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是属二级无机氧化剂、还是属二级易燃固体、还是属有毒固体物品、还是属二级腐蚀性固体物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1 09:18:00
苯酚是属二级无机氧化剂、还是属二级易燃固体、还是属有毒固体物品、还是属二级腐蚀性固体物品?
xZ[Scɑ+z:Bs@@㝝:۳yn:f tG$nрDӺj8:9UuSYu$I_*++3+ˋ×Y.6>60 ީdł?h@DBd./x{_%;,?ßI$Y~чLVK]ۅKyu}%!8lh>|+Zurzcymh]HB"R sjQyc~;})LJ;UMty4?ˢOm:R-kI$K /=6C{"h:0IӼn|aJc 9=>ΨAmakzu9>{iRNDT:k#M9aY]`,`ͣosV}{ _wϭ߭ݲÑJ4Y݌]ݠ8V:v{dԛ<QT8Qnꙣ3T/*6?o?f. /NDT?4Z<`kձQxW Ҵ|㓍/f6z|ǂa^@ 2@@{X |=PW{߅盋fX?[>Y-}8%=QlY39vʤ(n+olm߃wccOh`i+ZFi{${ k_,8Z.;/YVٻQqHߵ#ьiV)6YoS;p speCvDe{,э)wdkY|Al[5? V(dO5 ws Ts`eGemZG\5=}%2ZDy@G) "B`zX6i^̮c.xtY^|`77,~|;6 H#!4GbKw5 nNH'`oHy)Օp!.cB<+򒻵,|$s4dNW]H 4~SIJԭ}vJB+Q{="{oz!+PDa7epI/֞xwb 0za4ovnmEnYgϷ:,+_Ji^!QޞQ*(e&u $¶ ˉ> <߱o(j“)s_.j:v+iT@7OJV-gj{V(#?R7=ʋO5|ߟ3 !q$:;A+#j*fR|=T7:C|U[BM#9:)O!e"Z$e{߮"N( ˸r(0jeKMAMv CnQRnM=*0bX-̵)MVaAp,ixr`僧h U߰Z-7ee9Rx7B}|C99`w_ (#J@B;1 JǺ@05'VԀkb5%èR[!_.BsPTӦk=;aSyCԵ ]SwPrrtޱxllVHAtgU&jDTɠ;EtädC)%Ց|qa9Jя0@a_A˸pc4 HCOx}+ ?ҋo_=\=jbV ;K˯I2'Q~N_擏=/__=?}19ߟ(iznog!b7չƊ9pGLes?QHc:7 K=(9\. dب@S%~NaPnQmO6EFjOؠv*4f8^-q54Y=:%a;# U$ L'qXJTF%jdԾ,7*+fZ\f!HlCcc$8 \z a r_'}kF=Z>SՐ@hC}GﳼUjoKD^d߽qi/v"[N|m8g>mkLLo>El \ۡ\V:5>EX_KͷY|t3Cj.}?|8O6%tDߖ-,^Z̹h9~PBL-ڋp @FuzJɧuk}6ksRl% AB_\Rn?0Nl4Ǯ+ħvKHh ;"Ν٧5QJG6$j?ٳ)TZvq"-Pծ*``'OXOt$053G-9gj~/Gb

苯酚是属二级无机氧化剂、还是属二级易燃固体、还是属有毒固体物品、还是属二级腐蚀性固体物品?
苯酚是属二级无机氧化剂、还是属二级易燃固体、还是属有毒固体物品、还是属二级腐蚀性固体物品?

苯酚是属二级无机氧化剂、还是属二级易燃固体、还是属有毒固体物品、还是属二级腐蚀性固体物品?
按危险化学品分类苯酚属6.1类毒害品
苯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 苯酚
化学品英文名称: phenol
中文名称2: 石炭酸
英文名称2: carbol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 717
CAS No.: 108-95-2
分子式: C6H6O
分子量: 94.1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回目录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苯酚 108-95-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回目录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高毒,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回目录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 (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回目录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录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7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回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5[皮]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OSHA 5ppm,19mg/m3[皮]; ACGIH 5ppm,19mg/m3[皮]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回目录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pH:
熔点(℃): 40.6
沸点(℃): 181.9
相对密度(水=1): 1.0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24
饱和蒸气压(kPa): 0.13(40.1℃)
燃烧热(kJ/mol): 3050.6
临界温度(℃): 419.2
临界压力(MPa): 6.1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46
闪点(℃): 79
引燃温度(℃): 715
爆炸上限%(V/V): 8.6
爆炸下限%(V/V): 1.7
溶解性: 可混溶于乙醇、醚、氯仿、甘油.
主要用途: 用作生产酚醛树脂、卡普隆和己二酸的原料,也用于塑料和医药工业.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回目录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回目录
急性毒性: LD50:317 mg/kg(大鼠经口);850 mg/kg(兔经皮)
LC50:316 mg/m3(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重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回目录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回目录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回目录
危险货物编号: 61067
UN编号: 1671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回目录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回目录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