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采用的是什么手法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1:13:18
英语翻译采用的是什么手法等
x}r#WdT%U[uշXLH>Eiarg}Z ЊnQ{9+;ܖ NV{ +._ ~%OD^Q*`}JVsE'J@9b+ϓhUdOEf^vNYˤ.V&NnVnק6怔vdweL4 MqOؗ_aPsӸwFǸ4X쑯Ad3\F ۜΨf}WY/}]_FGcN6Mq6%ѡsѶbz+2sͫF:c:'97f̼MJ4F7tۻ^ FٷfR`ƹ޲ԕy8'g]}2O|dE'PB= \ev~W]S9f \BߌΑ/%(آz |sf=,59M gf&ehWn뙩Fx.-SìZڙ݅voC0eS=[)aqP==X]\ݛm0ⲝ ̔([@`1A-(ykܳ7HRZ\4PP|K*U1zkn{r-nf( ͤ۽bzݽ?KZ.׿_0fhWܱ[w3\`]ݿf}.ഄvGJA=<ؠkwJF]L%i^ ُaNd[u7c>f4'+q5.'}vVQ)0]cڈ*hQQfڙڰ?uc:E <5thV9XHtohՎ5GE䀳h;dX-%~,lqz9hߙSr}H2N)9-?Bbcnby}du'۪ 蔺ݥj ڂFBO.\Fvt:hv~\؀qh:_ʤwRg9fSݲoE6էkMu0 䕓ݡj(spc&UQ'{X80@۝M~" ٦er;<8a]j 2>q`ԼF4{fQ%&!=,G/A}QkQ9}ڷ) ;T% eb=}ºc߇@;T\+{&r}7 x0pj6ki|\Dz¾AEsOΎV~^A$9:0빹 gK5!L^@llK1GKfs>[ ֆ5B(X TVP$A-ޗ$B/7Y3S/hۯDr-R-]Es%߽hhRВ`ԯH7Ժrۜ GT.磼@KHE 9,)TS!zht}aaBd "VN9cPd2][7q~eC)FǠ*1sk C纞W KTI NUU|MTl2=$e'yYKp`HftnLFAČ!vbN(iS zb=1k5DOV'95>@@0" lcAښJ\ZZc Xyʦ5zݘa'05~:榽%`q<`gDIW#`@Э$*6]SYN|rE]imBm9(2jB0:.>T͒+K%M6tr`ca+ĮV|Qg+ 1S)\[֧"(@  ˝S %E*j8=S t8ù"ۼb`c;},SaWR,G<$쿩STyk19B&ig q{xL͹?R:8Ңsҝ㪾T:mtV!~H) cWk/jUg&VqPX [HմEM0[^gt¢A:X_:ӝl 7իSl,<N1`$NF Av/n/=nf;(ix]hQ6\ˌB̢ybkJG~*'M5b{=/7&T˓5ed@oS)5fgS +qAM9h]W嶠D8' bdGlрtnUGK)e.UOr[Ot5mB#>JXY:n6a? Qơ}#"SqV݀kE)94;B9„&mEEb] )om8*CV-_&8Z}Sa]9,80K(rʭ]8q IWs{ (sS94;wFWFP-yyf"!R{]oJIl@ʸ;CmoFAJbýHGfFoAlz{<5XVc{Wtal0BnLJDfTpF@ vӰo5&'^=r'Uć KU*8XgX(<9A>[y.CDun B'&%o'v.cw;:3BUv:>ƒvMxFj:7W4 ,E)9~N{^4oq1>N҉1ATjA#u ? ݨ8~=1!O%>@T} a E|w]kqNmPFv[P(.}+l-Q1AA@`]@{'E !sn p決ْlFȣ)%047P'LGY濅?=MѰ2z 0zʴ P}}d|jdhFA7N6B'1+Fgbn^0LH0hFd)!P5EƦEhǁdQ+'"ȟl tBt O1 #*vrRSQKgx`K `ٺފ8ɾI\NoهyMYLGcJ{yэ>Iq%~gM*ģ<%w)jUh O;@G#7xkn1L;=Now,jj8qHp+HY>1"( dϴF W2e.0Gt˘z&Kбɨ>}۸-`}2䴟ƣvt' Gvyw q\.CdK{'P y Oa f˩9ɧؙ4@F4E3@!!PACE>G)@ dKg!ng/MO#Ť莾6 @C.!W@cd:')Gj@U?m? Gz`bM\8,UF-^C6~haߩ{uqhtLJ"Aݮilܖ唙_ Pt42(ό3힞J޲[papxҫǺsvG&uho7=ezn3>{pbr$f"iozFB'̳6YkF7f{GO}6 *=U`q`N~h2Xg8ί=kf9i1a;.M,*oJyiSHd@̟h\̈́IrQ| ǙGh?~!/Yñzg54c[CL}2v!3ÁSJBRH)OTV[ [fL3Pź^#ljAé=)Gё }. ]Ʋm64 N#J@FR]a, ~e'#~z[h>^`ȵ!hNH&!H/S9舘x6 e\xoȩ3?g┪y3ͷަmQ(&!VbC"+w%yS %>;GkRi.=${0/#DE~I1ҫs}NU3K.ZL`%2>{/-KՊ^q*Xz+{&wn??ɰ .-G94a L_KhYgь}_xN$@2)F_gR=llҔCI15Lnq1R$tX#lqsQ :Z\Eg~>Z(a(H b_3rIAjFOʜ*Wh0=Q:٩ۭYGAsE A2VO\}!FS|Mh*4^snZa%A +dNhLU賉ΰ8dh`_CG(yeF B3EȰ=O32X^ Q/&7iƉșB'eax́+%=xMB4xπnRA!f'ݭ3/:懁KO+ٯ|Y 6y zv ޖ_O2̘4+a G]}K^ |sr|fY M 3V>mNP<iEF?4VDTOFSeQD"ϱgݯls]85=ң97'H|%E$4kAt;;Cu<Õ0ذ!rV> Q^e3ZRJ|uӷ7Iq+őTrBvp+i+WҚ'S{S+*¥p5j`˫U:Xעl-,, 9T_Օ\GP˝Uƒ.2s%\d{L,wMeLT/K|AFх$[tvRAOhô\]r9-ubAp%\oW[KBumJli J-<-]%?Wq!Tu43ŷoE}<_xC B n`Xi:\p%.{|7L3A*y.W-[*si%45W\^\%1V.1˛uق%}hW#vb.0+bkKxT yJy?Vˁy^.%q_|>SK|Y͗ {i%j/m綾|gO$\m UGRXC9 IOj$gSMh-]  xX{v2*nL"ap_| Hۯx44vkF>97c%@.O/ڔUhn(tDI-alvQùh15GX`|{6h_Q2V2Mos[ sƈu1ݤG{Cw+g#u]؝nRTkr/OTt4&;^n1q6؍D,̕!Ugngj- t84TfR4j;Gx|.S[&^ pc^֋VڝOx}Y(~0|_k%PHNc^,ɱ9`'^6#\"s i4ҭ&=fݐ. *r G|g$vf W=%)Nu5G&1`X^+.ZkT 4-sA'yr7^â8xJv;qZm[@rNF%-Fw`tpδJ*!T@ 2.B'RU6&$TnqMRB' F.x$*aawj2N2hؠʑ҉3Gz<=OG) P'5aF0^ /T%]K,a`WfAK=*&G}rsN b+i j+D!=/bLNxܓIļ)[gy[Ax05ԲD' $N<mTB3q 4fL<+1fLLKj*Aj9Pc:H2l|MG1uysl Qʼ\Q5(fCK-\2z_(XF7y"2|5g$Rpe:P ZZ%\yHX~-|/bp4p .~ <|h4S.Ai&A›paFuQw651{sV{ے {fNn.Ζ}}A ?Nz

ݸ^R*˳hP1uM4`晙P ,Fb ݅ L=wR'*Z595Ze֝J3ZFƝX[4fP?xz(ŕl=2> #@iם1}f8 >insd><xl}{|GZ2:{OO} v# 3'd|I*e^Aٗxp\H^‰EԳ_C1yvG#efhh:nӀ R ÜCa a,lzz*jb'_5toڻ!Ƶ[9D=4shB0I{+/7\<1}V̝dh9;1Y3eeMx=?0X/GY^|:tDqf eͲfrGrHhݢ\+.v,ۉ0$IaC/bb_WO`ZQӢfR(C4f=Q)b̤d@h:7?;8xJB bi`۪N5٫5CG7Sl9mwN/Y0s3v; ~!y֮fb'f8pMN3z14~9n6 vAN<-xOqg .40ae1%SIen]`FNu M ZnRzZMBBeTuY=α"@n1ELK_1#3bk?hD`@{M\KK$U-Oa/+}~#qA$KиXx*}:U iFj {ax}qaO{Q/[‹o|}/nDk4RʋTg~Ub ^&=[_'&|<r䳯S~b φ^]&8@h_xS_0Ͼ1U(oyb8Yc^zŘŗk$jQ^9/3he1Uj`u-v;??;ds@&gg^^1YI#W炚>jy'?*C{X  8NCM_Ɉڛ~c~D@Hng'㓟r]x\>~&?¦=$Ϻfٿ]›⏻]Hp|H~tΛ-s 'tz5s?|:gpz[6|dt·:C"s9Cgs&s&syr9C⩜~LXڲ_9M?)qkoEgi?ܯ|w]t,}y]DH~ܯ#/2VpsC

英语翻译采用的是什么手法等
英语翻译
采用的是什么手法等

英语翻译采用的是什么手法等
注释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12)之(13)乱耳(14),无案牍(15)之劳形(16).南阳(17)诸葛庐(18),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9)?
断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解
(1) 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 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只有,只要.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乱:使……扰乱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端庄
译文
山不在于它的高度,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在于它的深度,有了龙就有灵气了.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绿色的苔藓爬上台阶,使台阶变得翠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使整个屋子变得青葱.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我住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我的屋子就好比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写作特点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运用“山”“水”类比,引出陋室,点明主旨.(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自己)
作品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刘禹锡所作散文简练深刻,自成一家.《陋室铭》是他的一篇传世杰作.从题目看,作者是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本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行",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主题思想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也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树立榜样,意在自勉,更表现出了作者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全文仅81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层(第1~3句),运用类比点明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山”、“水”喻“室”,以“仙”、“龙”喻“室主”,点明文章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第二层(第4~7句),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内涵: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学问渊博的来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恬然自适的生活,则表现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从而点明了“德馨”是“陋室不铭”的原因.第三层(第8~9句),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与开头“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表达方式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统领全篇.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押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写作手法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第一部分
(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第二部分
(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注:第六句为正面描写,看出作者从容淡定;第七句为反面描写,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第三部分
(8—9句):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重点诗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注释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虽然是简陋的屋子,但只要有我高尚的品德也就不简陋了。碧绿的青苔都长满了台阶。青葱的草儿映入眼帘。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我住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

全部展开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注释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虽然是简陋的屋子,但只要有我高尚的品德也就不简陋了。碧绿的青苔都长满了台阶。青葱的草儿映入眼帘。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我住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我的屋子就好比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字词详细
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 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只有,只要。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乱:使……扰乱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端庄。
写作特点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运用“山”“水”类比,引出陋室,点明主旨。(以山水比陋室,以仙龙比自己)。
作者简介
刘禹锡
《陋室铭》的作者,人们普遍认为该文为刘禹锡所著。
刘禹锡(772-842),河南洛阳人。字梦得,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世称“刘宾客”、诗豪。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著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疾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崔沔
另一说法,称崔沔是《陋室铭》的真正作者。 《中国人名大辞典》刘禹锡小传:“登贞元进士弘词二科。官监察御史。以附王叔文,坐贬朗州司马,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夷俚悉歌之。久之召还。又以作《玄都观》诗,语涉讥忿。出为播州刺史,易连州,又徙夔州。后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集贤直学士,复刺苏州。再迁太子宾客。禹锡恃才而废,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尤精,白居易推为诗豪。会昌中加检校礼部尚书卒。有《刘宾客文集》及《外集》。”传中只言刘禹锡作《竹枝词》及《玄都观》诗,未提及《陋室铭》。作《竹枝辞》的心境与当时遭贬斥的处境相吻合。据《新唐书》卷一六八本传记载:“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词》……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刘禹锡被谪贬到朗州,其遭遇处境与屈原相似,故仿《九歌》作《竹枝词》以屈原自况,完全切合客观实际。倘若作有《陋室铭》,应收入《刘宾客文集》或《外集》,但此二集中未见此文。 《中国人名大辞典》905页崔沔小传:“崔沔,唐长安人,字善冲。擢进士,举贤良方正第。岑羲(侍中)深器之,曰:‘今郗诜也。’沔深明《礼经》,详定宗庙笾豆之数及六亲服法,多所建议。性俭约,禄廪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卒谥‘孝’。” 《新唐书》卷一二九崔沔:“性情敦厚,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士。玄宗时官左散骑常侍,秘书监,太子宾客。沔深明《礼经》,……性俭约自恃,禄廪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中国人名大辞典》崔沔传源于史料《新唐书》。以崔沔的才华、生世、秉性“俭约”“不治居宅”,作《陋室铭》表明自己的志向,是切合实情的。
作品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刘禹锡所作散文简练深刻,自成一家。《陋室铭》是他的一篇传世杰作。从题目看,作者是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本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作者观点
《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行",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 复制的, 但是太多了阿 然后 自己去看吧

收起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

全部展开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12)之(13)乱耳(14),无案牍(15)之劳形(16)。南阳(17)诸葛庐(18),西蜀子云亭。孔注解
(1) 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 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只有,只要。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乱:使……扰乱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7)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端庄子云:何陋之有(19)?
译文
山不在于它的高度,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在于它的深度,有了龙就有灵气了。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绿色的苔藓爬上台阶,使台阶变得翠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使整个屋子变得青葱。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我住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我的屋子就好比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