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20:24:21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x}YocIS"62]jUJZ9@Wj@~h=2vH)RBjLHJ$.Zd2%/|Dč{)UU=ؘBV影ljǿQnTVnqWKyY?V_vxϼ5i,M~T!k8ogUz߾@ wƫK/^klލ{:_ڦR~#j'bO_M;[ܔsl~O="=~ʫӥ~KBPؐtwO祋f?ɼ!pqM>f-Wx^9ܧn{~\1nk]WgԬl3>b#~zDQɫq(O'oviRkث/aeb6)~Dx0ϥLhAFuef[5clH'吷VFhͼ*m KMg߿&.\t1#,Ur$,^9G+/pJo9o&F'>`1:b/_};1&Z*oJyVM(AbpxW4lU3O =ygP`1!~c/ޯI_P?~DZr㳹6/\w=ZPڢDE~g*ћsLI> FfZP3T#z+|-.gDwc20>:@~G[Bi'k:ם)Ց?@;x*A`K9\Sr4;;>ZׂGoah5 m?=1,f zW"qWo/W,3ENJEX[ pܩYlhd]ëFidD )i}^W/4J16-fVCqr#:d:,h,H}a~p5S1qk Y20fz ?3Kާ?۶ [P-v\wg:WtBU*0=BYrU 9 T.sY*97vh(~V2s8>i5T#uT`8*S[JUQZLEq_m8_:MF5:*{mv{LC7XwM.z^T@2zI7g}ksnsmΪZJʠ(\s/B nˇxyrn{pR: cZ'[탘PYJR^?# i7ω:UI Ueqy]zm/돪{^DoJJnXwH!t?#<#?Y![mq>yY/'"5?"ƷO@ uYFT5U%*mxe\} n~,+J`Sx>f?{F#YEhq#T[U3m9ף'Fe?1nl6/v]] =з'Ħ< +o1H/PÆy2XJbt'_0#j (>ĴLy+g=0Df]XؤE:ATqiYqm/s57ň$2a-pva111XbY(AO#oz!jB KufEQfdcxK;B V:8 #\@u> {Fѝ!ȯ..5[bn) :'/R QkNb]B6RSԎڜ4ď5BU7ϱg›h2[idz4,(1CVF&*WNJsReitd΢Uֺ$ D*KQz{-{_bsx\jK2Zq诂E4*4?9Pսd=`t6|ĥ{+mjK,ВAbM.P@'q/PJ2R\R{fՏ9&/ Ud *ą=95<P9"[{ a/+i&p~wg3/38gd:_c\{;Uqݾ'3A.a|Ho IB0$6BBRX/R8YԕY h_ kO;P$"؇<5# C`j@EB/{ ĪKBՐ#Fzt6*ґn+F(Ȳ9H8 }`YqE2M~xxSegcpKWRJm潹"Ifހoff )3$P $QUj #^sc~hslenaKwrdT6 |MPso6_]&T;d3e {iO~0b;?vl(m]C:DCQ׸`6TR..nkMa]3tv{[TKVY}fEP/Y|aG"ګ).-M,cZC[ ϭOB0No+_]}<.R"ވȝToje&U,a㡥{1juCe/MRT4x@PlJ]Һ^m@~Q[ԕk`|gTH<&*Tܺmxq4gGO ?B0z[V*i(OJۢ)r4'ݗz9A͡1.]=q%P3'?Ё;mJ?`ѐJKOQ&!Wu-w!!!M\ĩ0"`/ |i1q?&@GbEpO |2'N$YH=` bW+r=>D35G, Ωҫ4ɟBhe|v# qJz!G Z :NGy!SݴFJ­YLK{oVKw=Jh@J%4qFۙOpLw*0ܫuhV$k^ #պv꽣Js=G ,FC/T1&N#65!} N^m`=Lz܉_#1=Ef/}Cl; ou/#"Ku}H% q+\y'1҂<@pA~q]0VTd3;їp Ia:ھO˪<}w<5d rYko_׋BBFb15Kh>Q7v2#ɵqKi7^ *B<%jQk3`Lݴ{3v_^}:7|w9bcث7o \F{LzKxֆp71bonvIs{\jmC_E%OT>NW*d'*nb@'~} C8RT7`Z,/L#C]z+Đ "D pFpE,8:@1m.AO=ر*z6zeԼphv3\&:''gou>}]>>UonxO7,A"~ag/ z0Rt wZ/`*Ps!Ivٸiw}?/M,~0CCsKov"(?7<!lcQ1;/r] @$\o7@aTMC2$LY)h5Zp[ҖăV4 8'`.7ܑۜU6KS#s(j?.G "ҲS\[]CB\JE!|q onY  76:m1C¡DQHI*c߈y1~`_BCTKh6^CI:l!?yJ\\>/. P# 9D]fe8~0nR OpL[}Y¾Ac!ʛ3p3D nbv*>G^v%~4:Ύ= ~ tR<>:<,x+u)Ea!lE_F-:"e.U>*}j%QWRwݻO+Dlσ<f7~7]dL'˫b]~ҡD> zrDMe#BΨ'pgzn((cg}hr]]i | /gzol}/,R7)mmLxO1m\?: za w`L,=!-f#;Ƿ!$E')0umv:s zoZGfу` ݦUmeTP$>T{f7Vq0IYxX-o֩}߆I7JtTnTf~͔=XzAƆ#cd?d^fyo>&u= jǭK/A!ܢgO+VIǰF]8zuk^Ac:q$uDI!| fq&W{ͤ.A0KG0@z&I+I4S)DqB_[Vq4nt^MrU%BߜSns {laAb=4xX[dcMO˓B@HAoK}ի0,2Qӻ8m]K oeo!S&G)>0leO~[sg~haEJ%J憽IUG[Z]T#]r F Ǵrd_D9:/gRCF!=$ﭡM{=J3tHTvW~Cr8/##k߀ PN r8G.f@6u]x_p ?V}Vnb*S#}{0r|Jr֯$6Msc5LˁMywߙ2 xqCd_ucwt(~0]7}cL:ıSSA 8E6vMĵKҙe`S=+mJ CAm~dW LsAg[g̪`_ER[`M`Ǣ'` ]'SHvҴLP?ށx4 tx,5APi&(ʮyT{n̆zQ ` T},-y~P{96@;Zk $q!!-xH`d޻bꑏGF%HI $Wmw7eⰤ7]2:~Ϥcc$ OUi NΜ> wn08Uf-i-GH̀l!o DA$5R?ru쥳3;;E gpZ,0v[=t%ڱ/h"b, Ur;3 km?}!3ۻ6aBRV`^W٫*fb.5QJ\S0.hZb#[6= a{=Q;{b.x;o\r7\Uu 1M 'ڭEUelbf!;6e =к+Bp\Qw@C*6LC`#MLZjKbӂFG'Fc/_በ~OǼӊF8c03Kg DFCĖa&FIMyCĞ d;L*ReNğBstfv,&#-̚#/FJ]Yf#(4'9˔^bD9)hb@–1J$%$l6#KhmK!9P!&pOrv+b'ؖ1jX'|:PN@|9>?绝w$yS5" lU1ǢN f{@K{qm {XӵEgu`E?ULy0r|sjlM $9NaO^@g KCMX!1%u7>D xs{DQb 91NcՖaH'n?qL@ 0uClӁ202JX:Uq^.Fҷ^ TB0HBH&+i\*tdBbk-BhlE"l}j!V;1ӫI4q-)|S Uį"wx&EXK&Um[slJyr+Rkw/b\@#]nЁpDJv7l,!HoR^m۹&vIw0 \,YX9jwXaYbqp򻐥2f-r^лK1&bl$3AD?Fp ׂz%J^P/AR&Ќ6s ̋]hZgJAn;x+7"׏s6PAp;D#pprTm tÊh4_} 3\" 2gy)[XE&eAV= 'CXp%j7Lixm҃$nC#QPկLa_[+8BL$mnSa@KU=e6[K=F)U'U>! $z9@A3ʖh)f; ^@,@Jx'%m֨K6OH h v#C{G)}>oj#N%LKB'[VL;IfZK,}"*G2ZGV024#^Dg=\-촇 z\ga8%lfƩF>v#T2+tjPdQ4dNQ` {CW"/]$I 5v6B!'ʿORs̭S1`!0bގ*)^B'*) 7vNAҔ*g*+-j*":n{9SZb!^Ap1C}@@rr3.(urzz(_8|lSg𜑎? 6}F+mGq$bM ^F@3.m鱖pTƲ'ڠEEsSHaB@E%1@գqƛ K:6/n8?!I6nBD5 Lt!'K1B;Ɩ>dYəyԝ3҄^MEwgAjxL>OxXd!#$d 뗉P&IIMBZ  |=@n&, u? :pֽm攼cูJ N8fGM/фӻĔ])+fmu|f쌗?Lv۞i_Ϩ 24wqVݳ~xm.N(-._7!蜗;$KNvְ*n.ܣfNZK=ovI.H`N:kmt/{A 3!kw2IdcջBRH53FT mP3oAZ6gB:xiPy 9v9%)b }a9T%y3)=EB)IZ Njޥ؝e{2=>#'T@h=Б7$s^gbWXw&I_s)IY`UXToȜ 5فG#B,QiOX3'9[lӪ6ld7"jtJU#" @ɺq$|<`I A"7]|$em3,lqSqfѾ1< SěN xS.<]ZpG3ZP|"cE>gJыE#.Dv&qAT$YlOBE%5ԅPa"gr{sP3K9/2fzThV C'v',p`K1 a˚Hx[;*f~Zoo5J J:&ň}Bkso4#{_Y'`;'2C1qS߹JδW&^l01)t,X0ڇ*ۉw3$0,_8.썮>ё3\ %(uo7lχQχydI6' %+#wp뒵 )-lmȽ"0xQggPlS[GTu|vג~& tV-nzZeo2KABYrtwH2*HPY H;sNuu5]\̡9F0QwDw%.] ^nIUd{r[k Vu]{ȌYeǜڛ<_xk!ye+<4mgYxg䭟 3|~ԵJuN?8`Nit{yO60}F;'WUAXonlwj+A 1-I=VBw4HonE=.@Єo nIܝ}pBTِBMf-ѻsSc)<(XEVԹ#/8ו[Ln/ZaցvzjlЎa@[Ebyh@NrPdB>NQ8sJ30`lr^%̃Ze+WXY$!UM`]4yp)HMε?9r•왟awqM Ee#tzw^5ĉvcosWUZNډq\9oZ@ ׹@WIjnr6 RT߳pnbZn. N8dVWʽ~|46rzK^ۗ_}7>|9bt3'HIq7&۪5LL~ y9,|۝`ZY{7[Aɖx]L%=MɱT i7+CcptG`wa_+w}B>щO,\:`XuceqT{ٟl'u|jw='?\ñ. Z~H[~y|ZO~J|UE;/vdYd?-3&vȝRBvwmoiaeoS4i @>ږF4_f[܊>1WC%(+qom[No '6_# wZ]Ro/@΢7Fxtݽ̢co6 W+VNE"k]>6h Wh`ͽvp8`"_j%Y}D YVkгCKܘ-iR |qS!8 {aG+΃4x 6P;֧m red }t֐wO[n\ Rs(w^᭲Sq:FxjI^6pp%Ryzp̜#dqn Z;ho'-p}3`~>fЪNƑ6\4~<_G!%vI;WL&C^8Nr!7PdBtFaǢiX'9FnDH. MvH'!OGI@B:6 F0ͤw 3F߽J])DӅ{&!eϩz_<Ǜ|;6`4DS2p:|ϘS, )ƚĢAOH Q)o<Žg*:M*;<=fn Pj҃E"E6#24\@Ln*صP -)d^j‡N9Gv8fBotOU","NQ w9;.ftaeN18hx ,@d*GwK<_@,m{qoHP=IHicѰ>msUKwȰ5pUMuwœn+?6NOp0#B7$MDq)d r>#c8CPh}elbJhzRǽQkzmKI2tH%:X=aP z$un?.bɂw`ڔԛ|'7/Q`22! tYh;ߍ B[mtX W 9עW旆։ёgR8w9r碩!.'ѓI+|N%443~x1bп5߷NcAwYÑ8ޭ/FdMtckvu9usT" \9:$Z=5˅Hܠ `ŧS1O8CG]zkIqPt A/L0XI:z&zмP.GmYVxq 90hz(W"]{9A dwD*4rN'Gڄ?ߗs@m"g!+@Doٙ|ޜxgfw\;:o40W&9NF2ӆ~{\oF~X9C*c.:\V75$t2NJn&%M`˽|ͻJ{􋄥^uV(T`@D-Bp5tZA (< +qN[rLw<ܜ,S-KwO:Т0]E=Ah*׃uoͨ?Mw+#GZ'fM EjXt g=LCl̚ƨ(o'b6ϑh$~ѐ~$=_e(;H1lb}طWsJ֝0joґx7^ey$ܘqsz,.Nu/P'~h8 *-/$!0ܷW%J_ʌ|؍0]qF9KujQg>wBPpjԅQs |1ވ"~7;  PņI. `j>RAW6׀`s 暛چDTќHF%!S9üȒV;A!,Zeu_ VR.%1>hKT_\*v4?ca\Ui7 t,LG׺FV\ t!IQ omi$N ;YC}:GN>gv.ti+GD\7v'sa֒!HI%Qr7juuJ3LN;$ɐr#ny.ljf/hj{?z{&UBu,{d,d&OYFeo@&Nzex g':\ɔڇ)aJ*4Ñ_Ց#ݻ֊w5_Gm:- jyߧim,)ouθ6 g%[?mޓ4` YԿrsDmQ"jyD 6n#ΒY܆Cnm)d-OI_` X}Nf%3)եvp%ZNpf6%~4z;bDF諔`%^ aΙ&> v14ۡA &v _{[!XHy@8B q~Z*H4f|N`]L: 3#DC~:򬗝![ӆ(+~)'S:%6;oA/ӖPhs2PI*VJ SOGY/$~If9-d >$/K"kBUW$$Cf?I#$`l]vwSMx'ر%}-'?dBtu t~WZ 8NbE|j8JbͤZdwZV,v@wiaXMmn-QXW?ݫ:ve;q+2Kޚ5ŴDIL1|`-U\$՛<Ҋ䬧E˜2<}`ys+!w.YxowyЗѱᘿtO]byyotrm`\ vOf!w9m9CVޏD=ҙ#iuQ:Gw@3N_UikMz?5N{5:8Gسv&Ź VF^ beᘴMI$܋UeHǤZ/t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6、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7、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
  1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19、最早得出空气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
  32、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3、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34、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5、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6、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 (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7、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
  38、浓硫酸三特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39、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40、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1、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
  4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化学口诀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一价钠钾氢氯银,二价氧钙镁铜锌,三价铝来四价硅;二三铁三五氮磷.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氢二氧一":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记忘.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 H前,非氧化性酸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前置后、盐需溶,K、Ca、Na不可行.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复分解反应:
  双交换、价不变
  生成气体、水、沉淀
  盐-盐、盐-碱(之间的反应)必须溶(于水)
  弱酸制强不能行(如H2CO3+CaCl2=CaCO3+2HCl不能反应)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②碱+酸→盐+H2O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⑤盐+碱→新盐+新碱
  14、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5、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6、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用洗气瓶排水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7、实验除杂原则: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常用口诀:
  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1.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3.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4.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用做题来强化口诀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序言、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发展简史:①古代:火(改善了人类生存的条件);翠绿色的孔雀石(人类首次利用物质变化);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造纸和早期的烧瓷都说明了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利用化学;②近代:原子分子论(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门捷...

全部展开

序言、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发展简史:①古代:火(改善了人类生存的条件);翠绿色的孔雀石(人类首次利用物质变化);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造纸和早期的烧瓷都说明了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利用化学;②近代:原子分子论(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使人们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规律可循);③现代:纳米技术(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绿色化学(为了给子孙后代造福)。
3、物质的变化、性质:
(1)变化:是物质所发生经历的一个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简称反应。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联系是:化学变化发生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发生的同时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位置等的改变,化学变化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现象。(注意: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2)性质:是物质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这种性质需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①常见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溶解性、潮解性等。②常见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易分解、易分化、稳定性等。
4、蜡烛燃烧实验;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具体参照实验报告)
5、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①实验的分类: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拉瓦锡首次在实验中引入天平,使化学实验由定性向定量发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试验。
②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对象和方向) → 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 →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 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 → 搜集证据(对记录的搜集、归纳和整理) → 解释与结论(结论要针对假设) → 反思与评价 → 表达与交流;
③观察实验的方法: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以及变化时所发生的现象。注意:及时记录,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6、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容器。①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②可以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使受热均匀);③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④导致试管破损的原因——用焰心加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向下;制取氧气结束时,没有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没有预热;试管本身的质量问题;连接仪器时放在桌子上按等外力损坏。
(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俯视实际值会偏小,仰视实际值会偏大。量筒的精确度为0.1毫升。在量取液体时,先倾倒,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刻度。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添加酒精时应用漏斗;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酒精灯在燃烧时若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湿抹布盖灭。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靠近试管口中上部。试管夹使用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容器内。②“三不”: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颗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①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4)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
①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并得出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②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空气主要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①氧气的用途:支持呼吸——登山、潜水、航空、航天、医疗;支持燃烧——炼钢、气焊、气割、航天。
②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沸点比氧气要低(工业利用这一点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常温下稳定,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用途——合成氨制氮肥、制造硝酸、保护气(焊接,食品,白炽灯泡)、医疗冷冻麻醉、超导材料。
③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性质——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极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用途——保护气(焊接,灯泡)、多用途电光源、激光、低温、麻醉。
3、空气污染及保护:
①污染物:有害气体(SO2、NO2、CO)和烟尘(注意分析来源);
②防治:有害气体处理后再排放,防止工业三废的随意排放,植树造林、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
二、氧气
1、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氧、固氧呈淡蓝色,固态为雪花状;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的方法),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等含氧物质。
2KClO3 2KCl+3O2↑;2H2O2 2H2O + O2↑ ;2KMnO4 K2MnO4+ MnO2+ O2↑ ;
②反应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③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注意选择的方法)。
3、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利用各组份的沸点不同。
三、相关实验
1、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红磷燃烧实验):
涉及反应:4P+5O2 2P2O5
①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防止集气瓶底炸裂;②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将c处的止水夹夹紧;③红磷要足量,以利于将氧气耗尽;④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并把瓶塞塞紧,防止红磷在集气瓶外损耗,导致红磷量不足,同时也防止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⑤观察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待燃烧停止,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将c处的止水夹打开,会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大约占剩余体积的1/5。⑥实验成败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a、装置气密性要好;b、可燃物要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不能有气体生成;c、可燃物要稍过量;d、操作要迅速;e、反应后气体要冷却。
2、硫在氧气中燃烧:
要注意在集气瓶底放置少量的水,用于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①铁丝要打磨光亮;②铁丝要绕成螺旋状,为了聚集热量、提高温度;③待火柴快要燃尽时才能插入集气瓶中;④插入集气瓶时要从上向下缓慢地插入;⑤集气瓶底要事先放置少量的水或沙;⑥燃烧的铁丝要注意不要碰到集气瓶内壁。
4、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实验步骤:a、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b、添加药品;c、预热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d、收集气体;e、取出导管,停止加热。
②注意事项:a、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b、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c、用高锰酸钾时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堵塞导管;d、导管口不能伸入试管内过长,防止气体不易导出;e、试管外壁要保持干燥;f、加热前要先预热;g、待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才能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h、停止加热时应先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至试管中导致试管炸裂。
5、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①所涉及反应:2Mg+O2 2MgO;4P+5O2 2P2O5; C+O2 CO2; S+O2 SO2; 2Hg+O2 2HgO; 3Fe+2O2 Fe3O4
②所涉及现象:木炭——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两种情况均无火焰,都放出热量,都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红褐色物质;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两种情况均无火焰。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两种情况均放出热量,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磷——在空气中有大量白烟生成,并放出热。
四、相关概念:
1、纯净物:宏观上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上由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
2、混合物:宏观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微观上由多种分子或原子构成。(这些物质相互间不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3、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二氧化锰、一些金属氧化物等)
4、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5、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6、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提供氧的为氧化剂,氧气是最典型的氧化剂。
7、缓慢氧化:进行地很慢的氧化反应,不易被察觉,放热但不发光。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性质及组成
1、物理性质: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在101kPa下,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为1g/cm3;在101kPa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是100℃。
2、化学性质:①水通电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②水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③水可以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④水可以与金属纳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3、水的组成实验探究(即水的电解实验):①实验现象: 正极上有气泡缓慢产生,负极上有气泡较快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正少负多)。②气体检验(正氧负氢):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发现木条复燃,则说明气体是氧气;将负极产生的气体移近火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说明气体是氢气。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解反应):2H2O 2H2↑+ O2↑。④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⑤实验注意事项:a、所用电源为直流电(如电池);b、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二、自然界的水(混合物)
1、自然界的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而常呈浑浊。
2、软水和硬水:①含义——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②软水和硬水的区别方法——a、将肥皂水分别加到盛有软水和硬水的烧杯中,搅拌,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没有泡沫或泡沫少的是硬水。b、将烧杯中的软水和硬水加热煮沸,冷却后,杯底白色沉淀多的为硬水,没有或有较少白色沉淀的为软水。③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a、使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会使衣物变硬。b、锅炉用硬水易使锅炉内结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甚至还会引起爆炸。④硬水软化的方法——a、煮沸(生活中);b、蒸馏(实验室或工业上)
三、水的净化
1、沉淀(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①静置沉淀:通过不溶性杂质自身的重力使它们从液体中沉降下来。这种方法净化程度较低,因为悬浮物不能自然沉到水底。②吸附沉淀:利用某物质(如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下来。这种方法能沉降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2、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①含义: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分离固—液型的混合物。 ②过滤所需仪器: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③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下部,玻璃棒的一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接滤液的烧杯内壁。④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可能原因:a、滤纸破损;b、漏斗内液面高过滤纸边缘;c、仪器不干净。
3、吸附(除去水中一些可溶性杂质,如臭味,色素等):①常用吸附剂:活性炭;②活性炭净水器入水口在下端的优点:a、水在净水器内存留时间较长,利于充分除去杂质;b、不溶性杂质沉淀在净水器底部,不易堵塞活性炭层中的间隙。
4、蒸馏(除去水中不溶性和可溶性的杂质):①原理: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来加以分离。②蒸馏所需仪器:蒸馏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等。③注意事项:a、蒸馏时,要在蒸馏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b、先给冷凝管中通冷水,再给蒸馏瓶加热,防止冷凝管骤冷炸裂;c、冷凝水流动的方向是自下而上,否则会造成冷凝管因骤冷或骤热而炸裂或不能将水蒸气完全冷凝。
5、净化程度由低到高: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6、自来水厂水净化处理过程分析:①加絮凝剂:如加入明矾等,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杂质沉降;②反应沉淀池:沉淀水中不溶性杂质;③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④活性炭吸附池:滤去未过滤掉的不溶性杂质,吸附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除去异味、色素等;⑤投药消毒:杀灭残存的细菌。
四、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在相同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化合反应):2H2 + O2 2H2O 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b、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将试管口向下移近火焰,点火听声音,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②还原性:H2 + CuO Cu+H2O。(注意条件都是加热)
3、氢气的优点:放热多、来源广、无污染。
4、氢能源目前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 ①制备氢气耗能大,成本高;②贮存困难;③使用的安全性问题难以解决。
5、氢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②装置图:如右图所示。
  五、理论知识
1、分子和原子
分子原子
相似点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粒子间有间隔;③总在不断地运动;
④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不同;
⑤同种物质的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粒子性质不同。
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
②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区别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肯定分裂,分子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新原子。
注:学会用分子、原子的理论去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如能闻到花香、衣服变干、热胀冷缩等;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2、化合物和单质
①化合物:由不同种(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单质:由同种(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六、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概括及水资源的保护
1、水资源概况: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资源总量约1.39×1018m3,以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冻土中的水和冰上冰川等各种形态存在。
2、淡水危机:①全球水资源日趋短缺,有80多个国家20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②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自然因素:a、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丰富的,但淡水量不足总水量的1%,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有限;b、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空间和时间)。②人为因素:a、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 b、水体污染严重;c、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d、水资源浪费。
4、水资源的保护:(1)节约用水:①提高水的利用效益。②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改变用水习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2)防止水体污染:①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劳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的主要来源: a、工业污染; b、农业污染; c、生活污染。②水体污染的预防和治理:a、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b、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c、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和排放。

收起

23. 甲烷CH4(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可燃性CH4 +2O2 CO2 +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蓝色,放出大量热
24.乙醇(俗名:酒精,C2H5OH)无色液体,易挥发,与水可劝斥比互溶
  酒精燃烧 C2H5OH +3O22CO2 +3H2O
  甲醇(CH3OH)有毒,不可以饮用,饮用后使人双目失明,大量饮...

全部展开

23. 甲烷CH4(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可燃性CH4 +2O2 CO2 +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蓝色,放出大量热
24.乙醇(俗名:酒精,C2H5OH)无色液体,易挥发,与水可劝斥比互溶
  酒精燃烧 C2H5OH +3O22CO2 +3H2O
  甲醇(CH3OH)有毒,不可以饮用,饮用后使人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使人死亡。
25.煤(主要含碳元素,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称为“ 工业的血液”)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三种最重要的矿物燃料,都是混合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