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哲学寓意为什么是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0 17:06:12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哲学寓意为什么是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xVRX~r^wy-k/ M1(Gɕ_ NMnTq韯{ɚUE?#\3jvK>95qXEi\MGIb9,Də[qԄQ}ǽ5>--ұ0eUdDDoPZO- } ֒,ݜ=<;R+(Qdj$sEAu;pG2z5qj&Sj!auZ)Wir CW-N[i<ٜ jڥOF.Qy9O۞0s!gwAl51ڑ1UU5^ 7 }s?nd]U~SL@qk#'~ HT6edX5.o2OZf,eeX"Z7y&:5<59 \Mመ8D*%(PPn \2IQ6b*޽D\`zacG1}@)NZ =3r[yS %A^, \@߼~5ˎ`2|NP BG]y_fx=;P 4-a} ᦿR^ܷf2# F P!(&-ɰkG .\fԧuJWbsW~TF:QGv/ȠF-jq0='4סFɖz6T2{ru>͢CxxfyM>QjNwo-9@?.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哲学寓意为什么是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哲学寓意为什么是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哲学寓意为什么是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这句话应该注意两个问题,首先,失去与得到是通过实践的过程,而实践需要在不断的前进中才能得到实践的结果,正是因为实践是在不断的发展进行中的,所以就发展观而言前途是光明的.其次失去与得到是辩证存在的两个方面,没有绝对的得到,也没有绝对的失去,得失之间存在曲折,所以就矛盾论而言道路是曲折的

不太对吧,这是指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
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 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说的是在某一方面失去的,最终会在另一方面得回来,不正是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处】语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 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用例】(清·王浚卿《冷眼观·第二十回》):“谁知那个旗婆,犹自贼心未死,竟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胆敢又到孝感县境一个大字号店里去,仍照这么一做,这回他却是恶贯满盈,自寻败露了...

全部展开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处】语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 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用例】(清·王浚卿《冷眼观·第二十回》):“谁知那个旗婆,犹自贼心未死,竟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胆敢又到孝感县境一个大字号店里去,仍照这么一做,这回他却是恶贯满盈,自寻败露了。”
【解说】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释义】① 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收起

不是这个意思吧,好像指的是有得有失,不气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