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7:03:43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x}Yɕ_! ЍbQETR7,ݚkK_̃-1R}UԢ*.wL>/Œ YNfF8qq"?PKy&UPm5ݝuUsjv%yoӟ oiخ&zFM-ݯ݅壳\Ncw{}{uf֜9JN>^2uFTU 'U\tʯRPYo77rKM„vLP3>޹iQ4 a[өͫ QwKnڷ J3&|LJF9߮87dAU6;'WV1X1u|Y/xKgyZ rxYϨ p۷s6ٛÿZxCڢ neG5:#iQF폺 %AքSk֝buVh]U7#>9'X)N1_s&dvBdC?8KWā~nQ%k7s B ZTsrIHsPxN ƒ;~IDлQGh=;K^Woz,@4#'.> {^pO:{&#m֝ۿ w2C$N{#2Qs5#CKRbǬ"5Z?v[9|Z_B1M^ 7r/%g<"I}<܀kbn^\wH[9LT ڭb4(rqUjh& ƥq!]aaW֢Zv@e;lGh(yOz4]nPQSDuA if vs_ vcvHiBnM#ꦺ-]Aqv6IH䜝IV;՝hpg{-ߩҌ!UGC#]u6^)i4){Su* XK:Ɓ-y!,o}62UV U Y\UQprj4=Ѹp/Qm}\Vkֱ=t6v1z};Mz}LA5.*uj9]&ٯHx|-d"Tv"'S8 !"MJI(ƷaGu.IapM8̆ƁV{g}KԆoL9zS|m Sk貑YcEA*pXx*SEG; .L, 24Zn^5 .ECfzHC$L3fw;,ԭ3y^t*4P>x n.)JXӎ?Yд! $'N^μcwFN.kgwV(, 13!ěwG}Z_ݝҀhO|uyPw43yn]z& O߬P _5 &7^,a9k_<_"OHFI;JAg4ICdf.f~C*5zACz s91q~4 `~aV3BD|X^E̳ OZ&Ti,<Ug~ahtO|u˯rH3HfA%~0 yUnj2 N+1{3dw5+t>$OW-yEKbBΌ5 ȧ/]0>2w6h$9*v!d"l- f 9TD!ʀ&Dut6v O^u҈.hAi`|Gcm-[ n [~,YÆ4[^߬U~%b\__k &0VL?3/ -Cc@#Mጏ\؊>jA߹uMj %j0oXNp|[nfvRcǦPZ%T r'Rͦ\#IxZlM,lPIda1[wM wb9 s,dę20 ׸}eA!vaxCE+/6xlU"$[uj0}DID~8V7IHq&x6'/T(%"s4hScWJ#.bm}-- 鬌y\g4\4(Wy:N]ā jHv3GpY0䂖89s qgvWFF+}J4!F o UCҎe&Q)M;+X,L;f'[(՞$t*8gJ\Rמ9̢0VUm&0;cA:=[hwvdGxPت$= Z:%ϑ1&,o\O./ĞЪoP/t6DW4#<6il3g|QvyN oY i7•N~Fڭ}T_נsda@$y$/!:u 35yzÈ]7*r.QNŝb4-(e So.*%ĻlpE` Ś3q֫qg>y&Z 頑*xf$jAO E0Oa'Äy&,o k!̔jkH_SOHyC=\br@E0GXRT+o cx;H`sTS.9)듘iD<ɶ"62R"d3l'vD~!~)$u78YڮP1L,;SH8 z}2;&_g4I _zE޻܊ 4vܐJ ; f2S֜a'pr*dDu q}<#iVPtWI袐񑓌 "7+@b|R,ԠwςD?2b jﰇ^qjqIclQ@py4B u fQfNoqh.NZe{ğ6t./O,{D%f[ IwNYGð"WaF!a`U1Y ^?X+>VnodES#Sz5R:TFr$SdBq@>)B-޽[8L!Ț7OZM-Uta~$!R\&?hVI\O4~3O'a%rhLv%tg<'V5]N\Q1\&:6D7x8Wq+K2 vx(4݋dJCBk 37<'bv=5k)$iG2 vGBN NS5^o~}C,w[r$.2YjΊ"VM6 > 8"QO##֣D}:cDs1$_Z|zr%/h!bA@ߒ09.c(;g;R,zQ(( x+wߵ&bRkGb0ݦ%aoE=lkZ{ov_ NtTz+J4,r\2UB NWq#n݄u0ȓ'I 0"4F2Ɵ;PM(cW?{;ð}nC&͞`W:H92~v0ڨ ) nHLΫnV[ֵMAU7Ed͛$!m7q5`9L0A:Nxֆ3U1ݐSjq>/bgEvC⸟BNBuI8TƉՒ'd Hx9B;"`"ʯ)PO} 8YoίS6lui#ITM; $J,ߧz|Q_qCa x#cj !DٍER>$mnRƑܗ$4YJbRSv8% Z[vTOrO/{'۽5Rz7'uH{^>{x9_pk#2J%'IUpU&$DĤ6Q(4B9ûVO2cXK+ Q `$0Oh_S/ lwg%s?_?G2V@FY] MI%J/4{gHdcVoyPzEv<}islm 7]}x (QO_JJ^ҏLA9 .}(`fH+{w(3GcPw lLqD)\D͙>~X)Pz|Z .46GU74%T~Rc_ cv16 }MW?u_IJ3ԫ=$UxZoy#X MB`/9KFXnԩI?I 8|wy//F=ΓNR\%nf a~nR&5 gy:֓fLiѤ{hZab=)R c|Yf*$k0i7֘mu4FGp)XCHcR|uuN, rO ~|ϼ$k=<*qls(:)R,5۪;NvJ5.thz̒JP[?uFncW9*{"eSݭ\kB /HBPO1Y]]w1)|9m@I$R~:%H 7h >4}A*0.4U3}H|"P۷%x ƎoC!zFJiΓ G3kkrF+9@%x|U@a0\so+n주sL$־]2Tכc /;X# U9ͩ9.`׃ >)s TVG}ČXDt Hb9;%1P@dur>oAf 5߀{sb;_FY[E Wkn"lu"o"˻VQqBiD_>,qD? "*vZIZ+jhV]!uPs@UhwB44DN" I674&$!CYTHwKR)mT:@#~BԐ c߀¸'\=ᬟ%=?mOxz-߃honfB)?eC[k~Jrb2{SNE1SrUWM.o\328UUjܡ2?k Z S KK ˈtV}$WURBPs 5T0) ^V0lE-\K:ma,A?(1?UnQ9b&+IWf~Ն;]U\u{3?wG:]X #}+ga<Ԋ2b?O~9ωOӾT껾Իϓ} |.?o%K>wϿm2 i} _|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初三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安全原则: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处理原则: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一斜二放三慢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一捏二吸悬空滴")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
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六、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七、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硫 铝箔 碳 铁丝 磷 )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撤: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提纲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H2O O2 H2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五、 原子和分子比较
1、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具有微观粒子的共性.
2、不同点:分子在化学变化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3、联系: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3、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
(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复习提纲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
电 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元素和原子比较
(1)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一类原子的总称
5、元素符号的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可以表示氧元素,也可表示一个氧原子.
6、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7、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固态、液态、气态]、稀有气体元素)
8、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CO2的意义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八、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
2、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如:在 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
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大纲
一、定义:表示一种化学变化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1、2H2+02燃烧=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H20 水
2、↑左边是反应物 右边的是生成物而等号上面的是反应的条件
3、化学变化的鉴别方式是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4、实验室里面的化学反应
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制取氧气的 式子
2KCl03加热=2KCl+3O2↑ 同上
CaO+H2O=Ca(OH)2 生石灰+水 生成 熟石灰〈石灰水〉
2H202=2H20 + 02↑ 双氧水制取氧气 〈连接:双氧水有消毒功能〉
Ca(OH)2+CO2=CaCO3↓+H2O 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Fe + H2SO4= FeSO4 +H2↑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3价的铁才叫铁 +2价的铁就叫亚铁哦 如上面的2条式子)
2H2+O2=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2H20=2H2↑+O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Fe2O3+3CO2=2Fe+CO2 高炉练铁 又叫还原氧化铁
CuO+H2=Cu+H2O 实验室里面的还原氧化铜
5、化学方程书写
① 在等号左右各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② 配平就是左边有什么原子有多少个 都 等于右边的全部原子
1.知道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后
2. 列出式子 H2+O2=H2O 很明显 左边有2个O 但是右边只有一个
3. 配平在H2前面加2 在后面生成的H2O前也加2
变成 2H20=2H2+O2
4. 注意还没完如果反应物里面没气体的 而后面有气体的话要加↑哦
所以最后的式子应该是2H20=2H2↑+O2↑
四.反应了类型
最基本的四个类型 化合分解 置换 复分解
① 化合 2种物质作者2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例子如下
CaO+H2O=Ca(OH)2
2H2+O2=2H20
② 分解刚刚好和化合相反 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2种或者2种以上物质
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2KCl03加热=2KCl+3O2↑
2H202=2H20 + 02↑
③ 置换一种单质把其他物质里的单质置换出来
Fe + H2SO4= FeSO4 +H2↑
还有一些也是不是基本的
还原反应 把氧置换出来的反应
氧化反应 得到氧的的反应
五、 计算
① 设你要求的东西为X
② 列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③ 在要求的和已经知道的化学式下面写不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 给出实际的已经知道的
⑤ 列出方程求出结果
⑥ 答
例子题目有4g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多少g的水?
设生成Xg的水 ①要求水所以设水为X
2H2 + O2 = 2H20 ② 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4 36 ③因为要求水和已知氢就只列水和氢的就好了
4g X ④把知道的氢和未知数列进去
4/4g=36/X ⑤ 列出方程
X=36g ⑥求出结果
答:生成36g的水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大纲
一、碳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1)石墨、金刚石、碳60的物理性质
(2)各物质的用途.
2、化学性质
(1)稳定性
(2)可燃性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3)还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4)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 CO2
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 2CO
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 2CO2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1、制法
(1)、原理: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见课本探究实验
2、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H2CO3
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温 CaO + CO2↑
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H2O
3、用途: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化工原料
三、一氧化碳的性质: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点燃 2CO2
3、用途:燃料、冶炼金属
其它反应: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提纲
一、燃烧和灭火
1、物质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
(3)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化石燃料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四、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http://wenku.baidu.com/view/022c0602e87101f69e31956a.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1701ae106c175f0e7cd13788.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7f633669a45177232f60a24d.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2970bb697e21af45b307a83c.html
文库里有很多很多 自己去找吧,也不知道你需要的是哪份

我的百度空间有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