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的心情保持阳光、快乐?最高给出几种可行简单的办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5:35:33
如何让自己的心情保持阳光、快乐?最高给出几种可行简单的办法
x}n3ޭ7c|ĀṖ#RwNIvj R>z59ؤq ZN9K W_-2rtz|Xm|"Nqa~a;:^x''&sW뇳kYӿIt /j00J4 =@ 'LP?^=Y6fZ7x2݁nyn$ybo?lZYn0:չ8pki_#?y=}'m?o$v//W(4 1a~|M FwmEO$)F2m-/|2>Im2Dwۇ}4ٷm4,ez"a^-43O;7FZ쟯_*Zдyc1hSSS[7Ӻ~W4c/Z~c ְR#ע0 g&3Ipp hai=bjN=ba`}v76:ܯ$Ks=uk&+qܕj>i.S7k~o?џ.@`L͖,kƐ-fO+zr*%09̼?2O*T_[0|8$rS{]6w}MRD.ph}ӣ̱»"vqEAMokᓩYz5P8ڸ7v^Mo6@ OdST' K~fW? *T!ܛpU nP0G𘗴~1 Ql le!F,U%y*A3r`]{|w8<c? 8K֘-e b)8ȝxc>z.j#<] -]04JJ)' e)>*%ʠ5KEa록i3; ;=ٙ, ˞'{WȲK *JORh)'^\(UU$ ɦ/LoUo-)7ta aEC vI-OxC T)C7rDgSc44V bE'_:Pd`(_  yҟd~x>g0o=ϯmG]Q٘Vg7[Y.4u3SqD`u=@cY]Mɚ5YUTV0p ʔp S?^8;zPid* @# 6:Oa]_i:` ($wL~?ffsfjGi!hsF`%i(TdX;P,ZX,Qj-}2 F*v>8w8ly9=`yA~~X$}$HIzkCz$ޱ^Ni#,qM>yi[yw˲A5| h_ R7K4-nԦ}ޮtz-ІD;YJ^|neb^3hL۵eäϠX0FaCxe$-N`(,>)խV1-4ܨ; `އ0_G/L) Nkz׭Ѻ:sIc ,ϒzع)ʤsLZsTgVg@xVQrmKAJ0N/8OQXYĬ@^r+#YI5Qㆋ tFL'WĪomaÏMz7>&}ME;v7oI8y d J0E[F6=vjRʷf˧~>)НZp;r)&.R0\^Ow;:UGÎkԬq*݁It\OK@2~x';Pnp@ oS&L=v݄4Iw Bz rhTAE>n6+Ka>'/ ԗFd?AX9RXlTAchl79Z8O# {-xTKƖ[E޸C<_OM̵qw . ݹIv?ifK AXb>k*ؽso; (ClQmbñ*̥ 2Ό-\CΪ>믋]b,ҍTr[KU"ѹ"dxi I$Jm`K#?_&>7—K%P߅ou ROMJWNFtIY OYNz~&r& :/oƿ҇Ogi/΃cLV{cjpv(V-<'3~U-z Qu /Y~I~30ɟ]1 @GtdDOwU:S?s) xb׮ eoNǨZ¶F{%q**ڣlVK R+\щkfZ;BF'\@b]"햟Ӈ5~,*셯ե@_wCA ыywl͛X*1z͉nao3PGQ[,;h)GFy >u& afBRga"TvZNϠu`+ ȝ`Ch\(]p^ f:]98nZtݺ4ACvZ@JjtztCiN] Sb+ETL梘,."?q gؑC _НH~qݑ_iߟ4Pj;#9@GLG0ݲ J*W8gӺD?qfX=3vB`ӓ_ }mƴ*l_[װ4PMၐfB/5l4lЯR= Y!zec (eZņV Hy2 m_5Muk2w9 caJTyq9\m45(Kp;CG =(n%ooKd6N.K@6w=fD?Siń~lE}:˪*gzwʳBe4ᖹ*nɊs~0=<k:xGp:-c 7u49_ߓ1Ůr @{Tn} IaZ3 לs+:ܯbʸQHSi@E`hS÷V2S[iN˂?Bs%43u*5\+I1YȔL3^yjn86B[ { ##;U}o/|.^043.磑Atlu( $O-!qZ5[ &uSoL,´[A:D]ʂ5TO3Ujo LJ0ٞɖ@GM f?,r ]V*:GjXTB:2 -gq A~] G+3b^\Dr(8X@3X-K7Xdu'jó¼o΂Q _E8B2Sq9Dظ3hb71ӄQK'`*KTxQ.Ϝ@|+g(]R 6 =qxz l?|p^09Rk4N.C#.a$ dj'I%eA׿Ĝ=7,A{]?>#&u>haһF&8v\}8K\+[y, JnrX&'8o63 ڐ eskNN񉋆h7|gВ{Uj.=,2ÔHetE),M M8-Macp+PoEQ%x>=w?ӈz5,}0\qR3 O2hZi,SZKbu{q RB`[ܗTBagaAC)]@l*o 4Bnx"/ 4 Bb!3f0+$^wϯiLr-FouXH\@)z:Rm""|\rH_RuZK=I3eG׫U[C 1YAKR(L@c)..O1?N{KnKJ]`KYP|-6 AKZ%۱]z{Zg8iMI?b~TO\JKW\~]*I9"#uq ٶ'p<WEA?~}>\f*L }t!@+ջkfx]IdI~aMCPx@ g>tVk5`9EM'zڄ Ѽ|xe>&d>l6_^ae)K?Ukc a;f-Uc>4bf7cCok/$, m%$5P \ycA%uSVjz V})̿/=3jijzlNs: >kRstŹ5Tz<.!,^t}em"?e "[fvM3-rRQ7_px"YIE)W% =)⤍<ϗЂ;vTǴn /~,Eӂ-`o,Wa'̔l8$YX'17ٓI6{H.\B-JcҐSDW=ug;R%ѹsluػz cb:\j[j @#13H)s ^ jL*-x:o="zcSLtBg#6k0{883 Zj׺pr3)q~;S Q1j|EdZe_¤Yy,RR,H $x8)(1kk ᙓ GLL;6 <@faQZlWxzűNtbid%șgV3x@r<ϖxPV ՠľ$(L@[em)݁, #Dk/57FgfSKQY\,>/t( '"XD[Ygb5Í)?C֤MEږwMr?^j 0' gazPn%ŕGhÒTZM%8,sKTגIB97gCU`,ykԛVs%k!T7T48!nXP*u5$721RrC d.GמYJ{NO^d)@ LɭDsucaxLf_Zq@zI\V_)1,ɘ>_f&U@³-%Jɾש53^Vj'nV8!mAyڲIN &[L}(}>ߙK"`'2k;EX3{Zx+!Wh4Ǘe)9,ZMjc|q,t@\/G .ÅLj7@v˃@ [yۦR0gy$vRiM'& e64 DӍw2L~$+RtR 4$|ԊX_o[Xre QzAaL%..|ZחM/N.r| ?q mG\}CHŇoTFXZtTH8lǗcgX<*nI1ko;f-k􎱱@?Et .Oy8INalFˮ6xK2 M\RPTZ~މ$ +)7 \ n/vX(ʗ@-(pc۠O} zSuSI[H&8Mw>YAڝd4&ɋA*Pdx2#f6YdNxMʵ0yBj+RPp]D :J |V`L1B(+XNb^m!e8;c`N*$%lț?[Ȓ=z%j&K8geUvb8dOt!˻zoonr㝷dyOOʨ\j-⬀OˍE{;v<.W :izՑ=T^a`iNNwmn?KUʃWX6kX`㊩Ǜ[\\- YӲdV7S<"/pUi YaNlvGX&(C=?a;"Ǹ4[t< ɐ-WV1KF+&KXGK)eGI}rq>i[/-IʦЇPs˹x,kU/&KhPwkla6I,&:v%'P:{q{D?[^\nw=}"2zq_`G_}`E`R)`v+SzS›`vÒnFGG?ҧ Ȫ4wz@Kjܩn~Ot?FWAG-EWݮ3Q16i$>+HU*,(AG0?14#ұǓ)*UYLC?{')-K{I(rȩ|xMMdKPŢ98JjwOɍyKW;9-A*_!!ʚ(2٤-WgܮG'plZ*2h^(i,WGkN8 WR>%Mhas1H[ Lx)=7O4ZM@Lb>)ZY_.G24%+o4 RF^C%OY=YX@]z.עѧ~fm&.nd W<(Ͽ7oD

如何让自己的心情保持阳光、快乐?最高给出几种可行简单的办法
如何让自己的心情保持阳光、快乐?
最高给出几种可行简单的办法

如何让自己的心情保持阳光、快乐?最高给出几种可行简单的办法
先看看下面几个小故事:
  (一)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心理点评
  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切记: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二)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
  你在为谁而"玩"
  这是我在2005年6月18日的《你职业枯竭了吗?》一文中提到的寓言.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 --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切记: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三)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那么,它有多高?
  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心理点评
  这是我在2005年12月24日的文章《职业规划:帮你设计人生》中提到的一个寓言.
  到现在,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只有两个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
  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
  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因为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起.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
  当然,人生比这个寓言更复杂一些.有些人,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他们的人生最后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譬如,我一个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语,他花了十数年努力,仅单词的记忆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也有些人,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譬如开公司做老板,这样,他们就需要很多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决策技能等等.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又尝试做做那个,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但最后,开公司做老板的这个方向将以前的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切记:看得见的力量比看不见的力量更有用.
  现在,流行从看不见的地方寻找答案,譬如潜能开发,譬如成功学,以为我们的人生要靠一些奇迹才能得救.但是,在我看来,东莞恒缘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毛正强说得更正确,"通过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四)逃避的寓言: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心理点评
  这个寓言说明,一个小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的.
  可以说,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对事实的扭曲.什么事实呢?主要就是那些令我们痛苦的负性事件.
  因为痛苦的体验,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负性事件.但是,一旦发生过,这样的负性事件就注定要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能做的,最多不过是将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忘记.
  但是,它们在潜意识中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并且,哪怕我们对事实遗忘得再厉害,这些事实所伴随的痛苦仍然会袭击我们,让我们莫名其妙地伤心难过,而且无法抑制.这种疼痛让我们进一步努力去逃避.
  发展到最后,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两个:要么,我们像小猫汤姆一样,彻底扭曲自己的体验,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负性事实都视而不见;要么,我们像小猫托比一样,干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搞得非常糟糕,既然一切都那么糟糕,那个让自己最伤心的原初事件就不是那么疼了.
  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李凌说,99%的吸毒者有过痛苦的遭遇.他们之所以吸毒,是为了让自己逃避这些痛苦.这就像是躲进阴影里,痛苦的事实是一个魔鬼,为了躲避这个魔鬼,干脆把自己卖给更大的魔鬼.
  还有很多酗酒的成人,他们有过一个酗酒而暴虐的老爸,挨过老爸的不少折磨.为了忘记这个痛苦,他们学会了同样的方法.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错误方法外,我们人类还发明了无数种形形色色的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将这些方式称为心理防御机制.太痛苦的时候,这些防御机制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御机制对事实扭曲得太厉害,它会带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譬如强迫症、社交焦虑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真正抵达健康的方法只有一个---直面痛苦.直面痛苦的人会从痛苦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们最终会变成当事人的生命财富.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切记: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
  一个最重要的心理规律是,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你只能去勇敢地面对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达成和解.如果你自己暂时缺乏力量,你可以寻找帮助,寻找亲友的帮助,或寻找专业的帮助,让你信任的人陪着你一起去面对这些痛苦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是最孤独的人,但当他面对这个事实并化解后,他成了真正的人际关系大师;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见本报1月7日的《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有一个暴虐而酗酒的继父和一个糟糕的母亲,但当他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从心中原谅了父母后,他成了治疗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是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但他通过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发明出了森田疗法.他们生命中最痛苦的事实最后都变成了他们最重要的财富.你,一样也可以做到.
  (五)行动的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心理点评
  这是黄永玉大师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识重要.
  用到心理健康中,这个寓言也发人深省.
  心理学的知识堪称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学知识也不能自动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健康.其实,我知道的一些学过多年心理学的人士,他们学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学了这么多年以后,他们的问题依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身体力行,那样知识就只是遥远的知识,知识并没有化成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
  我的一个喜欢心理学的朋友,曾被多名心理学人士认为不敏感,不适合学心理学.但事实证明,这种揣测并不正确.他是不够敏感,但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知道一个好知识,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执行.这样一来,那些遥远的知识就变成了真切的生命体验,他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帮助自己,并帮助很多人.
  如果说,高敏感度是一种天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质.
  这个寓言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含义:不要太指望神秘的心理治疗的魔力.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的身上,奥秘的知识、玄妙的潜能开发、炫目的成功学等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结果忘记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切记:别人的知识不能自动地拯救你.
  如果一些连珠的妙语打动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条启发了你.那么,这些别人的文字和经验都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你把你以为好的知识真正运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这句话,我一直认为是最重要的: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六)放弃的寓言:蜜蜂与鲜花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拼命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但是,现在在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
  蜜蜂知道这一点,因为毒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别.于是,蜜蜂愤不过,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
  终于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这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
  心理点评
  这是关于爱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的真实感悟.
  有一段时间,她失恋了,很痛苦,一直想约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学知识能给她一些帮助.我们一直约时间,但快两个月过去了,两人的时间总不能碰巧凑在一起.
  最后一次约她,她说:"谢谢!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原来,她刚从九寨沟回来.失恋的痛苦仍在纠缠她,让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沟的美丽.不经意的时候,她留意到一只小蜜蜂正在一朵鲜花上采蜜.那一刹那间,她脑子里电闪雷鸣般地出现了一句话:"枯萎的鲜花上,蜜蜂只能吮吸到毒汁."
  当然,大自然中的小蜜蜂不会这么做,只有人类才这么傻,她这句话里的蜜蜂当然指她自己.这一刹那,她顿悟出了放弃的道理.以前,她想让我帮她走出来,但翅膀其实就长在她自己身上,她想飞就能飞.
  放弃并不容易,爱情中的放弃尤其令人痛苦.因为,爱情是对我们幼小时候的亲子关系的复制.幼小的孩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离不开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完全否定他,那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这是终极的伤害和恐惧.我们多多少少都曾体验过被爸爸妈妈否定的痛苦和恐惧,所以,当爱情---这个亲子关系的复制品再一次让我们体验这种痛苦和恐惧时,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变得非常糟糕.
  不过,爱情和亲子关系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小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有力量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命运.可以说,童年时,我们是没有翅膀的小蜜蜂,但现在,我们有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了.
  但是,当深深地陷入爱情时,我们会回归童年,我们会忘记自己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等我们自己悟出这一点后,爱情就不再会是对亲子关系的自动复制,我们的爱情就获得了自由,就有了放弃的力量.
  切记: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完全平等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的事情.你可以努力,但不是说,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效果,因为另一个人,你并不能左右.
  所以,无论你多么在乎一次爱情,如果另一个人坚决要离开你,请尊重他的选择.
  并且,还要记得,你不再是童年,只能听凭痛苦的折磨.你已成人,你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你完全可以飞出一个已经变成毒药的关系.
  (七)亲密的寓言:独一无二的玫瑰
  小王子有一个小小的星球,星球上忽然绽放了一朵娇艳的玫瑰花.以前,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些无名的小花,小王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花,他爱上这朵玫瑰,细心地呵护她.
  那一段日子,他以为,这是一朵人世间唯一的花,只有他的星球上才有,其他的地方都不存在.
  然而,等他来到地球上,发现仅仅一个花园里就有5000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这时,他才知道,他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一开始,这个发现,让小王子非常伤心.但最后,小王子明白,尽管世界上有无数朵玫瑰花,但他的星球上那朵,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那朵玫瑰花,他浇灌过,给她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除过她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她的沉默.一句话,他驯服了她,她也驯服了他,她是他独一无二的玫瑰.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一只被小王子驯服的狐狸对他说.
  心理点评
  这是法国名著《小王子》中一个有名的寓言故事,我曾读过十数遍,但仍然是直到2005年才明白这一点.
  面对着5000朵玫瑰花,小王子说:"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
  只有倾注了爱,亲密关系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流行空虚的"亲密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因网络而泛滥的一夜情.
  我们急着去拥有.仿佛是,每多拥有过一朵玫瑰,自己的生命价值就多了一分.网络时代,拥有过数十名情人,已不再是太罕见的事情.但我所了解的这些滥情者,没有一个是不空虚的.他们并不享受关系,他们只享受征服.
  "征服欲望越强的人,对于关系的亲密度越没有兴趣."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荣玮龄说,"没有拥有前,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拉近关系的距离.但一旦拥有后,他们会迅速丧失对这个亲密关系的兴趣.征服欲望越强,丧失的速度越快."
  对于这样的人,一个玫瑰园比起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来,更有吸引力.
  然而,关系的美,正在乎两人的投入程度和被驯服程度.当两个人都自然而然地去投入,自然而然地被驯服后,关系就会变成人生养料,让一个人的生命变得更充盈、更美好.
  但是,无论多么亲密.小王子仍是小王子,玫瑰仍是玫瑰,他们仍然是两个个体.如果玫瑰不让小王子旅行,或者小王子旅行时非将玫瑰花带在身上,两者一定要黏在一起,关系就不再是享受,而会变成一个累赘.
  切记:一个既亲密而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胜于一千个一般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会把我们从不可救药的孤独感中拯救出来,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救赎.
  如果不曾体验过,你就无法知道这种关系的美.
  快乐是一种心态,所以,在某种情形下,可以通过内部的自我调节,一定程度的使自己快乐起来,也就是说自己可以让自己快乐.但我们也不应当因此夸大自我对快乐的无限主导性,快乐也需要一定的外在境遇做为土壤.强作笑颜的结果,是使人的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导致最后的崩溃.
  历来的劝世家门都众口一致的要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乐观快乐才是好的,与之相反的情绪则应受到排斥.倘使一个人不快乐,就是犯了大大的罪过.不快乐有罪,他们言词之下,已做出了如是的审判.整个世俗世界也对这种看法推波助澜.不快乐是社会禁忌,而不快乐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人.在积极乐观的幻觉下,世界一片光明,甚至连阴冷的死亡也被覆上一层柔和的色彩.
  人之追求快乐是因为缺少快乐,快乐是人自身中所缺乏的,因为缺乏才更觉其可贵.如果快乐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对它孜孜以求了,甚至会偶尔想去体验一下相反的情绪.人是不快乐的动物,世界是不快乐的世界.所以,我们到处看到、听到让人们快乐的空谈.
  人要快乐,首先要把自己弄糊涂,知道的太清楚,看得太明白,是注定快乐不起来的.快乐是一种幻觉,只有在幻觉中才能得到.但人们在快乐时是看不到这一点的,他觉得自己的快乐很真实.
  生存之苦是人生的底色,而快乐只是其点缀,拥有快乐的多少完全靠机缘而定.但快乐并不是评价人生的一个标准,它只是人意愿的一种感觉,与人生并没有增减的功用.人生是一个恒数,变化的只是人的心灵.
  快乐之所以为人所趋求,是因为它会遮掩和幻化许多人生的真实和真相,使人在某种“飘浮”的幻觉中,体验一种愉悦和放松.所以,快乐永远都只能是一种暂时状态,人生的真相显露,快乐遁形.
  看到一个快乐的人,我也许会羡慕他,对他产生好感,但我绝不会因此而更尊敬他.快乐是一种溢于表面的情绪,而无涉于内心.我不会尊敬“表面”,也不会尊敬“情绪”.相反,如果我从未看到他的另一面,比如:忧郁,沉默,凝思和孤独,我就很容易把他看成一个傻子和白痴.快乐总与无知相连,而与智慧相远.所谓傻子的快乐,智慧的痛苦,如之是也.
  人们向往天堂,是因为在天堂里可以永葆快乐,没有苦愁,至于永生倒在其次.想像天使们在天国自得其乐的那种状态,他们甚至不知忧愁为何物,痛苦的感觉是什么,只有永久的欢喜.这种人我们在人间也可以找到,那就是傻子.无忧的天使不过是不知苦乐的傻子,而所谓的天国不过是傻子混沌的心智世界.但人既想要快乐,又不想做傻子.
  我无法“永远快乐”,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当我把这句话送给某人时,某人也是当成一种美好的愿望来接受,即使明知其无稽.
  即是“快乐”就不能永远,就确定了它的短暂.快乐不是人生的主业,不是人追求的一个目标,它只是一个奇遇,一件意外的惊喜.如果人以快乐为目的,他就注定得不到快乐.如果人想把快乐抓在手中,快乐就会远离.
  做一个快乐的人,不如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因为能够引起我们快乐的事,在生活中毕竟不多,我们遇到的更多的是不随心和不如意,能够以豁达的胸襟来容纳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也就离快乐不远了.与其寻找转瞬即逝的快乐,不如在苦难来临时,能够勇敢的面对和承担.
  快乐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某件事让我开心,但如果没有这“某件事”,我的快乐就无从谈.我不会无缘无故的快乐,我的快乐必有一个原因,是某件事让我快乐.如果没有一个外界的原因,而只是“硬性”的让自己快乐,那就说明我已经不快乐了.
  我并不排斥快乐,但我对快乐怀着一种谨慎的态度.因为我知道,快乐过后紧接而来的常常是寂落和空虚,而且更主要的是,我们常常会笑得过早,以致用加倍的沮丧来做补偿.
  我不知道人们何以要追求快乐,而躲避痛苦.照理说,快乐和痛苦都是没有实质的感觉,人没必要在他们之间做出判断和取舍.难道是因为快乐让我们快乐,痛苦让我们痛苦?可是痛苦并没有让我们失去什么,快乐也并没有让我们得到什么.我们没有“切实的依据”来判断它们的“好坏”.我们喜欢快乐,没有理由.讨厌痛苦,也没有理由.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快乐多一些,痛苦少一些.我无法做我感觉的主人.
  快乐是一种欺骗,世上让我们痛苦的事情太多,而且简直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为之快乐.当然,往深里想,也没有什么值得让我们为之痛苦,痛苦和快乐皆不“应当”.但没有了痛苦和欢乐,人还能是人吗?是人就有喜怒哀乐,除非你选择做草木和顽石,但我们又何以知道草木顽石没有感觉哪?
  对于个人来讲,快乐是留给他人看的表象,而痛苦则是留给自己分享的内心.由此组成的世界,光明是表象,而晦暗则是其根基.因为世界在其本质上是痛苦的.所以,人们才追求快乐.
  人的一生中体验最多的是什么哪?不是痛苦,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无知无觉”的生存.他只是依自己的心性、天性和本能,不由自主的经历世事和时间,虽看似清醒,实则处于半睡眠状态.因为人很少在做一件事或体验一种心境时,同时又能对其保持一种警醒,即做当事人,又做旁观者.同样,人在痛苦时,也只是痛苦罢了,欢乐时,也只是欢乐罢了.而很少拉开一段距离,去关照痛苦和欢乐本身.而当我们沉在当下的情境中,又不能对这种“沉浸”有所感知时,我们就是在幻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