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诗词、成语、俗语、谚语民间故事、传说、歌谣.只有诗词、成语、俗语、谚语民间故事、传说、歌谣都回答到了的才会选择为最佳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8:03:13
关于黄河的诗词、成语、俗语、谚语民间故事、传说、歌谣.只有诗词、成语、俗语、谚语民间故事、传说、歌谣都回答到了的才会选择为最佳答案
x|n+IޫQ+%ݵnEzOc<6 ذAk.)R wRwaDfH&)[m̌dfgΉ~!,iOd`NN$ifnd7cg"vQ:CoŭGd)//Elpw3 bY2, 7"cL d5ww~=;-V!Ru|>IDf~i.PܡžgD=D$OLc;5#*uCȇD-j]BS̸qӘkFBUI̻_=d!Jע[^"ov5K_.[Otkl6(>GL6r_  v(ss&NyN#l&`#{5qmU+w%,5e(y?e!KM85/e ϖ5 ~3Yոz6 n"p.-;:'VKFLئGjfy!gru]Aswe0P ٝ`|l';Ag [fddF<$~ EkOEͮΥ)My=.;Wǚɏٝ&TYۏ]=X<v KJ^@o""Lu:EAvݡV0|/jH⿇>nٻElOL`ȁ2u@:3=+,x^EGY)o\(=?ĪE*Y*,j ɫ!= eeh4=",Wŵ=]sQ\Ef Agd)Vb΃Mo&FA3,>CWԴf!a9x85*m% R 6l36ȑW"[9Ggr39a No 0/o7Q֒:M~KY!Jj| c,ף>=0Ff"$9+*;2掲# ,+!%Ex6hJ+4uE>hg4p^?{][HqXsInE})AR*hGDYiD2h֯D=" @϶ 6Fd&H2.}<jy߉@@ceS*<OU3^4a% >R\MR͓gH=r軣O@ձ@9.wAEf`➞åy\b5X2WûxGGq?`ϋ ޾gy} =[G)%` Ri{(aOpJ  FG"<\':ӈ]>jh8I+l݇O)ln?, "*jJ2[] 2U˫F98BSK(VO,]<^IRL%;Gw Ϛ @D)UNb:3'ʎ_z q!t1j;?fgn T?2+u  5Wy#>"S+11U˨h(!/uCN&N: SO+ҵAJLSŦ>`PH+u7ކa@Rp^"|KZӸ^FDC\!q3W]o ODBГx֡M|!-l3Z8F>/>R#VsZAu}_68z4$C/|P 0 MbtiL~V`hv*)[!o2ҘBd#&Ն+޸La~Q[0"dd c.ч,fІG$='˲xbr#d\+'"@]MӘɎ<r 2$=qcT.}7804`po=AԿxK4L06(oZ"8rK9iV'+]r ñ<u$MI\z[)[`2vᡶrvHR>E?but;'Ǣ{ŕhûh4_a$G!ͤdAaR2`؇;})z鵘m)T~fڐda_ Ůrs@M*㡜ZU^]d O,󚃐9=j9v"ZmR-^̰bs jp()[qi|6ky < #fRtPа-DNS D9!CO7?gS}y]k4LJ!ӷ$nO`*SN@Ɛ[C[L̯w^VKya )9z@t Ɯ-Ÿn6cn:TL*[ub:$nB?PGg2>q9PVD%ż*fLކ]ϫj/=MۉޕoDq3; LmWpqwgnF`]|o 2zOs1\7ȼE"( ~aRz볢=Ql46E(3,-"S)b5 3Yzv롸p] 8ۇT<_pv;": /4 $]r&mu:6,b.tM3ףiRʹ?\rZ$!u)u\7>XGs-kHW+'&^:X >/`b2h3T6{s;&.Gn <5 9NzUmс|`lݳYreutqO(jU 56ĸXל)CZ ElT4Au ., ,¿j{.; ψZfQ<ŨH7 FIh3Q3xi]eb*mf;LUk2M|;Ydzxx}'1,jYUA灜T48bvQ.gU!'9 Ou Ü)Yt-vcZ12ѻ)*\(;4ç/boPj>~Oe_h! p Gl6Nw8rk 0њ!+&TC&Gd#]0!#sM{!m`婞4|vR6lqBw^" Tm?"ƈM'XKTs3A(o].x0Q={fԣ_?7%- YD =5љ"(|EF` H_AHmmrEG>*bڸhVf{rrsN f6PćXo9:|z}s,<`` ϯ/x;>nd:w"U_tDcSAA%(ޒa-ɋ!<**;ˆwY\"Z`:EP!@yS8%5uXJg 0"Cl/hdJ^oQ0-fN.a,Fd9ӎ[6؅m1`5iuw**˜dfCǬ 1qEX ,m#c <6qS=X*uc ,P/ف$ (Cͻˋcn~lfwsk3kb-C/k*sIVb-5.m]:AuZ۟cU}f1<|hf#bĿVh 2Mz$98A<ƏoՓyG4HyD"* e+:8*tVˬ_ArM\&}ON6/ng2**񄟉HǍm}#E+/D=z=V0"QKt|ׂ`,&PvߝS`L `0p(Ac(@}ي < YT0YGu,oĚSVÐ NAW`+ 7%D La SQIͣm9\'D+Z4_S#Ī݋I>Jga&f٣_[l =:4t @קgfll&T~(%X} B<$v~#rN==("lS-&DNPيQvmR\/Cfp*HWbӘm3zl/@HW aI(z֭.`ER~u^W^9X[gdI}hX/sZ  ƓQ^gbyO>UUj<7uNձp6+JJ^,Ϳ7}[NCLU]G"5]TPwOى"^ Jc\smnet1g3U]vEzѨnrY%2[3kK`u-r ;eM&âaM\E r_*i@Ԁ Lկrmm?Au82Jxt):P7vq^I`b3 Kw)~k4d YziG-^vٰ#[=L ]ӃY9yb]ΜUْ՗.fn+IyГ2/D8霮lkcٹ8ѡJ GB0ƢqBTSs*+| pJ1#8*,-q4LaEk` I Xzhz gxTQt)κJXGg5zWy9dů! 54}[)3{!y!ץ"hu.Q9x a3_뱳nɝ}$fH@g  bmܐɦcCg^ym'|D5v:'K ӗ r*I9U`{)qf+l]JɝX yC`vuȆ*A H$ȃRiohgqu%~kYфi.š¸clm_)eq%Cz:l5B`=TL*'k5]) ZgYaLBFwtT_T@!٨ ҩKeb.k}'PFfs&{8C3CLCs6cyce7,Lb6uX/_tЃ~r$AQHgP|'c]AsV -vUV,h!UDN@.xi V琣VBԇ2X\N;t=X qƎ,ҳc ԸU^kD`{n6krJSzyc=4ú-WrWn>., sXaq7P.'b*r˜T>YZrCdbk y'Á .i:g۬<f]I~%t*hfK|1gM  ` O" Ty jU?O=ЋUC~IWQ#V$z8H90ס!}OGGx}u WEi+Tɗo@7vHCIe (0@dJ6]vf΋Cs0 Y~+; }i-\^gyқ^;f1]2wwo~{?|_~~__o㻟~??~~tv(#&}?wpL}D>W*+nfObH U~Gy?6pOc;D`O5T,J^NԇbbNaWmȊٳ #(l?3]mwbC3qg gƦ1-([y3wةcC: ^M Cj y>շ wTto"ux<_"8L.*d*d2!CiXcroQ+d\w/zQd\TaoB7~ФCYy *Yv}ޥ;&+ʜw^^2٨⭱@O Z_^\_z@eg4( =ոES߽tˀz%TKkUNWb EΠ.F9^xm+:)1ݨ)EɹLXygŤ\T wl%^}ޗ&19'Y0 D;S3L._څ R\aR󦱙et3WO}1$_, dytL`(ʤHW#{a,!MZYS|'"Q>:", DJ gwv9W f4!sbm5"f!$WNhY  Cf$/=`f{.~!cg]uuj91+d>\TGysgie@;4煐3@ lb?®yٓ}{C\Sˬ_,FWKe,fAx{w,/;ܛ518CV,TAIzMryBr5zV^$wqg QT|䚷 . 4Vk X[x+>M' :w_z^V<5;"'<`>̝JDy O輆_mjtpS.w_j wGvwHWyi@E`iY^.ŧha#e!19)|RS:Wʌ6DN]>{ԒS~v}'VǺ:~$.̨'J:=TK ׽ 5%"z{ʅ'X0}fҥ.@[&yWIԕu~gʓsNW:]׫a9P^+LUs6g˪ |?.b~<.L_|WW̥dZ uA5Y }zFE[k.d<{?h8֖q.ɓNk+k Ʌx}#"3o;c73޸$^1JꍚNRҒ_\ɑWX?rVW%Qlqq λ&y~e[[c AM9 d:f(]1~bWWh:)nw|`e I*,y ,Em͢ Î3\mi)\(o螒pσv{pμv?os*[镥]J>UBϝXU8;!^_ckgVD]HT)jNڙ&NB feADʖHTn3eu02:$+9w$3nc]1P9a_n][.>w ɱ\ߡ=HW^o|A%,j/bQ'/KIuV?貾wO/  gBїE `//_Ʉ:5K׭[UeTw!?$܈ʱqR6 QF)^)慞c_R rszk@gw.Tëtv~d6Pd6΂e2q%ԲnJ6Th_Fέu=dԨU^/[zަ< !> ͈RL BmR2dwx=E4\Yn$8a.߮9r9CуYjYfXGӞٔ Ru]Mb^ Zۋc='^9/t9u>B]4}ZqXN zj[q@b1>kcf)jy;G1(0{Sa~edNqUN"\0D%ߴ`Zl{`x bح[S k( {8&q[-Brxdnw0`<M0F?Q$ԑdD>ECE2Gw*qY0gz"o*o_N#FE:ix)0P# kܱ%mBD`/$]ʸ.X;nrpx wf3v\+7g5`Lڝ@´K +tuMyJOcU)r M~\!(g''{OB:+[e@X8z@Q{=fBH/J2 1Ti9kS`n]Ie-xD׈p<^.Ÿ=[9IP+pU:-H2L% fhfbvN]g*+r zᘦC~܈WnfXG܈m*\s+:lvގXm5 bkx@Gwb[;s|V?_K.a'dte(ңۋUuH\Ȉ-6i88M+k7y$X=8,*pg~)>yU5/^ OX8]8hE9I_;ԞF`s"JS%˟Rj\SXc_ZR- Wyar3V y }֐hL5\ݥUYRKdUECUYŝm^^B3??98'n#;"b|eu:Z^x՝W1/|ꗕoC

关于黄河的诗词、成语、俗语、谚语民间故事、传说、歌谣.只有诗词、成语、俗语、谚语民间故事、传说、歌谣都回答到了的才会选择为最佳答案
关于黄河的诗词、成语、俗语、谚语民间故事、传说、歌谣.
只有诗词、成语、俗语、谚语民间故事、传说、歌谣都回答到了的才会选择为最佳答案

关于黄河的诗词、成语、俗语、谚语民间故事、传说、歌谣.只有诗词、成语、俗语、谚语民间故事、传说、歌谣都回答到了的才会选择为最佳答案
黄河谚语、成语诗句、名句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到黄河心不甘.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
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 , 只 有 一 个 目 的.
例 句:你 不 用 再 争 辩 了,~,还 是 对 我 有 意 见.
•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黄河的形成:
之一
在距今160万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猛烈惊人的抬升运动中,跃然升出地面,其他板块边缘发生断裂褶皱,形成阶梯状地貌,原来广泛分布的湖泊汇集成河.一条由湖泊汇集而成的大河随之奔腾而下,形成地质构造史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之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是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黄河与我国其他江河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水少沙多.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合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是地上悬河.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黄河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同时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长期难以恢复.由于洪水灾害频繁,历史上黄河洪水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黄河情况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据史料记载,从先秦到民国年间的254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90余次,该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防洪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讯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工程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二日正式开工,于1997年11月截流.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用于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的投资达80多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14亿多立方米,其工程量相当于建造13座万里长城.群众投劳近5亿工日.依靠防洪工程体系和广大军民的严密防守,已连续夺取50年黄河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
确保黄河岁岁安澜,不仅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据综合分析计算,黄河下游50年不决口,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近4000亿元.避免人员伤亡、河渠淤塞、良田沙化、环境恶化、影响社会稳定等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目前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总库容57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4600多处,提水工程2.9万处,干流设计引水能力已超过6000立方米每秒.流域内及下游沿黄地区灌溉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1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1亿亩,增长了8倍,其中宁蒙河套灌区、汾渭灌区和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这3大片灌溉面积占全河的70%以上,用水量占80%.灌区农业增产效益显著,在约占耕地面积45%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以上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许多灌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棉基地.
黄河下游现共修建引黄涵闸94座,引黄灌溉和抗旱浇地面积达3600多万亩,平均年引水量近100亿立方米,豫、鲁两省沿黄20个地、市的百余县用上了黄河水.
黄河水资源利用范围,已从过去主要用于农田灌溉,转为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沿河兰州、包头、郑州、开封、济南、东营等50多座大中城市和一大批工矿企业,均以黄河为主要水源.农村27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也靠黄河供水得到解决.还建成了引黄济青(岛)、引黄济卫(河)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共580亿立方米,目前已耗用307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高达53%,与国内外大江大河相比,已属较高水平.据综合分析计算,建国50年来,引黄灌溉、供水的直接经济效益达6000亿元.
防洪历史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黄河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区别于其他河流的显著特点.因此,在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史上,就有了源于下游决口改道而带来的多个黄河故道.如禹河故道(亦称《禹贡》河道)、西汉故道、东汉故道、明清故道等.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禹河故道.行河时期,从大禹治水开始算起,至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1400余年,是黄河史上有记载以来最早的一条古河道.
黄河水神与灵物的传说
黄河水神,由来已久,但历史上各朝各代水神的具体名称不同,大河上下各段各地所敬奉的河神与致祭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史籍上记载的黄河水神,最早的一位是河伯.河伯在史籍记载上有“冰夷”、“冯夷”、“无夷”等名.最初很可能是大水有灵一类的自然崇拜,后来渐渐变成为人格化的水神.
他们说,有个叫冯夷的人,被黄河水淹死,一肚子怨恨,就到天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天帝听说黄河危害百姓,就封冯夷为黄河水神,称为河伯,治理黄河.
大禹,是国人最崇敬的历史人物之一.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是为世人所无限敬仰.透过现象看本质,其真正意义却在于:首先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真正创立者,其次是在他的治理下,黄河历1400余年无河患,世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大禹治水后的黄河河道也被世人认为是最佳的河道,并长期影响着后人的治河活动.
伴随着大禹治水的传说,人们有时也把大禹当作黄河水神来敬奉.
郑州一带民间有《河伯授图》的传说,说是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
这故事所要交代的就是大禹是继河伯之后的黄河水神.河南武陟县嘉应观,最高的建筑是禹王阁,阁内塑禹王锁蚊像,而且站在阁上,就可以看到茫茫黄河.开封城东南有一座禹王台,高丘上建有禹王殿,原殿中供奉有高八尺的禹王铜像.山东济南龙洞山,旧名禹登山,传说为大禹治水登临处.
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九曲
黄河的弯多,素有"九曲黄河"的说法.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说明黄河的弯曲多.黄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弯曲,干流的主要大弯有6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的大弯有3个,90度的大弯有2个,45度大弯有1个.而黄河总的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2068公里,但实际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线距离的2.64倍.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word=%BB%C6%BA%D3&ct=17&pn=0&tn=ikaslist&rn=10
{采纳奥}!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

全部展开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收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