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初是不是出自于米兰昆德拉的那本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23:27:34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初是不是出自于米兰昆德拉的那本书?
x[n#ɑf6'; 0~#E.%^Z&E]IJ$ afdcw@C-'NDFO *g`>,09)W2S4پٓ/FY[时7&?dav1.&շ'i3{\P]|_۟WQr_n-=,Or6 \sӞ_ږ.İx`iLOM=FIӆ"!{ g6{'\=yLvC<aÂ\{1$Hl5ȺbX3LImcP}A|dpf )S*كd9c g<`;śJ CS.zf 3`26GI͔O̬j{flp~Ǔ6p|:#19'GMVLZ3EɍI}ƣ0נӅmDQ;|)nbe`y[ }qN7>q90{>VL|1dA۳K~uSGeaZ|`øiW121,lqe,_7ɔp`?*ӲoJ)n̊?NAnNRã@ &.ϳM +{Af+涮| h;$^ɦa"ֳ}>Z w猯2QzY3}azE|B~uQԵ'bU%b2XEpș>$ gm×W&a>s^Ò)SbƏ!+bq@Omen|qGjaK1<-f\'pO)Ɣ|2'KLLSQx~ʣ11y ,OiP$Qa0kZw rkҠXk^'03>0ȵ?py?q?.67{4\֤z1ڥ {i }Hh'kd29Z'joPiR1,uk=-1WA{yu#rѠ#l{>=lʓ`xc| a7a"L?(rItsto5PEgUyCa1t^?lO"㶶W y"$`eew}Ap5[=GcpԈ]Eӹr`cN97HRIR1͚KPBA>ȯqB"qi>?;i'IH8JPrB lZ0:AVU`3)WOd՞fO)e3w4u1ukT޼&m^xٿo I%MhR  DgY./O~) b[9"!%)M=)TL1Wx3|o¤rK֪^| ~۔c%4Kp_B4olYH#e6S@V5,Sg~Li`ڊGŸ@wsn`z,÷0jn/ΑG7|_WuT'A˟O9 #1Em}Bl a z?F֨;E5l?VH%jDΤDmK"!̞~)v_c TJT}wc@v'YPY0E8un %T.@m&:VgLu?`1?ċx{<22.54po1.#L7 IlEpoӸ6cO>3;;9ޥ&q"zY7 A˭JaBPckmӪRӰcʡSPwiqZh18eU_)"XF7\"El!ze* -g`)ؖI$cJLaZ[z]vdB`!DN{F2H\Xd6R<辵afHZ Z3Ln$AW4\^S$AyFnyʐvfj%i͇aV8|y_h[xGJ{R'S4-Y#fX29@LyQXL&غf4bK">_5}^@S~PΠ --|oXI S<{ D=Ga~*Taт''V OGkt, e{GLrxk[>اϠ#1a6`*ItJ곬e3 ގH1JZ gp$'&6g{e|gLhs">B/yҭ`8ds*[N-IU G{łHN 7O!D.ͤrT'rtJČd\Ln̬A0|uRvVFOERbagEӺ TS@,CRRM60B}΅>W2%J+6:Py1 NݥB@@N1RדX mȽm$DHm0)cgG?) dc#H*DQOM&?[% Cb1%1d44?qL# f%/(;oS=*"VbsG=Ӧhp ? RWC#,ݰlw8e!Gab/,Ҥٛg`C}P-ž$qy*QZ\|NHs,n ?ؠC0/awv$[Dj~SRB+wte՚r<Nx1uc,{Z&;`14F`REPz<[ؓN6'e:C|i´4/5pm^1@|hNP5@ )r Ny>QɔCn IW/mVU5hFG=@Ȣ/&cOsS}MAZWWv_V\%{"%u]qX?qMxds3~cet+_c$v|  6/G,#O6#F|!TD}9#>Jd\M!2.D.aJAoyX!2e<^ً.EzzLjn@Dy=B 0Cq]sRI#_-z`JryjyớmͫsE[ <%F}q*ǍL>yfdI9l5vbf%Jk3$x2ecmܶ5$UJ>}'7EdTrE3C%U0eS +/Z(CZM+1-ۏ&L^#4fhM1d$jb2 {@֒{t-3 Ê_"U#-P oJdS] KL͘%FhXE`%d)RV\,Vm}T!XCޱz%^<],mKmEacT=Ԍ%YdcTzb,6!TڲAv,LOTu~ɖT^0ARzu8ffHyQVi]lpe RWŇtG}!5[% gRIJp>G@HNO Ȭ2q[—7ɉ,lI}3c >8 e.{hE%@`j+v,IDքA[[r^"r( `bٹc&g>vߙ~0\D̐/ ^EMmy(a1I(GEOvA'SLh 1A>5D ͬĴvhS:xH1]CjDS6̊cWVBbC LL>^:8w++%,}L 5x3I.3 MC)O/Zn,%f~dJ]+a8Hh2"|so4x[l"FGV8QFϦ. gyUA0ܤeavv,]_&" @ 5}I$A$,tꥉ)2{d\#ve6w%m Dk[k6Ct"$4 &scAm~hx6৻3zN7-+}q|w^s%a퉋J} h'A97>/9m>nԣ{ș&jExbP:M#;HtLohk'O=EE$Iq'a}/L⁤?HM !kwŔa -4Mnb&8=ɮ5VcIq ɘ"VW2ͨ#Kh2'L;y2(u#^(BJp9ѵd,b}irga-@&ykP.0Jgbfw, q_(҆[?djϴ9մmnf_=avs䬄49} sסg33py^_5qu+6:?I Wz=vIK,ޱ^Z*UA͚aN6ME!AJ{ 8^wF[2n`$ Jke}ZEhb֍~.oD!`mu7.p?wbܓ|,@:)lEMesҳX3H67쿻Kv+mR]Y|uOU-MrHw>)0b}odͶNp69UAA6y-{jgMvҔ2ںYYh,ɴTKsҌsY^2Q¤_^e1lRmskL4Q!\: Da'l䳐6 NyʇG0$ݏ:!j%+Wᗱuhj5hLҧSjTf$;l$$7Q_a4Mj[C ңaweЌY_̊8zWZٮ88@#q ɥ83akДz NBEVf@#:4O;\7,a)b9k7|?v#o/%Nڑ/=>kW֪)muIFFI8o=LQ^r̲6#jۼ_j\FS2×~Cp ǽvզtI$M%jGZ^{kUĨ56.hY{S*lZղwlK6rn;ىU"ޥ'5S@Dwb#2EN=>}sH 9z\o' ҝZ N }ӄH2K u LwR+r+wXc{#hmU$8kc`uL_d'wtJ~<WwEn>r)J2 nٕ̯/i7Bst>"$1XV2pe4܉e#W^8SZv"뺹M/uZ+Qm3`/Oߢ+OFH ? ׆Z = wIw !Җ Fs5i NYa |͊,Rk biyɵInXER?zb=r#&6\\}8>y-@öUw!D:h:N\yeRK˱5>3UXi e!{S]"_@CaWcEPZ|qS\6? E=q)A+=,u+}(ԬEJ{)j=-yT{?7ޔq%yrP%8j-M=|D-]%;Xq;O-\SrIU[l`ˮdϒQg_W6!yqt~BiHѝk՗6nՌ}a[/YM9ernXO]A8ϐ.M7i"> xT6Q f`֒:xȰnw+![e\I6KܚD>\z.kp5 }_,_ї*בWeR\ O,<_<$;Z!&o,>͔F.ywK ~Ý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初是不是出自于米兰昆德拉的那本书?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到底是什么意思?
最初是不是出自于米兰昆德拉的那本书?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初是不是出自于米兰昆德拉的那本书?
语阑珊朋友,你好.你在提问中所说到的这句话的确是出自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成名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或译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上译版本的译文对这段话做出了如下的解释: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以下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在线阅读地址:(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foreign/lifelight/lifelight.html
  以下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内容简介以及赏析: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靥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像.
  此时德国政治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於是决定去那里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但是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后来他们死於一场车祸.
  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妇之一,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於虚无当中.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於萨宾纳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於婚姻的执著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於母亲理想的投射.
  离婚后,自由自立的单身生活为他生命带来新的契机,并且了解萨宾娜只是他对革命与冒险生活的追随.后来他与他的学生相恋,在实际参与一场虚伪游行活动后,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学生旁边.一场突然抢劫中,弗兰兹因为想展现自己的勇气而蛮力抵抗,却遭到中击,在厌恶妻子的陪伴下,无言的死於病榻上.
  二、生命的轻与重
  它是延伸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在西元前六世纪所提出的问题:
  依照巴门尼德的说法,宇宙中分若干相反的对偶也就是分成正--负
  就像 光明--黑暗,热--冷
  但"重"和"轻"哪一个才是正,那一个是负?
  巴门尼德认为轻是正,重是负,但米兰坤德拉不这样认为.
  故事中,我认为萨宾娜是巴门尼德哲学下的实践者(不如说是米兰坤德拉诠释轻的实践者),选择轻盈生活但却终生沉溺在虚无的苍凉感.而托马斯是灵肉分离的信奉者,并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但对於特丽莎的爱,最后他放弃了自己的原则,选择负担、与顺从自然.托马斯在生命历程中看开事业及外物的束缚,并且享受这样随遇而安的生活.托马斯是故事中一个很理想的对於「重」的生活方式与典型,在抉择时有著洒脱和觉悟,不毁恨也不留恋.
  弗兰兹是理想主义者,个性有许多良善的部分,却也有著致命的浪漫与联想力.他生命中的「重」,是出於一种误解与理想投射,在他意识到非现实的虚伪而想珍惜眼前生活时,却又因一种对於理想必然的抉择而丧命.
  其实在我感觉里,特丽莎是比较活生生的角色,也许因为她对於自身女体的羞耻感与束缚,让同样是女人的我感同身受.在和工程师的外遇中,她选择抵抗和跳脱,但仍然无奈的沦为一种恐怖的想像与猜忌.
  是的,在我们有限的记忆里,人生的确只有存在一次,即使是24个比利,双方彼此也没有记忆.德国谚语说:只发生一次的事情等於没有发生.面对人生看似无意义的选择与存在的虚无感,让人觉得所被重视历史上的事件、人性情欲都淡薄的可笑.在直线式的时间观里,一切都预先的被原谅,一切都可笑的被允许.故事里的主角一生就是这样命定,他们的人生就是如此,主角们面对无从比较的选择,一步一步建构自己的人生.於是托马斯、特丽莎注定死於车祸、弗兰兹死於重击、萨宾娜死於自然,面对生命的轻与重,他们都付出了代价.
  但米兰坤德拉给了选择重的人们,有生命充实与甜蜜负担的悲凉.给选择轻的人们,有生命轻盈快乐却终生虚无感.不试著去猜想米兰坤德拉意图定论什麼,而是主角面对自己所选择的人生,是洒脱的,面对变化是随遇而安的.我想这就是面对抉择时,所要的心理准备,每一个时刻的选择都无从比较.历史事件是没有重复的,只是近似,也意味在直线时间观里,每一个人事物也都是独特的,我们选择革命和内心始终燃起希望就是因为那份独特意义.
  虽然托马斯曾经反映出人与人的相遇有许只是偶然的虚无,只是因为六个巧合,所谓得天独厚的时机只是一种雷同机率的排列,我们人生怕被注定,却又渴望命运的必然性.但我认为那份偶然却让特丽莎全心全意投入他,他仍然是得天独厚,因为在人生只有一次的条件里,在每个选择都无从比较里,他还是大获全胜.
  三、媚俗
  所谓的媚俗是作势讨好大众的行为,政客是极佳的代表.当然我还联想到选美小姐的得奖心得:我希望世界和平!
  我想人都逃脱不了这样的媚俗,说著漂亮话,抑或讨好大众,这是必然的.除了商业利益、信仰、交际、流行种种,人都渴望活在群众里,有著相同认同会感到安定、喜悦、骄傲,人只要活在世俗就很难逃脱与背弃.当然过度的媚俗是很肤浅浮滥的,媚俗也是有程度的,比媚俗又更加媚俗时,它的动机与企图、它的罪恶、它的欺瞒是让人深痛恶绝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媚俗,取悦著社会阶层的高地位的人-统治阶层,所以媚俗和政治成了紧密相随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的暧昧.媚俗讨好大众、也控制大众,告诉人们随著流行的中心走你就能安然无恙,所以面对撒宾娜的反叛与自觉,我感到同情,因为过多的脱离媚俗,会让自己遭到不幸.
  而我也有这样的反叛性,反叛权威,但却又不自觉的使用媚俗的手段.於是我知道唯有离开这里(人世),才能脱离反叛找到真正宁静.
  四、误解
  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有时候是出於一种误解,在自己想像的国度里,所有的事件都有我们诠释的意义.随著年纪与时机,弗兰兹无法参与萨宾娜过去经验,因此面对符号的象徵意义是没有共识的.於是我想到,经常有人这麼说:「虽然你的过去我没有参与,但你的未来一定有我.」这必须出自一个前提,必须极有相同的经验与诠释在能让彼此相容,否则就如同特丽莎认为的:应该用伟大的爱成就自己的爱人.但她没有做到,因为在生命的抉择中,我们必然的会这麼做,为了生活的意义,也是为了自己的情绪而活著,我们的过去是有极大意义的,因为它象徵充实又饱暖的累积.所以有著同样的过去的人们应该窃喜,因为彼此可以证明彼此的存在,所以人必须是社会性且团体性的,这是拥有思想与情绪的人们追寻存在意义的必要条件.
  弗兰兹是聪明也是愚昧的,在他良善又过度罗曼蒂克的想法里,有著别於其他人的极大误解,但是他却也为这样的人生勇敢付出并努力不懈.我认为他象徵很多芸芸众生,许多有著对伟大信仰而有伟大误解的人们,他们享受人生体验,即使出自非精确的自觉与联想,也卖力的活著,也是世俗里,绝大多数的「好」人.
  五、性爱二元论
  我不是绝对的信仰者,对於这一部分,我仍然追寻自己的认同与情绪,也许会和人发生单指性的经验,也许有出自爱的肉欲经验,我都不排斥,但必须有很多的前提,就像那六个巧合一样,历程必须有著舒服愉悦的感觉.
  讨论时,我都说我外在想奉行萨宾娜,但内在确是标准的特丽莎,这是一种矛盾,也因为这样的矛盾让我想尝试不同的形式与爱情,或许我是十分贪心的,想将好处一并占尽.
  六、我的选择
  其实我这二十二年人中当中,绝大多数的时候都处在一种虚无感,对我而言这是十分不幸的.但是我却不断的选择背弃与逃脱,选择离开强大的质量引力,选择让自己像是氢气一样,因为我害怕被注定.
  在我思维里,历史是永劫回归的浩劫,不断的伤害,却又不断的被遗忘,每当时间淡薄每一种激情时,我都特别害怕它(事件)将卷土重来.我知道我会随著岁月与必然,慢慢的挑起重,选择无可避免的人生,我也仍然乐观期望.
  七、对作者的写作手法心得
  这本书既倒叙又插叙,第三人称中又夹杂自己议论,读起来不是很好懂.要多看几次才能明了他们人物间的关系,而作者写作又擅长讽刺与夹杂严酷的真理,所以某方面是很沉重的看完这本故事.但是在与小组讨论的时候,除了逐渐厘清一些脉络,也对故事中性爱方面的露骨写法进行十分大胆的讨论.例如弗兰兹骑著萨宾娜背叛他的妻子,萨宾娜骑著弗兰兹背叛弗兰兹本身这一句话非常带有趣味与反讽,还有对於托马斯和萨宾娜大胆的情欲表现与满足,让我感到一种羡幕.
  当然我对故事中历史战争背景也有很深的感受,但是不能因此有过多同情而忘记四个人物的一生抉择才是故事重点.其实我蛮欣赏作者某些对事物看法的犀利和讽刺,虽然过度定义某些角色的心情或是想法会使读者的诠释有点偏狭,以及议论式的导读故事让读者缺乏自由,不过作者本身的思想内涵和素养都极佳的状况下,我认为还是可以被允许的,甚至成为一种特色.只是看的时候真的要多浏览几次,并思索才能更精确的贴近作者欲表达意念.
  这里面夹杂许多有趣的想法,例如粪便,是一种形而上的媚俗,还谈到亚当和夏娃就是因为吃了善恶果,懂得羞耻才对排泄产生肮脏感觉,或许在天堂里,没有所谓的偏见、刻板印象、意识型态,人类十分纯粹,以及真正自由.但是不管怎样想,我们活在这里、在这当下,我们必须摆脱原罪对我们的束缚,摆脱人类对人类的束缚,而不要无条件投降.
  而且我想作者是不是深深痛恶笛卡尔,指责「我思,故我在」的理论贬低了动物的灵性,使人们成为自然界的权威,摆弄其他的生物自主权.还有让托马斯奉行这样的原则残害特丽莎.而偏重於尼采「悲剧可以激发力量」,背负重担可以充实人生的美学概念.总之不管怎麼说,我觉得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激荡出很多不同想法,真的很有趣.
  八、角色分析-个人课堂分析部分
  特丽莎
  餐厅女招待 / 摄影师
  美丽、占有欲强,看似柔弱的女子,爱情是她生命的全部,经常对不忠的丈夫感到无奈与悲伤,妒忌与不安化为她的梦餍.她也经常利用她的柔弱让托马斯产生同情来掌握他.有一天意识到伟大的爱是成就对方时,托马斯却告诉他说其实他很幸福,让特丽莎有一种悲凉的快乐.
  母亲
  特丽莎的母亲年轻时候是个美丽却又放荡的女人,因有了孩子嫁给了特丽莎的父亲.随著岁月老去,特丽莎的母亲变成粗俗又低劣的女人,对特丽莎充满愤恨与怪罪,认为是特丽莎的诞生造成她悲惨的结局,特丽莎因此经常想逃脱那样的环境.
  邂逅
  托马斯与特丽莎初识於三个星期前捷克的一个小镇上,两入呆在一起还不到一个钟头,她就陪他去了车站,一直等到他上火车;十天后她去看他,而且两人当天便做爱.不料夜裏她发起烧来,是流感,她在他的公寓裏呆了十个星期.
  她原本是一个布拉格酒店的侍女,在自认许多机缘下(书、六、长凳、贝多芬音乐),遇见她在等待的男人-托马斯,於是特丽莎和托马斯燃起一段激情,并且在托马斯帮助下当了摄影师,然而事业不是她的理想,托马斯才是她的全部.而托马斯与多位女性保持性友谊的关系特丽莎充满妒嫉和难受,经常有著恐怖的梦靥,梦靥就是让自己变成行尸走肉的躯体.
  认识的第七年,她和托马斯离开去苏黎世生活,特丽莎不安痛苦的心情经常在忌妒情绪下不断压抑,有一天她选择离别想要摆脱这样的恐惧与不安.但她内心知道托马斯会回来找她,於是他们又共同生活.
  梦靥
  特丽莎对於自己的肉体有一种莫名的羞耻感,她在与母亲作战,是在期待著找到一个与别人不同的躯体.母亲对肉体暴露的忝不知耻的行为在特丽莎心中留下巨大的阴影,所以对於托马斯外遇的行为,使她联想自己只是物化的肉体,是巨大肉体集中营的女人,她想解放的是封闭在肉体内的灵魂.
  背叛
  特丽莎想知道托马斯外遇的感觉,於是和一个自称是工程师的男人上了床,但是不安的猜忌让特丽莎陷於一种恐怖的想像之中,深怕会因此失去托马斯,她认为托马斯爱的是她的忠诚.
  她的全部
  特丽莎对托马斯说,“你的工作对你来说意昧著一切;我不在乎我干什麼,我什麼都能干.我只失去了一样东西,你失去了所有的东西.”
  软弱
  她总是对自己说,她用了自己一生的软弱来反对托马斯.我们所有的人总是倾向于认为,强力是罪犯,而软弱是纯真的受害者.但现在特丽莎意识到,在她这裏真理恰恰相反.即使是她那些梦,在一个男人的感觉中仅仅是软弱而非坚强的梦,也展示了她对托马斯的伤害,迫使他退却.她的软弱是侵略性的,一直迫使他投降,直到最后完全丧失强力,变成了一只她怀中的兔子.她无法摆脱那个梦.
  卡列宁
  托马斯买来安慰和陪伴特丽莎的一条狗,是特丽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后来因为癌症死去.
  终局
  后来特丽莎说服托马斯搬到乡村过著宁静恬淡的乡村生活,特丽莎过的与羊群、牛等与动物相处的生活.然而怕丈夫不忠的不安从未停止,她一直误会丈夫与情妇通信,后来误会解开后,她发现自己经常用软弱来禁锢丈夫的行为,当她以为自己使对方陷於不幸时,托马斯却说他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