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修辞手法、个造一个句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0:19:29
有几个修辞手法、个造一个句子?
x\r*I=5[՛L|M  @ha1O""3/9I }0$2wNbT+jٱ:Og?hq|hA~ᷯ cl5Uݱ|ݜ:/VjZ#5|SVslw?R,)~+_NNEBXG_gWl]lٍoшۍ߱&6ڿ"ҬNOd>UoZWǫQBOTn5qSG2u?'Ytcռh@ꝽX`J ʕUN_1*r5m8'k_EI]Dg5[{[j6Ɵō>u~A6FvϽgl4uf 4avx,y>QGG 6t=r"P ?Uqģ\]wxؖTB(_e_e6Uy4Vt`Ew!ރ"'bD| VKw\xb%{s E; ]U#܇~稦z)̨Lvχa.uu:KɼHz5_3Y@_vY9ȧAt}kԽn#RȁȡoRtQbo5ޱGU#KvzWJtj2j&`RΆ_^J?㫝-a3s>IJ\SR|M FGv~z{EOxZY_jХ9^E^+pm}f<`*UݝھjZa뱢 C16#$ m6֨tޝ_q~&\݁P(]=:F_ $ḬA> FT SXTl\Z0'!s;}c';S_Vs(9X|)vOR\:9瞺mYcawY٦G9hJ)NVs ݹבyF_Hsj^_엲:^bQjgQ= n!zAzO@L-X0ӔMvN?YD'ߊlϏh;ԍ2{zu|;nqeNuA s— !|/̡yI`odQ A_HVɧz :t|5#KU/C~C Hk=uR.ٺQ(~Li%>0iKaz>6.#fD2l[F J4mݱi)o,SM՚Ë}tPSi>qyUl:׽b5@*fZfgPB۟g}]ܞ/4DQo~L\gCgV'><[ C},E%MT)?ilCvVMin@ڮDtfbB"݄k4zX?0Nח#*%Au֎Ӆl;}|eϧ YʹZcg<‚s몣Wvp ? <?C>޺U Qs蕝U'${:V.tP'd8xSKp dK$Gߩ,pGq>~۝v8d=Mq#hit`t JTĩuVOl{y,zbKoGC4A.i qڀP 4ؚkkږU2 -`ZŹd+<۽WUI-n*9zdݵ!yDXUAQ'W0WS}(,Jg燧fȚM̄f{fȬ{7 @ބJTjʴ`?}7|x U.}|)kq-,rmHQ +%Yl.(Ín= ZgkݙͣiE4cs>~T}}T|[1d0FsII?ҭ*zaS3Y/`E@%C#↧8M6:+p O%Ī'\0fgÃF7!o^ECG:X7WΕ$Thn:-\jOFHjVeoM8"-gg mO{iac50ƈW& FaRz9ֿ~O-V0訏6|jF#0Ap9D_FIX[7"a&v0w2r;]6rcC1cjF2(% ?JyVY~&ݲnչ:Sʍ`Z9C)t f sg᝝QGL.g!Bg$rG[mvO Ƿm0T<[9O-H{{' k($}Ѱc %颋L?LՓPQLPd[Ѹ] #bvŘN JCvSu|8pm[3?&} U?{XG->Vςqu&ovy/A )+OO¯7.ՠMhXٳ@M6A@.(_ THWUE |ԑդCS# "Rm߈ 9}Cb,Aʞ "Y3+u\qS&tM v2/{+a(H;T[Xl MؐxUȫŅӮ3ҿ3X N` mDMg.[W! Z%+i7kyKLDEa y={r..9uݹwu*DQfkTL /]6;zyS0`Z0K?ͼ>*B!KQٲG-&@y ѝWNt.y }E}yB!x#cĈ?⨫zN^;; [\P#sup3P/vƘP Db/1ằ1 (@o6y ]!O<Ӄ24cWT* gtfY+mkS>WF8ʎta5 hAdXSb *7w2)BC%ȵ%pPM>n̪~9,}┟_{t M/uhRLLCNpBvuƜ;^شYD4u&x pn-qk.ل_o^;|jbzy8% 06K|Ń=:5`!wǫ1o D^jv a NœjATS~ӧioC{a_ъϕhzYŪu9ӃjxI :s'y3sD8̽Ő27-w|Iq'*3 WU)7T彍t¦Qff~hR,U{q'V4x1/ J}8:|tlR5kr#p ֛XM|6Cb7ݝ407=xgVonF%NZd-굽Aw'*@SKZ~~CZ @Y 4 +/E.}„N͉j}sI piat;OtMэn ,;ƅԩG|X7U.`ƜpokyVou2$YO-ޟ6=sϡKTs%S &KQo&pj~y|tW4Ca;qF:HZ8Doi贤s+;ܾ6b.&-%V|4sj6Si&ȴ vK&\f3_|.6h(ŤTH[[ňG?@jTe`M uБ<@ uTQdj~]J@<4;-չ~d`5Z5p0n"LF5ݫG$%%Z.bͰ#=p!n7d3F}>~:cϪ:k˰\c[k ՠe&ƣ失MPJAuV2 m]Neq9|M::E09ZTprP6.zZB}6k:5jYӽ%'3gqWqmRvIօ'AOƭNXV1 U!D8` sVNH~]\naQ_R ` ^؉SWdIh"yUc{6Rg <26vxVs XEU&?'G NPj\uU jTK:' 0|rR<۹P8 a8{$xkq-`H$[3b@yQ?6K^xÕpU3+=#,:6XD ax h@vJ@ m]5m0}4ph'(2xoPAH}MG֍;D*tDٛntQYPJ6-_ǧgb奸:-r|!usF;J9g\aF;{ ZvS?RhPkדjS3ZvoPjP#x$9S% }s~ V-l^IRB;svB9S`w] <8$ n<7UnY#LÛu$  '05WSmIlשH NL Up,iQԜ̸Ty T"LmG^@jk6Hu=Ђ<# T~yE@ybdm- U`uVtd=obs?yҚvtQl&+bVyrwF_E)ބFlexʞސ%ymVSYTCPjBU1bxhAMZ9(TLʹTZ%L {]/26{M~\M:Xҭ@I9AODx Uj7 |&_N~qL60}vmhVR%Bd*N,</V3Y@u@7S1o$Tf)TX^ĩ XUyWNђ%lXo 3@L %/8~Z.OwZ1(Zi@̘܎3f96M6` g95A*n %0:gڝP`) |O(0>g?>#!4#!WݩeEn} y>b M ?ZgNޅU}*JOPФV8<Ϥ0UX'"3UD9]b:*6s$o;e)NBeJz@Ne1΄qT E,][z4m$aX*o,t}g[2_O\[-rJ%}$hY2z#m#ؒd?v HpfGɷbƴpS1=-Lot*Mz?3Q. .;REvrx?]~.ZL)eb@&t*w^3taLĔncRdg!1G΄9:Oϯv$לS}[޸vs;)߻5[NM̙5(!e-"|4uN?vg)WgAռbiow2 -͸{O0 Iuνo$

有几个修辞手法、个造一个句子?
有几个修辞手法、个造一个句子?

有几个修辞手法、个造一个句子?
修辞手法有8种 :对偶,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反问,设问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

全部展开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
  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如
  2.谐音双关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1.语音双关
  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次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再歇后语中经常出现。
  例如
  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
  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
  16.顶真
  顶真也作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句: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
  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
  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使事人一体,从而 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 用移情修辞手法, 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20.呼告
  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例子(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诗经.硕鼠》
  例子(2):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例子(3):秋,听说你已来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