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持何种态度,我们为什么要持这种态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5:02:15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持何种态度,我们为什么要持这种态度
x[[n+ɑJWi^((QIQ%K$U[s2Œt} h\x8/֩Q&jX/YS$UDM~sػk7׎^뙻8Fj8ֳ6Fzg{͎3qֳ9ۓz~u%.z73ͩm}U< WWvQ875p8+ֳ֧ Y)eL. 7+ꞫL͑y.̫C?Tݳt,\pjN}цVzQE(^Q9/#| @F*kbE~>_{NiU*8"HbE]|z|R䜅+ot%, M,]}2 WQUr'RFNKz{kb:(M8ΫטiPֻsn֧|/&5%T_//G/zb?:r,n[n/@5U+.TrJ[9"sjͬCkoy0Lb;_D,:'}I_ݺ,W_U"+ع^O.BN/U{ZG1|++p_/s`a#~_!Wn *٦Y8dd5; %anUeŅ3zJ{&MBl=;U .O>CUCc{ m+'Khwƙ355ߥ3LkOP>yWyy'MB4UƏti/H&_=z 1iz+lǫr^T6QD*Q]*9hT1E~\ͦs_׫K~(-jS]D$zǣ De2 Zm0Wl> Z?8[RzZ*,欮RѽRf@Qnq; 10 '=QCEF|ac,1VS}QR /|Iȿegy{a'Cvk|DWFI'p1u3: ɑe}-,,h4cFcM D=]1C_;bxt9%E0D?Zx9\(jJB&]OHNsd޾w12@zs` 21wSh%=< ʥ_5'.U*I^ÄyZwU 3 w?BI˂#`Nu$U"f"̻6p\Vk]s377 U? Um:'uҖ 'Ɛu!,x/Zb K:L9Xi\,T_TQ}j?`/:8mˣT&\CGj2$ E[7`ma3)*NՄQT iA_#mB}պQZAkܛbG5:HD/-`b/I;X\"L&`e^t(CG@#^+QoR6`?pj J_t=$ oRLwKb9Q2ˈ6&ͿH(P! !" ӛO˽wDoݗL;B7!LDBb9ݴͧ"&nD&xP:45U:`rtbX#h4[_άotƵqhۚ@]nP'M`Xw6>hcֆ0J:tb5ciHOKEpV" 8a]lP¦L+艹'fPvD._ ,ä ?1ئ>/yeDa~"",:6"]\U' l՜zxG$ VJ-CaaPc-VP>i/s~^]bϼƽloyS¹؆z'~|`פx[Cx5NZ)Kqww1rd1P'};}{M`܆d>DIrST t@%.>&mya{Þ!3k vmT QYQ]S؃0# 0mjR`f{)߅8AC>!RligAm!Q% ?;\۪cvYf-M3$EZ݇j8 Y~B7KNnH|^;Q8\w#FKqj8Ŝpv}Rgd3 ZA),ׯU)}%[э]?'RH6Rw;6۬sT9T1 EXmɪWX.^b+uzF"rld_,UDY2y6 /QLJZUokV)5󈩬ecbm-⮪԰b['B_<^ Ҡ $3p sf=uAx]ŲslWFb<>{6DǑ zG6uEUŇsaYE[2`Sy0"xAl rziPm/#`r(k24i wApjjfNZ*Ϊ t? *$6$J4U}M˲eVmy'"k6" O<,\ I*kJκWvFrb0<X(hiꢽRݴl^95fد\r_&rkvَt~/N`xIǂhCu({g1o6Gtژv^^⾒im1 JS@0Ft5&88 >-y\o#z))A*dqgGv{$[*`NWd 1f=>g "gijh|j b|z29?2̛xzй8 4\R2Ydeɞ{9գk ѲgӾ`d:q2h'·sâͪ9GaѣI0 ۼJF!)]XBvoh!)Դm91\ %nʜe&1Zxnx۰$.ALvllaJعϘH7""(K@|@V`ļ9䛒}1)=@kN-t_=;noڑuelI~ݴ68:rlhi cCr#1pw/+anzިg\zxeLϓ3;{b<^<5)m):a=If_ voQl?t,{3 #?W:N3CwUrZx S0x˸//{fR )Zi$Ap&0_yyJ08Gf֝m$ Ȣ+37a$9\/ï!a:cbiت3uJԧKeSꞒA/)xDُAS9VCXjm60.*QfALVcQ,+tUGۇF *ޤ*YR6h`dCeot`یɸrb~Q9k}嶲A5dNfeM;-}841  29C&Yw[(Vy=ǖ \">!nV?-}c47.Ön;B噲ES[,Q|gin=].Hv/w]lr,HB24՗ZK)1Jyя7HL{?BR\Ƀpn/IER]2̢MDʍk :V1s\%5nSݡR4Pn ;Hx=h$ ߖ{Eu'Lihz}suk?bfnrrEg4,@"U)\@c0gϛV5T=NgZUdmT'?NqлCB3A5F 1g]PzC cMLbx(O A{^w;טQ4lNM:|frg^ ڴ?}27OlN (L.R"30UhsLxp%@q@/:C^Xr=[}X89DpGn?"6{+ʘ(CxAJ< $']ifL#r;-%qp=ߛU?J#QVGI_eο 5LƸ *3R=*LRЂ|I=95駠`TJ(x6`?OH!ֶ H_r*c:M$$S>p{ۃIw gǫ4 ^o)fobnWlfE߶UVUIj&jO}/utlk1 lߔ$`3<;^p ذѷD9)dM#SJ9|P2cڣ' u_xt-|w[dXsCP՞RdV"E7X~铘4K܊*jnN!m{S݀[X$Ƹ9ϰ *g^4T/ʙ⥪7^p)WڧKnmoE'B܌5?KjKK|gX!_Z/<7/b#I\Yuhphn!†tĨ,.?%ua0^ޅx=ֵwkj W]"r8Lyr~bKhlq'dѿ0=n̅,HM6,(?14Ҡ+2\(EȽ3;-D1 $HtR0l ^!WK?uQz-&VGs5 Zěp추\d?{[h{Yp ;+mM/3rU 9L&F2d._g7_Eݯmn0Rz0R,N(m8,3syU#cV'1vT|Fe&5%qRrҚ+b gfU%CU$+ڲG2-گC93_s͎D֋ IQW3z!DdFÆJB04c+WrΑ]_Rnɩ}=KŰd:ߧ_3.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持何种态度,我们为什么要持这种态度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持何种态度,我们为什么要持这种态度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持何种态度,我们为什么要持这种态度
"以我的观点,任何的传统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在逐渐地变化,现在所谓的传统文化的流失,在我看来是一钟正常的现象.因为经济实力,文化与政治相互决定了这种文化的推进,为什么我们觉得中国在逐渐西化和传统的道德传统都在流失,因为我们受到自鸦片战争后,经济文化政治羸弱,整个民族在探索中国羸弱的原因,一方面我们觉得外国先进,因此我们有种感觉连传统与道德都不如他们;另外一方面文化在碰撞过程中,文明程度越高的一方会占主导地位,这方面体现在国家软实力的竞争,例如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的输出,日本的动漫的输出与中国现在的所谓的儒家文化的输出.当然一个国家的转型发展模式在起初文明程度高的一方会占主导,甚至有取代的趋势,但在转型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本国的文化传统,与此来作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经济文化发展的动力.但我看来,文化会走向融合,也就是说传统与文明碰撞的结果都是相互融合,形成自己国家或民族新的特点新的“传统”补充:学习传统文化,掌握其精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发扬实践传统文化,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把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出去.补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努力的学习他的精髓,但是也要有自己的创造和改进,不能一味的只是接受,因为社会是在前进的,总要抛弃一些将会阻碍社会发展的东西,传统文化也是,一句话:吸纳精华,去其糟粕.补充: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是个重要的问题. 
在这里,有两种错误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一是采取虚无主义或取消主义的态度,不问青红皂白,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 文化,把它们统统归之为“封建、迷信、落后”,乃至“反动”的范畴,甚至把近代中国的贫弱、目前中国存在的困难统统归咎于传统文化.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全盘肯定,并且不允许人们对之有任何怀疑与批判,否则就是贬低中华文化,数典忘祖,崇洋媚外.               这两种表面上极端对立的态度,其后果则是一样的,即断送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的发展步伐,导致我们走上错误的道路.在目前的国情下,后面这种态度更为有害,更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前一种态度以赤裸裸地否定历史、数典忘祖的形式亮相,容易为人们识破,一出笼就自然而然地遭到人们的反对.后一种态度却打着爱国、爱祖先,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人们不容易识别其荒谬之处和危害性.其实,贩卖这一观点的人,绝大多数并非爱国和爱传统之人,而是别有 用心的.这就尤其有提高警惕的必要.  
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人类的发展史和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总的趋势是不断进步,这是不可争辩的客观事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论如何博大精深,总是历史遗产,不可能已达顶峰而不被超越.把传统文化吹捧为至高无上的人,正是在这一点上犯下根本性的错误.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理论、原则、提法都不允许改变;后世的一切发明发现,都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了预测和导向.他们把古人的智慧和成就拔高到离奇的程度,如把 《周易》、《河图》、《洛书》等一些古典文献或传说捧为至高无上的经典.又如,对于出土的古代陶器、瓷器、纺织品,以当时的生产水平来衡量,我们确为其精美而赞叹,但不能说成“绝伦”.今天的人们正在纳米的量级上开发产品,古代产品怎能称为“绝伦”呢?就是纳米产品也不是“绝伦”的.  
  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任何事物总有局限、不足和未定的因素,何况是数百数千年前的文化遗产.我们在肯定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时,不能不承认其中有许多封建、迷信和错误的内容,这不足为怪,也不足为讳,更无损于传统文化之伟大,相反,否认这些缺点就不是科学的态度了.把传统文化封闭起来,无限拔高,拒绝批判与扬弃,拒绝吸收现代科技成就来改进,最后一定是断送传统文化.  
  总之,我们对待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一是要肯定,肯定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肯定它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这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绝不是我们的包袱.二是要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敢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无情地加以揭露批判.在此基础上,吸收一切有益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东西,使之重现辉煌,再攀高峰.这才是真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正确做法.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 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

从深圳特区创立至今,关于深圳有没有文化的讨论就从没有中断过.有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有人说,深圳有文化,有的是创新的“移民文化”.一般来说,任何社会都有其生活形态,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文化,何况深圳聚集了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因此说深圳是“文化沙漠”是难以成立的.当然,深圳目前的文化状况也不会像国内某文化名人称赞的那样,“深圳是中国文化的桥头堡”,“深圳有资格总结20世纪文化的事”,“争取20世纪中华文化各个领域的结算权”„„这种观点不但让中国知识界瞠目结舌,而且连深圳人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我们的文化建设也创下了新的“深圳速度”? 
不过深圳文化的贫弱却是深圳内外的共识.在移民文化尚未成形之前,深圳对外展现的是一种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商业文化,而缺少普及型的市民文化和精英型的学术文化.市民文化,如独特的方言、小吃、风俗等在深圳都没有,这是人们认为深圳没有文化、没有认同感的主要原因所在.至于学术文化,深圳在文学、艺术、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偶有奇葩闪现,但均未在整个城市产生较大影响,形成气候,因此在学术氛围、人文涵养等方面深圳不但不能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就是与其他大中城市如青岛、武汉、西安以及南京等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 
然而,以城市历史短暂作为深圳文化贫弱的原因恐怕难以站住脚.综观古今中外,一个地区工商业发展起来之后无不是其文化也跟着繁荣起来.记得美国有位总统说过,我们的父辈浴血奋斗争取独立,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安定的从事生产建设的机会,而我们辛勤工作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艺术活动.记得不太准确,其大意如此.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经济就已经非常发达了,90年代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文化贫弱的状况却一直未得到改善,这个现象是值得深圳人深思的. 
在我看来,除了历史短这个原因外,造成深圳文化贫弱还应该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有关:一是深圳发达的商业文化使这个城市功利性太强,从政府到民间的活动都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二是深圳人生存压力很大,参与文化活动的精力、时间非常有限.三是深圳市大众文化场所不够.最后,文化氛围的培育在深圳长期被忽略,导致深圳文化事业的建设虽有亮点但不能持续.      
未来的城市竞争以文化论输赢.有了文化的积累和支撑,城市才会有活力、有生气、有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和知识型的劳动者已经成为基本的生产力要素,而这些要素需要一种强大的文化张力来构成一个高度人性化的经济体系. 
对于大多数人没有归属感、缺乏城市凝聚力的深圳来说,文化认同感太重要了.近期深圳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显示深圳官方已经对深圳文化贫弱的状态非常重视.2003年1月,于幼军市长在文化部门的调研中强调,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其中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就是,文化和经济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深圳要成为经济、科技大市、强市,同时也必须是文化大市、强市,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我们要认真落实“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有鲜明深圳特色的新型区域文化,不断提高深圳文化的内涵、品位和竞争力.    
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中的一个事实, 虽然胡适博士从前把它看作海外奇谈,但到现在

是无人不承认了.关于侵略的方式,欧美一派贪图金钱,主张把中国变成经济的殖民地;东洋一派更贪图土地,所以又主张把中国变政治的殖民地.至于中国内为帝国主义文化(即西洋文化)宣传的一派,则比前两派还进一步主张把中国变成文化的殖民地.他的口号叫做全盘西化. 
    前一派夺我们的市场,中一派夺我们的土地,后一派夺我们的精神.所谓夺我们的精神,用一句旧话,就是夺我们的人心.把这三派的利害得失比较一下,后一派最凶猛.因为帝国主义文化支配我们的意识之后,那就到人心已死的境地,永不能翻身了.胡适不懂得帝国主义这一类抽象名词,而在主观和客观上都替它辩护,就是他的意识帝国主义化的缘故.     所以全盘西化论是思想界投降帝国主义论,是文化的殖民地化论. 此说的始作论者,是欧美国际帝国主义之物质的和精神的支柱所造出的国际学者胡适.这只要一看他的""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便可明白.到今天,继起的有陈序经和梁实秋等.他们更进一步主张抹杀中国自己,说它只能模仿帝国主义文化.梁实秋更明白说我们不能创造,主张创造就是夸大狂(大公报本年6月9日).这无异说中国人只配给帝国主义文化当洋奴买办. 
    如此,那么我们的介绍工作错了么?这在从前是进步的,有文艺复兴的价值;在现在,""1927""以后,便是保守的东西了.而在根本的意义上,过去有创造的价值,并且是作为手段看的;在现在,则甘于介绍,反对创造起来. 
    这样的介绍,就没有文化的启蒙运动的意思,而是一种文化的殖民地化的思想.中国人底识不应该独立自由地创造,只可以隶属西洋. 
    但是,中国可以创造文化么?可以.十八世纪的法国,比当时的英国落后.他们介绍洛克,却造出比洛克彻底的认识论;介绍牛顿,却造出比牛顿完美的世界观.十八九世纪间的德国,比当时的英法为落后,然而却出现了康德、菲希特、谢林格、黑格尔等大哲学家和马克思、恩格斯等大思想家.二十世纪的俄国,比英法德都落后.然而今天,自1917年以后,竟成为全世界的新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先驱.后进国在文化上有贡献,简直成了一个法则. 
为什么呢?理由只有一个,即从历史发展的尖端出发.明白说,即从先进国所暗示的发展方向出发.换成大家所周知的话,就是""迎头赶上去.""譬如工业的动力机关,如果先进国已经由水而汽而电,那末你就一直从电起向前走去.这可以有创造的余地.若从水起,那叫做随后跟着走,永远都只能模仿,不能创造. 
    这样,在文化方面欲有创造作用,便必须从社会主义出发.因为它在西洋文化是方兴的东西,急待人去发挥其创造力.俄国就是因此而走到世界文化史前面去了的.若我们的介绍,从资本主义起,而且只满足于资本主义,那就绝没有创造可言.因为资本主义在西洋经过了三百年,到现在,它已由萌芽而发展而衰老,没有创造的余地.介绍这种文化,显然是走下降的路. 
    胡适、陈序经、梁实秋等所介绍的,表面叫西洋文化,其实即资本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他们随后跟着走,一辈子都只是步人家的后尘,当然感觉不到创造.所以胡适公然主张模仿,并且说模仿就是创造.陈序经的全盘西化,即是全盘模仿.梁实秋则诋创造为夸大狂. 
    这样的模仿,是文化的投降.中国民族啊,倒在帝国主义杯里去吧.它如果要把你变成经济的殖民地,政治的殖民地,那末你就应该进一步变成文化的殖民地! 
    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人不然.我们要求经济的独立自由,要求政治的独立自由,更要求文化的独立自由.如果说前两个要求是一种实践的行为,后一个要求是一种意识的活动,而人的行为又必须通过意识,那末文化的独立自由之要求,是解除经济压迫和政治压迫即整个压迫的开始.它表示中国民族的觉醒. 

    在八九十年的压迫之后,尤其在""九一八"",""一二八"",""河北问题""之后,主张文化的独立自由,是知识分子之精神的抗议.不,还是中国民族在新的压迫后不甘屈服而要求整个的独立自由之新的开始. 
    打倒文化界的洋奴买办! 
    从历史发展的尖端创造新文化!追问:简单一点啊!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要持这种态度补充:应该持何种态度——
吸纳精华,去其糟粕
为什么要持这种态度——
因为任何事物总有局限、不足和未定的因素,何况是数百数千年前的文化遗产.我们在肯定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时,不能不承认其中有许多封建、迷信和错误的内容,这不足为怪,也不足为讳,更无损于传统文化之伟大,相反,否认这些缺点就不是科学的态度了.把传统文化封闭起来,无限拔高,拒绝批判与扬弃,拒绝吸收现代科技成就来改进,最后一定是断送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