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你认为我们该如何来继承和发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9:31:07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你认为我们该如何来继承和发扬?
xYkrH@L`cb˜A 0`j -$@wQJv_VelLFL TU>嗟΂s송7<[F8p\Qރ'4= MџL}:/S.?k6ᗟ:]8uoJ쿗k,ʢ+z64+Z3K{#&;q3<7 w-:\ q9eYuWFQ- j jU#UĮ%mci`XxàlV&a3y2SOQ"%̞7m6=hi9*^fabd$BGOqayo1m_'+ҝ}r@R-40RB t3[xܑ*ՠFw@Hxyg_߅aQN=CߐaMl *]r9%iSMYgB1W}ĮYY#d A2{w44a E< &FVx}+3E} [*oRtQb|ҵnM 16h4s7EM2TC`s>C5)Te TOr9K+e嵡7=OvA^&]ɚ2^|hX^2Y@U~j +fدŝ"954nUݘA]-'bX2/VQ~PZ㺈Bȝ >*l<2,*!,u?=Gl!.:o3tq) q8Ko  b%XO JKĶ:}4||6ZK?(uխIAOSL{ Ө Pnvw˃ \|zZAA\oW_oEdu^"DkTpVGໍf!ɯ!=>U\z?su[WuOrE3Lӥ`)wot$) &DžjdX&;+k3ʰfXTXjd ጸPpbIK_nD \}Fsfr14ԞK-@,Qԟ 1W૘ݎ|鋲7V$&e'טds#^ r `tKЍ3ﱿ_Bq;b٭r^,U?y(\1ܳ_Słę`|VYTGF)[[@u&W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你认为我们该如何来继承和发扬?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你认为我们该如何来继承和发扬?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你认为我们该如何来继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
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红楼梦》被改编得体无完肤,人物的形象变成了“哈韩”一族,黛玉红发飘飘,宝钗一头“短碎”,充斥着一股恶俗的味道.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面对所谓的流行文化的侵袭,所表现出的无奈与难堪.
当本民族的艺术精品被外来的一些文化泡沫淹没时,人们想到了什么?时至今日,亲情的淡漠、人情的冷漠、对生命的无视、对弱小的蔑视,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整体来看这是一个人情稀缺而不是人情过度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是历来有着急公好义、除暴安良、舍身取义、古道热肠、杀身成仁的传统,不是一直有着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向往亲情的传统吗?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现在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只有批判而没有发掘,只有抛弃而没有肯定;二是认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束之高阁,建几个文化馆,录几盘录像带就可以.
思想界在批判传统文化时是犀利的,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则是软弱的.总是视传统文化为包袱,为阻力,却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对中国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死,中国只能被称为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就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诚信危机.再比如“孝”,现在尽管人们已经较之过去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但很多人孝心已经没有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由于中国人口结构的日益老龄化,同时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孝”文化的式微也将带来严重社会问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功不可没.如果我们丢掉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那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也就不是合格的炎黄子孙了.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同时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不是对其进行隔离,跨文化的接触和族际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文化自身发展的必须.因此那种认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将其一切传统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甚而采用与外界隔绝的方式,人为地阻绝其文化的变迁的思想是不妥当的.当前,在举办弘扬某类传统文化的活动时以发扬“传统”为名刻意“仿古”的现象,在中国各地是比较常见的.其实,刻意模仿古代的某些形式,却忽视对现代生活的反映和交融,其效果往往有限,甚至流于“形象工程”亦或市场逐利之嫌的作为,传统文化不是“濒危野生动物”,它并不缺乏载体.可以说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都可以做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无论是流于形式或刻板的“仿古”现象,还是仅仅加以保存和记录,都不是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讲话——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首先,对于文化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确保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首先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规律得到深刻的继承和持续的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看似属于纯然的公益事业性文化建设投入,实则蕴涵着非常巨大的潜在效益和长远利益.不仅对实施保护的工作方针和工作原则在具体的运用中要严格掌握,避免急功近利走样变味的所谓“保护”,成为违反规律的草率操作与竭泽而渔的过度开发,以免动机良好措施不当的“保护”反倒成为毁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罪魁祸首;而且要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深刻认识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几种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凡是涉及上述关系的,都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
最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必须上升到一个全民族的高度,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