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4:56:30
求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提纲
x]in#ˑP< dcBE%J"%JjRTv 3׻ĖYE bUV.|Y?m%QOy墿V'J5 ?}F߿/W,~gӹ+~>SgQ_'KTݵߏrtۿQ; y۞/[}Dpz ׍_``OvU)pw{zPtsŃzu4v{}4N)+6i'h UF pob W. &ڿ?h QZzPYaf3&x* NoLJv-8Q2YrGUrE \䪺Q1,:>p<wL!>eZj^1=pSaB!  )P+p? hE<9VFM+CDȋ!V-d$'jd#"acR|<s{`R~k]?6=z/PAqLW5|%"o${ iqdN6hcQi7NB>d*K_ya?TaB4R'%wroP ”,9`f۱pE#wUfY*"lx0 DWx|dm6}F?4T͡zGL?u9> CT3L\_զ 1eL3T\eUJfn U]SZK<~ \,BrIJu kFU>2B4I p~quoZtBW@SYpMg '9XDsP10[v sY.-{CKoxU$+e> 8pҪfv*~\V.Ml8'ߴ,3 Or-ڈ> ױn}C8+Ab+/5ڬēЋ3V7Mg - ;j߈B)2`Y MÖ,z  ,hZr2*.uݣ8c{Uy &ǐRE;dLxl ON!nl^72˔h2B4I%r\-GQGL.>ztj;kpL6#OQnRve: HŽ$lTig9s;Ue:sG^ؓ.~}#9|'?Ifru@EJu9oޗ/'z\\N2bkLvUK AG6Ї-VGg`GZ u * dqz'^?n, r 0PwkP`_bvp3ka& jr=,ɲDbd;T}~GiQ4`W |GB=_mX{4C_7ܹdqW T4=>nkܪ|)/Fo??3cpG_MFH4[HCt;߫ or?~Fu.cyd6i뜳/&( (U4y];\{ `olu&#n`x˃%tn  "B #pgQs "(rE}շUް҂(0 b~r0HWZ52vb.s}t#f!Is1=+s:\g6֊YY#,;I&./I I=sݢD`&oP/kO&l_ nUU.PWp-L$/RB}Rve+gD!R:!! a6zmO\q!~ѕ< vP3Z#׀L1filk܏/|fP^g&%eMRfۀb Pe>u{*M̷=d=dMN!r 9a<|! Nef;><"fj}$WS^*%wJ`iJXl@K4=6̂u>e%zSTJԽʕ`d4˰/b;D!|;Mv-=8`F 8:QIڼݙ5hQ]~]@/rjIZ3SQt_.-"rGJj`_ǙyZDaK< o#Sa0C]DG`ɗVܧ†cX f4cyQY>Ɔ3Yp H8H&F[Gu"`Gr JhNьyl_ $,OO #:Anw:/AS19$ ;3X m" ?X]wecVMPr?eG pl3] _iwsLS;?"rD]D[+ů5A`51I(ūo˰"nՅ,KhuS9a./5QMWAڦR/ ѳh|)1s?u3L6|ޟ33T&9ĝr='j0%&KG#]U%wMq#Fζ(dzEfA.+M}lv?>jj9ngN`P7t?;vd .`MF]A&3p@5t]|MD9FјÃ b }>q87sFFn6@eH\MFl1F_8Ї{ 1E#0W8ٱM'DN+ꆗm {`)f5Z% Ο'{lmKPH~ {R# ;VmXfҔ|%S?'%U"P.O8I%%9J Ϋ:eAt}t C5F]!S7n Ӹa<3{TGXʷ!/|+(Oǂe^Vv #:K{ uh1Mv!ߎ LMZobt!tNCam~j&s8*Qn.;4.-ոDƪzk.)Rz?ǀeL nB3l C4]8핉2Gg=gnXyħa|4Lv-3 ail/ .1\ Mw?rTu!o4vQm--N kbdFC^7Ѥ`j|D@x/tJ'zSG/2٬%AJ9>\oY#ZŜ{SsDԟ@X/w*`!_"@"W:,x6#l+G7ret58IJ w|Tr(ElL8y;=NF Af Geg;Bq_$͝WnD{4 ϒ3Hg h:9cZ`yaq$s 1Frj?o!&Te$/hW I,?kB^ 7i ~Fh~tKc*Ń$MwybϪ: rRm5 [/xʝ2u 9~N}}_X~A")Vn9Efy0g%,A‰<,߅u*b2JXdk䰨1k`(IĊ’L6dY==ypBƜ$cO !A'19y# f_N;L3Ǯ>}Qu#II=O Ve[*ׅn<۟܂[6?K&O3ՕMA9MMTsKݰԽÀesgp8tiNOJUUCΊH1sp/+ l ?㰆岡ٙa%V/k{wh6[5 SҊO]|Ǫf!Aͱ4x,{3v4gPyMr;Dž =FA|t׭S~8ڂw90KY}{'K-)$-2ryiRXO*tʎb e~dž3G Lچ{$+49q(M?y0)#t;[]8?#BI\}&]Nc<1P.8]WR{Nt"T~.0>'SC[[&N`v8R7-qs*.)'uf?9wxFF04fE2;rM5I "ڋmo㩱sN4E 8>wk TD 2WbAOm2:%tqջ$K]bm]vDJdїĐ~i3JEVa3L"žu/Dn?ST8AR-w^[ҠBϡ:޵x*7rS Qy(P6" MQ)$c9Ut@sUT()jI?fQv^ S[`Kd M6>+xsF໭^zK&s\&읉:4y]\ϓAeL r`\WqW,G, ͱ? ["JA4)b_OkTjؓCV77u 'yBwzZPN$s"KeB>ɗTs,NW '=I& vƲk)~05[< vzȃ\}`K|"?O%@ 2LxkgN/r o)bar/6+'j2,tm25LaαrUD߹a L#?SOűz>Pv. ^нNjkY'(Tv-2&)XN֨9N 2#d>7PȚT;N353rl#ds,sS|8L> pQ^(y4 E5́t+J˂$2Q{ z% G惹2q9}9,g%X#ECRhSy-ٽ֞# ;͚77{!Z`Dl.ЦRe,ss*(%-{oU:췩ܯB7.F>=LSRU=~eT{@Yά zR䤘w.m`6ӟC $KZeXo7]#0`^׭ܺ0OZ\^%@W^0In5}(wX~e!;-2h&ajJ^ )`KyLZcIߦs:էk b,Ìa%|;\i,cjZ(v6\2?欤s}XNU9GrrW)g(a @#2p@#fR( %mE[N1n]@QZgT `][>Ӆ: \:emq]9Oo e1U4fr۟[%H c GY Bb輽օ#Z ::uE4 MB{JhgX9xӐ([M~kYCH3 Zl:A{T+Ir)`J^BÍ/. ٞSo,DH"S^3q$>O'M-HjUXa/yc/j颉FI)@c{q5t:ń4iWŝs~ćoTɲ#aC=7}A}4`/B⦄񾂾mNo Cf>^Dp0O`i~7ŊKeA[QLD_xXXW,F.63Z jgnT%t[Grx=e;Ks9\b=a47$Ϧq;O/n2 Vz]pל_)Z̜vA|@bbk0Rx+yvunx=cA;tZ~:hsLL=DLӺF}kLR1KzrXɫCT<4񤂐#]{kde* -SSi"#v|ۉZ=8+ݱ!Z~uy 3ͤO{22Mtݿ+#}UX( 'Y޺^0|zIQi#5C̦  vJP\Pat?Iox{Xx~%Y`ܠ'k]>{ZRf]U'1!ЬSiE"j3DUĀP3 W1^rkNt*Y̎?ɴLWiqxf P®#3O9yU4LLt.]:! ({; =pw/ssӗM ^}w.6^ ,C5 .)v4$fnm J6Emw5ɗkXj/)5@F{= k-f#4W Y}}['_%M%=dܾ );.U[2)6]w.TDdLqGDG*SHzЭl+P=5a!K V֠@d #c1nNm 0/4@ϚRFq(3W7/.sd)d()ƞ'4V%J'lAX{h6NZog$@+

求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提纲
求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提纲

求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提纲
第九份资料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1.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普遍性
①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②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2)特殊性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2.文化的内涵
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
(1)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作用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①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简单地说,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是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②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世界范围内的反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③简单地说,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是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4.我国应对文化挑战的措施
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与表现
(1)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B.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往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B.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A.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这些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B.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的.
C.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
1.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探究 聚焦文化竞争力
1.文化竞争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而展开.
(3)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国家不仅面临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而且面临着文化发展的严峻挑战.
(4)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精神,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竞争力是维护经济安全的精神武器
(1)现代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以新的发展机遇.
(2)当前经济全球化基本上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主要是由它们制定的,这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不平等竞争的极大压力.
(3)冷战结束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3.科技与教育在文化竞争力中占有重要地位
(1)有关科技发展的指标,已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2)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3)无论就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而言,教育都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4)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内容
A.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都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C.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2)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
①民族节日
A.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1)文化具有共性的原因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具有个性的原因
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B.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①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意义
A.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B.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2)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4)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①传媒的含义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这些传播的媒介,就是传媒.
②传媒的发展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的含义
现代社会中面向大众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就是大众传媒.
(3)大众传媒的作用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的传入,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2)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要求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继承传统文化的形式
(1)传统习俗的继承.
①传统习俗的含义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②传统习俗的影响与地位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①传统建筑的含义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②传统建筑的影响与地位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①传统文艺的含义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影响与地位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
①传统思想的含义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②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地位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作用
(1)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
①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传统文化对国家与个人的作用
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3)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关系的内容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同时,又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关系的要求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
①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文化形态的过程.
②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学技术的进步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重要因素.
②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3)思想运动
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过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③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①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②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③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②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③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分的条件.
(3)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3.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①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①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②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
③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要求
(1)要求
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原因
①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2)重要途径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①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A.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
B.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②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B.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主要途径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③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吃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④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A.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B.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C.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民族文化创新的成果.
②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B.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的文化封,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3.文化创新应克服的错误倾向和坚持的正确方向
(1)克服的错误倾向
①要把握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则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②要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封闭主义”则拒绝接受任何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以上两种错误倾向都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汕头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2)坚持的正确方向
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一个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综合探究 建立“学习型社会”
1.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1)全民学习,就是人人都有便捷的学习条件、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习、工作、生活相交融.
(2)终身学习,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随人的一生.
2.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1)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
(2)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
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1)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1)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①一方面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②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手段.
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存要求.只有搭建起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的平台,使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5.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的
建立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