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论文一般的结构.(需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8:20:56
科学小论文一般的结构.(需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x}n+ۑz)#AnaHFjUx!ۄ-Pj2W[ '(hGIEWYs<2>ʎɟ`hiif 2ku@6m x2a޻N ^aC0dJVR^`' u6kgU㍿u'T\i[5盧|^F"jߴU]t#ܦwBat%WgȁB:Åm4M%VHqCgzUzpy-V f9bOW+\rqt 0 U=0?hX a\߯O^Ӗgsѐ=%4 X(AYsTB;-ux=ܱC~_mܟX*wtԜ58[hAͶrSRc GW uP#ҸEh;M&'#ѳW n(>Pv)*!%9plȂKU u8)*>Mi-We4vqjr1C3T?Pdƿyy';%DZ;C,V8Aq!ێJt bIgxTUl{iJ9ڿ[g\1ɜtF *ŢC.[^~֙<[TM[}bY6h:wBB2h:g.ɒ\HWBsj;, wHW=%I0|֡s ^T7K:H[fns& ܖ0=GBF6?0螰]|&Ls)qs^|gSep7.OW_'$rW*|-QkNb:)FE>Kt[{o[ Vˆìw]ϟV(2=mArkrE|Rʶ ~kFH'2D+uJY6 qRhEd]n!zu0=2+ρFi_0t./(f`{ɍy3ؓ`gr@:?/X+ e#zἆBOZ" Wd3=;Jr'㟽_VfUS0ꂬWz{ط;W`R׃ØN~?]ׯPާX{_Z:䝒)<'V|^@j4$ {Q^xvhb5_)J/HĠ)Z0#e> OS_ su(J1L^"HtotvHØsVd.O1GL &ln3wDK>_G~ծ*XӅAD%O8vF aTM#zF Y3 K<$I"uj|ȮGYZYkP{ ̀U4ȆP%N+JXD %R zp'[->A Tԃ7x $c@fH'sVӣqRO J.B!B¸[< %Pi 暮iLLd{ܦ=na@v^9g?,=ISGj7D94;F8).$&`'-Yfu++ #7O*fBwkɣe}]XH] 3v8>8_j[YLO9ig7Ҟ,p jFaY+I s UJܰP&Cui@y"Hc܆{!EHAG/"όR䖀6k \;G`?@gJrS(q "ç,I%/6O n?tI1)@}f/~41(hG4!ƉzٜMjPBJ'q5el!N(B%cDјg bjG IlhxLgт+c34W{WnG\L2 jnV1$ y _: _oj*n@1FBW`x[;`;al/9J (̮tckӊ^bMntQ[ t {#zdDODc΀VY{ ?bȜÕ[X)L|6KLغF#l> m9%| EDCB&9ct| ¨_YDEZh*ʸ/ި:C'r;^X/Wӂ?-䢹~jьr"B $8w7B%+ &ų텝D.`a"QFr GY YJ:Sd?bbи5i,%>a`*w_Kؚl]3" ju *1M1P m>޹ 5g(T4)c5R(R%uag;=傦iN{QQرeTlucםg"odk*ZWlӠ(AP.K`OupvFA(e8?|BL s!O>xָXF&X(1&XsRqsdє^6XDBtR=j^a<ՍX<1lD( rnABǭ ^0.C5APDvE\':BYY"/S/ZG}6j{ʌvy80MxTNHS09[]E Ε2`2CV6h\q$gi4I^63bHǦ-kzO]Q'\ߞ0yhUZ3 -wM)Z^9^5uo7ǰ}whwah/wJ[Ô^#GH1|-E[꠾}tȕɿxv}7%p p*w׵g LPb\l4c^j~< +2Yj(ض`g:P4%# e+iwA< qNk0FscS)/vW4e(4Դp"j׻pzV# |wm2qn"򳫔'j$G[siFH7WA-w%e:vEP`aE=R_*K7wI!)!lֆx_0$1 5yԊs=%5v[3 efpm1c3PɤAp.Ga<]/A<&籌Ee b6}Ug@9RaB,!#H6t%H|%4IKdB]sڴ("atox9\8~#(f%|Gg9F_4 >1ºeKlXF zA,@`4'H |VTCPݤ=ݒ`]{r5,/LdYB؏9q-…e{;RF9/~..=E[-g/rKUU{Z[0$?}fwrګdY; _sJ!kinR$sI9-";Weo2֯mMc߶!c$8ĐKSI4K:?Vv5;DbB "9Cr@bރ -F,‰UtCVpseZ0v*X{&о\:ힸ Kjx`'t=\`jtMPW,(ghizMX%ƀ9i4`ol]!芙Tݔ6!>,D=.^x*)6Kƹkw9|0Gfӣ Ͷ& oqfroSS͹Blhz +qUVZ/0[\ C l ױJ[Z/_tQp.DBl?}f,/ o$x,ЦN4Qi9m~]{tXЃ g6m:=^0o 5pvj)WS \9$Mځ Ի/ 2:LZgbN Y\Yn3#A-`:]PJgj4㞔3##[ez\_i#)Ni . +A>k@\9Ki⌆E:s^ŏ6W+[ҥö&JBE2<\f3NMKOUbDMBSn2ƨH$.ӤA}nC&ȷ֮~Jt9))TqY*̿_G?:Xd\HDíDr7W*~y d @JX,^B+ֻc]D#}u Wi0h,U)Ƣo[A~'d^LXF% ڸ|z477zNvPkEQ짐yn?V3_4rʹ? sOAM%z(mwjic W(i6aƌao/A}THw Wl<a2[דuc?+%(OAA" ܸE֓jwrnL#]C ZA) W+mkW4hin'һx-p0/Qk&O&fvS9b)[x+Gf$2ǩx,f%hD|tMr ^Js+jK,Q {oJ!`|D!\Z%齜wiܠ'Ug2y2m  c,M㛶PS͢"Š.Ѫ%?Hyyir@iw|_՘^r.U9t)"|ty]s׈\/Ug/nQ_ͶFhN$^DX80lVhA{*w3rGTZ7Z 槦vS5LzPVc9ֲ]c0q5w117g9VD>6n!:CRm1XS<H磸:ccCu>K[ٔS^\]_oѢjZFZ.+3X  j7dXwc/rȜ8 Ӿp5ȭ`Jz>0qY}}eJ>Ajo %3 3w 9nUB@QAq(Cbjqg"EM3b3j] W*8GǦCv%~\F"k1EU.O['-gOʀe&K)#Q_muZݟa[mkJO.ǂÔXj6Hdd뻌jP *i0V}X_iuR[ݪ)-TZ׺rο!1?]kܵ:Jtcku] [fW?˩ym{.qZ-fXS{SK9d:irh|xO@|DKʔ?i)kGR%&KLɹ*0?3)[M?p!19#+ķaGsWМ Z bN hT2 83,Uk [Ԓew_1|Cњ&Lֻ]4r ͢ i-˖N=t@;R 7#3;fZK)yȑ_#fY#eJR}zQB) K-s|9{Zs~eEH{qIZ4fʉsWbK4Hr2#Kkd4\Pwf]R]eh~[ة~àd[{}tuj@?m'!2?HrXRU~m  yZ5?OEBxeVepaM0eIBTbA>鱈fQm/Z1I ަX2ĸh$9ILE> F"^|@Uap?0ݤZ ^2Vsm+)Qr睇LnBt։F%/&fREΧKZGp<VWq&"%Ձ 15&fO҈hc?8Qc1W&J5T8)uaC/~DrÐ"wLը:B}yf,vBS m#bi ao(ס'Tu}= r2LfLG<:N~=+j(m[%+ Fd#ۄI&0ȱdw= jYғr??4ÅۿxmN"=<UoBzL!B/-m0cRIy"@%#O˦~! /~%ߐ Ñht'XH}ΘSbg踤DH;`J `Q֞?]nȊKtf*(Vfts'2w&=?qtH9Rr[?w*^/cRwDQb?JA΅ 04ur_4ǡ1j !d.)ǽ:\'mkSC(kвx|zXhuwkzVHi[ VtY椏ݼM$K)`U[)z0#?E3)~fhW %p̂7ռPP^SaZrEX2/Ýr֭krŝ|C: * EV5u: ؼ氄f67^4̅WE!8t4E X5zUruqT $*];my^U+„4* LPLEۖք Ă~{cpP!g|{x<7GDۋJ;_3L0Y]2#5 `bopa_er`!%ovtyUomN<: 6byr`<P >bfg)Lm?P4HpKxh(..V7 :OωnNjDgo.7*`*ްKGPс(/rJvJqh2|u#D_&B*{6ٴ?*U=zzʠi% lwbdzA7w ]RA~8ah玂@~v5.+ׂ>.Z_9!Z/`)E;jcA;5 vUXKabI 6I"g^gy!FrͅG>/4TTrc7x󃞾X(+|0HuS D8Z)Q\0:4-t>yrGף×1_*auo`Sو=&#m'y5N6}bdT̐;k(+uy*0o1 @覄;Kz.5i$|6اr4 s1rFr{Hc`X)4_`^H"ޣPu#27chb+v TЩj_ hF!ė2.N%^ڈ7Y}e2vtuZFG  v~̬d.br]Vpky"52z0wڝ^Sw=Λp)M-sE"RݣҡUn%*UAv3k̏-j,W UDj]O4^;mE*p))O1gGGAy wi V2Zl|B'o{ hp?Ӈɳuţq>*X-(:-sv@/>zt⓱2 7?wqrHA>(n)r% oxc&ǷJmJqy߹5~:ծ$yiO cf K7htg_c4&y+mgzU&\w9Uop?;̱Oj*~ƥo@}|7=Qh! H8iPux(!nN{VeB+n*+v;3䅚_`=Oϡ0)K'& sS h̭]6=0bS_Ůmɹ:4 x"dTn+f6OY%g~'kseްb_Oyj ~uX)g}k2J֖.!8)~ԣkJL޹D 1W/NK?ГpGw7~V˛LXqOo ʽ1gu>m,鏪,xJ la x!z^GsچnwsHhOuN8zk8reO̡]j:l 1r΅OB'l`~c&'7IRO1)5hdaj3K4-욕@S5j'2,̻icv7"t@#i-4}]_^k9G|eYyĨ} [wZ^0juܓ.Ef%C q`YgO uJ4 rVHdny gă$X)%Nt6Ɉ={{ O__2 sԱa=x,rZw3\:bVAHt6ND6/VzK.CAC #n6u:Zj6jsݴ29<̳[ͫ sI[eY݋)cJ!sI0Ͱe2n]^|.f`?2LSRFl!`fRUY5/79Pig^Զm+SEq#hˠii=ɝMs7rߤ31,;,spN*c<_Rﯓ hQ^L^ gw|fݑ̣^ {4&A~'ع$MT5m}nSdhKNR'.iYpFer(KNh]F\Qf5|o[/jT(/&|Mm@T% mj<("?M.2) پ?ۗ.-iF%$tѓ<;4{ς{Sv̀9Ko)5׆SKt+mvx,pz> Ԥ\UX!DY{a,C7]HPI@OZRIz'xl1f )Ye YI~҉Fp"2too?

科学小论文一般的结构.(需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科学小论文一般的结构.(需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科学小论文一般的结构.(需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有些同学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那么,科学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它必须具备"三性".
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当然,你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不失创造性.
3、实践性.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如写"太阳花",尽管你的观察细致入微,它的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它的品格剖析得完美无缺,但如果没有获得科学的、有意义的结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或观察日记,而不是科学小论文.
写科学小论文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成功属于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青少年朋友!
二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科学小论文最常见的形式有科学观察小论文、科学实验小论文、科学考察小论文和科学说明小论文.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是在自然发光的条件下不加以人为控制发生的,所以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应是作者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详尽,数据准确,说明力强,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科学实验小论文.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一等奖的《愿胜天水库的水常绿》一文中,小作者们对水库的地理生态环境、库容等作了实地考察,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实测,找出水库存在的隐患,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文中除写明了考察时间、对象、内容及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外,还绘出了"胜天水库集雨图"、"强烈侵蚀中山示意图",加上一些实际数据,使读者对考察对象有比较概括清晰的认识.
写科学考察小论文时,有时还应将有关动植物、岩石、土壤等标本或照片附在文后,以增强说服力.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是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三等奖的小论文,该文作者的研究方法有其特别之处,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坚持记录整理贵阳与昆明两地的天气和温度;二是利用现成的科研成果《中国气候图集》找出有代表性的重庆、北京的气温情况来同贵阳、昆明相比较;三是从书上查证昆明与贵阳1、4、7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进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这类文章虽然没有前三类的亲自实践得到论据,但它毕竟是通过作者精心地收集整理资料,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所以也承认它是科学小论文.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小论文的选题
写作小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选题.有人说,选择好题等于完成小论文的一半,可见小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奇妙现象太多了,研究什么好呢?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事物我都已看惯了,没有发现什么新奇现象.再说,我想研究的东西别人已经研究过了,写了没多大意义.
实际上,只要你明白了选题的基本原则,掌握常见的几种选题方法,而且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科技活动中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发现值得探讨的题目.
科学小论文选题的方法很多,个人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选题方法,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
1、偶然发现法.一个星期天,松滋的胡长城同学在屋后的小沟边玩耍.沟里有许多小蝌蚪游来游去.忽然,他发现有一个小蝌蚪与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独地在一边游.他用小树枝把那脱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会儿,它又孤独地游到一边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将他和另外成群的几个小蝌蚪分别装起来,放在家里饲养观察.最后,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长成了癞蛤蟆.通过长期观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幼子之别,写出了一篇优秀小论文.
这种选题没有事先考虑,只是对偶然发现的一瞬即逝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从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
2、课堂延伸法.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中,同学们研究了蚯蚓与光、温度及水分的关系,弄清了蚯蚓喜欢阴暗、超市、温暖的环境,而且学会了用差异法进行试验以判断失误因果联系.课后,你可用学过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你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张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
3、问题探究法.苍蝇这个小东西真讨厌,它是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经常接触各种细菌而自己却为什么不会的病呢?
睡觉可以解除疲劳,恢复精力,那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类也睡觉吗?
……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作为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呢?
湖南省道县五年级学生毛登圣,一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附近的竹林里玩,为竹子里面究竟是空的还是装有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
细心的毛登圣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它课余查资料,做实验,用大量的证据得出了结论:竹子里面不是空的,装有空气,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据此写的《竹子里面有什么》小论文,荣获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小论文竞赛一等奖.
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饲养了一只小动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项研究它们但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请教老师,让老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课题.
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你可以把研究的设想告诉老师,请老师确定研究的题目,你再围绕题目去观察、实验.
5、成语、谚语科学验证法.成语大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有的是来自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其中少数成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和验证.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不过是一滴液体,他力量很小,冲击速度也不算太快,怎么能把坚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员同学从对这个成语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开始,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验证了这个成语的科学性.
"春东风,雨祖宗"是一句流传得比较广泛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3月份一个月的气温、风向、天气情况作了详细观察记录,然后利用科学统计法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基数.
"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还有假吗?但湖南蒋林波同学对这一定论发起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得出了"葵花并不是总向太阳转""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应该是指花蕾期,到开花后,就不转动了"的结论.
由此看来,即使对早已被公认的结论,也要认真地研究,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特别要注意的是,选题时要考虑主客观条件.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题时要龙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自己对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兴趣,有没有这个能力把它研究清楚,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个知识层次和认识水平,自己受否有毅力去完成这个题目以及是否具备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器材、场地等.
如果完成《探索一种蛇的奥秘》这个题目,研究前就必须掌握有关蛇的基础知识,具备捕捉蛇的本领,能够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掌握被毒蛇咬伤的救护方法.此外,还要具备饲养蛇的器具等.否则,还是换一个更切合主客观条件的选题为好.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选题确定后,就可进行取材与分析了,具体内容为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深入实地考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各种材料,归纳得出结论.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云南庄跃平同学利用2_0_天时间详细观察了家鸽孵化的全过程,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连小鸽子身上一粒黑点、眼皮上的皱纹都没放过,所以写出的小论文《家鸽孵化的观察》真实可信,内容丰富.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昆虫的后腿有什么作用?湖北的张俊同学先后捉来了蝗虫、蜢蚱、蟋蟀等十几种昆虫,分别将它们的后腿切断,通过反复实验,观察比较,发现了昆虫的许多特殊功能.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如熊小佳同学研究蚯蚓的视力,她选择了4个材料(1)用木棍\红领巾、铅笔等在蚯蚓面前晃动的现象;(2)蚯蚓面对各种食物的反应;(3)蚯蚓放在"屋"门口的反应;(4)请叫爷爷得出关于蚯蚓是否有眼睛的材料.它通过前三个实验分析,初步判断蚯蚓没有眼睛,是*嗅觉找到食物,*感光细胞找到阴暗的地方.第四个材料更加证实了她的推论,使得论点论证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确切",就是小论文的标题必须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使人一目了然,不能离题或扣题不紧,更不能用夸大的字眼.所谓"简明"是指标题要精炼,既要概括全面,又能突出主题,做到言简意骇.
开头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一文开头:"我住在贵阳,常听人们说'昆明是春城,贵阳是第二春城'.至于为什么,我也弄不明白,我决心记录天气预报,看贵阳真是第二春城吗?"由常言产生验证其科学性的欲望.
有些文章的问题是在偶然观察中产生、发现的,你也可以开头先根据时间顺序叙述其过程,再适时提出问题.
正文
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
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
《蚯蚓的视力》一文结尾:"噢,我明白了,蚯蚓是不折不扣的瞎子,它是*嗅觉来寻找爱吃的食物,用感光器来辨别光的强弱."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
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看开头是否简明扼要,论据是否典型真实,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论点是否新颖一致,段落是否衔接自然,语言是否通顺准确等.改好后再让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逐步完善.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
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原始论著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同时对如何做好学术报告也谈一些经验.在讨论原始论著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鼎德文化工坊今天谈的是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文章结构的顺序依次叙述.
(一)题目
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l报、第2报之类.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署名
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文章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引言
是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材料与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处理方法等.以上细节已经提醒过您.
(五)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叙.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取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六)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白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结语或结论 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参考文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本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与观点等.
(九)致谢
指导者、技术协作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致谢对象.致谢应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致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致谢前要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摘要或提要
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全文.常放篇首.要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摘要就像看到了全文的缩影,或者看了摘要就想继续看全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