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翻译的重点词怎么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6 19:33:36
孙权劝学翻译的重点词怎么翻译
x}n+Y寨i Tie8FD/YPt%J~aD0H٫]U-"b8fbμ;x%wka̹s-sa+ofo_zrF>S6-ƻ{0)޺2G05oyӫߎb+xo|fz+ld̙B}9ɰg2[tG'pWLb+qMfmְv wd?s,+:Vp6wT/_G-lj։{9v|6LWfګط{]r׎M1ڈ{NdNx&0kw?g1mfě9UL:lf-N5i; jxspLM?Ug6vGRnԜftn5 F1on9gS6nvD7]ڙWk|a斻6YoLJu1_fqNA fql⑳e~2[48ܰ}=Yg وp= vEq j/3 v8 ԃ3)hgh wcr>J.ZXwFK)s-$4b b{)R@(@'$E,ZTx0WY* *΃՟^"ܞ_c^4I FcJ'M< "Vb^iƱeӽX]OQ%__\ Y$6aA37P5Ol9~aC 去8˝+5T7ɻ}L#l9ΊkpSsk"zq.g1&;Niq#N06W [ w;r=$THa~LF9ܪ[O[LE${*ZěYLk+#&~gpn{XΑ%B)qfO19Kƫ 摹!a5<;|6Ħ|`E"`_MC:&~F-&B;yi M'* ?l ;o`lES'D}0٦P-=+{{kԖp@S#m3!7kW[-i'X*rmp-js\qW+&sF>Fޙl'NfG!mEV;F1|L~'f:ǀ6A $ EKf_5ф h$_˜(PW+*0 Ew(vKtTuxB+z{|ܰϓZko/c_ _1杽Xo, 7g _EAOBalDuKEUp}P pTjA Q# \kz]ʚ,7dֈ,SBUE辛]ڌ:.Yw9?JWqqݹ՗B#̬ {0*0Mh\VFַXĞ-d_;}FIt3Ie[DQ2 DmEqNLЦ:˫d9 `x^_=9hwŮw u' >#Ymu$[ FDj&\`t34|Pvh͒ ^٩zye& ŧ_1XsBϤD=vM-ݡiuM֋;Sn@qSjЂU^oPݒؖG[z#D,qVHbL樬PnTĄ?8 *k9%Ւp 8W`ẁ1EG;ZmtP!)m1 5TD+_[|"(ARFɌ X(WXpQMQjtz^Et걛6RwW/O9riwOo8#Jg3 G@p-S̘ڠsnaį?ҭuʶ?Gsnk-UjfeK` +x mcY,ZY1{!k !D"G[J(4͙% sv4Oqs\Uh&X_ A=6MASD}r^>Z\n9"I u56;GG?qCǣ*05^ 0E؉{.?O(:ҳ^9<# 6cĕE]pu jXpNV9軧Yu&婿OYpu sb6[yʼn}AF5A-b/U[&r6+`G1 <% [$~c=2 t=uwƠ1CwɃGV1"ތ:{ +S;~li[\Kibkuɨ 3z"SnUu\MH-+^3WbcsAπ씑~(*7~iB7!{!FN$5ۿjp"f{ucFӦDD`?&JMkp TlipzDk 옿-|]>j}'ZVr3ϸg3|z@p+G[/xS`q&7[ RZ^j' xIKAˀTPoøRkA >>zx4vO|?nM4|MH|`϶Kv/| f1l<(*[-*N?~0@_ڀ)~ڂpjMy]nC(rFHƭ%&>jI;B冄^iI/7%T~m[BnƄ|5!QWhN( `ݧ- nR(>_ڦP-RzU/6+_k ' kޖ5-էƅb?ӺPlBu}}1Rala>+px^ZNٿ!w3$0 mw(PJc/5=Px5>]Ci@}a <Q,oh?N6B|ՏWy3D]v/5Dw񾖈ÿ)"6lXusKOsD^l8]Z$:n($ }E_*Qf'%Jp]-Ǣ妉OM$UqN lDE2?ix#MΕwQHqV4LqJ S䖾{@KE>Tў:VQsƊKa3 &')"g;xF%^Ma)6dy񰥣uqnevaM9UP4A3IȦY3/zBX6 bk|kL=i#~$ T=QqUĨVC_ CV>lnJ(9.*loJe`~CG!H\RMJ o JB/I)Wƕ3Ii'!RF6zKUP6+iHst*1FIbhC N8oӲϻ7*Ԡˊ1)1 Mu7YRA>CZ;]_汷ÛY3[b% pg02 X&%~/z.*?z)mMϵ_%. ̏W2ګ+X,FO?5aܫX%5hnu鶍hnEcE~VqwQgãx qA!ȗ)w[wL~|Swn9+PEݑ9I5v3eR+2貔iP mXE빭Yjr󊶲0m$/*ĝAm&FZ;΄3e5_y[z5V0\IH7` /{Bf얝iJ>j_B9:UdT.6l:NB-b]⛠V#$ Kf?O|YNP,mhUiA}Vx7S7Ă@Wys#R>XPܠRˬ6EHu~Lu1:qR{{ݠ5bS+N -$}T!XM>O(PX q8yR!dz//^0'z#[3WQjqfA*mbgʴ;qNXA FC:\bVBxQR`$<*Ê dIN@]5 {MYQYΙX Z>l Āk 0杽ɦMR {<)=}Q4ŌN,,Knw* 6Ε Y*z8II.Uʲ,e$YstjyP5@u|Q'@ӆ1-uJRÌ N1jm,t)|t@ӌ&f$J}::Ho{;,]f[}Gd_5LL :TcU)יNȒ#,UNEhL+Siv sSO(mlJ W;Ժ+ZcÊi B$ d±9(@nܡ e\1h2^fn hϙ;ee8tjcu_{ PBcm%?="PǸgO56WFR# _r/HXH&eQlƦ$YD#}ATg7&[K˨[ OvbJ ff5eqHu-^ "ŀix'1k hC%I=2YliQ1!|6ˍ.#] X,e ze2eByi)h$ );z0La0X(0pLk6) #^5g\l䒉gGqFm[%/gk K:ڒ\ԓvz;v4TzUrf6a@F{e0Ub,nmƼưTU͎#ׂ ،2G-6DT¯![K,^iVt. +brZ2_輕 v$$&'*ldTтAfӶ Aܩe3ť>վΏzgY$Nū?wS/f3^:uhy+z Iy86pv`!Cwk`xsc%Y5GI52]2=mk,_KkAfQ"3Led@tltUL/ci#$^F`ġÇ17ygLp(Z$LجҍtiK~?BEQZaD|nBdxfEmSU FhdǸ|1雨C KbZ1]o=Pwr豴\4mx4sx@2'>Nsz:bqZf.99M)3+B`㬥ʌjY3Pf6ΏfؐQG8gR{ ]QZ^P8&xkoаf(\ol4:'?͐î{9S}Y_byc 4JtZ+1EwkX`S)0VVD!M󺕘M_f&ŻtR膧 pQ Ŧ`pI))ޘL6nSwy=.9\^c3zE{'R`+6kPTPzV3@ b~h4 3F3 9(Qetl)l͔( [߰PNʡCfʱB2wt׬JѨmiSSy =2B;Y"t-ql "K:6*gʎ$m-D. 72 _0e7=A{U;y4Jz Y.`,z|6C/3e6fLMo82Bta(#v;樺JLk-gթޠR֡W KJgӜYn0(@y/4گ5n鬖h-cɟFȃs9n@;3V 5}AlQI <@8I T.f2 )V )6Ba!!<_l(TRڙ e>C R02~DD(CS5Τ!>%G'댰 rd;*oV1p)vPtw˙i wF†Vk>0i4>K=jOoK\|%^ImnRM\hh%Ad+ba0DfAzRK߁F赕Gnf쇋=`^bDZ.Pgx,䝹KsκU;t R^\`6$mAč~G.TsحU)2cCN T6b%sF$|Kpa0x%3Wz}KO^Uvg#cI#Ss vvD٢;f^.treEfzb1Llw.Bdz\hwխOqEB'W w(̏ԓΒjO5'QuUA|jcK J 7RPÝ׶,=/Mrq 8( '8lxiǪl JlƮbCx1!@,1Ţ]84(mh-)TJ|`O5Ϣ[N/0!֔i!*cT`YJXS9siY5H&Q$WNr" Jg $>%'yíׅrجUF&m ƨr:)'=Hr)Sbbѭ) ]fJl[-qVm+m?VUoL۳0kd,X8ǻ0UC/Bj6:H$?4J;뱽{yb f;ڌ+<0}>?}' ȇAph'~Y3z]DMoږj(љtm@o⤴+u:8圔LoUt+$˓#)nJ΂GQd>qr?uu,+P[+\\]-&x"$5NaW61Hm#|mp%"iNn-2>fp{pVL~KK_t\``qMP ڮٴ"Tt 'x Nd 6Z^5g/os3[4wLMcUNYT`PmsniT5tG@v_ys~9PTt*Mf̉Ev;p)6oYUR2CX3 HnؒtyoX- :(= FXS ,f>{îPF'T 7x>()s*EJ.y a 6~Ҕ1n' PB.)JiΙr[wN6?hZ_}ϲȘA[ͮbFBc-8MwI_2hgq#yEώ/|mbFP:N zJ&^.VĘgYCjHAd_3"pfEA-: 4)>%AWkBVۖ+IlRI"FML^{h!(ը=_mos洈U{P-s}}┲L\iῘc`AhŻ}V '9;#%܋I[H|+|RK1Dže-h\8);ѻ c&.zvزFOiǽ P{g0^g ҞYTT2E)q<`t躯~Yf &$is#/{5^|a- e^ZII՞̢J5 D7k^L b?MSPvoT ծd[ imZ Ņ¢FEwꦮD4>7EnX({!;zSDuev_">k,lCȍW#X$7{, UA ꌃ,vrWTZiN.Mơ}T&2-0:_0saS>Fɥʽ[؃jgĹiIFеy~@;BI;Q8{Mf -#q ͡w/ٴI E݅j䔔ngtp5Ov&9+e@{_šhKdF7΅ͰHc6ˋN۫g$et>Y#+7g giR뚘t/VNES)`vϽd)+y/d' [7Q  B^ 1qxBwDH~ҹ"$Ⱥb#O1U?~aXt$Л&HUmKH)e*:, 'D_qO14-o#I)\;p2͜Pk5=fpǪJTgh11XJθgs =\?S[ nf E!^m&̟ۧPjIz)D-7}5<"m{9#:ԔzIG0NGMAWo|[ ;Gx٣GXON+߀ҫ[ M}h+6 `mW@ӟS-RzKmC#xN(gq0,ɪK@g -ZPr18-[DonHȫ믢7%eQw]|&~ TNuj+tKj(yk7 G).Ċo MýF? R%")V88? 8{ vc^u&e*^FcL֔kkB{7 S` 6؆$rؚUxYe@$7QaޗEk0H~Z k9+ɲ`PH8ZݣOLeji3ۢܵ^w8zVdbtÛq0 >,Hr |"nO?5R3vr(Wڍ餺]/}s`gvLmӐ魰;S([ag2|z!ˤm>M ;+,2rjqc5lQcQ%D EiPjv=ss[dM!6<=:h>uOS>uOSu)EŢ$TBڍU'Uc\~%L8ő_ >QWtȯ:ɷBnokCKɯNSN~0>7v?c7v?c7v?cWo

孙权劝学翻译的重点词怎么翻译
孙权劝学翻译的重点词怎么翻译

孙权劝学翻译的重点词怎么翻译
译文
版本一: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版本二: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版本三: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三、人教版教参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2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问题研究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练习说明
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几个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教学建议
一、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二、教学本文,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分角色朗读,进行快速背诵竞赛,复述课文,改编原文并口头表述,等等.
三、可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作比较阅读.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有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此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1019~1086)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窋(1019—1086)字君实,陜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卿:古代...

全部展开

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1019~1086)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窋(1019—1086)字君实,陜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4,当涂掌事:当涂,当道。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5,辞:推辞。
6,务:事务。
7,孤:古时诸侯王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位职称。
10,邪(Yé):通“耶”,语气词
11,涉猎:粗略地阅读。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3,乃:于是,就。
14,及:到了…的时候。
15,过:到。
16,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更:重新。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见事:认清事物。
23,但:只,仅。
24,孰若:哪个像。
25,谓:对……说。
26,就:从事。
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离别几日。三,代词,指一些日子。
29,何:为什么。
30, 即 :重新
31.初:原来,本来。

收起

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1019~1086)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窋(1019—1086)字君实,陜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卿:古代君对臣...

全部展开

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1019~1086)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窋(1019—1086)字君实,陜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4,当涂掌事:当涂,当道。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5,辞:推辞。
6,务:事务。
7,孤:古时诸侯王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位职称。
10,邪(Yé):通“耶”,语气词
11,涉猎:粗略地阅读。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3,乃:于是,就。
14,及:到了…的时候。
15,过:到。
16,寻阳:县名,吴县,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更:重新。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见事:认清事物。
23,但:只,仅。
24,孰若:哪个像。
25,谓:对……说。
26,就:从事。
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离别几日。三,代词,指一些日子。
29,何:为什么。
30, 即 :重新
31.初:原来,本来。
32,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收起

重点词句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1019~1086)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陜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卿:古代君对...

全部展开

重点词句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1019~1086)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陜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4,当涂掌事:当涂,当道。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5,辞:推辞。
6,务:事务。
7,孤:古时诸侯王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位职称。
10,邪(Yé):通“耶”,语气词
11,涉猎:粗略地阅读。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3,乃:于是,就。
14,及:到了…的时候。
15,过:到。
16,寻阳:县名,吴县,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更:重新。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见事:认清事物。
23,但:只,仅。
24,孰若:哪个像。
25,谓:对……说。
26,就:从事。
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离别几日。三,代词,指一些日子。
29,何:为什么。
30, 即 :重新
31.初:原来,本来。
32,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

收起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执掌大权,管理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全部展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执掌大权,管理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成为研究经书,传授经学的学官呀!只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你说你事务多,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一样?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对我)十分有效益。”吕蒙这才开始从事学习。
(后来)等到鲁肃来浔阳,跟吕蒙谈论商议(时),(鲁肃)大吃一惊说:“(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现指学识尚浅的人)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才华的人)读书人离别了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随后告别)
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1019~1086)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通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权:指孙权,字仲谋。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4,当涂掌事:当涂,当道。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5,辞:推辞。
6,务:事务。
7,孤:古时诸侯王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古代学官。
10,邪(Yé):通“耶”,语气词。
11,涉猎:泛览,浏览群书。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3,乃:于是,就。
14,及:到了…的时候。
15,过:到。
16,寻阳:县名。
17,才略:才学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更:重新。
20,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见事:了解事物。
23,但:只,仅。
24,孰若:哪个像。
25,谓:对……说。
26,就:从事。
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读书人离别几日。
29,何:为什么。

收起

可能没有精确到字
孙权劝学
一、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译文

全部展开

可能没有精确到字
孙权劝学
一、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译文
版本一: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版本二: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版本三: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三、人教版教参
一、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2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问题研究
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练习说明
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几个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教学建议
一、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二、教学本文,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分角色朗读,进行快速背诵竞赛,复述课文,改编原文并口头表述,等等。
三、可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作比较阅读。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有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此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人)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王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二、《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有考异、目录各30卷,约300多万字。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君王,先辈的错误为借鉴,不在犯相同的错误,所以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共1362年间的史事。 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诗事。
三、关于吕蒙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剧,艰难、困苦)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摘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四、《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单复,犹奇正,古代战术之一),以卿(卿,当为“乡”。从卢弼说)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吴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日:‘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唯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稻》、《左传》、《国语》及三史。’……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说吴下,指东吴。阿蒙指吕蒙,东吴大将。他学识不足,孙权劝他和蒋钦,要多读兵书、史书。吕蒙勤奋学习,大有长益。鲁肃和他交谈,常彼吕蒙驳倒。鲁肃赞许地说:你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阿蒙了。后以“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也作“阿蒙吴下”。金元敏之《读裕之弟诗稿》:“吴下阿蒙非向日,新篇争遣九泉知。”清黄景仁《闻稚存丁母优》:“阿蒙吴下还依旧,他日登堂欲拜难。”
五、道理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六、教案
孙权劝学
学情分析
已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简易文言文中关键字词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解文本内容和思想内涵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关键字词,初步学会整体鉴赏浅易文言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明白读书对成长的重大作用,获得启发。
教学重点
品味人物语言中 体验人物个性。
教学策略
学生自读、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教学流程
以“司马光砸缸”的典故进入
一、听读课文,疏通字词。
1、听读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词句 ,并同伴交流。
谓 博士 往事
论议 才略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拜 结友
二、理清情节,通彻文意。
1、作者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劝学 —— 就学——论议——结友而别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三、(分角色)品读、翻译对话(同桌比较相宜),感知语言。
品人物对话(鲁惊什么?)——补充鲁吕论议(三结义典故)——对话的目的(侧面烘托学有所成)
由本溯源
3、孙权的劝
齐读 译读
怎么劝?(补充劝的内容)劝之以必要 再劝之以“所益”
善 或者 高(一个字点评他的规劝水平)
四、说点想法,感觉文本
1、了解了孙权劝吕蒙读书、鲁肃大惊的故事,我们一定从中有所启发, 请就你感想最深的一个人说说你的看法:
孙权:王者之风 , 长者之气。
鲁肃:尊重知识 , 尊重人才。
吕蒙:知识 就是力量。
2、我的看法
补充:王安石与司马光 同朝为官 共辅帝业 政见不一 但在强调读书好上却惊人相似。
看法:(字幕)
五、谈一谈作者,感悟主旨
1、作者撰写此文想表达什么意思?
“鉴于往事,有资于道”——宋神宗语,因此命名《资治通鉴》
“读书治国平天下”(补充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2、 背, 别。
六: 《孙权劝学》读后感 文 / 张家淇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讲的是吴王孙权劝其大将吕蒙学习的故事,读了这篇文章,我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
首先我认识到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一个从小被狼养大的孩子,自然没有学习的机会,甚至连一点人类的基本技能都没有学会,她17岁时的智商才是我们正常人3岁的智商。我又想起小鹰学飞的故事,当小鹰羽翼丰满的时候,老鹰就会叼上小鹰狠心地从悬崖上摔下去,因为老鹰知道,搏击万里长空,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学飞开始。当前,我们面临的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淘汰旧的羽毛,而代之以新的羽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不被淘汰,也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我认识到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当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吕蒙作为吴国的大将军,忙是肯定的。可贵的是他最终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开始挤时间学习,并大有收获。不久后,鲁肃经过浔阳,与他相聚,听了吕蒙的谈吐,大为惊讶,认为吕蒙已经不是昔日的吕蒙了,真是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我想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我明白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我又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商人于是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它们全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一会儿,他又很懊悔,捡得太少了。我们的学习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今天学的东西,看起来是那样的平平淡淡,甚至枯燥无味,但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他们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我感到学习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是一个化平淡为神奇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积累财富和过程。

收起

也许有人会说,雷锋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被“神话”了的人物,成为引领着那个特殊时代的精神载体和符号。实际上,从上世纪 也许有人会说,雷锋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被“神话”了的人物,成为引领着那个特殊时代的精神载体和符号。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所切身感受到的有关雷锋精神的教育中,就已经不再把雷锋当做神来看待了,而只是通过雷锋做榜样,使普通人明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何况雷锋所做的也...

全部展开

也许有人会说,雷锋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被“神话”了的人物,成为引领着那个特殊时代的精神载体和符号。实际上,从上世纪 也许有人会说,雷锋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被“神话”了的人物,成为引领着那个特殊时代的精神载体和符号。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所切身感受到的有关雷锋精神的教育中,就已经不再把雷锋当做神来看待了,而只是通过雷锋做榜样,使普通人明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何况雷锋所做的也只是一些涓滴小事,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他却在平凡的生活中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平凡的丰碑。
剥离开那些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附加物,人们不难发现,雷锋精神其实给我们社会提供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 忠诚、坚强、乐观、奉献……这些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的准则和标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精神文化之精华,又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更丰富、更广泛的时代涵义。它们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而落伍过时。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却因某些人们的漠视和淡忘,而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当前,由于中国社会在迈向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弘扬和光大雷锋精神还很不够,使得某些标榜自我与张扬个性的人们一听到雷锋精神就发出冷笑,认为雷锋精神在今天已经过时了,甚至认为在当今这个物质化了的时代已经没有什么精神文化可继承与发扬了,等等。也正是缺失了雷锋精神这种在社会上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才会有人为追求快速成功在刚刚签约旋即毁约,有人不顾信誉借贷不还,有人过度关注自我,结果变得极端自私、脆弱、孤僻和偏激,等等。
当国内有些人还在争论雷锋精神是否过时的时候,雷锋精神和他的高尚道德品格却早已超越了国界融入全世界。据说,在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大厅里悬挂着五位师生们所敬仰的英雄肖像,雷锋的肖像被排在第一位。日本把雷锋精神归结为人类社会中生存下去所必备的生存价值。雷锋精神之所以走出国门,属于全世界,正是因为他对党、对人民无限热爱和忠诚,信守自己的诺言,是共产主义道德与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体。可见,雷锋和他所属的那个时代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雷锋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我们的民族有很多值得骄傲的东西,既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而是珍藏在我们历史、文化中的核心的民族认同和精神财富。雷锋精神就是经过40多年的培育、发展,而成为当代被绝大多数人们所承认的一种民族精神,人们应该为拥有雷锋精神而自豪,绝不应该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加以诋毁、谩骂。这正如美国人可以容忍自己或别人漫骂自己的总统,但却绝不容忍自己或别人诋毁美国或当面把美国国旗踩在脚下一样。
正方:雷锋精神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无私奉献。雷锋精神永远不过时! 在我们的成长中能有雷锋这个榜样是一种幸运,我们能够向雷锋同志学习是一种幸福。
反对:时代不同了,雷锋精神是另一个时代的事情了,与现代化的社会价值观念不符合,现在提倡雷锋精神精神没有实际意义. 用精神以及榜样的力量约束个人是不可取的。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
雷锋精神产生自特殊的年代,人们学雷锋,更多地象是在搞一场运动、完成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由自发变成了命令、由主动变成了被动,学雷锋行动,也离真正的雷锋精神越来越远,成了一种为教条主义的政治服务的形式。在形式主义的支配下,学雷锋就是为了应付一下,就是喊几句政治口号。久而久之,也就使人们对于学雷锋产生了厌恶、怀疑、和逆反心理,进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导致最后,连雷锋精神,都没有人相信了。
应该说,从以前狂热地学雷锋,到怀疑雷锋精神,是一种社会进步,因为他代表了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到了今天,又有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雷锋精神,则标志着我们社会心理的进一步成熟:我们既不能想从前那样的狂热和盲从,也不能就因此而一概否定。剥离那些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字眼儿,不难发现,雷锋精神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
首先,我们抛开雷锋精神的形式主义外壳,就会发现,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爱别人、爱生活、爱工作、爱自己。我们从雷锋生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雷锋那充实、灿烂的微笑,我们的确能从他的笑中,体会到春天般的温暖、体会到他发自内心的快乐。雷锋帮助了别人、温暖了朋友,也快乐了自己。雷锋是个孤儿,从小就得到了乡亲们、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和爱。因此,他的“我把党来比母亲”的感受,是发自肺腑的。他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宝贵的爱,又把爱回报给社会。他的爱和奉献,是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丰富的情感理由的。
因此,雷锋精神并不过时,或者说,雷锋精神并不是雷锋独创的,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而互助互爱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感和精神。雷锋,是一个把爱弘扬光大到一定境界的人。人类永远都需要爱、渴望爱,爱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所以,雷锋精神当然也永远不会过时。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而感动,才会有那么些不认为自己是在学雷锋的中外活雷锋。雷锋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博爱精神没有走,以爱为核心
雷锋精神产生自特殊的年代,人们学雷锋,更多地象是在搞一场运动、完成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由自发变成了命令、由主动变成了被动,学雷锋行动,也离真正的雷锋精神越来越远,成了一种为教条主义的政治服务的形式。在形式主义的支配下,学雷锋就是为了应付一下,就是喊几句政治口号。久而久之,也就使人们对于学雷锋产生了厌恶、怀疑、和逆反心理,进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导致最后,连雷锋精神,都没有人相信了。
应该说,从以前狂热地学雷锋,到怀疑雷锋精神,是一种社会进步,因为他代表了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到了今天,又有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雷锋精神,则标志着我们社会心理的进一步成熟:我们既不能想从前那样的狂热和盲从,也不能就因此而一概否定。剥离那些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字眼儿,不难发现,雷锋精神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
首先,我们抛开雷锋精神的形式主义外壳,就会发现,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爱别人、爱生活、爱工作、爱自己。我们从雷锋生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雷锋那充实、灿烂的微笑,我们的确能从他的笑中,体会到春天般的温暖、体会到他发自内心的快乐。雷锋帮助了别人、温暖了朋友,也快乐了自己。雷锋是个孤儿,从小就得到了乡亲们、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和爱。因此,他的“我把党来比母亲”的感受,是发自肺腑的。他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宝贵的爱,又把爱回报给社会。他的爱和奉献,是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丰富的情感理由的。
因此,雷锋精神并不过时,或者说,雷锋精神并不是雷锋独创的,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而互助互爱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感和精神。雷锋,是一个把爱弘扬光大到一定境界的人。人类永远都需要爱、渴望爱,爱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所以,雷锋精神当然也永远不会过时。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而感动,才会有那么些不认为自己是在学雷锋的中外活雷锋。雷锋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博爱精神没有走,以爱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是永远都不会珉灭的。
其次,忠诚、坚强、乐观、奉献……这些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的准则和标准,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涵义。它们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而落伍过时。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却因人们的漠视和淡忘,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标榜自我与个性的新新人类们,正是缺失了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才会有人为追求快速成功刚刚签约旋即毁约,有人罔顾信誉借贷不还,有人过度关注自我结果变得自私、脆弱、孤僻。

收起

译文
版本一: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

全部展开

译文
版本一: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军务繁忙,能比的上我吗?我常常读书,并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州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版本二: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版本三: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