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4.子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1:14:45
英语翻译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4.子曰:“
x|Is+ɑ_a$W%uʤffhdӦNIB\\Xcٌ)!r9_s$||Uem=cƪ̌psOw~F~w]̴nx͔pkǷ`>,շq9~!Oط/VkPy_z pXKVσNrO|75|ǝ{T+c ehϣ1=쾪z˕ˍ/#!uҐwoߚyhYաhߠZ}gnf>(z_NNhuӛg惫&8Cy{J'OftVcU´bV}7^?vkn(+ -*Wkk# SŰ}Xo{=qLCp>D [eT4 7woW弶8;CLzNUfPٵWYFvsQgL֤5Vǭ}p3y?u}A?hﴜa|\iݨki)Y%GkԀlПMKaTghƻmWJg_>?BsT~.߇ Ag]Nn *KU?9{;&m^DgKeDPÁ&g?( ,@c$ Gؙmh&>1DLkVܚA!nq-χ)SZ@M9;@ 6&PsM7?{Y(qE?oM3[0c1P,=q5Nnڑq7L||lWKKxhD!ϞLȚR{4zW"t3SxTx)^geoc[T]pl⯶ C#L7짷ch~Z!x~ĺDa()oIV Ur7!3ދ=1gny݁큣1YkuMNx6%4!˸ijl1z݅ }MXSAYd tC}ES밣L1IE5*n֩GʹWTU]Rkq^vpWhmNk(AɘTΪ\ɍzGlVp|94>޶6Kڵ(fa` rB_QMXbbŶ| J|;[hqRRIZ*f-'BwRZ*u^7-eA6聳ioBС v R6Eߤibܔnn9tugME/ld|$YqȄ<֭e\ML1e7gFP ) ߢݻhaO |1}tozcQQC: nSσmGL޿/O?/y-fè.:1|t9 `-78γWeޏl)Wd4qilq{vK ABQ;_B{Zh S{EIf(ybLe%fD[\tyK7h8|6Mډ=^nL˦%{ckf4AYXDν0C _ ~-*푼g7̑R72>y{M d).Ps荎^XGm dFX$ LI^ơp@zl7x `RubWYEP @7ʛvyDS=IQaݭ6?`jBZy74@0!\x8Fd6L-(.Y4A"M׾'XIh!x&#Y74:dhmGW1j_U  rS1.` ׄE%oY1'_)a-VM]WSeH5(YHjGhFƔ~+al !Z=Szx?nfWB]RCIyS(d. }xАB#;)!,pxjqoJ\1Uz(] t+eS϶Ca@w}Y؟N%EA~/MrڛC`{X477;[p_֠اՇOBK(zNVn7l @Bt w$UjQ+t;Gv#IcRq^,1h!HX&XyIE%j8I,mȂ3Z~q;ǸibmDsc3L. %ʔ|tj}\GL5C `n6 -u ZH)Af)' Y>52skoپ10YtD_3{&Yyky2Wz?1}9wp [$|'I}p(b.p 1j%n||w@cfdo>٥ F_ &1:o9A5E';U ˅m d|E!KZ\(,3G`+18J.}~ pT36!C8$4Jx{c 6Nwx }"J " 6DT]0: 菮kn$mVIzP {ۯWtB~w#biJ_x6OT3;cǦ_?\zw#*!u(1,ܻ{ Zr꣡l{$tb)6'iΦ'IWh˯*/x z49E,v(cN?,`<%3/zqX!!4.d5\:Z0;lj,y :>bhL$ eJ%CvG{4v1a4dFWa71It>8f#ZF١WSB;zW5ms'-v.1e L[f\VZ#^ dU˽v],‚}*G'ܙDh5(RWeVL*܎ԩW Hmf]1/ZTKW42^=MS.][lMy_C1ILܗH\']SִߺkPy] e˭ L0\.Ģo@I.nAV^LLy{CU:(xS 8,IJRj f(21P:J{Vh ٙ*ϸpCrWr| A S5?w4[ foWI(ޞ8HcVZ0*zb]Y _0}tw8U6H "5 }>=pi<;D]v SP1.K9f5#5)0" 3tGI,NS$b>FL pŀ}~=LuRA>ޒ7hÒݓW>gp(h* 4tC8PY$~zzlm,HoU;x5̏"nA2pzYh#5sۏ1$ޔ1WPo4.[a޸/;Kc\p: ($I( LHĹByG[qOҚ?~pυ,'F4yp# s>=3pmYK,|͇-DT̝#RwMryg* &5GAhIhN3 ©QXeZִ`[Ru+jͿG3_# jR6i?nAlS f$^Jܣ|H_%R eY:vq!(ƖI @GӮFcXcX0JK%$kڞ%u-7+l@"6ͨY 5-WpR4-$\Ce8Ϣ!{w3Ҵb, HaޅXdžVTxuO2p%vgCa]s70HnRݳ?+DKBB/2W{h)!`$tabk9sHY<=SO_blܘ4&sp%s0Ű7<# 9Ț'Ixb@+),G >|ޑC-ٺ mߝ/EhSSqwdQf?h=qsE`hxﲤ}AUjKj5KLuIզPKG7ÉO $>"7ěěQgYĞte@bĞ UPbnh7~TD2 i%q{dҽ"; kU\rUA$J,5Qpk5d h~k4:]s L>*O>/,d߻+D{j2qSYzfR"qMHD"f;tfxu7`;`xnmA!WgD0 =%ۄM@Gp&\7yYobBYkT九~=3[C܇=L6 a;f0uq'EІ:Idx~N*-ypnqC'ܼapɽ7T:y +JQ`r DVq=G)^޳rRt<7)x?0y9-2f"h֒|5LXP ]NսvA<މ[̴u\rXD%Yʹ9CfBV-D9GdD" 7SI;xIwLft_1 GEe# 9Ɗ%K옛x1ɿ?ٶu NdF]▼Tt>.lnĚo^B"6:y$890b^ dɝO(ZZqucViż-'[m D[) 9+i>>fmF7 ZŢHWgO?>(M:-nOI/rɫ EG"frJzDԾaHpoϼ1fU|>8NL z GG]c9a6/KK_xB;%\:Q9ǃ[B<*H=ƪk,z=G^qF@fޱq.mFM0~!7؛8nG#713XPucqnk~촘:9*gE$i]zL&2GN}2dR uZ;[QoRv{{}Ol:]zayNX~CzpsZ-@"bWtsD.t${]+4;]*KnV*qM?+ xhĕ:(6*#FY|tclaR_bhH]a>ATQjsqrlnF[t[;OrjwzA_%AbQ6.4d[bсJƢִ-'2W%  LɱOOl ;)Gt!ݭ]6ʶ_ĉt+Y,Zi>hq^\7a37}bUY89gRAdg_VW u'8,1f\ \o]S Ta+J5xcRbrC.?R%@-Zҕi;Xͪg\iz +܏E_= r.εS _1w͏>¯>~O|z?y~|aN;zڞÇ]= {7j=OGN~iԘ8dF-k/٥^`$<6Ba:Ws˖"py1<  k`Ag+i~hC H7W4)[Tٿ5RSOٞy9afDLQ>Ȗa"'D mc'-P}ᶛlA]ʃsW|ZMȳg|=_yWK7z^_Da?ĐޢoIYn^4VU>ZpYrFܛ~0#Uc:Z? eωCڒ~%'2lOd%m71`DDq4ctn񹟶i 9༉]~ԂgoTDh!ߥ}, ˯UnGVarowfNMl|\HF˕mce)lEmQy xtM0g_b Ԗqf?<"`8(zYhw8"d[In ?iBVMcq5s mvT%$",q JBX]$p.އdTKgVusC~GHgS\V[c! Oß0?7 `? Ya _D?"^ ~皟_Y;O~ <#yJM8S6ԬÏ *@ #XٵS!cN>go+C}.5ӑ71ǀɦ IUnZv~C%JLWn "sJs\IJ ݑlAtyҲL#cd;L0a1ykMf% \^* 0~kurH-lL&[i8{j?%JǶ GwԿQz>n=97թImG8ߺZZǧMwhMzUQ.weU7Hʎpo}`\5{s&!nt-.rbGozpVoIC6½*(~W~w_ßǏ_!E

英语翻译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4.子曰:“
英语翻译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子曰:“譬如为山……,进,吾往也.”
5.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6.孟子曰:“尽信《书》……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翻译.要字.挥泪.T,T.

英语翻译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4.子曰:“
编辑本段原文
孔子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编辑本段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对事理都能明白),不至迷惑,五十岁懂得自然的规律,六十岁能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任何念头)又不越过规矩.”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称孔文子为文?”孔子说:“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文字为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了,就停止了;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土,前进了,我就前进了.” 孟子说:“对大王的不明智不要感到奇怪.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了.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而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使王的善良之心萌发呢?(譬如)现在下棋作为一种技术,是小技术;但(如果)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也就不能学到(这门小技术).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觉得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是与另一人一起学习,(成绩肯定)不如那个人了.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把心思全放在学习上面的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的内容,就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两三片罢了.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对手,凭极仁道的人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人.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送过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谋,以此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于是孔子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的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影响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孟子
名人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经典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名言解说 淫:乱.移:改变.屈:屈服.富贵不能乱我本心,贫贱不能改我志向,威武不能变我气节.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豪杰,这三者必不可少.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著有《孟子》一书.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司马迁认为《孟子》为孟轲自撰,“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见《史记·孟荀列传》).但也有观点认为,从书中用语来看,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共七篇,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 (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教子故事,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孟子师承子思,但推崇孔子,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孟子是中国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小的时候他的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给他找了3个地方.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著作
《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1]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典籍《孟子》 《孟子》,是孟子及他的弟子记录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的儒家经典.
编辑本段词语注释
字词解释: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不惑:不受迷惑 志:立志 知:知道 从:随从 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只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 罔:迷惑 殆:危险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 何以:即“以何”.以:因为.何:什么. 所:所以 欲:能够 谓:称为 文:孔圉谥号文 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是以:因此 为:堆积 篑:土筐 平地:填平洼地.平:使……平. 虽:即使 覆:倾倒 或:同“惑”,奇怪 暴:同“曝”,晒 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弈:围棋 为:作为 数:技巧、技术 鸿鹄:天鹅 援:拿 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子,代箭 与:通“欤” 信:相信 以:凭借、依靠 至:极 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 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此处指殷纣王 无或:不值得奇怪.
成语解释:
1.不耻下问——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 2.功亏一篑——亏:欠缺;篑:土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3.一暴十寒——暴,同“曝”、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4.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编辑本段篇章研究
本课选孔子论学语录四则,孟子论学语录二则,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
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做事能合于礼,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能知晓自然规律,六十岁能闻言知意,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又不越出规矩.” 内容理 这则语录,孔子自述其进德修业的过程,总结了他人生各个阶段所达到的境界.从少年时“有志于学”开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生经验也不断攀升至新的高度.孔子以自己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少年时的“有志于学”将为一生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而终身学习,会使人不断提高,终身受益.
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内容理 这则语录讲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的后果是“罔”,思而不学的后果是“殆”,两种情况对举,从反面证明了“学”与“思”的重要性,指出了它们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见,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得.
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什么称孔文子为文?”孔子说:“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文字为文.‘’ 内容理 孔子借为学生解释孔文子谥号的机会,阐释了自己对“文”的理解,阐述了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勤勉好学,不耻下问.从中也可看出孔子本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另外,我们也看到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是非常善于把握教育机会的.
4.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进,吾往矣.”(《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了,就停止了.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了一筐土,但是如果我继续干下去,那就是我主动前进的. 内容理 孔子以“为山”和“平地”为喻,论说坚持不懈的重要性.眼看就要成功的事,终究不成,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以致前功尽弃(《尚书》中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句);艰巨的任务虽只刚开了个头,但只要不断前进,终能成功.从中我们可以懂得:学习贵在坚持,不能止步不前;而后退和前进,全在自己,不在他人.
5.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也,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大王(这里是指齐王)不聪明不值得奇怪.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再生长的.我能见大王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下围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假如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但一定比不上那个人.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啊.” 内容理 孟子以“一暴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不智”的原因,告诉人们,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又以“学弈”为喻,通过两人学习态度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即使是同一位老师来教,即使是最好的老师来教,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由此阐明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学习态度决定的.
6.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的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内容理 《尚书》中有武王伐纣“流血飘杵,赤地千里”的记载,孟子是不相信的.他认为仁人无敌天下,武王是至仁之人,而纣王是至不仁之人,以至仁伐至不仁,不可能出现杀戮无数的血腥场面.虽然这个推断未必符合史实,但孟子的这种质疑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 这六则语录从学习作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不同角度论学,采用比喻、举例、对比等方法,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
2011中考文言诗词考试篇目点击
扩展阅读:
1
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孔孟论学”20课
2
2011中考文言诗词考试篇目点击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全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英语翻译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4.子曰:“ 英语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子曰:“不患人知不己知……”子曰:“吾十有五而智于学……”司马牛问君子……司马牛犹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涉及什么问题 英语翻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ju】.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 英语翻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不逾矩”的意思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要阐明什么道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的解释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的解释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人生道理?说的哲学一些,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其他句子是什么? 英语翻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听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个子曰是孔子说吗?立,”惑”应该怎么翻译啊? 英语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子贡曰:“贫而无谄……”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子曰:“赐也,……”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