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族风俗”的作文 45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2:51:33
有关“民族风俗”的作文 450字
x}rcIݯSYZOhFzi$4&~ \AW b#@˿t#ͦ[e@=g[ϘOJ)x(?En]/On?ݼ&Hw))vS؋y_c#[fMMQoYݭowWEߘ ۔}}f}emːY8Eog7^#bߧ^үu)34@W3o?޶21* SoTގݴֻE)wd/xIpf6mAK0+lco+U5!ػ?eAiϟ6yᆳеLPm9zf(^KZw+nS|3Mԓg TrÄOmnW뱫GÛ W3z _L"˱ $AfgLCz>p[T zlƒx'l2f`l"'f>5e:N's4M7sjeTY:VL *?N:B3%?s|kf:hwRGn_lݒy# {ig?@~h6PQ(y`gcwdGW x;d84:cȌ/1v뺍V=+2WEٶye??ى?<,?Gb/^gNf GlD T]+P?7WYtiHp٘Y$5W}]׾D1{OA V"C!D{g7Yä'4ʷηM{_p ?-ݓ\xG߿loL::*HSjBU0 y3o CrƤf"M2/EcL'`\ q'57Q&%+`cA "  '51h,)x˒2 K\xZ#:Y㰛 HMA6s/h آ(.3T*6-Px9^a/i2lW Qw&&\% p,wj'swg`i?Lfa<$Lck~31Hi_Z8Nw\u4hi7.;i?+Br/|G o/zWdp@Hf馨 IDWπ}%U ,Bo$c2a^,E4"-^e~pwf޿> Acٟ@7􁁳'/~uhExݩjd^L:ba& oa&e+ZڎЈ}$onZ8ׯ6<>r?<J ?%;6J_#^5 ҪB0 zgJ Mc=SN5@J@@"*E דNhPۈx  b$WqDXY"-5э2%xE[B?xsP:{n((3f”!LS8 ``xݨ+}fʜ %gTjf70j1q^78PH ~`4;?˨.6 m3Wf{gZs24I~_3_ɏM) FuUiEWV0zП}+&䷛mThv|LE)309ޱ+FKgR._{ȃ4h\PwQtlߓ4s`cءj lxRɍHjKaͪ'OpHvT=anMmLUS)f[Xi =CרA75|ZU[X!r!͝xeO5VV[&5HC6!2VPF/=`IpBӍnS[¼~"On)yaį#ч=W6'3IB5t7@a2eȐt0Tzki_RS1jdzƫ$T퐡Ā~0&wc"o 1373zNJu1dd {| ^ïB5QqT.CgTF\zKӧ) A j@/r<.1Z$ ;}ѰYZ "`@ՀFBиWt3CdqӅn^ ƝL\1$͠-~j~\igEW"W7C 3Ƒm=;RNCHG@#kHن.lq̳ gL()h%6Y\ehG֧^#ab}#ۜ6N?O3θt(^z뗌7D>G0͜f]@Aj{2 4<&Q2:DjjH¶UIQ8x{`*GBC"n &_ǝ?ٻh ZMϛc ?S \u+T_@s'nN`SDcn'䁍%rb[aѺ誾ZvOJO,'NTJQN;}kɇ¹{{]5ow04U O?<8ɚ1OyMlcOfmJ\J<*+L0 T^+O l1;C-cNJ$ΏŽgaM^RnM+􆓼-'ݚd~@0Ƣl6ӐSS‰gF|W(sinRTN6C-Y6Dצ_9gEg:SSLlu3̢=I3 ~"C\9P[ * *s>;X*i0Ln0US\E@6huD6)˪9z) !Da)܈n$faU\b C"v6""qI{ ۿNIT'k6@Ih> h77X6v++ƱqvQԜ'iko d#Fd+h}ˍc%G* < /vY>0J Vx"~BnJzkz õ(D&fiNv4ל6^)Nco7$%P `^逪 I- 1h =6'Z+VMQC̄gՇ0Y)ic|x"A-_mfF| 73@/ >ֹ8]4>? 6,EBռŻ{d^\6.hbsF%80DpDfzJ^7!P&^*YT=.m9Zrn̻X4@s2s%Lf[ѲM;9?,> h3n]n{Zzaژn] Yl`+EOLmGۭ$b-N{=̧E73I1 #ӬxF0pX{>cgLz MS: oBpz$V$8d@5- [!FI+t-X wXW$z[r1Rs{bAp ,d;KO'pA"8WQ+1E7k71uT:C:%ڵ'Ji2@)C*=4'hASma%FA/~+d.\YShL  j )BM2#7* 372x%2C" Iݤnۑz$$bu&Os-PDC 4Z0ʌ[L{{1ttuV1aq]S-*=En9-ry񓩍u@ -DaIF#Iwzda`|`2P{j!qgB۳N @It f&ӎL$T'm+dd͸jsj>d\tYK| zK: yA?nK~HVK-` ԞLwWΆuт4G.$iL$Y{g#rᓁ}گO G7 :^5n/z# 0CBuVtSZk i1 %m't߽0 =]eY netvplV5W}7UrjE+h<΄K"+b[Bl(cjH1 wIjv Ƣb$)$L`t]@~uߵWI4[kLLVR7|y+vW(~2uA+D\[kIҺHu8LF]sic2ȀY?cYʫ.,~PbǔӔ}{?zd7/_L`ߗ/.r3 &[.Rf֐Cx1|d?4{ga.WKR]ntlCO72X>7L~"fg<ёc^_PMctƮP>hDHnM*10PA޲Rba*ILNtWlD7>E6=[^GB"yY"'\1~&o '|Ro]cE4E=M|t$-:R1 sRϽ5e)9+Y+qECfwݰ}V6W㆐!F<O9Ro[Wj=h$j1h[&/`ɜZ-D 19&O]hU(zy5p55i Zqaوˬ^wA˾Wi9`Sf!9/~Ȕ[K .Ap_@ Ifi܋ͥHS .8ˑ% gY-ʲDci4gȿ;O*}'G- oGjԑt2 bXb6<:j;L%H9 WNnsJJ,|8x-T$Ap3ҨzIqdf(^x/TNܘ, su{53 U/߽Mq7[FbR~e' ݔXtf]rcG 呶'o&mt4F;n!ŎwP6g3Z̞ pz>+Np J4lo y< V%SRW[-e&2I^Nie>sqh&YF3ڨOl¯uʑ)z=jV ^stN.$o[IAN?wȉ702ji(<Z-wiK)o v]g1TzD5 XiJ1Y>ITO@ 9o^に8Qigkf[hO-YAQ[o/PDjzJ=m.UK\čRbPѮ;Z[VJF # u08(KpC>r(dO&aR-ʤA=#4E7^kF26~Gfކ#-Y&hۢd ^lgs J_Zc^S[b噺O@ou-q 3DH?Q[!/z7[? 7/RwP\]3eh's.ܘTSjGk .`N-<Õ 59oY_8u2l+| U'^zw̥o4}f5V}\6Ktտ2AR?H/6NU&zD"o_Mq\wx C8a[IfT%nS8"0O-ISŐC mJ܇Ln\VȾ Ƙq]ܫư.} T5Ǘ0rH{:{KwwC)Y |u6A ""rJ#w+ޡQ}rHNxDwGӿq!'R|x%nhsAx)rYpe= j }G oT !/)1Z1}+bjHPyI'f):b3HKs1O~co5rZ+'+R~9ަ€HQӆUW^m,u;շDjR#%7]'?Cezurbo KI߻ă NVJaTw-*xɅLAjc声Qy1rӻ X;?Ǐq-Aps;B$Ł#D}[a1n>p!%miݦĐW!UފWe)-*{,o>a9<_٣S2ԮC- !X;kɽGpVo”X+fKPʛ`p!-g7)RڎS >K|alEEh$=ǭ?e^'+K Hc $}h A|T;G9Y^z  I/= I"Y^GoӴX}S Z-[ mH >UWMry&FQ60Ɍ+%R%S0M?-ϩ^3Eoܖ(b[[-X9^66Ԣ÷}*sp!'^$3,Dߙ?֐$CKfa`#J ;ME޵4aoj<޵T@nWCL$n0VDܖ+Jl{W+Gv ߳Ar+LhWH/&̔~\`pqZenLе|>35Rm/R4D(}%y \t*AJJjcw7 .3f nTvC$bż)4"R䓭Dy߲7BNUў_8G oȘ(k/IG٭ 6oN'I>X By 3m I o*ZxO^x2Jܸ}Z8dӦn[Rv7-| g' m9/=taV'RNhP*^ny>Iɸ$} pw9 ڵ@RFCp~'eX&s+݄̈́ӓ5P77yg##ddǰx,h瑅6C̴0Zz)Dּd^<m<F) MbB+Ϣ [OsG9L(˸2hmA;>єM"Ggi܈6Eq}]m",,0&;6~|-W7(erR3teX12oϻҮx6іYL#; $@5Ip؝ELGnt -O#.9f/[kBեa%Y, <xZ}qr$գW V,bRnVc{!uS뺼NV5XKEEmnԺsP H-r-yHK F;F (CaHffۦڽ )_hAj+xe54NBDYfKf͇*wrqjvˊzYbqza chWwFw ?ZMUxU(:aԎ~]1*05HIV3.럑SN[N(%9=v1tB*z.Շa r*V,+VW`|/azF]K~, <?H ;^L+'VLo-Q(z[s[޺xt#I9L| DL=Yh Sz-1`p-w-0#qg{y-/1yrCA@*y\g蟂zG\]rrj:*m/ObmftJyì?{2UqsiQDLJ_mfHdT"S^ɱ=6GWlC̘|Kuߐ 'ZLPϰ</Oyl%BqLuf]`P9~z6+~z* T)K1ȕY*^B&,=I4"{vcHrj !G`dm4CIise%pd>cB ퟵ*jڒ>3yg}lI"Pd3ߐWp7cy

有关“民族风俗”的作文 450字
有关“民族风俗”的作文 450字

有关“民族风俗”的作文 450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的当上这个家族中的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的,但是过年的风俗却大不相同.比如说:⒈过年的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的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的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的守岁;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的打扫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须把欠的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
土家族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的地方!....

藏族的风俗。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

全部展开

藏族的风俗。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西双版纳是中国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 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蒙古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貌。他们以蒙古包为中心的待客礼仪,主客之间都要有许多规矩,要分别遵守。
主人迎客要立于门外西侧;要“浅茶满酒”;佳宴是手抓肉或全羊席;送客要送到包外或边界,要扶客人上马,目送客人走出一段后方可返回包房。
人应在包房后下马;勿手持马鞭进入包房;不要踢打牲畜,不得骑马闯入羊群,不得追打猎犬和看家犬;不要称赞主人的孩子和牲畜;未经允许不要进入包房;在包房内不要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不要吐痰,不要从主人的衣帽、枕头、被褥上跨过;出入包房不要踩踏门栏;不要用烟竿、筷子、剪刀指别人的头部;礼品要成双,送接礼品用双手,忌用单手,更忌左手接礼;告辞时从左侧离开包房,出门后,不应马上上马或上车等。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献哈达作为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敬献动作因客人身分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举双手过顶;
对平辈,只要双手送到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献哈达都必须鞠躬,不得用手接送。
客人来访主人要在门外迎接,对尊、长者要脱帽弯腰45度,见平辈稍微低下就可;敬献奶茶、酥油茶或青稞酒有敬三杯的习俗,客人不可拒绝,喝三杯之间还有许多细微的讲究;送客要让客人走在前,为客人牵马备鞍。
主要禁忌有:不可触摸佛像、佛供、经书、钟鼓、活佛身躯和佛徒佩带的佛珠,因为都是圣物;男坐左边,女坐右边,不可混坐;家有病人或产妇,不得进入。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献哈达作为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敬献动作因客人身分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举双手过顶;
对平辈,只要双手送到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献哈达都必须鞠躬,不得用手接送。
客人来访主人要在门外迎接,对尊、长者要脱帽弯腰45度,见平辈稍微低下就可;敬献奶茶、酥油茶或青稞酒有敬三杯的习俗,客人不可拒绝,喝三杯之间还有许多细微的讲究;送客要让客人走在前,为客人牵马备鞍。
主要禁忌有:不可触摸佛像、佛供、经书、钟鼓、活佛身躯和佛徒佩带的佛珠,因为都是圣物;男坐左边,女坐右边,不可混坐;家有病人或产妇,不得进入。
维吾尔族待人接物很讲礼貌。路遇长者或宾朋,手按胸部中心,向前倾斜30度;来客,全家出迎,尔后女主人托盘端上茶水敬客;老人吃饭或到别人家做客,要做“都瓦”(一种双手摸脸的祝福)。
维吾尔族的饮食禁忌与伊斯兰教相同。他们忌用单手接送礼物;忌穿短裤、短小衣物外出;睡觉时禁头动脚西,禁四肢平伸仰卧。做客时洗手不可将湿手乱甩;不能在长者就座之前入坐;吃抓饭不要用手乱抓或抓了再放回去;吃剩残物不要乱扔;用餐时不要从餐布或主人面前跨过;不要当着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
朝鲜族有热情待客、尊老爱幼的传统。客人进门前,要先干咳一声,或以“在家吗?”向主人示问;脱鞋进门,进门上炕;对长者起立让坐,为长者让路;让客人吃饱吃好;客人吃饱,汤匙应放在桌上,或放在汤碗内;请可、客吃饭,主人要奉陪到底,不在客人之前离席;对稀客、贵客要以酒相待;节日饮食要与邻居分享。
朝鲜族家庭礼节严格,讲究父慈子孝,晚辈敬重长辈。一般老少不同席,老人单独设席;晚辈要待长者用餐后方可举筷,不得在老人面前喝酒抽烟,如无法回避也要转身而饮;对六十岁的老人,全家要举行庆花甲仪式,跪拜敬酒祝寿。
朝鲜族的禁忌有:严禁同宗、表亲通婚;不喜食羊、鸭、鹅及油腻食物,喜食狗肉,尤喜狗肉汤,但婚丧及佳节时禁止杀狗、食狗肉。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内参观或想体验当地民俗而住进船形屋,记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风俗。
在船形屋内有禁忌:不得戴草笠进屋,不得在屋内吹口哨,不得在屋内扛锄头……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据说是屋场“多阴”“鬼神占地”,便要搬家等等。
在西藏民间,天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
天葬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驱使,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场观看天葬。

收起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春节: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

全部展开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春节: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独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右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一种说法是: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收起

2

0

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

全部展开

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元宵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以前,人们主要是看花灯与舞龙,现在人们观看烟花成了庆祝节日的方式之一了。
晚上七点多,我就着急地叫爸爸妈妈带我出门,听说八点整要放烟花的。走在街上,看到路上有很多与我一样想看烟花的人,大家老老小小一家人,显得十分的高兴。人真是多呀,挤得水泄不通。
八点钟到了,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绚丽多彩。
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们不也像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吗!
我们陶醉在绚丽夺目的烟花中,尽情享受着节日带来的欢乐!

收起

苗族
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

全部展开

苗族
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霉气、厄运、灾祸。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很有意思吧!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
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收起

一个傻子

嘻嘻

0我是壮族的,这是我们壮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

全部展开

0我是壮族的,这是我们壮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河过桥、入门、唱调、回门、回家、入洞房,谓之“十门”。“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十门”过了才能入洞房。
勒惹和卜基
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婆要亲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能好好休息,保养身体。“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能当上“奶妈”非常光荣,有“第二妈妈”之美誉。孩子长大后,逢上喜庆佳节,都要带上礼物到“奶妈”家拜候。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
踩高跷进村
广西龙州县金龙地区的壮族村寨里,人们出门或进村都要踩着高跷行走。出门到村口。就把高跷挂在特定的钉子上,然后下地劳动或去其他地方。进村时就从钉上拿下高跷踩着,到家门口的石阶前跳下,再将高跷挂在门边,洗净手脚,方踏梯上楼。据说这是祖先传下的鞋,他们地处亚热带,常年多雨,道路泥泞行走不便,如带着泥脚进屋,实在不卫生,就发明了这种呈“非”字形的“高跷鞋”。
社公祭
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历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壮成长,祈求小孩不病和家畜肥壮无病的祭社仪式。

收起

fghjkl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

全部展开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