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民族是模仿汉族文字,创造本民族文字的?A.匈奴B.吐蕃C.契丹D.党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0:28:11
哪个民族是模仿汉族文字,创造本民族文字的?A.匈奴B.吐蕃C.契丹D.党项
x}ncYݯ$)(ÛCah(8JH$JIř?O ^ks/t~D A^{==?ߘjѩzr3z2;3qgSx?{KޛR;H{)Ǔxo~ko_yz=}gʴ7oWDžbV{pTϴ{VqS*y=Ƶa_bqZt2Bǻ\Of[Lr=?^Owv^]]d׳zriv`=}%5]S|Ϙ//]ox4 &pjYg&C:251]%|wr)Ov͋0{aE3bɿ[Oc;Yu؄MK]I߬gq/8;+'tƤs:ՑwٽS4xN xErijGܟxkg~]/;v9JWS{Wq+3;vPRS[⭐{9R֓S>S){?[@9b61'v4ŀu3׋+^ϩM̝M;:{)ewގPJse1[&;}ȥ@\2۸6x< &Z1[kg 9ݚǰ}!0 kqKwyoļ;KA^bD5Lʖe\C/VQ V"qt\{xXN@)9Sʁ b1s? ǡU87적.wpvw%9X teڇ&94yR/J0{G)v,mzm jA?OI^cvXXٿֳ,B xr@/KۛbqO :^+M`9q)"y2mƜ\Q+n X6nά( %?ЕWZ;&'YSk 󪟈㳻\GO`rS"Bg~mGM[ 6x0k/qƆSϖ9)xy (?㒩_"S-Så7k`4_[U+%IqU,~3R=O`n{ r6)*n3$:w\ FobA)Yd:CL8:nzw<ks*}<=@c0Cq; r ʗ0w0 P632 <$LHаO3+!^A{irB6H֯TJ&Tb9P_¸qy.c~~"u*6S[ӫzj%GO?ɇL8h`fЮTmKD'H9-2Jrة'l@Fɐ N~Tyfe,BdpĬdW&[g?]/,wjIO L@*6B{|6 4gJ,\r>S*8]6ׅG9=%-t'Kw,_FY`eN FcZ[?~NS!sPnĞhKf:ժlb松kroO~"ᅢUKʭ=վ, M11eUyNU0IԤ+ӲnE?{:ɻ>} ^u=pg;ށVBǗ|mNo ĀBycP@2NA1Лo6TRRaC/'fPz :ȬT41@.ж nuN[/I6/M:_9fw E2GowBT&}i@!!ΒO^aةbVI3޼eLM],,aaO" ?@ L=w!p/@PP"$FοEl>$/-[|x!OAWhV:d L1^OJk KSB7:ILN޹kbsrڃYBɞAڪ-'5Dx /4e̔O50]{m﹊پs+6@e-vד{կdRݏ 4TUT=*GN&HO7l&S̍*sS?'5pe#ܘHSmLUݚt2B: C<Ӌ DAwy;5%[KOPh֞0-a}`O=4qmvx dT}ѿ7q F Uhz j ğW[NML/ G[4$#hends猓aT桟7OlLyzr) {q>o`Ym>UrDWyur1f!pdAc 1N@+DΜD0(%kH8Hȝ Py#yI {t2Pb1"ļ FMgo :l;☹C|imѮ!z#Am#jMq3:Ki7[so5SH!Uf6]T Y&h]iC8DԀY/EVŒl6ڧS J?״4G89A$pu5(?IW,EO ~~ag3؞z)"ZI>,\jG`b OC?uv>U$oMgA''{B{~Kۋj()] dWTs'-~\^">xiP]Ft lT1d0Lɐ/1bڕxo &*f8>2,~:Y=g:Rs9ݔ9 -(jfBrn\{g$0uaBG3ZtvGPap^0bk`wBJb+#[䝪/EŢ S<Ċ6gT[/jK)Svdc:!l bp΢_|f@rl /c^ΤZf?/ l:[szWzAGG*;ꯢU,KO.a=2 q̝5S4Tj8^4z!tdOTpvG-w!/芚M -nAHpe Vy???b0TAi :u7Y\ s C/\aO)`Wӂtze=풋:Yu{3n^@N/WecBBD[Ϥ*q ۅPYߙŌFA|mkEȩcD$.ߐFC6ml(B1SNl(\hSuw+7qpEF-3n2%Ab'4ld>=`ɩ}$c|^ TZӎd,pG|I=/tݸ-7pt["cE< 8CT >2EJdyfCt q6̕_5he=E{";uv @~Hox{3DϙAü6/ڂD .5DiR@@Z.^rzA-f섁JWX}چ cky2 Dx}3\p1 5P|_z,aQ*hpgD3s}&`J Qďh(Js8#%a_|$|]Ink# V'uCi N"GM&q.A H+-8kQ^{b1BE6r+$砢 Fm%ۈKӟ9[NEl4@Hxg"U DTfh PBLi}04>ɨ(| wBKK*nG {9nk F\W ^Lq߱ @$샤`H~-~O$*"Ӯ@&!'?&MMnQ Ό1 ;?~^h;6 Nl* 2Ƴl椇E,x ck} %[8Ŭh$!(mż'r.B8(mj vSsAQ7NĽ V5ڠqjn| SfG)Fy8MRԴOǟ?fJБ2/fYБtL{Jv~<6e<4_bY]ӑ`nNK|jV[ 941FvfVVͤCuQJGOZ -ciJsst$G 4%Qq(;$o)8i헋0%96xNکʑǒ-axlkLK8; Fk {Ϧ޺sU8a-AAI}kT W)d0+2T{ B; ǭIg6T8յq+ >&,D1޴]DH㤙>;G[vnB$rڬs`>~Ȼ&Hm* 5Z4_x-d{ ͪa+ZgE3PR,u-{h:L7,j Y,i:Ip\j UTcҸXT1f.Dn5$Tl{}Ȅ.LںnwlV7_GK|?~w0֪6GJě5!NAEԷCVXا (9Dd" }E砧C01O>`TFƏoWT?x;e$m.׷qRtdJJV[VPHW gJ`ꝓ\G"?ԆDw& UAp|ohng?|'%\}+ 5 zrzqN D6yú+nFSaN'V.͜zBT ] 48.,?ML`0!UwHzrA44$%uǚa\+4S>_'5^ ,D 5_pep]{ }8+mH c* 8#?DsaZ iw62a^1 &)wܑa2j:ovo\Ad 3S\x[$V(,|v-.X\ӂu6)+9 eA™_Pl_'m]How鹸dDZ:C&{^6Qu*}=wdJfh&Mn|2pJgVPu*K{0Tr\޸ۺx^d `YۣG)ضrkE"48XDhSY!0wrtbщ}AZpn$`nh3 ?1-!_mO*!S;yMooU/;ו4l KDzSr1 {z)TpKq32 J|,<%AtE'D}Lǔ̟pn}8P)`&h)T]p<؂%L`4XCO4H*3ncŴ9?!D uk?wd&+V 7KC$llb4-@~#&(](&sc䖉bH{0eJ8Iii{B<ʵ_8}ֆ_ywf7%9Eo(ө6N0;3^Kܫ Z%oB>V>N2>6侑i-l:IIFw576*@(gh&嘂)t2vtd{&{C滺pΫ3MqCדfHQ_d).c$*a-r><6usXǏ Pkhg+V-H,#TJSϨNiBѼb\-exa0}.LTY7g88g;;G XN.n-y BTۀ.n]t]1LWt"5<ޑcƕ6VQ˴z]/Rt"ZޱCFijA)f}XyK Rl:y U[شSܺu) AW_gك6l:{u`*}w{5 }N"3g~A~ 6)D&{*y!0I?3#%\ڟDKi g$Nz- mDT*7t-XwQr&`C<ݛ2' H =(2*\YPƪ@k6Jwq i.1ak'ڃd U}.b/^e"Êذ-M3$-䑧Ղݎsb|M?YU{L 5v>Nהowwg4 ]vbh<0YkN&L4 h)Clϴr֯q穬x&B̫'P_2:P.[033b̥W3}i&.YK\Lly~\^7T}h_J4TߨO3A)R*>~lN2ӣ[fznv?w=t6XhNh 2%joe[a+v"kHܐ}}.Yji,.™iR*onh^.Kn9q|Hfư  AFx  Phv* -l"X9U39-R *GQL94l q7nnxYӝt9ekGb̸Gt!Z tSt !Lix4V)2p2r`&U 4a4U߰?X7U ȟmI{gn$$ N=v1[ |9a$uQ6(zuKP^El.Zďӱ.18бuI=-UIJⰞn/7h8 ŘsXW&U\覇h]U+pKOi~Vy;@i2@O_`nٛEZ`ٵU Cw5JیiD]5O*E:SyE?P/:Fq 3ǡr"^%j*3J0n+tǰ+$0,_4Z@9z''1UsB2Kv6{X;1?A9%('G޲i^S]sRu3d)IʞTq6Y{Iv G>𼏇X_'0Wq{ƗzyidZp3| + y! wx7:YOXMUX@ydMwf=wlÈsi3  8a#B)nKn |w@/Bb:7 czyg ù)3d2?߆?$-UFLCl͹;6={J̭$ָ# *?÷A Z_r6z|вVp;Wr\# ['2n0gu. ,ex J(Ae97JtE{cN~=U[b{ligG}$*8FwvI+\yk~A,4hS\h0~THx TR­Ԕ6r;</Γ7JL pQjL"h'wC:&L廕$ZQmJ"_8탻|1_()b~}wbaz+ܝR݅qr QKgRUQ1&5b~R41z&MF&]yc~qLA#rY7c|_JQJX|N\t%ڱX,+4yޱJaX*(^\XK LANba>$ZaԛaK4?kHݛӎk3iԔ>أ|_l|O dfr-O ])֤|Üb̜+ޱVL&p"yي7zPun ՀpϫtfCn8 ?A`8UϜD_X{r7`TJcp8gx7WwO?+Dnǒ`&p$wwVgDn=iQ9.9p$yP#瞩gubC)bX|&Z߼qMn[I. lkVYFatZi/fANsMt_2ϕ!5560I,KuL.jYB"V W餡/"+4V`PhJԭWHRZx&plɫr6R_7dWA BmjV:(j}NzkxwŠ7P;KŲ/6I_7 UTӠb+"鶇^EwH8y BrŠ: u{R 3A& ~NKtHg}%-D&c'nEjyɮgtɴ ^ӟMDoި㧀_.Kn8g14mcIvwAPzgăiҒm&"ˣ&yС\D`)tSO3Qki>^o/>:hdϦ|>#3ۥ&L.)u~vxLq82 C4 do;r46C2>җJtys<1͖kq't(k=9D:d*u8\2Oq!ܖAr_Z׺!0ovx/-;J삼&wy(ms[V벲ד7<StВ0b82t^ڍp=>QXO* \&iL$ƭY6޺/N׋"vx ĪjՓ#nbW]h佋$$1>yZ,ߑQ!m;=pȑG'ő:ݛktDdqIqMbD/13Ѻ u sc`=ӛ'Ql AmS!}6]v3ۏd׉ݚ0^oV 9?@ +#nĹs8DnK3dn2I2 %yXAM Gmem% 5F1T+WS^S-Be򫽍I; 縈,^ͯ2I.9.u5'I)𸥍^b,_܌t|+8#-̕k"[i*XigzqD+["#}?MALRb`e-E쒏F^{U}U2^ow2_BAK=~w2hYQ܆Z"~Y1_z߉hzŇo.NRQi. |B&WOL<ĝ\,V&㈌O?w*4Xo~m*Zr,*8bm\J4ZAYQ˭h15›U?)Y޵SRͭ7zZ+&NZ ZIsӴ:$N. ڻ1[~{Ee\qQ.ņ-dtt|l:.pfFf)7Wr߇ z%<77m,kɗ&^CcKXL="y tM1^.k.8Zn,W}$%I78ðj$H to=<:ZL@z>YnzF c/82{UU7/@DJ +WOn&)syێYqw[ KW8ł&RW8 5sv *ڿ]&|Gj}k/бjU Ω/ oa\C*(׸1@DBB HrWWJxD| jL_%SŨ6 BG0DBV`qg]o @yrU'ikԖg7RJ/kb} YzzvUxu3ΚoKt*r<<>,-9B !$osgیzY׻| /0 _~#I[y_!IK,D.`兌YRcthJ|2-0vza(jidoԞ`KǙIW,x/ JPAE{h1 xu TbHvbXWKƾ?=dC&(c%L2|Ԫ7fЦ)T뿨U9vf-(_R?GP}&I&~0EFIZL1l|$QEhnn͝uE*5Y8J,^"PjV͎@P/=;a!e+0YJihJK[4SJx)$>1CES(+NT!_s*#ݍ/M

哪个民族是模仿汉族文字,创造本民族文字的?A.匈奴B.吐蕃C.契丹D.党项
哪个民族是模仿汉族文字,创造本民族文字的?A.匈奴B.吐蕃C.契丹D.党项

哪个民族是模仿汉族文字,创造本民族文字的?A.匈奴B.吐蕃C.契丹D.党项
(二)西夏文字的创制与使用
党项原无文字.内迁后的党项人在和汉、藏等族接触交往中,学会了汉、藏语言和文字,并用以书写记事.《宋史·夏国传》载,李元昊青年时即“通蕃汉文字”,蕃文当指藏文而言.李元昊正式建国前,亲自主持创制记录党项语言的文字,并由大臣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当时被称为“蕃书”,尊之为“国书”,后世称为西夏文.西夏文字属表意文字体系,“字形方整”,基本笔画与汉字相同,显系模仿汉字创制.文字构成也多采用类似汉字构造“六书”的会意字和形声字等.但同汉字相比,西夏文字笔画更加繁复,多撇、捺,无直钩.会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较多,象形指事字极少,类似拼音构字法的反切上下字合成法是西夏文字构成的一大特点.西夏文字的创制,是党项族建立封建国家的迫切需要,它构成由党项文化发展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特色和标志.

应该是党项族的吧 我是宁夏的 我见过党项文物

C契丹。契丹模仿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详图可见历史教科书。

绝对是契丹,我们学过,高中中国古代史书想写的~我都背了好多次了

是契丹

C

C.契丹D.党项

D.党项
我在《探索·发现》上看到过。此文字已经绝迹了。

应该是小日本

B

契丹指中古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亦指这个民族所建立的政权。至唐末强大,五代时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
【一、起源】: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她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

全部展开

契丹指中古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亦指这个民族所建立的政权。至唐末强大,五代时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
【一、起源】: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她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
契丹本属东胡族系,是鲜卑的一支,4世纪中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游牧于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锡拉木伦河)。土河(今赤峰市境内的老哈河)一带。6世纪前期,契丹族尚处在部落阶段,唐初形成部落联盟,曾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907年,契丹建立了政权,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势力。916年,契丹族首领那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成为中国北方统一的政权。契丹王国强盛,其疆域东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1125年,辽为金所灭,此后契丹逐渐被融合。
【二、发展与破亡】:
崛起
北魏时,始见契丹族名。原分八部,居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常以名马文皮贡献北魏,并进行贸易。628年(唐贞观二年)契丹首领摩会率其部落背突厥附唐。此时,契丹已形成部落联盟,君长出自大贺氏。648年,契丹诸部皆请内属,唐廷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以其首领窟哥为都督,封无极县男,赐姓李氏。又置羁縻州十,各以其部落首领为刺史。契丹有别部酋领孙敖曹,621年(唐武德四年)附唐。其曾孙万荣,武周垂拱(685~688)中为归诚州刺史,万岁通天(696~697)中,与其妹婿松漠都督李尽忠(窟哥之后)并为唐营州都督赵文翙所侵侮,遂举兵杀文翙,据营州反,进攻河北地区,屡败唐军。武则天征发大兵讨之,借奚及突厥之助,始得平定。是后,契丹附于后突厥。715年(唐开元三年),其首领李失活来附,唐廷复置松漠都督府,以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玄宗又以甥女杨氏为永乐公主妻之。其后,契丹首领可突干再次叛唐,唐为防御契丹,加强东北边防兵力,建立范阳、平卢两节度,重用胡人安禄山,结果酿成安史之乱。唐至德(756~758)年间,契丹与唐保持朝贡贸易关系, 但亦受崛起于漠北的回鹘控制。9世纪中叶回鹘破亡,契丹又归顺唐,唐赐以"奉国契丹之印"。
而8世纪中叶后,唐朝由盛转衰,无力顾及对边疆民族的管理。到了9世纪末10世纪初,唐终于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了。
当时盘据燕州一带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更为暴虐,所到之处“无少长皆屠之,清水为之不流”。刘仁恭穷兵黩武,规定男15岁以上,70岁以下,皆得自备兵粮从军,“闾里为之一空”,使“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而契丹西北面的两个强邻突厥、回纥,早已分别在8世纪中叶和9世纪中叶衰落。在契丹社会内部,如前所述,由于生产的发展,阶级分化也伴随着愈趋激烈,国家机制的一些因素已因时萌生。
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均表明,10世纪前后的契丹社会发展到了一个转折时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把契丹社会推向更高发展阶段。然而,当时作为联盟盟主的痕德堇可汗却“不任事”,在与刘守光父子争夺中,其子被俘,在“纳马五千以赎之”遭拒绝后,只好“乞盟纳赂以求之”,从此不敢南进。痕德堇对刘氏每岁秋霜落后烧其牧地草场,牲畜多饥死的暴行,反而“以良马赂仁恭求市牧地”。按契丹俗,为盟主者必须有“德行功业”,否则应由他人替代。智勇善射的耶律阿保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登上了契丹诸部盟主的舞台。
【大辽】
公元907年,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即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声势浩大不同凡响。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契丹国。公元925年辽太祖率兵亲征服渤海国,改渤海国名为东丹国,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
公元938年,后晋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和人民割让给契丹。
公元947年,辽世宗定国号为大辽,辽朝建立。辽圣宗文武韬略杰出非凡,对宋战争屡屡得胜。
公元1104年辽与宋朝订立澶渊之盟,并与西夏结好,从而形成辽、宋、西夏三足鼎立的政治割据局面。辽共有九个帝王,政权统治时间长达210年。其疆域幅员辽阔,东至于日本海,南到天津市、河北省霸县、陕西省雁门关一线,北达今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辽在与中原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融汇众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契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

【西辽】
公元1125年辽被女真族的金所灭。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人向北进入漠北地区,后向西发展,征服了今天中亚的广大地区。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建立西辽政权(即黑契丹Karakitai),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西辽于公元1218年亡于蒙古帝国。
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形成奴隶制度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融合。为开发蒙古地区和中国东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契丹辉煌的历史。
【三、契丹人的消失与后裔】
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汉族、女真族、蒙古族等。据考证,目前的达斡尔族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另外在中国西南有家谱的家族中,有根据家谱记载,是随蒙古军队出征而留在当地的契丹后裔,已经汉化和当地居民融合了。
事实上,云南省保山地区约有十余万分属现在十来个民族的阿、莽、蒋姓“本人”,近些年一直自称是契丹族后裔,要求有关部门澄清他们的来历。但是因为考古技术上的障碍,学术界对这个自称是契丹族后裔的人群始终未能“正名”。同样,从前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论,有说源于契丹大贺氏者,也有说自古就独立发展于其他民族者,各执一词。
而现在,这个一直令历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终于被破解,DNA技术解决了达斡尔族和云南阿、莽、蒋姓“本人”的源流问题。这个破解过程是这样的:在云南保山的5个小村庄,专家们取到了阿、莽、蒋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样;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经过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显示出了准确的结论:达斡尔、阿、莽、蒋氏“本人”都是契丹后裔。
至此,专家们做出这样的结论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后者是最难寻找的,因为,契丹族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不复存在了。经过不断地迁徙、隔离和融合,多数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样融化了,用一个专业术语命名即“分子意义上的后裔”。
阜新,开州立县是从辽开始,阜新被史学家称为契丹人的“故地”和“摇篮”。辽时,阜新建有头下州9座,人口达20万。可以说,阜新与契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世纪80年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原人大副主任戴位彧在作一项调查时,在王府镇河东村叶长青家发现了叶家珍藏的两份家谱,一份以蒙文书写,一份以汉文书写。与这两份家谱一同珍藏的还有两份土默特官府发给这个家族的文书,一份颁于清道光十五年,一份颁于1918年,均为蒙文。后来,这两份家谱与文书一同载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勒巴干主编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此后,阜新市建设局干部陈志健根据汉文版的《蒙郭勒金姓氏及村民考》结合叶长青家的家谱认定这个叶氏人家是契丹后裔,肯定其族源出自耶律氏,即现在的这个“叶”姓源自辽契丹的“耶律”姓。
昨日,记者见到了叶长青。尽管年过七旬,但叶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及随同珍藏的两份官府文件。颁于道光十五年文书的题头是:“准耶律氏希如们宝路等入册入甲土籍执照”。其汉文家谱序言为:“大清康熙庚子年奉旨陪侍和硕格格。祖父系正白旗包衣牛录,康熙壬寅年故于本京。至雍正元年,父与祖母郑氏陪从出外”。这份家谱从祖父那哈、祖母郑氏起,记到第四代。
著名契丹史学家朱子万这样评价叶长青家珍藏的两份家谱:“它为辽亡后契丹人之流向提供了一份珍贵资料。”
契丹:留给今人的一份历史记忆
阜新,是契丹族故地,这早已被史学家所认同。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阜新活动。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大辽开始,在整个辽朝时期,契丹统治者将阜新当成了它的“腹地”。据考证,今阜新境内有9座头下州,属于辽早期的有遂州、顺州、豪州、欢州,属于中期的有徽州、成州、横州,另有一个时代不太明确的闾州。这9个头下州当时有人口19万多人,如再加上军队人口等,可达20多万人,其中契丹人占10%之多。
辽亡后,阜新的这些契丹人流向何方?还有多少外地的契丹人流向阜新,他们究竟融化在哪些民族当中?
目前,阜新的这份家谱为证的契丹后裔的发现,为探索契丹消失之谜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脉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消失的民族契丹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稿件来源:新华网)

【四、经济文化】

农业和牧业
契丹族的社会生产,大致以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前后为一分界线。在此以前,主要从事游牧,辅以狩猎,过着食兽肉,衣兽皮,车帐为家的生活。旧史有云:“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游牧经济使契丹人拥有一支骠悍劲疾的武装力量。到了遥辇联盟末期,原始的粗放农业已在迭刺部中出现。契丹国建立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均有很大发展,为契丹国东征西讨提供了物质基础。契丹国200多年内,农业和畜牧业始终占着主导地位。农业生产的重心在南部,畜牧业生产的重心在北部,处于中间的奚族故地则为半农半牧区。就其地位说,则前后有差别,大体说来,建国初期的社会经济仍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中期即辽太宗耶律德光以后至圣宗隆绪前期,是处在农业和畜牧业并举的阶段;晚期即圣宗中期以后,农业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契丹人经营的,主要还是畜牧业。 契丹社会的农业生产,是由于燕云地区大批逃亡或被掠汉人的进入,带来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在今滦河上游一带开垦了许多田地发展起来的。阿保机能统一契丹诸部和建立契丹国,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这里的农业生产为后盾。取得辽东地区和灭亡渤海国后,获得了农业有相当发展的第二个农业生产区。
938年(辽会同元年),耶律德光从石晋王朝割得人口稠密、农业有高度发展的燕云十六州,使契丹国又增加了一个富饶而广阔的农业区。正是由于上述地区的农业生产为契丹贵族提供了生活所需的丰富物品,激发了广大契丹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兴趣,加之契丹国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农业便在契丹社会内蓬勃发展起来。
由于契丹人的分布区,均为干旱少雨之地,故其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粟、麦、糜、黍,亦从回纥人引种了“回纥豆”和西瓜。契丹农业的水平,以下一些数字可帮助了解梗概。977年(辽保宁九年),景宗为援助北汉,曾“赐粟二十万斜”(20万斛粟可能为南部或西南部汉人生产)。圣宗时耶律唐古因在胪朐河“督耕稼”有方,被调屯镇州(治所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哈达桑东青托罗盖古城),“凡十四稔,积粟数十万斛”。由于辽圣宗积极倡导农业,经过兴宗、道宗两朝,契丹农业进入鼎盛时期。其间,因粮食有余,东京道和上京道的50余城以及“沿边诸州”,都设立了储粮备缺的“和籴仓”,每仓大略储粮有“二三十万硕”。当然,由于契丹人的居住地区皆少雨和无霜期短,畜牧和戍边占去很多劳力,许多从事农业的契丹户又为半农半牧,故对契丹人的种植业所达到的水平,不能估计过高。
畜牧业是契丹人的传统产业,向以畜牧、败渔为稼穑。922年述律后谏止阿保机南攻镇州云,“吾有西楼羊马之富,其乐不可胜穷也,何必劳师远出以乘危徼利乎!”反映了契丹国初期,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居首要地位。由于畜牧业的兴衰不仅与经济生活有关,且“滋蕃群牧,务在戢兵”,直接对其兵力的强弱,国防的巩固有影响,故契丹统治者建国后在积极引进汉族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推进本民族农业发展的同时,亦未放松对畜牧经济的发展。
1086年(大安二年),道宗耶律洪基因马匹“蕃息多至百万,赏群牧官”,以次进阶升爵,可见其对畜牧业重视的情况。
畜牧生产有公养。私养两种。公养即所谓“群牧”,契丹国设有西路群牧使司。倒塌岭西路群牧使司、浑河北马群司、漠南马群司、漠北滑水马群司、牛群司,下设太保、侍中、敞史等官员管理群牧生产;私养即契丹部民的家庭畜养。畜牧业的全面发展情况,时人没有留下记录。从上述仅官马一项就达到100万匹,可见官养和私养的羊、驼、牛、猪的数量,一定相当可观,特别是作为契丹人肉食的羊,数量当在马匹之上。
契丹畜牧业的发展,有两个因素应该谈到:掠夺邻近民族的牲畜和被征服的属部、属国的纳贡。阿保机在建国前攻克河东、代北九郡,一次就掠回牛、羊、驼、马十余万。建国后,西征突厥、吐浑、沙陀诸部,又获“宝货、驼马、牛羊不可胜算”。
919年北伐乌古部,掠得“牛马、车乘、庐帐、器物二十余万”。后来,由于周围诸游牧部族均先后被征服,通过战争掠夺变为从纳贡中获得。规定东丹国年贡马1000匹,女真、直不姑等10000匹,阻卜及吾独婉、惕德各20000、匹,西夏、室韦、越里笃、剖阿里、奥里米、蒲奴里、铁俪等各300匹。。契丹统治者遇有籍口征伐,他们是从来不放过掠夺牲畜的机会的。如圣宗时,耶律斜轸等征女真,一次就掠马20余万匹。上述获得的牲畜,被置于群牧司喂养。
契丹畜牧业的发展,从建国至圣宗时一般讲来是比较平稳的,后来有过起落。影响畜牧业下落的原因有三:一是随着辽朝由盛转衰,国有群牧管理松弛。道宗时,马群太保肖陶隗曾上书:“群牧以少为多,以无为有。上下相蒙,积弊成风。”经过整顿后,牲畜才“岁以蕃息”。二是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牧场缩小,1075年(辽大康元年)耶律乙辛请赐牧地,时为群牧林牙的耶律引吉说过,“今牧地褊陋,畜不蕃息”。三是暴风雪等自然灾害造成大量死亡。历史上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几次是在1082年(辽大康八年),因大风雪,“牛羊多死”。次年四月,又因大雪,“马死者十六、七”。肖陶苏斡在辽道宗乾统年间任漠南马群太保,因“大风伤草,马多死”,被免官。由于契丹人经营畜牧业一直是令“其自就水草”,马“蹄毛俱不剪剃”,未越过自生自长阶段,无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能不使其畜牧业发展受到重大影响。
工艺和文化
契丹人在荒漠的草原上筑起都城、市镇。而其游牧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捺钵(契丹语“行宫”的音译)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使汉人为其开垦农田,形成契丹特有的农牧混合经济。辽代的冶铁业发达,发掘出土铁制的农业工具、炊具、马具、手工工具可与中原的产品相媲美。辽代的鎏金、鎏银、染织、造马具、制瓷以及造纸等手工业门类齐全,工艺精湛。契丹鞍与端砚、蜀锦、定瓷被并列为“天下第一”。陈国公主与驸马墓、耶律羽之墓等贵族墓葬出土的精美金银器都反映出契丹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工艺技术水平。辽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缸瓦窑村窑是一处目前所知辽代最大的古瓷窑遗址,可生产白釉、单釉和三彩釉瓷以及宫廷所用的官窑器物。瓷器的造型可分为中原式和契丹式两类,中原式仿造中原的风格烧造,有碗、盘、杯、碟、盂、盒、壶、瓶等,契丹式则仿造本族习惯使用的皮制、木制等容器样式烧造,器类有瓶、壶、盘、碟,造型独具一格。如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广德公乡辽墓出土的双猴绿釉鸡冠壶和龙首绿釉鸡冠壶就是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模式,在壶体侧边作出仿皮革缝制的痕迹,此类壶是契丹民族特有的生活器皿。目前分散到世界各地博物馆,并作为博物馆规模标志的,高达两米的大罗汉瓷像,就是辽代产品,是从河北省易县附近山洞中被外国人盗走的。
在文化上,契丹人依照汉字创造了两种类型不同的文字,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教育方面实行设学养士和科举取士。契丹的诗词既有气势磅礴之句,也有清新优美之词。辽代盛行佛教,从山西应县木塔佛像中发现的丹藏、佛经、和佛画,河北丰润县天宝寺塔发现的佛经,内蒙古巴林右旗释迦佛舍利塔中发现的佛经,堪称佛教艺术瑰宝。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耶律倍画的《射骑图》、胡环的《卓歇图》、无名氏的《秋林群鹿图》、《丹枫呦鹿图》等名画,均为旷世珍宝。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县觉山寺西塔院中的觉山寺塔、北京市天宁寺塔、辽宁省辽阳白塔、海城析木城金塔造型美观,是辽代最流行的密檐塔中的杰出代表作品。河北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兼唐代和宋朝之长处,雄健壮丽。辽的医药久负盛名,《脉诀》和《针灸书》中的治疗方法至今仍应用在临床实践中。
契丹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与汉人迥然不同。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裤脚放靴筒内。女人袍内著裙,亦穿长筒皮靴。腰外系蹀躞带,上挂金玉、水晶和琥珀等饰件,还有随时可用的火石、筷子、餐具刀等。契丹人发型怪异,无论男女皆髡发。男子在两鬓各留一绺头发,别处的头发全剃光。妇女仅剃沿前额边的头发。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婚俗特点是娶亲不论辈分,近亲结婚、离婚和再嫁均不受限制。契丹贵族盛行厚葬,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大贵族墓葬,出土的两套有金花银枕、鎏金银冠、金面具、银丝网络、金花银靴组成的殡葬服饰,完整的体现了贵族的殡葬习俗。耶律羽之墓室豪华富丽,天下奇珍瑰宝尽汇其中。
【契丹文字】
我国契丹民族建立的辽王朝,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需要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曾参照汉字的形体结构,先后创制了两种契丹文字,即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用以记录契丹语。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的区别不是因为字写得大小,而是因为创制时间的先后和拼音程度的强弱。先创制的拼音制度不太完备的称大字,后创制的拼音形式比较完备的称小字。
中古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至唐末强大,五代时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契丹与奚并出自东胡,西汉时东胡为匈奴所破,退保鲜卑山,北魏时,始见契丹族名。原分八部,居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常以名马文皮贡献北魏,并进行贸易。628年(唐贞观二年)契丹首领摩会率其部落背突厥附唐。此时,契丹已形成部落联盟,君长出自大贺氏。648年,契丹诸部皆请内属,唐廷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以其首领窟哥为都督,封无极县男,赐姓李氏。又置羁縻州十,各以其部落首领为刺史。契丹有别部酋领孙敖曹,621年(唐武德四年)附唐。其曾孙万荣,武周垂拱(685~688)中为归诚州刺史,万岁通天中(696~697)中,与其妹婿松漠都督李尽忠(窟哥之后)并为唐营州都督赵文翙所侵侮,遂举兵杀文翙,据营州反,进攻河北地区,屡败唐军。武则天征发大兵讨之,借奚及突厥之助,始得平定。是后,契丹附于后突厥。715年(唐开元三年),其首领李失活来附,唐廷复置松漠都督府,以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玄宗又以甥女杨氏为永乐公主妻之。其后,契丹首领可突干再次叛唐,唐为防御契丹,加强东北边防兵力,建立范阳、平卢两节度,重用胡人安禄山,结果酿成安史之乱。唐至德(756~758)年间,契丹与唐保持朝贡贸易关系,但亦受崛起于漠北的回鹘控制。9世纪中叶回鹘破亡,契丹又归顺唐,唐赐以“奉国契丹之印”。
契丹本分八部,八部大人每三岁推一人为盟主,唐贞观(627~649)时,盟主常为大贺氏, 730年遥辇氏取代大贺氏。9世纪60~70年代,部落渐盛,征服邻近部族如奚、室韦等。907年,耶律氏代遥辇氏为盟主,916年阿保机称王,建国号契丹; 947年改称辽。契丹国势远及中亚,故中世纪中后期西方许多国家多以契丹指北部中国,这一名称因13世纪蒙古的西征,进而指称全部中国。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契丹民族哪里去了?——科学家利用DNA技术解开历史之谜
建立过219年辽王朝的契丹民族,自明朝以来突然在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他们到哪里去了呢?这一直是一个令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唐代末年,契丹贵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乘机建立了与五代和北宋相始终的辽王朝。在一些国家的语言例如俄语中至今犹称中国为“契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是寻访契丹的副产品。从中足见契丹民族影响之巨。这么一个显赫的民族,肯定没有在改朝换代之际被斩尽杀绝。

利用DNA技术研究民族源流问题是新兴起的尖端科学。研究小组从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墓葬如耶律羽之家族墓出土的契丹人头骨、牙齿和契丹女尸的腕骨中提取DNA。再去云南宝山地区取阿、莽、蒋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样,还去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和其他旗、县取达斡尔、鄂温客、蒙古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从血样中提取DNA。然后经过DNA测序等一系列研究程序,终于得出结论:契丹和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阿、莽、蒋氏“本人”与达斡尔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后裔。这一结论令相关族群尤其是“本人”甚满意。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征兵,能征善战的契丹人被征召殆尽,他们被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着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人作为民族存续了下来。有的好比扔在大海里的一块冰,被当地人同化了。云南“本人”犹如湖南桃源县的维吾尔族人均是元代不同民族的官兵落籍于当地而保存着原来民族的记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