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与文化底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0:21:47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与文化底蕴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与文化底蕴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与文化底蕴
北 京 四 合 院
萧默
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
北京四合院规模小的只有一院(图一),多数有前(外)后(内)二院(图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外院横长,大门开在前左角即东南角,进入大门,迎面在外院东厢房的山墙上筑砖影壁一座,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由此西转进入外院.大门之西正对民居中轴的南房称"倒座",作客房,外院还有男仆室及厨、厕;由外院通过一座垂花门式的中门进入方阔的内院,即全宅主院.
北面正房称"堂",大多为三间,遵守着明清朝廷"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的规定.正房开间和进深尺寸都比厢房大,故体量最大.正房左右接出耳房,由尊者长辈居住.耳房前有小小的角院,十分安静,所以也常用作书房.这种一正房两耳房的布局称作"纱帽翅".正房前,院子两侧各建厢房,其前沿不超越正房山墙,所以院落宽度适中,空间感觉甚好.
厢房是后辈们的居室.正房、厢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门与这三座房屋的前廊连接起来,可以沿廊走通,不必经过露天.廊边常设坐凳栏杆,可在廊内坐赏院中花树.所有房屋都采用青瓦硬山顶.正房之后有时有一长排"后照房",或作居室,或为杂屋.较大的民居可以在堂后再接出一座四合院,以居内眷.或更在全宅一侧接出另外一组四合院,也有的在一侧接出宅园.(图三)
开在前左角的民居大门称"青龙门",按后天八卦,北为坎,东南为巽,故宅门的此种布局称坎宅巽门,按风水观念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宅门不设在中轴线上,使得从宅外进入必先通过一个小小过院,有利于保持民居的私秘性和增加空间变化(只有王府的宅门才放在中轴线上,认为以王侯之尊,即使不作坎宅巽门也可以免除外邪的侵害).其他地区,不论南北,在一般民居中,坎宅巽门也十分通行.宅门都是一间,按大小和规格又有数种:如广亮大门等级最高,进深大,门扇安在中柱一线,前后各有一个空间,前部空间两侧设守门人条凳,额枋下有雀替;金柱大门较小,门扇前移,安在金柱(即老檐柱)一线,门前空间也较小;蛮子门更小,门扇更前移,安在外檐柱一线,门前没有空间(图四).以上三种都用在官宦人家.再小的是如意门,有的面阔只及半间,门扇也在外檐柱,用在虽非官宦而相当殷富的人家.最小的是墙门,没有进深,门上有小屋顶,或模仿西洋建筑砌通天柱(图五).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从外院进入内院的中门,通常是一座称为垂花门的小门屋,施悬山"勾连搭"顶(即前后两个双坡顶相接),造型玲珑,相当华丽,预示由此进入内宅,丰富了内外二院的景观(图六).在垂花门后檐柱处常设门扇,称屏门,作用类同仪门,平时关闭,人由门前左右廊道绕入,遇大事或贵客莅临才开启.以中门间隔内外,不仅保持了内院的安静,同时也含有宗法礼制的意义.宋代一部生活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事林广记》说:"凡为宫室(此指宅院),必辨内外,……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女仆无故不出中门,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可见,中门来源之早,是区别内外所必需.
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庭院方阔,尺度合宜,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遇婚丧大事可在院内临时搭建大棚,以待宾客.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几个大小空间,但分而不隔,互相渗透,增加了层次的虚实映衬和光影对比,也使得庭院更符合人的日常生活尺度;家庭成员在这里得到交流,为创造亲切的生活情趣起了很大作用(图七).
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以减少阳光.西北甘肃、青海,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各地的四合院,适应家居生活的需要,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节选自《中国建筑艺术史》第九章《明清建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