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文特殊句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05 19:29:20
高中古文特殊句式
x[gr#r,g6^ oeBXE:bC@AIxe^A_VV7f\(b,LVVV/j~wĞE-+ '5(tĪ/_\bhkE*N>yzӞ-)M 4Y_#Abh ]r^^a89eR݈=vž٭l^˧Vu,&Of6^,dEzvi)?OYs [~3ooɠ."$N^NFc"h2Vp;`X7$hD|dٛ`'zű:3A1%"j:fd&? -bQvqջ"rƠ7b*qko/{0GugD XpR&ODc+x'1 R>iʞB@L /m"hfJGGKJ%%LV,H-]B_2"GP'Ķ!YR X,,@^=kD0Ze js0T7`LĞEWM~ʊe%o֭^Է}llH f<ȣp}ߞ-ȏ]FG,/6ECGEY"qKNmHְ `ge `sn#g33aqf4aGDM wPLϲwD4uaׅ2ğR! p<\Ih;b 2| ZAӇhZ JnF&y;3@m<|żpU G^f|3B?`,8؊ePirad9C tYɳCkRc) &;r;RK/iS㋷AUlz7ؼܻ 8gK}zIBP7oh^c0+_ %YT (pM!ɵ<,|[F2ɼ@¸ڭ X&-r' 88TS!J?x Jĝخ {L{ ޱק&B&'C/Z8h % &qʻsgŹr3*Z,Cr"6q:`5 G X>NNU~GtVJ)-au^MblCۧ&*KDnb3! |irc9mK~%9,)Dh1XuX5 cF 1 1hkXljVE<"KЪLƭ>}9.&m2ԻI+7']y$9a)\n!PJkj8S%&Nh"vwt5ь3,YkHA', m2o#"Ev r,G|1 Å1 Syj'eݞ| &$50ϋH۳4G TlEL(bӒ+*,ˮШÈ̳B,Wu']qkm?;>\#g~%Fc,"+s{=[Ռd"͋4҃Z0/bI4|8,m؟DMAI Rḵ_GU.X uy }[wڈm`Z#Fj f?Dܹ8ۥ@ 3YY8/&Xdat()DL$O-w^'77x\]@̦K)%-4a[2ͧgךP1h hjKh0U8i7 O~o=IJj2FEZǡ#J(U $vg ȹ,bu.%G|nr2G y1T>-jZZhK(ZޖTR䭓gkX-YUKⴅ-')'_l"݄6"s$Z.'"Ĵ,|>/ʑs{#7QxoD&uY:!}QsvZZޗ,YوS[;z YK?89|;ꮏEI>y$_Toe߀ŗ>a\ʙIUíB{F2/o~ɢH9mR`F!@ -&"[LUMpp@y^:_)'#FebWM.V QQ-> ]2~eYR12g-4Ghc?eEv`?8EzASQi]}O@ENyE)ڗ,_@1"wH=5\ҞmU E:EԦIB߬7Pe~qF ; #%ve>u?͕x#%KfN%rO:4*PQ?S/ L!r2ȴ~sn TGM FpsT"Ʌ_Ԏ!ruQ8pN#T}c2@+nt%/1j,D,}Wi 5f- ?rr\_Aj3kŠu%:VޭǘSd߫8H~$1nY]&*3/VNcXU-iNFP%kddkL*Z[rγSH;%f'dᣩ=}r;q";|cX;a{N" _!@^_T_9hD%*>V S Y:b|-9nr&T)O~ Q9_ !`ϳbLj}k9DUqW % orX, cʳx cÇ) C#%u4 Eڕò I1ϟ?e*!.Ub-,5@iEcƯ~ArMb4XӇ)@$N6jw*C! ws[Xtwiވ;?NmceCAn\-H8 " VD.mH9`.fh@*b}euoŪWm\L'J1j26@~}SuK?^5 Q4U8*K*S'4pUس9Z.t K2ntfC,:X1_J Ad`㌲"aW3>,X9X:h t Ńa1Ncț?s7D<_ 1Is\s>;׷Pr7pZq BnC[H_*q2fϿ5 t "GaF7K-}qb$َ!x!HT%3$;rDT"=ZXBe2Mx?XpͿ=\5JNe/.jStq[DNBA#i{2Y3_CXG>"܋^mEC ~ʾhR1*ܤ[?mSLݞ4]@}L ]S-C01a A=d:%37PQɜ?&3[|+j38$(yx,\ _Q_ 9і* mޓC1 ;#ўIgs ^}Vgl{@#m&R*Xv/_o߳ݿl5&. :w՚~ d\<Ҹ=@T[PUW5ЁzS>8>F3Pu|ͭY&ޢR(' ԩq`nK׳֚N0{)c"sXv0KUOw3"8W"Eׅs'=? pK`'yg wRmn1I[ ?@Nۃi˙e02g4a-erw7%I1Jr3s8}l.}{:u`\1+zGa5Sjh粲f߬'#72zfcm/V;ޓXHO;[ :CK0=N]B^($E= C~E^n3~3m+ F/f~-a Ї 1_Cg@nʃ?qH蝠m%Zz?u =./;ߩMG^?Yb;"D]BgKƔHE2N٣^ Vu*m9Ot5?5%MYS99ZOvK`کqyJKq0&Z)$Q>RsZDgzNyL1x~TӯDeW 9f⚤y/Q;^.r^VArӂ=1|d\?'lr?Kə5|x0 Yڎx>|)~ C#h.P.;M?T=13Lw ˢ}uP7\Jċ&]{5w88ʓB 9 vu`{W%HC;`ٔ{-:}+s~lC(]6ScEoaS5Ck,߂@ޯXݯ%B:M~hE=~lqlqPS3EV,6Bx*~?~r?

高中古文特殊句式
高中古文特殊句式

高中古文特殊句式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一)、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8226;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实施过程: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8226;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
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主语后置;固定句式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主语后置;固定句式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实施过程:
(四)、主语后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慧). 《愚公移山》〈列子〉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虎丘记》袁宏道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美哉,我少年中国.
五、固定句式
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比怎么样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荀子〉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逍遥游》〈庄子〉
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示被动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
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见…于…,表被动的固定格式 《柳毅传》李朝威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8226;秋水》)
——…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⑴"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⑵"……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
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
⑶"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⑷"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世方乱,安以富为?
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胜自磨剑,人问曰:"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吾英王,奚跪为?(我是英王,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
⑸"何……之为".这个格式的意思是"还算得上……"、"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
国仇未报,何以家为?
何以名为?臣夫桑下之饿人也?
⑹"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只怕是"、"岂不是"、"莫非"等.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得毋有病乎?
"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
求,无乃尔是过欤?(恐怕要责备你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是晚了点吗?)
固定句式总结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