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二者思想异同及其对后人影响,请详细分析,感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2 18:50:53
庄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二者思想异同及其对后人影响,请详细分析,感谢!
xX[r"J~QAocf- xCzFPDRffxs3K4q?GHU7>ι/a9pʎA-zT^^)hVԒk*#JՂ+5~3rmɶt?~> Z/|#G6.ZzhR{_LO [7.p#fX/>!2x^ANaUT>敚5y V{y3=ϓUv>pxŕa I9̈:luڞhʆ !`6 u?Žb/fxuFN x; ]i>/ɟ _`ϖ:d1# y,*=-tN^iN2﬋U-:^-N&2IuJ= KNo /:ð=^Qt*)$5T# (0AfpT D6cL4[6x6NAE4 sNjԪAѠB\.xԋy5[knPM/VVWE-9TFL'xJ&d\%$Tf o!" ؓa?BBܴmC)kȅ4UTdҹdRL^A/t0@Y_M;j7`0`^r *8%bL΄K?Cj1leTjޣˍdw\~:yQK|O,8Ʋ/3"ڜM.D^blD=hm(Ո >pO) k5viԕ(@FL3"]lkئ >ۊ3F-N~pOލQ7L.Mr LGB{vQ X$wPɓhԴ'x:SPLm:[vtksAT8\.#~FGzOh7fPa 7ys sn:0]< 1N[cf@|M :-z0M231bDG\L 65 PcU/͍%N#'ov| WaD:hL>'t_CSHDe&s:;{˒C$x } bޞp^dMDQyYh*L8rӌoe PL%NXtH}Y6['7zXYh4/LE/6,eQNԵ6v*ŤG;9^ 6hr51bEk-!:ጢfK_rsуnC#ƿd:,NPo agI-Ec )]1vB'TտW)8Ƶwp=7GUnh{/#W 9#iH R-"qritǎNxyC͐Rl Ђ0Fsy Q!6u^q~;|`牭M ^(;\Z~Ig~b42Ρ(fi7$FQ7cnT,?@xվZ(k׻T]Fxkm3fV`߉Ϋ~'MP_nMl)o}gQ4xƿa#%k ,fUV6htR_"3X">dmvynOU#IUТld?~0e  {~% Jr6<)8=ڰ (H z%RHg[=i.Y⦈0hq>63>]Zb < /'LaȍL>-3ZǧE)7&s2>-K 5~6舻pT:s(^SO?[M<

庄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二者思想异同及其对后人影响,请详细分析,感谢!
庄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
二者思想异同及其对后人影响,请详细分析,感谢!

庄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二者思想异同及其对后人影响,请详细分析,感谢!
简单点说
老子追求清静无为
庄子追求随心所欲
复杂的:
老子哲学与庄子哲学在认识论、古代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道论等方面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社会观、政治观和理论体系上又有极大的不同.庄子认为生死齐一,无就是有,有就是无,实则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其意常超出生死有无之上.及其末流,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故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因而有与世同波、安时处顺一说,老子认为天道无为,实则无为无不为并重.《道德经》上下两篇,一曰道,一曰德,德者得也,两篇中一半篇幅是在讨论"得"."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老子·二章》),用心乃在不去.庄子在社会观方面,只是一种消极的处世哲学,所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恢恢乎其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其精义为艺术论.老子在社会观方面是一种独特的治世哲学,所谓"反者道之动","负阴而抱阳,知雄而守雌","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四十章、二十八章、四十三章.),其精义合于兵法.《庄子·知北游》:"光耀曰:'予能有无矣,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何以至此哉!'"对于绝对知识的追求如同飞蛾扑火,有一去不复返之势,在抽象思辨的本体论方面长足进取,一贯到底.而老子在本质上则是致用的.老子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行文常以圣人称,如侯王之说策.致用治世和消极处世,这是老子和庄子的最大差别,也是老子所以能先于儒墨诸家而与秦及汉初的政治成功地结合在一起的原因.
老子和庄子虽然有极为相同的道论、认识论和逻辑推理,虽然同为早期道家的哲学大师,但是在社会实践方面,却有着不同层次的引申,有着方向相反的哲学目的和社会观.老、庄虽同为道家大师巨匠,但如从人道和政治实践的角度予以划分衡量,二人却要属于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思想体系.老子与早期儒家以及其他先秦诸子趋向一致,而庄子则独立于诸子百家之外.
老子与庄子的哲学目的和社会观方向相反.窃以为,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虽然涉及面都很广,但又各有偏重,这种差异既是时代打在他二人身上的烙印,也与各人的性格分不开.前面已经说过,老子哲学本质上是历史哲学(政治哲学),庄子哲学称之为生命哲学(个体哲学)更恰当.庄子追求个人的自由、个体的超越,在这一方面,他已超越了老子,却也似乎走了老子的极端.
庄子直接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他把道的理论引申到人生方面,多方面地思考了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庄子认为,人的生命异常短促,在短促的生命过程中,又会受到各种社会事物的束缚和伤害.特别是在庄子生活的时代,残暴的统治者使人民大量地受刑和死亡:“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他思考如何在苦难的现实中安顿这短促的人生,寻觅着一条通向精神解脱之路.为此,他提出了下列主张:
第一是提倡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
第二是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
第三是采取安命与齐物的人生态度.
第四是追求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
庄子一开始,就尖锐和明确的提出了老子提出而没有深入讨论的关于人的身心与世界的关系的矛盾性质,他说:“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恭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 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齐物论》).这意思是说,人的认识,是因为有“我”的存在,人由于自己的身体与外界总是有一定的矛盾冲突,所以,自己的身心总是有许多的不自由啊,人究竟应该怎么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