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开始写些小说讲古代的事```但积累很少.求写古代的小说常用的词语,短语,以及一些常识.比如,一柱香的工夫,青衫,等等.还有都有哪些官,制度是什么.等等.谢谢好的加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16:28:47
想开始写些小说讲古代的事```但积累很少.求写古代的小说常用的词语,短语,以及一些常识.比如,一柱香的工夫,青衫,等等.还有都有哪些官,制度是什么.等等.谢谢好的加分!
x|r#ٵݯ*o)K-KW7:_WUk1X$E Yda @")89g/O*XzR} ;:dKpWb*j<:{aoϦ_~eU߮_?|ʘjrO0դbhN|CoX?_[:UWvLT2&wW)a]8/z%ӽ1"VN/V2Ksqb%Zբb*&paov?ڳBEߘ~}c|fq}K ѹxaOj^=[>_ƷEQ[?«uR۔ŒŷƋoS~|1M1V* u:>2]ߜoϼ1;Ìn;mb8AIk,W/ˍA$3IenЯc bjhQ~=o62I IWrܔԫ6xJ:|JA38o"A@Q~e>+iNLArƜݙ{~>5wܧB8hw4t_!|PJ( D3ju10Y+UtX`2,ǫe;eAt,3u)qra_~cjBSa'5cm*^8\x.>qVL#c^0Xf{v{,04B[P)W@0e; PՓ@ "~^kGqxx2/5e#ڔ%kddo<'$< .T}tkf7k&8X)p;>9u!gǾuX+V/mls 쓩n'=ǫArLPU_MH3<{LFݯnAÃTzEyNN&70 Yc`k({S/0&0$a~d::(I7]nbxỸT{7#m 9 X El;;ZKV{ BX^#'\ zaMx%EyJ B]hFg }a*QnXW/`2e8:9*GYaBvRjWK!9b ѥ])zGAC;z5Vfԥ}iL= &4OߚPw.3Sp6jC anqED40~\߯gLM4Eʔ:`exK!T"ѝZ};+ҝ2 4fk6 {VKLII-:o:)\Յ 3~'| &",k_G&cJE|aiGMp[vKD@-pH')!2eǧ0VħbRxID|hY7Vп_Ә=fcp txIZchFyj6!Qk0ina`~cYbnwN[& b٭R:ub oZb6f3p *߁eg"PP ;7ţ&HA_ %E ?^DT 5s)FeC8bЄq`r'@AxQ4)0o;p{NR|oBŷ,\_+^k䗟L.KEw .ې~Sn70T b$W2_z9[sր ρG+tPiEGP [IE^OS~'̖E(y4+aٚ.*~L$e`;a"n\ OND@N"%qE:%aȈ#TG׋9$QVŕ[g j{W r̰$緦`3 4Žwн.vr>AQ ګ8 pQ.օ^ Bb&{L_D Z5sՀ28#;_" ;Pz<׍4WgNSa:jRcopan*wӊeϾؽBoځJ=eZԺ3^#x澚RNfWS@pv  (3wOŜmogv,X zMw63S XPy +\}tmG/.E &^ @@`ݹӰa-p#&OStI1ݐL¡ovƴC2Okk.Ӄp U.:rAas@-tM-=ZqD5(akp"VuQG;D`a:vi5) 3"p܁ T^,T1#LBq)uJ4]bLO Pw3S)9~ˁ O3mmЧCW ͨ??;(7NW\Zc!07l-xHwa#f΅l8?ΫY~5;q &Sj #+>KhFtZA0!=Ow%]+ #HSo{l3wߝ`0o= kQD-095'6 P j%\*޴(ruy6m>ՠlinִvl\*b4c-s c\h PU\t|Jx~ALW)0Cd䴡trr胻+ 2:*gܐڮN?$CG' h<ߑz)ݙتtnlfޙ|lY)@s -F|rrIpPxm_l%Eۃ~orF: mB#t5h_-vR{6ow$YiTW6 +~VdJ;8 }RlHlZLF@' ~N''ԙ5uQH(t WĀ&i38a2p:֨Z`-g^+C :b71E41Y~`KF"%ABma f^AA5=hv,qM1ک 6k8*s18(N.V{܀k]J T%-ӯ:[ %q e*MF-\<*Ў^E$p~}妣^{|HJ07_t N!t24RJKyW^WIܱs0 VńPBXxl̿Ž|qTT/GKF`0Mb.*ey/,Su# % Cz.S[/›۝럛Eb;E+:Ct]&̓⩙({*դ'Ѩ(Re`@)+UoG#^I#2ӔU2p 7<*xHc?C7Hgޛ9R=8=ƼJԫ £bxr)s' J.5P?u4;ʏN SlKXMK oYJ'/겓>"(o M풼#TL0HmtzaS܁9]?7\,18h{K Viv// )hf)""0|zKٲH@)^tM-@#S? ЍwuEz0!!F𨫒6M< @|6{'{i9U"F8"6>xS.HTɉ h)9T(<I J@|gGI3  >kwLmgym]X>N+O'icl=u\悰HLS W┘w64MxDUÒHE_c!4߫e֫Vowd1 c!U X*;Uekx+^|0oFB7## es$tƿ" QF-2e;qkai[͗2O*A12気 ?w.jK4X,M9xdeNj-^%YvmAi^;A{Lʼn39"Jj ,J%ijw/ة/sII+nXAsΩ0\&n,Rѽ^(bSqЫ[ Ϋ~k|"sbvT8Iy~zt/6 uHjaKS3#]p23AP1TýDW H$TU _㭏z0%NЃ rKʚ{Tj>ij%S.L7B&锚$CTv#wK*j'x`낷> g`j bZ B{ T4ġ}{Fu喯5|9W=xu4AM1 :[BCG څ >H#{Rt9{ uqhɑđrWLJp2ޘ YZ&R( }(y[Յ](K\zMH2u<' **`xb1z-9s7Oy`\mIiŖ&AdùZ|upQnN` 9%%/G XC'\Җ׫4=E<(s[V+ķ;«.OܭpNUUi*`aryh%ʫ1Niϒ ;xWTOqn&3qI μt.*O}hCNK,_DU,Y,~Oh':e/kb7Q\ED!5z< '~j8sWxChV9H )z pP þ7jc~xD/q׿ ?\,>y]֤]2V|¬zþ-uNM)2lkX'^Al앻'_M>axdE;"ma\6 A6}֡Nl| K8 X%!\xXmw=V a,/?&7fJڽq;SζoXvG=;x`1۬Nj`j GP5dlDbUӒzA6 IhkּUp&A֤J?)OPilSo}N ;<|RؒrGХw'<IٴySѪtPVek,ў =m~?za 8] Yr E ٱI4g@(&ICy jNϻ?1u;xnD"au?3θ 5Zp9*WN?&jVd Eq֩߇/'+%88gϦ~@{Ç_~݇_wi/?=*窀DT&6xG>@nJݻmww?΋~ޑ7;>/< :xgE= d4_G1 ;, ^|8ک1|wCY+턅] D*X_m3]6TkDrqЫaϼ+eħb13SM45_\wv҈▶$9m9rX\C߭&;ʍ~3D ?߀4BN]տ'wf/\??LǔDw?H{c  cA5;+@Hyu(Oygrw睜E%0:+\ _fZqt&8^_rCh@Gx?haWx@]_=a/>|?}yV}nF# lBw@? ARR_ ͤGyITcXsXB},IImB ֜,xz2̑# LC `EBsֶCigBy `*`_ëoJ_ńR$ ~JE3fg+MD-Xrlٱu, <{Kw}V.$צMfhgv5]ý$ֺpQn*s9Dk$#Dgܧ~տ?w 8֑

想开始写些小说讲古代的事```但积累很少.求写古代的小说常用的词语,短语,以及一些常识.比如,一柱香的工夫,青衫,等等.还有都有哪些官,制度是什么.等等.谢谢好的加分!
想开始写些小说讲古代的事```但积累很少.求写古代的小说常用的词语,短语,以及一些常识.比如,一柱香的工夫,青衫,等等.还有都有哪些官,制度是什么.等等.谢谢
好的加分!

想开始写些小说讲古代的事```但积累很少.求写古代的小说常用的词语,短语,以及一些常识.比如,一柱香的工夫,青衫,等等.还有都有哪些官,制度是什么.等等.谢谢好的加分!
官品各个朝代不同的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这里的太师、太傅、太保……只是对大臣的一种荣誉加衔,或死后所赠.右都御史是总督的加衔;右副都御史是巡抚的加衔;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长官,兼了都御史的头衔,就可以有弹劾权.这些都是空衔而不是实职.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宋朝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誉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誉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明朝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 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许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治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清代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人为最多.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回答者:音花名侦探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1-13 12:00
--------------------------------------------------------------------------------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100% (1) 不好
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唐代科举考试的实质只是上层社会内部的权力再分配,是上层社会中的庶族从豪族手里分权,远不是真正的“广开才路”,在全会社范围内挑选人才.所谓“为国选才”几乎只是一句空话. 唐代的科举考试主要是在社会上层中选拔人才, 中层的都很少,更不用说下层了.
评论者: leo1234 - 童生 一级
--------------------------------------------------------------------------------
乱呀
评论者: joedie4444 - 助理 二级
--------------------------------------------------------------------------------
简洁些会更好了
评论者: joedie4444 - 魔法学徒 一级
--------------------------------------------------------------------------------
更多>>
其他回答 共 3 条
四书五经
不知道啊,有的人背呀,考一辈子也考不上
普通的?十几年吧.
科举害人啊!它是封建统治的工具!1
回答者:himtuipd - 童生 一级 11-13 11:33
--------------------------------------------------------------------------------
科举简史
隋朝的科举情况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建立后,广大中小地主的势力得到加强,要求做官参政的愿望也愈加强烈.科举制度不但能满足这种愿望,而且能更广泛地发掘、笼络人才,因此成为政府选拔官吏的方式之一.
唐朝的科举情况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科举制度开始系统和完善起来.
在政府各级学馆学习的生徒和不在学馆的普通读书人都可参加科举,此外还有现任官员参加的科考等.科举考试中,常见的科目有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等科,稍后又开设了制举和武举.
考中进士只是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下一步还要经过吏部选试合格,才被授予官职.
宋朝的科举情况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发展.
科举考试中,常见的科目有进士科、制科、词科、明经、三史、明法、童子、武举以及“三舍法”取士等.
宋朝进士、明经等科考试一般分为州试、省试、殿试三级.省试、殿试通过以后,朝廷便立即授予考生官职.
元朝的科举情况
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蒙古统治者实行的科举制度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色彩.
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乡试(行省考试)、会试(礼部考试)、御试(殿试)三级.在乡试、会试时蒙古人和西北各少数民族只考两场,而汉人则须考三场.御试时,虽然考生都考策问一道,但前两种人仅限五百字以上,而汉人必须在千字以上.在考试内容上,汉人的题目也比较难.
明朝的科举情况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科举考试以进士科考试最为重要.考生通过县试和府试后称为童生,就可以参加进士科的正式考试,考试中必须用八股文作文章.
院试是国家科举正式考试的最初一级,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院试之后是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考试一次,乡试取中的称举人,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会试和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会试被录取的人,称为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贡士还要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出榜分三甲,其中一甲赐进士及第,就是大家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中了进士,功名就到了尽头.
清朝的科举情况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科举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和考试程序.
在清朝,每逢遇到皇帝生日、登基等庆典时,还额外有加科乡试,叫做恩科.二甲、三甲的进士殿试以后还要进行一次考试,叫朝考.
清朝科举考试中也必须用八股文作文章.乾隆年间考试内容增加了诗赋,以后院试、乡试、会试都必须考诗,称为试帖诗.

想开始写些小说讲古代的事```但积累很少.求写古代的小说常用的词语,短语,以及一些常识.比如,一柱香的工夫,青衫,等等.还有都有哪些官,制度是什么.等等.谢谢好的加分!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左右四十多岁接近五十岁的样子 鹅蛋脸 很严厉,也很少笑,但偶尔也会讲些小笑话和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故事来增加我们的积累 有同学生病感冒时,对他们都非常关心 肖像描写 高中生必须知道的文学常识有些文学常识是高中生必须知道的,但积累的却太少,好一点的积累书籍也很少拜托大家了 万圣节派对的邀请函我想开一个万圣节派对,但不知道怎么写邀请函! 如果平常积累很少怎样写好作文越快越好 “但我很少游泳”的英文怎么写? 我想开家茶叶店,但茶叶知识懂得很少,希望大家推荐一本书籍.我想开家茶叶店,但茶叶知识懂得很少,希望大家推荐一本书籍,内容是开茶叶店必要的一些基础知识,实用的,另外在哪里可以买得 古代砖为什么很少有红色的? 目前的高中生写作素材积累得很少,怎么办? 有人说讲爱国,讲诚信已经过时了.请你运用所积累的有关名言分别加以反驳. 【作文】写人和写事的例子优美语言多一点,示例真实一点,通用一点,拜托不要讲什么靠平时积累行不?要是平时积累用得上,至于来这里提问么? 想开始学易经,要背会64卦吗?是背图还是对应的卦象都得背?请大师们讲细点 根据意思写名言警句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别人说用古代话怎么讲 古代积累格言 想开始训黄雀上手,但不知如何下手 S,P,Al,Si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可能问题有些小白,但还是懂得人能耐心讲一下,) 浓硫酸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很少,但为什么说浓硫酸有强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