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课文结构,课文主旨和作者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1 18:24:40
蜡烛的课文结构,课文主旨和作者简介
蜡烛的课文结构,课文主旨和作者简介
蜡烛的课文结构,课文主旨和作者简介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1944年,苏联红军进行战略反攻,分别从南北两侧驱逐法西斯德军.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这则故事选自散文特写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诠释.2.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作者是何种身份的人?说出相应的理由.请学生简单介绍课文作者情况: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得斯大林奖金.西蒙诺夫曾于1949年10月访问我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了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7年至1971年发表《生者与死者》三部曲获1974年列宁奖金.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珍爱的结婚的花烛点在烈士坟头.3.梳理文章思路: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7)讲红军战士偷袭牺牲.第二部分(8-31)讲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烈士.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第一层(8-13)炮火余生,发现烈士.第二层(14-26)冒着炮火,掩埋烈士.第三层(27-31)点燃蜡烛,守护烈士.第三部分(32-42)老妇人的英雄行为感动了红军战士.第四部分(43-44)再现并赞美蜡烛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