(P= J[;`6s1 {;aKQgZ@~.al?rn?"! 9G0N e2-6YlSo$H,R#A[jeIƷY,R7 vҕM.;j4_wJRJgx7>PZ"n7'A&H$C%[UރUP }ᆳ܎2?:P;We{Lh+"B`ɒx cʖ2u/rTAqpA,On:RZm0l4VC=+8P@Ҍ:XlE/I«7 <఻|~Dx(KzOW.L e>>֔'C=87MxP0{cu98f 1+=#{wBeIl F6F3$Sufke6H% 5-ڐ`|o]}}Xl?;w,+ V K7/%8>ѳ_{2!}ʶlPJOBj=rortՆJ"G `g1ux.(x; m_ kN<#LNi)-Y< ꘸r)f=$}ˆr_OC)«Ymj#XI[.^=9q Axrtr$RET|mYg5L+] 9ؗi'm9-q)8.38߬Dì?FTqϠ.SKXR+bgLVO2݄fi%NU<LSǦ"U Fު\j6r Pw.#wԽ&EFJ^:˺YswͅA/DY [*?R, !N텆~abS\NlߘsKP1G!ɭ<]̽R0dR`~68cO)ۈ%^P0X|6[fU54iMo$E&s=U R.^n4ᕲAISfQ1}oXS~}lzȐPI /%Ŷk.? ǯfk}@ic戒؇?* 9f_D`񆴀Ӣm=CG8ӣx3;E`KDt/8<8qW'M~W K[AjA$14gN c]wF;>=Z{&]*FMؕk`E.[x&N}Ɵ1Zk k.J?ƃq{F,{W(DBT;$:NXf1٪eFalB3,rZl^$DO1[}]%=< W7Eo0F:ALz tUVqձ\^=^{wZ}KIUۭ)>5'yHYKGw*l/[eUN$PەM􉣭Mx<#&.xcQˈI7] DA^э6ӨS?$L tAr w"ROh f'b˭u<"xmkVa?#bm= a0ɣlO[Iym~!2LlPFrme]ɀ 7D*u)Gaݶ_{212;D_`W#h›/uز6ۑPLp$5t|8R%*&C)eD\64FJ!oՆ 0/z[h;T5x?>!a9dVUʧ&'ۺBh*k`KJ][T̠īONz^ dl+gqbH;ǦwHG vE=mDDjP үa'ё, ,!ʾ2mtV(aNŔx?ytMD:=AQp:Z8eRP7mS8B:ɞ0+1"}Y+ĥ-s5Xb""Pad3f\ ˈ6M/Sx7Cnvp:뉩މzwp}GгzxD Oӱyצ܂8 !u1ouAdl%}ױAINEcV y1b9) ›Suuy:.X@lv!mO7iw^3j3ۘAxlz MO%Tc9)-$-怿ΰ9t~fNQHg{J_2{G?@/Ri{vO-Bv,ϒ^4ySTrDuJv0f1 -*wP\aN%G|Vz($tn*.q)XsLCS$͈<+G{G ==rRM2e} ([;}1]2]&i?Kxqˎ8a*3 oOv4ql0DОKk~b{۠5nIh+J;K ^H.]63Xzg54:ݧz{Ƞ{ItqA9,l&X!.y!6]0#V 8_/5\ zhG q䮮%L͈7/xoN ieO[~ Jkl Zd;L?Y?

鲁迅祝福中的人物性格没个人都要,具体点(最好有句子说明),课上要讲,
鲁迅祝福中的人物性格
没个人都要,具体点(最好有句子说明),课上要讲,

鲁迅祝福中的人物性格没个人都要,具体点(最好有句子说明),课上要讲,
祥林嫂为鲁迅小说《祝福》中的女性形象.她具有勤劳、善良、质朴的品质,处于社会下层,对封建制度对她的迫害进行了一定的反抗,其形象的典型意义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妇女的经济压迫和精神摧残.
下面从小说的艺术构思、祥林嫂反抗的性质、反抗的结果、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来了解祥林嫂的感情世界.
一、 从艺术构思上看,祥林嫂是一个生命里没有春天的苦命人儿.
祥林嫂从来就没有获得过春天般的温暖,她丧夫、再嫁、失子、死去几个关键情节都是在春天发生的.
1、 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地位最低,而一个寡妇的处境更艰难,更何况“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由于丈夫“比她小十岁”,没有留下后代,“夫死从子”之路与她无缘.再说婆婆也不会把她这个“克星”留在家里,无子守寡,此路不通,摆在祥林嫂面前的是一条受人唾弃的改嫁之路.但“生为夫家人,死为夫家鬼”不能自作主张.只能由夫家人任意摆布,即象商品一样被卖掉.看来春天是不属于祥林嫂的,春天也不会带给她温馨与柔情,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她的一生里将是没有春天的一生.
2、 孟春之日,被迫再嫁.祥林嫂在生命和“名誉”之间,它依然选择了“名誉”,即永远的有祥林名誉权的“不嫁二夫”的寡妇,于是她逃到鲁家后,非常勤快,然而“新年刚过”的一天,祥林嫂到河边去洗米时,突然被婆家人用极其野蛮的手段,像对待牲畜一样,生擒死拖,把她抢了回去,从卫婆子口里我们知道“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老六”,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不难看出她是在春天被迫再嫁的.尽管当时她一路的嚎哭、叫骂,“喉咙哭哑了”,“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拜不成天地”,可结果还是被他们“七手八脚得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在祥林死后的第一个春天,祥林嫂被迫改嫁.春天,对于她简直就是灾难,春天,带给她的是疯狂的人格侮辱,春天,是她心灵备受摧残.
3、 暮春之日,痛失爱子.祥林嫂被迫改嫁后,幸运的做了母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祥林嫂有了儿子,便取得了做人的权利.可“天有不测风云”,贺老六不久“断送在伤寒上”第二次丧夫又给她精神上一个沉重的打击.“幸亏有个儿子”这唯一的的亲骨肉,是她生命里仅存的一丝春光.但“祸不单行”、“春天快要完了”的一天,孩子竟“给狼衔去了”,命运之神不公平的从她怀里夺走了仅有的一丝春光.儿子死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这个悲惨的情节再次发生在春天,而且随着“春天快要完了”,她的生命也将结束.
4、 迎春之日,凄惨死去.祥林嫂再次来到鲁家,是想做奴隶而不得,四婶四叔柳妈对她的态度完全变了,沦为乞丐后,她的遭遇更是凄惨,常常连饭也要不到,最后带着对生的痛苦,对死的恐怖,在鲁镇祝福声中,在遭受了一连串的致命打击、迫害、摧残之下凄然死去.四叔的“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时候正是万家欢乐、全家团圆的时候,而祥林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竟连春意都未来得及享受,便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人生的历史舞台,贫穷悬殊,反差巨大,这一结局的安排是祥林嫂的悲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 从道具、服饰上看,“开裂的竹竿,破碎的心”,“白头绳,表孝心”.
鲁迅的作品,道具设置是非常独特的.祥林嫂一出场,一股浓浓的悲剧情调沉重的袭人心鼻.除了得力于作者细致的肖像描写之外,还要归功于作者精心制作的道具:竹篮、破碗、裂竿,“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这个形象鲜明独特,极具个性化,人们的脑海里不由得会浮现出凄苦的乞丐形象,极其简单的道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碗“破而空”生活凄凉可想而知,竹竿下端“开了裂”可见沦为乞丐的岁月之长,读罢,怎能不让人心碎悲伤、怜悯.
祥林嫂在鲁镇一露面:“头上扎着白头绳”, 第二次:“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借此,我们很容易看出她的寡妇身份,表明她是死去的祥林的妻子,这一定位十分重要.头上的白头绳,把她的悲剧命运揭示出来了,注定了祥林嫂一生将在这个名份下生活,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错,可她却要扎上白头绳向世人宣告自己是个灾星,被人认为不吉祥.她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节,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干不净”.她苦苦蓄钱捐了门槛,可仍然消除不了白头绳带给她的灾难,带给她心灵的创伤,这样一位妇女,活着毫无自主权,死了还要受人唾弃,生得痛苦,死得恐怖——多么悲惨的命运啊.这一细节是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有力控诉.
三、病态的社会、人们,把祥林嫂推向深渊.
祥林嫂生活在清末,祥林嫂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劳动妇女的悲剧.
当时封建礼教仍在吞噬着人们,二十六七岁的祥林嫂嫁给了十六七岁的祥林,这是一种落后而残酷的畸形婚俗,江浙一带称之为等郎媳,正象当时民谣所说的那样:“二十岁大姐十岁郎,夜夜困觉抱上床.说他夫来年太小,说他儿来不喊娘.”可以看出等郎媳是多么的尴尬和辛酸,祥林嫂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使得“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只能用无尽的劳动为自己透一口气.
当时的人们冷漠、麻木、自私、愚昧.祥林嫂不被鲁镇所接纳,也是由于当时被封建礼教严重毒害的人们的存在,“夫为妻纲,好女不嫁二男”的夫权思想,可容忍贞洁的寡妇,但却不能容忍再嫁的女人.足以看出当时病态的社会,病态的人们.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人们酿造了祥林嫂的悲剧性格.这就是祥林嫂所生活的环境.这种环境也是祥林嫂悲剧的一个根本原因.
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思考,揭示祥林嫂悲剧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曾说过:“人,归根到底,……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祥林嫂为什么会死,以及死后为什么得不到别人的同情,显然与周围的人有密切的关系.
四叔四婶 冷酷 残忍
婆家人 强抢 祥林嫂 嘲讽奚落 鲁镇人
除了四婶、四叔、婆家人思想行动上对祥林嫂直接迫害外,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她终遭遗弃,无人问津的原因.当祥林嫂以再嫁再丧的身份再次来到鲁镇时,鲁镇的人没有叫她“贺六嫂”,而是依旧叫她“祥林嫂”.其声调的阴阳怪气表明世人对她再嫁的身份的否定和非难,并用“祥林嫂”这一永久的称谓对她进行精神鞭笞.柳妈的同情、误导更加重了她的精神负担,使她欲生不能,寻死又不敢.
祥林嫂一生受尽压迫侮辱,在精神方面所受的毒害尤其厉害,虽然她不甘于屈服,然而她面对的不是青面獠牙一望即知的恶霸,它所处的环境甚至充满了“平和”的祝福之祥气,正如“四叔”书房装饰的朱榻大“寿”字以及对联所显现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祥和气氛一样,她所处的环境很具虚伪性,可谓杀人不见血.
鲁迅在小说中展示了整个农村以至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通过这些典型环境的描写,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指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祥林嫂不仅经济上受剥削摧残,而且又受到了肉体上,精神上的折磨.从小说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她反抗的性质以及悲剧色彩是不同的.
四、反抗的性质盲目的,结果是惨重.
祥林嫂的反抗,为了逃避婆家的难堪虐待,她到地主家帮工;为了反抗婆家的捆绑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挣扎;为了摆脱灵魂上的迷信枷锁,她倾其所有到土地庙去捐门槛;临死前大胆的怀疑灵魂的有无.这些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因为她被卖改嫁时的出格反抗是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是受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女不嫁二男”等封建伦理思想的毒害;她之所以倾其所有到土地庙里捐门槛;临死怀疑鬼神有无,是她听了柳妈的迷信话语,怕死后被据成两半分给两个男人.因此,她的反抗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抗争,她的抗争是为了做稳奴隶的抗争,她的抗争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抗争的结果不是跳出“苦海”进了“狼窝”,就是怀着这种恐怖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渊.当祥林嫂再次来到鲁家,是想做奴隶而不得,四婶四叔柳妈对她的态度完全变了,沦为乞丐后,她的遭遇更是凄惨,常常连饭也要不到,最后带着对生的痛苦,对死的恐怖,在鲁镇祝福声中,在遭受了一连串的致命打击、迫害、摧残之下凄然死去.四叔的“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时候正是万家欢乐、全家团圆的时候,而祥林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竟连春意都未来得及享受,便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人生的历史舞台,穷富悬殊,反差巨大,这一结局的安排是祥林嫂的悲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典型意义不同
由于祥林嫂反抗的性质和结果不同,因而这个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典型意义也有所不同.
《祝福》里的祥林嫂受着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的束缚,所承受的压力远比我国古代妇女多得多、重得多.试想,对于一个只求生存的祥林嫂来讲,如果没有婆婆的势利,凭她的勤劳和“顺眼”,很有可能会在鲁四老爷家干下去,而不至于被卖再嫁,再遭厄运;夫死子亡后,如果不是贺大伯赶她,也许会在贺家凹度过残生的;再到鲁镇后,如果不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鲁四老爷在精神上的摧残,她也不会精神麻木、“不见伶俐”,也很有可能会在鲁镇苟且一生;如果没有柳妈的“善意”的指点,她也不会那么快就走上末路,以至于临死也未能摆脱死后的恐惧.可以说封建礼教全方位的压力把祥林嫂一步一步逼到绝境,终至沦为乞丐.当人们欢庆的时候,她却怀着对生的疑惑死的恐惧像“尘芥”一样被扫出世界.祥林嫂的悲剧,使人们看到套在脖子上的四条绳索.尽管她不断挣扎,表现了最大的韧性,依旧冲不破罗网,争不到一个普通人-----实际上也就是鲁迅小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作品的深刻意义还在祥林嫂在鲁四老爷等封建势力迫害下,周围的人不但不同情她,反而蹂躏她、践踏她,反而对她的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如丁玲所说的那样:“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她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地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像柳妈就是因同情祥林嫂而给祥林嫂“增加痛苦”的一个.病态的社会以及病态社会的人们的存在造成了祥林嫂悲剧,所以说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悲剧.正因如此,祥林嫂的悲剧在引起人们的同情之后便是凝重的沉默,是那种不是灭亡就是爆发的沉默,是于无声处的惊雷.
六、社会效应上看,祥林嫂更值得同情.
典型意义的差异必然导致社会效应的不同.刘兰芝等古代妇女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一千多年,其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对封建势力并无多大震动,封建势力照常发展,且年久愈深,到祥林嫂时代积重难返.倒是那些古代妇女形象出现后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出现了杜丽娘(《牡丹亭》)、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形象.而鲁迅笔下的这个形象出现只有几十年,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势力便被推翻了,中国妇女也完全摆脱了封建礼教这一精神枷锁.我看,这一结果与鲁迅在小说里塑造的这个女性形象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劳动妇女长期以来受着封建礼教的迫害和摧残,尤其是经过宋明理学者的大肆宣传,而到清末的祥林嫂、爱姑、子君时代便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祥林嫂的命运比刘兰芝等古代妇女要悲惨的多.而统治者最残酷的时候,也就是它们即将崩溃的时候,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鲁迅应运而生.他把妇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来写他写的妇女问题的小说,比之于同时代的作家写的妇女问题的小说,有着更为丰富、深刻的内容,和更为高出的思想境界.其中重点是他以妇女问题为突破口,在解剖中国社会,解剖它的组成细胞——家庭,从而探索改革中国社会的道路.当然也包括妇女解放的道路.在探索中,他把妇女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进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解放妇女,反对封建礼教和反对整个封建制度联系在一起,他“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忧国忧民的思想驱动下,毅然弃医从文,挥笔呐喊,写下了《祝福》为代表的一系列反封建礼教的文章,《祝福》让人们“于无声处”听到了“惊雷”,毅然的举起了反封建的旗帜.
在祥林嫂身上他不但写了封建制度加给他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种种绳索和毒害,不但写了他的悲苦生活,而且写了他的反抗和觉醒,开始显露了蕴藏于她本身的反抗力量;祥林嫂这个形象给人以希望,而且预示了妇女解放的道路是无可阻挡地向前发展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祥林嫂这个形象的悲剧里可以看出,妇女要获得完全自由,个性要解放,经济上必须独立、政治上必须自由,她的悲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她处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下,最终惨剧发生.由此可以看到,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地位低下,完全没有自己的权利,鲁迅先生就是要揭示她们的悲苦生活,帮助她们寻找出路,争得做人的权利.在鲁迅的二十五篇现实小说中,有三分之一多是以反映妇女悲苦生活和妇女解放斗争为主题或内容的.它们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妇女问题,塑造了一系列活生生的妇女形象,让她们以各自血淋淋的伤痕、酸苦的泪水,走过读者面前,从而揭示那黑暗的底层生活,这些形象既是独立的,又有其内在的联系性.
总之,在阅读中要充分挖掘小说的情感因素,要善于寻找巧妙的切入点,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心灵的“情”弦,一旦心灵的“情”弦鸣响,情感的火苗燃起来,那么这个形象就会在你的心中迸射出生命的活力.无疑也会大大的了解祥林嫂,从感情上就会走进祥林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