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思维导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5 17:40:22
高中历史必修3思维导图
x}n+ɵ@ [.}۰_E8#H͢fN%qT12O d2TpC&#cر>>6W3Mͦę;T'ïo'eKImbl^F9ʘѬ7tޓxzsOс)˛?'ZXD=ln~Jm3vNuvωωd@6bV9i2: <_;u>d.܃T.Miմf8pe罄߼ij0=9vlt 1~u_mNnr&☹y&!m3E!3 o2/d>;46˕~4Zk˻Cn'g|ůL j2'= ޼O+ɮd^K8M :O +VܴMyǤ>!Izwh]{/ƻznirg/4]2wUڻRx3\h3X46>؇7ۡ}xq~v Fڞ ?Ck9np8z;*9˕wLyp[.۪껤Sw4iiPi:xEii[ӱJ2:]ULw7\2ʚl(l,})x =s3-t !gqS|&d;zf4[TC/f:[ql "7"WйT2hnHZI^WѬkfp&uOW|~wdU%ө©\aHTŔCDQ`PM_t%\y!rmf#6m8}7UỏQuFwPØr1{0Gۡx5Kp-sj<$S\"5L{ϝFrNu)s ζ]$?B5R$un '7@_#U{ ZSwޛf%gu7VrEz9!Qy"8U$B/wI !%j`6X|k`&Y3*0 nRol?:G ou]p7,rI ' x\w KUF'9\ ci#h]3"fgdM3}v~tV8Zy5}>CPF$ŶٕV`!V \Oc\;e f3 eM0&t9}6?( ٙn*rt)].uMB֕CRݏ6na+L9B[m=)[A $mLyL5YLD (&;U] *XPGmR@xӽbnns6>tky3IS?S-ﺷUkH h iZrsr6=^uC{GOŸʵh~CC2>Z~[X4^1uxέn}t;5tH,I!S\}\bjiTzH1n\r{1"'ZX:$rY.Ֆ) qXUe6,hG<إigHGߙ_χi9V=̆%_ R/g +D9j%"ݭ; !R33:2Klɠ!ޛd?H7BM 4MZth0N}u U!nj0&5q1 YSr76o!m%N0)\.Ɓ{;SCqmB;g[q'V:o mW.d٨eÂԫN$$O}iJW<@ fx92GX#dBI1Nf?~>Q |i%#w> , !#G!MV/ ̟w^7'z;D'!10:JedҁfW8(qm =9mCWp.`?sهrd s{&5"z4r*LE U>@qJXAmɀAWبfPSD "s{1Ond'H:tCߊ SI |RʛC dN)@9'ѝC<w._v>likeZy|\8Y|3gpwB~3{7bQ80؍FȀեf> RbÝל`[W4~y{BH0 paC ZqtKiꠅpJ!PZ@ybjޭ)nS+١;7ֺ L'=nFA w" cMV ;=@p];`/ /d J s[67a~C:ӧ53yQI<ƁKP;; ԗeծS{`ӝ01=.5龮R9J!U5h59X#m[Y/~ iDx#[J26݂9 Sp۔n-Ie;2*B^X.Ip7u*|{|C^yfo |ᒅVz., Y>Yk iRø) RNuEܦVd0ho Lp~Aw+a5hQHRd;Jw* *{llplgǛִ0i5rA'a):og&~&nPV4AhB-! =gai"i'k.7T(퍩_Ƭ8LrY}JEId6r%F#4&,H1%K=;;{;7rLA7je|>kͫod`Q ON/s3?I9ݡe[`sVtܻ!2MT__`a /btF"0۠I 2_K}x-l:}"`J!v %c XҴv ΢%C CliŝraJy0o#SnkomC0O&Q0Rftm4 (=و cS7"CAGtO32Oé J\]3WflpbAuңlkW8q8;@x5jn%LkN';xmV\ּŅ|lLq xK |wZ͖5Ͻw'8碎nvTx7&YWL\zuα#Jvĩuza~#>> L4GTqL6-@Z cI~ ~<$&y9P(~iyj9&y O $Q< 6Ӻp/`-efgԯdholuɣb{M vƻ-VoG5;V4>=(l6#)5=Th(}; 38[͍ڬmeX>,9p:vYSwQuǹXS2,8]曜ړ22ZʔoMGM|:4jƏpSfy#d;/P@g>.7g{6H`7qIYFjx$~#"arl;Q0$a X| LWY/O _6Q/ls mlF"@J^WwTh1y}m PR4=|gwtk>C+K6" Y-&@y7E3or_T%l>O{r!ZUmK*UlNK0%+IN ;#S2 1$5,moQaK?ήN)PH?WF;Bb:+8TB!L?N;f-QuMO B24d \HՁ¢wW0$V૪4)N|z2`XP|ڈzh^Ϋ)(.SOR,fՇykGrʃ`䪫mZ) 9j4mFƳy3!Û/Vu$ίj/9'0CEqSM+4S[-! EH( Cg$Fst\|n3o d$\1>+άWǔ-/^KX'-dfDh%\,hף/m=q A7fh,"OK8LQ7˗fpHgTAe``#;8b%p m4) .h06!03&v_#,;)ʷ2ӈ"H'^\a@ehE.1<(pLLbU'aYZϴ>Ɉ>chnNs&T7_䙝rI6-B2IwoNl5΢9Z#u)anƜ|Υk$07gH_c@?Э@|e6 xB\KFQQM%mihM+p:Z̫ٹ@nk5neCNX&T"s7ۇih7gRJw=1lu4Bb Lv4pXIi0jtnvXGWvQ~tmќ #0{F_K4rV1 Tڊ\ pomYPJnhu1R.  @ܩ):Qk}a`h ( Oe@gAnDX]8_L2)48Эǂo32Ϻ9ANE6p>bv:V/-D'NOLuup,\q`m{mZ NOOϳ.'~NC*3 ,_.He IGIpeCFϒQE $ կ#^R( Rݻ+s<m3OV;zniLkɤ_Mf\:BӸ s{dy\R!?t[~%s9q%b$ Lܽ=Ƹ]DM$ KrY;#wj5&hIxE^; 0}%<- F6jLrGMWLsd‚t M㑛SޝFa^MwM =)'<ꔈYt޷큨^3 mnZ͓򿼝Sj/,Apb=G<\H6wr 7_:8o0/. n H+x=UgF s'Rzm$\8ݡlC4@Вp" UĖSBq4q2H` UZ|0j vת>ZptB^ӈܻrܺVQ"jB#:)1cV53*%KäFO'ylpn)wz; W Vj1wr:=I1j-!| WOO3-MP@kۮPlUh^ 6\k5L={NwUrA0Xx`]=Jb6rZ*c~n3qcvRC.Vk-%DPJU1~2ା>D-u&uSGdUx\sH tV?-0F]sG`ݦI)F"A8vjPO4Y3n.)y8: Cʦ}༵,ƱZ%N " kxv'~-J@ǃʟoPF?bXf` `UMKPĻ' oh#@դI2ƛIF3|8sN+q"MTS^_+c''꿅⨬_'348MU'P~!Z /BXܐmq&bp#Iw} P+ dA&:3V48RTӲ_{&5vja9*AX-G|)yG ϖsE@RxGTqY%2Mi,? hIp ÛA;!_]L9Wc)8yxכ*8=ۨquK(C\e2ӽCSS.)r;ÊBnUxq冯ٕ +a&rCwF@2 Zkߚ4IDQQG84gQsJY^nUxNX~]n>_,<>,V<+Ȥ\gx[49gP Nba~c!fOT*?{-SL)(@ءe%”,tȱ_'d}1RUyp$%ҞJQ}ӠEjrxsz#+S?[1o92)>)YJ _Ɋ{vcQд#O"UJ03x`1x E>k<\Q2Ǡ7CQUW%j s͋㪍;T"  +%)fT^B!YwB`:, * ڇ a?q#CQ!Nn -AiPmٱI&l5?; 1JMfʥZ > R )kzEd]x_[Y}u%R`'2U?!0zuKwÄmx5;^<ÿ75,9/Zww!1I8gщbBm/|G."lj ^mD,VP6ꡛ1&uh~y;ݡiT2eQru50Saq[/6\@y-YaWl@س`,LkjO/V[u6>>f-3C:]h??4Oz^>di<xR]ݕSȘbekSz{Y ]}r?7b>icޔWЊ,!Ehkmȑ3҅C ≯ rkѩJ:̼S{KcqE$SYƭBA#:PfU+LPrZ&i-w$@_WNmݲu3ymjBXl0ԒUje}ރH`_COcQX}!#n iT|}k3a dz ?z0JQ,F]E{I UzB;Ѐ2)iڿGU!ahh3E97ͣa`HFԛa8Kq@4dVV^̜:m7.Q =Dy".zB;!'¹"#MnճNr"v1cU*CS,z㸓9sۃ2[VG)ՍUK;/|°3706oD$Po [GtzKEI%$\NX I QB2w]rÄOߩj\UQ,jL%(K^ǧWṇ^)W|Y6o+Eh`ӌCn 9etʋ\RPBb*A%Svh! f7`^N$'y;:lu82Qcʀ0crNLl_zZdQ̫Y*U/'W2[t;~ *$~ T#V%8ZA*5 TWQq( ^'57]Y;S]w*=OryQ*Nʓ[:GĊ3C*_2 QH kKPcNd:/AÅh?C+[o,^ߠ|`` K 2Zn8

高中历史必修3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3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3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
  1. 背景:
  (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3)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时期 人物 主张 (列表)
  春秋 孔子 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 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战国 孟子 ①政治:a.发展孔子的“仁”"为“仁政”思想.b.发展孔子以德治民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善”.
  苟子 ①政治: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恶”.
  影响:战国后期,儒学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后来发展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三、道家
  时期 人物 主张(列表)
  春秋 老子 ①哲学:a.认为世界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b.认为世界万物是不停地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不断转化的.
  ②政治: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
  战国 庄子 ①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精神自由.
  四、法家
  ①集大成者:韩非子.
  ②主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主张依法治国.
  ③意义: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学习探究】
  1、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列表)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2、如何看待儒家的“民本”思想?
  提示:
  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②它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加强统治的策略.
  ③虽然它与我们当前提倡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梳理】
  一、从“无为”到“有为”(新儒学的背景)
  (1)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 但诸侯国的势力日益猛涨,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
  二、董伸舒的新儒学
  1. 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 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2. 内容:
  (1)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3) 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 提出“三纲五常”儒家道德观.
  3.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4.根本目的: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主流地位的确立
  (1) 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其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 措施:
  ①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将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规定为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③国家兴办太学;地方设立郡县学校,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 结果
  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②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学习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提示:
  ①地位: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②主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新儒学谈论神学.
  ③功能: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梳理】
  一、三教合一
  1.儒学:在汉武帝的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2.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3.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4.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5.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
  二、程朱理学
  1. 背景: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宋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 内容:
  (1) 二程的思想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2) 朱嘉的思想
  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人性与天理一致.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 特征: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为核心.
  4.本质: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5. 地位:
  (1) 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 朱熹学术影响到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还传及欧洲.
  三、陆王心学
  1. 南宋时期陆九渊的思想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2)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 明中后期王阳明的思想
  (l)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 强调内心反省,用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学习探究】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提示:
  (l) 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
  (2) 积极:注重气节、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体现了儒家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
  (3)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了人性,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进一步巩固和凸现了儒学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梳理】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 内容:
  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 内容: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 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 内容:
  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 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l) 内容:
  ①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③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 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习探究】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阶段 时间 地位、特征(列表)
  产生形成 春秋战国 (1)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苟子的改进,体系更加完整,但未受到统治者重视.(2)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包含民本思想.
  遭受打击 秦朝 “焚书坑儒”,遭受沉重打击
  确立正统 西汉 (1)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当中,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趋向官方化、神学化.
  走向成熟 宋明 (1)儒学从道教、佛教中汲取有益内容, 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2)由理学发展到心学,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过程.
  自我批判 明清 (1)出现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2)批判理学,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
  儒家思想之所以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正统思想,并不断自我调整,是因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能吸取“百家”之长,不固步自封,更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发展.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知识梳理】
  一、智者学派
  l. 产生背景
  (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研究主题
  (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
  (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3)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l. 苏格拉底
  (l) 主张
  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
  (l) 思想主张
  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亚里士多德
  (l) 思想主张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 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学习探究】1、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2) 不同点:
  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1) 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2) 不同点:
  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权威;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②对道德来源认识不同:孔子强调人的自律和社会约束作用;苏格拉底更强调知识的意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知识梳理】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十四五世纪, 意大利的一些工商业城市,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对当时统治文化思想的教会不满.一场思想变革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二、文艺复兴
  1. 背景
  (l) 经济:意大利的一些工商业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 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追求现世的享乐.
  (3) 文化:接触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2. 本质: 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 核心: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 成就:
  (l) 文学三杰:
  ①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 ,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代表作是《神曲》,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代表作是《歌集》,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 艺术;达•芬奇等大师(美术三杰)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
  5. 扩展:16世纪, 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6.影响:使更多的人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略)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皇的统治.
  【学习探究】人文主义有哪些特点 ?
  提示:
  (1) 重视现世生活, 追求物质幸福, 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2) 主张人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 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3) 文学艺术上表达人的真实感情, 反对虚伪造作.
  (4) 重视科学实验, 反对经验论.
  (5) 强调发展个性, 反对基督教之禁锢人性.
  (6) 以人为中心, 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 赞扬英雄史观, 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
  局限性:过分强调人性而掩盖了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造成人的私欲膨胀.
  第7课 启蒙运动
  【知识梳理】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 背景:
  (l)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 , 挑战教会的权威.
  (2)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2.概况:
  (l) 开始:17世纪时,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2) 高潮:18世纪中叶,法国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 扩展:传播到德意志等其他国家,启蒙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3. 核心:“理性”, 即主张人自己去思考,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4. 内容: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 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5.性质:是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①反对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 倡导君主立宪制;
  ②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2) 孟德斯鸠
  ①反对君主专制,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③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3) 卢梭
  ①阐述“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③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 人物: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康德, 总结了启蒙思想,代表作是《纯粹理性批判》.
 (2) 主张:
  ①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 提出人就是人, 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主权属于人民, 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l) 欧洲: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 世界:
  ①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学习探究】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发展?
  (1) 从批判对象上看, 由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扩展为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 从涉及的领域看, 由文学、艺术领域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
  (3) 从批判形式上看, 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 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 从思想特点上看, 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 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知识梳理】
  一、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成就 影响(列表)
  造纸术 西汉前期, 已有纸, 105年,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印刷术 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 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二、数学
  l.《九章算术》
  (l) 内容: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2) 地位:
  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 计算工具:最早是算筹, 后来演变为算盘.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天文历法
  l. 天象观测
  (l) 中国古代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 天文学家石申, 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辑成《石氏星表》.
  (3) 制成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2. 历法: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四、农学与医学成就(列表)
  项目类别 书籍 作者(朝代) 地位
  农学 《氾胜之书》 氾胜之(西汉)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四大农书强调精耕细作.(列表)
  《齐民要术》 贾思勰(北魏)
  《农书》 王祯(元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明朝)
  医学 《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东汉) 被誉为“万事宝典”
  《本草纲目》 李时珍(明朝)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学习探究】简述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热点链接】对我们深刻启示:
  我国四大发明成为世界科技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四大发明在中国和欧洲的作用大不相同, 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因此, 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不仅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更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走自主创新之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知识梳理】
  一、从《诗经》到唐诗
  l. 先秦诗歌
  (l)《诗经》
  ①取材范围及构成: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分风、雅、颂三部分.
  ②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③特点:以四言为主, 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2) 楚辞
  ①形成:战国时屈原创造的.
  ②代表作:《离骚》.
  ③特点:采用楚国方言, 句式灵活, 易于表达情感.
  2. 汉赋
  (1) 形成:以楚辞为基础, 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 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 内容丰富,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 代表作: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②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3. 唐诗
  (1) 繁荣原因: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2) 成就:
  时期 代表 特点
  初唐 王勃、陈子昂
  盛唐 高适、岑参 边塞诗:描写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孟浩然、王维 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
  李白 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美誉
  杜甫 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中唐 白居易 创作大量讽喻诗.
  二. 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 产生背景: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2) 代表人物:①婉约派:柳永和李清照等.②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等.
  2. 元曲
  (1) 形成:由散曲和元杂剧构成.
  (2) 特点:通俗生动, 豪放飘逸.
  (3) 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等.
  三、 明清小说
  (1) 背景:①政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工商业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
  (2) 特点:数量繁多, 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
  (3) 代表作
  ①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四大名著.
  ②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③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知识梳理】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 汉字
  (l) 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原是文字是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2) 形成:商朝已形成完整体系.
  (3) 演变:
  ①序列:按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
  ②趋势:由繁到简.
  2. 书法艺术
  (l) 发展脉络: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 , 以后进入自觉阶段,成为一种艺术.
  (2) 基本特征:
  类别 特征 代表人物
  楷书 笔画详备, 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审美价值高. 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等.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
  二、京剧的出现
  ①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表演;
  ②道光年间,又有湖北的汉剧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
  ③经过表演实践,徽剧和汉剧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后来的京剧.
  ④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出的程长庚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名艺人.
  ⑤后来流行全国,又逐步走向世界.
  【学习探究】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 先秦:原始社会, 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思想活跃, 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 秦汉:秦汉时期, 国家统一, 生产发展, 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 文化由此得到迅速发展, 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3. 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 同时社会走向正轨, 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政治黑暗, 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 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 宋元:北宋重文, 商业繁荣, 市民阶层兴起,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汉族文人进取无望, 心情压抑, 促使杂剧繁荣.
  5. 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弱,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商品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