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文600字以上!我要的叙事文最好是叙述某件令人感到感动的事,还是不要感动了,最好是拜年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6 08:40:53
叙事文600字以上!我要的叙事文最好是叙述某件令人感到感动的事,还是不要感动了,最好是拜年的,
x|n+۵ݯ@l'%-F($DRTF;dQ$ZUt~!cY,ibjjf;fSjj;dӟ̸[ vQ0LmIڞMq%l[VÞo`l0t`N<-uc~7_M<06-}^ny۶)\(Vmsdo/vqp}l6An"*45еL+ڳY- /< hǔԏݛm'w0Cp1lMLoL ָ`3Ya ,z9w޳ݲGRɔa?6?~莹nU50W6I3*& ۺw=ۇ^u0]o:Ú^2>LnntSt,`\sLf ZZdMpjϋl'/,`xӳ:1[8- G_j,'aϪԤ{xuGAmmc=&3k`X06xOfmkȩa8ok&gQ r/X t&iӏ)!^`v[d``0c}"^dP$ Yø~arL ˚n;$:8P9 S`ul[o*K.^ 9S]|4)KfL8= к3JJc{7nJd6a`py[Btoܹ81lCtov?wjj3 Oq[P-6ŝ#=ױ{z :7z7 7a#q'~aL6 ȟm6ܥ592ė^- u==7 n]%,2|CCqP$3׭xPf[WFvhxp7c&LL֬)UgP6x )H,}l!wSvv-l!xlZS+1Ij(sn޸Q Dmي[#Bl[09b&p%Z 塀lb6I| Xor 3nq+ ec7%X JwMlKGB%afbgXHhv2%uhK[EغŹQnShAHe3]1w&!]ؠy$8HL7 VW^FMץ wbi1kvgt wʴ#4sf€wy+&,% s ,y {4ƫC*aËW(MDz?Iehg…B2K '@~2p/ _Ac w^ A:6$ČWEi D膩#j϶[2,V_-`1Ť "^B(P+Q]9ݭ+7{߁QdWɲW`#Q1Ax;Ŭnob&]jx/ ώ@J)&$־M#a: . &`QX<,v0B`餄 :ѷc;*\-/ԅ 5LS788`[:C.r8K9(pD w%< )IZ~qA0 zxkGfpy -.tBvz'HTUN|AGZitQCn9{`HxfM^blS{A\[ߦx ^%Xl6l^NkOOT%>pߜH/&ڭ㉸'4Ğp^b7?0>] L$' NCo2-0/XEBV*LOPVcm,mY|[4w[,[VRPڡY^Lf vt_KBbSy fW$TU *@bE&2c e;8(fL5,#̗.d3״xt<9X3##S"\ &Gܽx'b 3 p;@0qN0MS{W&[vo\7Duv5Νiԃ`rݚ!X(" : :P>S3!Shpdt.uj4X0v!@fȶس JA&Ϙ32v5g٩ )"8o e"qf0y2",D.lkxzW'ۃ.ʁ邆 +y S0TfE$Ga2hI]11 32t[Ig 8P`nl_nW`Q؈m tS;.6@.j%zʿ.=PcNAkhɛOUgnm1>\Z@D ?|6C!G$zqh(W=1LP ج[ɿ"vp RE/Rlxʿ{!9VLۯ'4<23˩D&`RI gi|jfmR{[DD{ MqF|iZ=|U'WMR P9WsS E/4-4C{`2 4\-Cew|x0rŧk\Ңd..!DŴ=OɰGQGnU7e"F1 0 .G25ً.a|!#i,FqXrVPHacEY>ɻ|5S"4fV# (T$,DQM3_ma[Vb~_;]ʨ$N=d 2?D#87F\xh5u,bJ!D 1\Nn?33]A'o[6z/wa=l™㡽{:S~SLdHFyv5?f&#Tٌh@?蘺5?pLfbN,/-#A^1hxԦ5OgtLbT)&~$CDh}Tf)U,+|ch:`y8vlx6 `ʚ09O-"/vIygvm`x[ -lz *H] ET?~ؼOL8C:fMCyx33{ x@6T9d{Ni'9Bxf-_Ywf3U];3\[rxcԣa <ɼYHݖcO.G$ d^b'NDy*, r|8,̩B2%.6`sR[?} 7\7ӧ <3p7}F?=[KڶzgGw]O\o3jn&W+ʨ-Lmoݱf=n§o\[)_>/bZb{,HZ^]4*(\SI#8-r6_C⎊E4\)P4t~_3JّJfd6a{^d^mM5DL ݑAq>D]9񟗅5dR')uӵB^#e>A,:O+W ~~¾Eʾ=YpTed$36[ @DyHF ONx ,F/v,BaI%*hi#γ $AtF}eUM X  sFJO4#o;/qnz5N+9Qn!I;l!} EѪdx}Ej yɪglσ f9$YVn]mGYɤݚj $[tq') *|0fCN2?v'bglx|<`LWS㽞-MIz*.k9t'O?=ݖ󈣙KÂ6r)3IRʪHH&|L|3C};sH#)}+>̇b;1;PCu 5W%Lؕ@9}U3wsNނ͆(DEg؁bn:@<~)s7UA؆́ JacoJ୫"Uzu\KHǧ|-\? `-r517EєF"IzQH=m_NJ gN(-%>Pǧ9? [vufG֑B7ssmZ:/b‰zcDm7 TuyS|<ӟ3ǘW$nNRzbn3 xOxII0(*nA1L$$Hʽk)(e,hMfGaY.20`jgEF)9Bj/UTOEN~cMYն獽kۦ53Xx{x2|M4։(N3֎$L +br.-"Å޸M  ZɥKiYbc1;=o-;5FW^,aqcO|/{~(iInf1"ШKM3ҿ]dJCS"3e#u:(Y179EU^ȥ(oߘNr\E6`ogFxSd&&`#v/lhg5:} WohT6rXg>Wٶ}u#Kňr<!`u5p4|f!L] ^ݳd=9W/" )0CDz1E+rAt, njQ [M7Eu1i'Cu5"|_[8dKu?N~ߖ9{=~q` , uci?i7{f)g#w;*5ΩuB0a^]~,Ho+vDSjê1F(DFl" НO)RްmiUEpƲ̏PғI SKy6̯&e2r mfo/emXF#vɾ\\/72cb5 7_ Ipi6I[E0T|g%Yf2_z#GLJT;Bv(z_6h  "m^Y8LH4aϘ㺚Y Bz J?R)zX,^TLؾ*Ė~ʘYգvBj+^*Z%%#tQ<%hLmu政:0}gt*\8Gƍb쎝Oh,Pa'&V4D4=rE1aEn_];>_L1g=*tc*ASaVVk4kZN=/~J+Mnlf/}{v~_D0Gu۞FA:UUjDyL(Og G^*jCiBtby-<8ؕ? *L Svw̘W]ڰ/S&c I.< /^zVIs)POHL_{_vI- Dj[#S3Ǟ3KU"/@6=POVW|n  6'ldN>UDu˼S^QjI ZZWJ SeU(BpOD\*jRz)0l`lALp@KHd&p ."b67E:ډ6N~SZW '6}Hjȉ0gw]fݲ=L񃩇Qܴ:).-\&/Sm;L jFaU*2pk-Lm#5'f/#]Ò;c+7|pg1p4d9w;ջ8HBl쉙՚GE51G%IaHv_N Ow7~UeNbQ2Wuڨ3*jzq2hH =kK)޳_FHDF B&1:oB?E7I3 [%wK9) (fJC35;36Mbˎ>Qdڏ$.PkBeFDn/ˬ^A>> 2v늽LA\5_FGH%6zOC5W7ƚ"drՌ&2&Of ¾퀴k .R ki2w)3~|uՎkgk{l]&[H2X&Gɾ`C#Ą#af@c9{O4RaW,&.!  '~7؜("y5[ۏk"̛GD@|K&0Ӳvfӟuap'vagBOBdβA-U7unK\B=Gk 4 qV-E' ]w)P+BBK7[,qvXG30"[YOm:0YXr[sXDrӒI{-Gal !7#-; /Uؒ,)Ѱ3Clqi1G4(jОf1jVRiԏ :/#cW3S Ӿ=(X[wft͙Ɉ1U Av&GbO/U$H%\iM3)_8HcewYa]GlL.x}.*Bh 7x!gE=cJZ~,8H1؞_ǭiL5Nseyϙ%WaP~a>h\);aխa_|cK vJq6U5 b "5w6x4RZ0IYReU6._Fس`Dz6 rOG3hc/MSq9K$'E.`tĨ {ppܴh0ZLF[vC%r)\ɭߗ.^] I*YH·Lj<27' l tlğ.qnT

叙事文600字以上!我要的叙事文最好是叙述某件令人感到感动的事,还是不要感动了,最好是拜年的,
叙事文600字以上!
我要的叙事文最好是叙述某件令人感到感动的事,
还是不要感动了,最好是拜年的,

叙事文600字以上!我要的叙事文最好是叙述某件令人感到感动的事,还是不要感动了,最好是拜年的,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春 节 的 来 源
春节的来源有三种含意
计时单位: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谓之一年;
收成状况: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谷物多少即年景之好坏;
节日名称:"百节年为首",是欢乐庆祝的愉快时光,谓之过年.
年"既然是计时单位,自然与历法有关,而历法的形成又是天体运行和万物生长规律的产物.这一过程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人们知识的提高而发展的.
我国的原始农业社会时期,在耕作的长期实践中,发现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观测出天体运行与地上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即所谓"观象授时".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办法.这就是历法的雏形.每年的第一月称正月,为岁首.由于各个朝代使用的历法不一,故岁首也不相同.夏历的正月是现在我们所用的阴(农)历一月,即所谓"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丑季冬之月;"周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即所谓"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颛顼历,以现在的阴历十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亥孟冬之月";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直到汉武帝时,才组织专门班子,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这就是我们现在仍把阴(农)历称为夏历的原因.
"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在此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之意,夏代称"岁",含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虽然在唐肃宗时曾一度将"年"改为"载",但为期很短,又复称为年.年为计时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称为一年,在书面语言中,亦不时出现"载"字,显然那是受古时称谓的影响.
"年"的再一个含意是收成的意思.一年之中分为四季,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收、藏循环规律而逐渐认识的.因而在古籍记载中,对"年"的说明是"谷熟也".收获五谷称"有年",丰收称"大有年",亦称"丰年".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处曰"祈年殿".在戏文中,对帝王歌功颂德时,有"君乐臣乐民安乐,五谷丰登大有年"之唱词.
"年"字原是"稔"字初文,即庄稼成熟丰稔之意.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不难理解,"年"与农作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年"的另一含意为节日名称.是供大家欢庆的日子.收藏之后,结束了田间农活,首先想到的应是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庇荫.用新米做饭、酿酒、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规律.但是祭祀活动在哪一天举行,古时并无确定,只是局限在新旧二年交替的这段日子之中.
"年"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百姓们经过了春秋战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苦不堪言.秦虽统一中国,但徭役赋税极为苛酷,民不聊生.直到汉代,才出现社会较为稳定,经济日趋繁荣的局面,百姓们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为岁终的庆祝和新岁的祈福创造了条件.
哪一天称过"年"?自然是岁首第一日.但是由于历法的不同和帝王的封建意识,岁首第一日最初很难确定.我国的封建帝王自称为天子,为显示其"奉天承运,受命于天"的宗旨,随着改朝换代,多次改动了月份的次序.正月不固定,初一自然也不固定.自从汉武帝改"颛顼历"做《太初历》之后,虽然王莽、魏明帝、武则天、唐肃宗都曾一度又改用周历,但为时都很短,因此,民间一直以夏历为准,正月初一即为新年.
新年的名称有不少变化.古时曾称过"上日"、"元日"、"朔旦"、"元正"、"正日"、"正旦"、"正朝"、"三元"(岁、月、日之元)、"三朝"(岁、月、日之朝).后世逐渐称元旦.
民国之后,我国在使用阴历的同时,亦采用阳历,阳历的1月1日亦是元旦.我国民俗不太注重阳历,虽然机关、学校阳历元旦照例放假,但是民间并不以此日为节.尽管如此,一国之内也不能有二个"年",于是把阴历的元旦称为"春节".春节之称,古来有之,是指"立春"而言.自从民间把阴历元旦称为春节并认可之后,就不再把立春称为春节了.
新中国成立后,采用公历(阳历),但是阴历同时存在,因为阴历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生长直接相关,"农时"是耽误不得的,所以我们现在把阴历称为农历.农历的正月初一公称为春节.按照我国的风俗习惯,春节放假三天,供大家欢度节日.
爆 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对当时除夕爆竹作了如下记载:"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红楼梦》中也有描绘:"院子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俱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的花炮.说话之间.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星小炮仗."从这也可以看到旧时新春燃放烟花的盛况.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期间,各街巷通衢里,大户人家悬灯结彩.街头巷尾,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各献高技,热闹非凡乡间多延请戏班剧团演戏,还开展听道情、扭秧歌、唱花鼓及各式品种的娱乐嬉戏,也有舞狮子,耍龙灯等种种文体活动.人们欢天喜地,共庆新春.

包 饺 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准 备 过 年
腊月初一,跳灶王,起源于古老的腊月驱鬼的活动,后发展为跳灶王,由乞丐来做,扮作灶王爷,灶王奶奶的形象,挨家跳,一直持续到灶王爷升天(二十三),接近二十三还要卖灶柴,用松柏枝和棕青树枝.
腊八节,佛教称为成道节,来源于古代的腊祭.后佛教传入,合二为一,吃腊八粥,施粥扬益,北京最出名的是雍和官的腊八粥.腌腊八蒜等过年吃饺子用,过了腊八开始办年货.
腊月二十三,祭灶,叫过小年,祭灶是男人的事,北方是二十三,南方有二十四,也有说官三民四蛋户五,取下旧年神象,掸灰,晒干,供上灶糖,果品,灶柴来烧,同时烧些杆编的猪狗马鹰,往灶台,锅沿上抹糖,正月初一迎灶王,也有初二初三,过年期间家中若无主人要进行驱鬼活动.
以前夏天祭灶,因为灶王是火神.后汉时有人名阴子方,有一年腊月做早饭,见灶王神显形,用就黄羊祭祀,从此改为冬天祭灶.
腊月二十五上天派神来奖惩,要接玉皇,人人都要谨言慎行,要吃口数粥,计口煮粥一人一碗(鸡鸭狗猪都算,出远门的人也算),要用红豆粥,红豆避疫扬灾.
除夕即年三十 贴春联,换门神,做年菜,包饺子,不睡觉,要守岁,为父母延寿,店铺一定要结完这一年的帐,端午、中秋、除夕一年结三次帐.
5.拜年的作文
春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去亲戚与本家拜年.年初一就在村里给直系亲属拜年,一大早起来就去爷爷、奶奶家拜年,还要带上礼品,精果、红糖什么的,都可以;接着是其他的长辈家拜年,也要带上礼品.初二就要到母亲的娘家拜年,包括外公的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长一点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点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还得高喊:“拜年了,恭喜发财!”对老人要说:“恭喜您哪,越活越鲜健!”老人家会亲昵地在头上摸一下,回应道:“也恭喜你越来越聪明,将来考上大学!”接着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时候当然还会给一点压岁钱,或者五毛,或者一块,两块.一般会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顿团圆饭,这顿饭叫做喝年酒.摆了一桌丰盛的菜,鱼圆子、肉圆子、红烧肉、海带、合菜(是用莲藕丝、豆腐丝、芹菜丝、肉丝、黄花),鱼圆子一般是所有人都爱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够的,所以会盛上两碗.看厨艺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鱼圆子做得好不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嫩脆的,那证明鱼的含量比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兑的淀粉较多,我们都叫这种圆子为“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里地位极高,父亲、叔父、姑姑们还有我们晚辈都要先给他老人家拜年.从记事起,直到上初中,每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亲、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几十里外的舅公(也就是父亲的舅父家)拜年.
记忆中的初一早晨总是笼罩着迷朦的轻雾,父亲带着我们一大帮人长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据祖母说,她的父亲,也就是父亲的外祖父是很有钱的地主,后来打牌全输了,幸亏如此后来才没有被化成地主富农.但是,她的父亲并不主张孩子们读书,虽然舅公贵为独子,但却是文盲.
舅公一般并不理会我们,大约父亲会和他进行一些交流与沟通.舅婆据说年轻时是个美人,即便老了,依然干净清爽.舅婆对我们却很热情,满口的“儿呀,儿”的叫个不停.这是我们家那边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会这样亲昵地称呼我们,祖父母也不会这样称呼我们,他们只是喊我们的名字,有时候甚至是我的绰号“太阳”,或者很正规地“新梅大姐”.仅仅如此,我们都觉得舅婆非常和蔼.临走时,她还塞给我们每个小孩两毛钱的压岁钱,说是买鞭炮放着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干.大姨婆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后来嫁到了甘肃,做了工人,是我们这个家族唯一的吃商品粮的人,总给大姨婆寄药什么的,母亲总是羡慕极了.小的是儿子,我们叫表叔,却也是读书人,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娶的太太是极厉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尔也住到我们家.
细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总是最欢迎我们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跟大姑姑一样大的年纪,长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机灵,大约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后来嫁了外祖父家里的一个亲戚家的儿子,后来成为一个非常有钱的男人.大儿子二儿子却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儿秋芝则比我只大一岁.我还得称呼她“秋芝姨”.
那声势浩大的远来的亲戚,其实宣示了某种地位.村里人总是很羡慕小姨婆家有这么多亲戚.小姨婆总要招呼我们一顿年酒,想来对她那并不富裕的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可是,我们却浑然不觉,直到我自己独自一个人生活,发现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么辛苦的事情时才理解她那热情的可贵.
我最喜欢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总是给我们崭新的一块钱的钞票,比祖母给五毛钱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其实小姨婆也是家境艰辛.后来她病入膏肓时,我也曾到她家给她拜年,她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着话,那么慈祥和蔼.我那时没有挣多少钱,给了她50块钱,她执意不要,在我的坚持下,她接受了,口里直念叨我的好,依然满口“儿呀,儿”的叫着.
后来,祖父母相继去世了,舅公舅婆也相继去世了,小姨婆也去世了.这世上便没有了那么慈祥地爱我的祖辈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