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用,和为贵的出处,具体是谁说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01:12:42
礼之用,和为贵的出处,具体是谁说的
xVN#G<i4\K@_X| `{xx|Aʧ,]=OBNC"ָSU템Iߡb3iN;cu:2gFyvEze*jQT6AY5§Eh~óK_ NcGUG֫Ka@>ā2:4EWw`mD=9MwE7"Z/'6؁@f_vtjS9r,dPw URgԧ:3S7)\ݳG> ~Sٲ'״@r~ -/l>`όe8 uÊpM;êm^9ṱ(h ZpL\FUk+;cz8[hVl1NUE<ٳx'UYnhnARc3uށhڨb1RmryB= <^r9-Js,HR83[tA @{ZZV[AYAs:z0BSfVLCh8E܌4b䢫&h%%}y0^FGQ3+Vk 9+#yMAń}@<plZR1@ t50#Um׳Jn_a@Lٹ˭d7}}*RgňPIoműR>+-^ e/2I-q ?mr*0;8,踫Z6z [@ :>g@Ӑotܣ!F$#.ڄПu)޶ng[(F,]޾ޟ!(t g,f_68ʛ6@1&M%BOa3R2I^ƮȘǒc.a1?a~+uΨ%WjUB]zHTNFTYrK7$;?s+苉wL pQB3O4@Qdz L(pkX5hSʜ4d[oR5\>kd'2.mp"9HK֌PټzGt,*cӞԆSݨ4?tV=Z(C` >a lRˍEcObna=oK~$3va;[1ǖ}dJpn7[/R

礼之用,和为贵的出处,具体是谁说的
礼之用,和为贵的出处,具体是谁说的

礼之用,和为贵的出处,具体是谁说的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 “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评析】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