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附录古诗十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5 02:10:16
八年级下册语文附录古诗十首
xn+[z&*4 (Zvl')EMU5 QuWW(γDHj$EmI$JI O׊ } qkӅj8܇"#V???yw;͚DiҫUfQ?ڿm_BvQ0o˔C&ufo-rvkڌFiƶa|;l=p ⍹n|4a\n/Z<&1Mۻ{< ;yyS<nyg53ɖ-eˢmmF:ϑ}#ekʋϑ5liߟ#HWew#a~z;^i;bAW.q5;<ЀO v؋ʽTL||nl<=m9|y]5H#ӹ9]M6m29?2WѴf0cW}j2 SȺG7))0_y7C=f0EWKȆm|"^+-Ͻ372]pb gݷʹϷ6 )oKe+LT|Ŏ;(!3_.sspYNt*7T6T'{H /bmͯs ' "ߙ9Yo.kv^esMn|h[ J;qNgp'x`!O M^2QeOu*Ku#%\BoB^$j[M3,yX͈\inJ)&鼹,xguwB(N Oh@N p&9M)G t ы$w\vd\v¿vEo^ם hc:/&>k3YIŭk2afG6*`.nM+98+u@uRCy%H/.[vue6vrY-HrS~[6xi MDvv694zng$0<9S_4fC^1#bO`:pgի~7jB5xXA: \5neN=9ͨ9ׅuka)ڽ*l΢˜9yka)HAÌx0@ & BB[wxc'::k0+xPlW\Ơ۳{[_U/,f`؝t}^mIpYFfjo0E=yr #`BJp X)Jv3͚۾ۋp>=@飊 >IE)ŌؾF5 E}!&L\)] 40#$ls1#}3vo?xtƒN`Bm 7#A;/L"-Q8h&D[Gg@!MV,&T]=pNX'e<;}fHX>L,;+`5?~߇=rʃwrÝp) dsaZdT\l C4O]BzH @T(JQ6U[ 61>͘էEbY3#@ԇ`0?/}YC8٩]b:Bk_YǔS(`yD˜|,HC";]~G?E,H^נow|Ջv&2X:ػ6#X40tV@ƚD—/W$XJxUNJG{N1\GMҩ]hǯkh#;yΐMrx̛g)Q5}F@/`řO #t3vbG$O"a EWBԠT߮[ͅM@`' ` GS͞IC~*I#+M,uۺg0)$}o(fWYhQ`L5᝗v> qv q%o MF+i8~֏ `i{ -6',։M7kfϻ;'^]%^tȂ iJf^qp4# *,89#>OL 4a 7珂۲k`$N:a:@el=ϡܦ}^;m|͸6MNHP $$$HPҧ-P#-o{1Z;EmuAa|Ǧ-PĶ.gћ;ɘb\*Xk@Ls*YZmL1>(:80X͋K8.>DĈVI #ȧHN%ִǴTTaefcS~SiFeW@4]!2ys1SddZ7m<#RI!Ah%Kh"`=@́y! 9<a\WӴ _:if/)B#7Et~OFtV_v`zewX18 ߯'$k۾z3aWWX3-Ọ/ 'p 0f9PIL@xv9>خ /\U`0 1 q 8>":İȉ$ $/SB!\'802gC~ڿ@6u\UV~䓻4mީk=Ǻ |T|pgBɥ+yP02o8"~3{3$ʒbEe/j0~u  ެSx.N/~!L5%oJ@)nKK&}`O279< ]VDKʦ55<shޟBk#S(ŀՉXM$m/lx3ePͬpsNf;qҼCl M Aٕ=mr Un 7lLA0KNGyvva#V')k7ބ7!vள2D^ 8Wa;RBi BuUo.᫮0gi@(`,o=  "ӡ\cՆ |$>vѦpwfTsjLՄ+9\ %|{A@5bdTT}3@9z*7rY7+KbXSy:Ps5!Nb N}ŅIʗ/# w,iOa`)DEԾQOD4 ryJ\c^Ѯ&S!h穻LmK=2yO}I-fNbC˶PNA^\Q(=N-nFqwQ[q<3/3ٷN~ ??׫vQ޿-sZ *?GʗZtu \mUW|wKY}}7?^}7/?+%b>qᇂ%E^}Q1"/C1nj4{V?T䆃Ol fw!hC5sljl?磻\P,|VlP+b,O+;?_Y cw~! 2Y){~M4g~VYacwgh? e?$aHgy`Y,udf!3$ Y2g2}ܓ3;?ML&1 a!t!~GPSv@~HLvr_e(D_ Sghg?ϲ~9|ԟ> ,NA gsLYB✮U}(1R;A/H0i)6.I/0,xԴ<x6 5`ixWW%YvWoIA!J7`?@Rg UFٗ%!lIym{QXx֚ 7ՔN7V"kykXpH_T$KFx}{ Ꜽb~MΎ _Xm # [2).oNq g#"{;!HT(;ahh/J;wlX"e2=3s>봥 CTX(2D;sQ" - "gdd≷E8XsO/Q;Xq81K[\ K ZSi|.Ȳ?^VĚG.`8@2 x [qUu>N%(wռӌd̈˰*$-L㋖lf)y$@[)ya涠DOjN6~m09?'RL1E9l1&YZ2}JY  HS\E}}pm[)]f2>Ҥ,^gnN<"<1=G H:IPrNлsz*BUiHvB;x 5{+JdK2_7^>NEc0 SH>&œ-ř>\Y=+zy׻O3LHG>fQY O .-r1&⤓;L$ٵ]TULqE(Ua8mؕ*o9]ʠ"}ibF+9F h Xn#X_^Zxvt*g h+g&wAW]5ܢbn=Ed>I- {Je;?0nMMP< B~!+!AL'ߋsxO`298Ϳ&_T;b yk=ɦxuDο][vq?%(kGG36L椻_FN2\+x_(w+ڽw09.pkid= pg=BB(A.AT,='7R#nz#`B aDY6&mB#>733ke^d!]esoqF 4l;P<~!)KS%w!Tv:n3d\ _1׀ʄc7{&LE#B:!Vr`v/+ުD\tu΢4y/,۽e!dn`~_eLmHJTdƤ;+;רSⓡT>mm{2!?˦To!c5.;آM| BO,lHeCu9bYԵqnұSGTNҶeQ|E;u;\,5X}vrMID%MLUj$ ^Ώftgv⥓ff»."v)$iv:%l2Jgb2~|>{Lr;cFU}_Yx%mk@Ipyg&1b#]q7왐<%-OQ-a+z$ǞvFu&yCϦ\AK6jM h'XTfQ[^dŒL/cju;zDb2)*| L)SC]MNF-m91xU+p*C,:<5' 2C б@`}X z!FJ {!MA5څG%.iɬ@TӡY f #vp/ Չ%nȜ俳~@H2$Sbqib Z`WZ+˾ <[D4h %;,;a&޺z#*tq!py:FJ1h{[4ּOalP,J.sD ܘY?MT=&Y*gd:7P<,O εEGs~z5eh}NJ'[mxXPN9XρabNϽM?`G*v_6ͳ [y2aL/u 2;3ڈkzOVNF` UI`TDL6+v( FCv5jahTGoa_"+R&rnk1ӈs 4ңK􎔻B`mYcQZpS.7}g]M+Om]`儫konL[Sc~j{tc2ͷZ豿:W-6fM жˆRnq !omݥAփ mfM}۟ AهOw}!bSdp]ͼe5R c`(S '&817+h`%7sJT, brzyfiNq;]inײ;togYrSboAWsTU!26|;i̽*nY;a:`κuI&׋kf")&imYߧ Q )i];v~0@$SN8vIKoݔ`1ՉDr]&Y9LxˋST^䔴yNmWsۼlwm:EMOCq`.WW mΫfd A^IL{TLM+!U#j-- Z O+D'Iⲯ > q"S2Z؜;XҤµn;SJBʋk+R wuR?owW')' 0 JF#ǟ_:ӓV™j{]F\q֡3y`DPQ"$n92}>iD O>$Z|G|*k8;B's3 -fp$GC5esv!w^X81f/XqW {ZfZIP$f6v.>Y!:%M'lTg7&UemC%l4|'cgx4D$f3gvNlN(4Àz$::bی.i=}ܩ4qAO~},mhz-/)uH;=jY!Jj${Sp@Af{rM)3ڇ2垜`;9ER$%Mg/YEu[3[XPonߓ|׽o!ʜwtfTh۵pyc&%hC. 4;;} 8X=fzCssq3g_/",s `T`{K@20L ol-,! /> $Oèg|> GaO3иi`)*vBbyaخШ9$7ܙ@QRY>&₭ |#U$rz,\*@,lۿ1~1ܓnC##sjUH7' IJq#<=sdi$EnK# CAIbh}m<. (VS,g# 3=/h2DlT7\6 L#{50@ X0󞝝Wm3T⏌[w߃⺷{Z;e5FDVeңL(>Lq7|yneX1.0v^7wyξOY0B*~o ;7* e/|1t`-n\LAc h} a|Vݝ=zwa%;B rUrZٞ-Mc'sq3%ʑ^ђ}_¯魺YZ_oy&7knb\nn 6y__!OX&|p} ꖍp1% x~ًtu[Yڎ{j&=f:Gv 9[9koĔML)O1$45.~Ng$M֋`]Jݜ {ZXCଽ,Pj7Qgw0߾O hBW3/}@,`.l|XHմk`ꕻi):|}JEv O 62\[)1G#@ fms ,@yb-h~ʦ:o e. 勚g\о}gA`hi%l7<+ s$VZt8)9S@BNfZ༱`*sfy.WDrLۏxbGFHcI; PcA"cNq\B\F_*iiz/ Xړ&UheN\% ,s$%2հ=yOz[Awذ+i 9l/:d"0e|-u./O},^KB0Pjuw.1$^ ۿ%R[G/̍iN˒hE2~eJ]ҬN'v]Rݞ,w vŃx^‡){'-{q&o܇S3a(v/ p$6匲P]`t*dLXmr3P_")yȭ>MMNC".Ǭ 5?0vΓE r@W.:Odޘ(^TO)Qg%AjL3;s$ϑ<S2|ˌ#oo^ĚA4B13lj9$qiLx{ޫud C?gn_#u;1<*MS'h5ed`{-X6ih>aebMn͐gy ^AYށ^JitxN¬in{Q˦Ip3έ=:ҷaOLT~:uAlz̫\ :NŖ4ƌU,6nŦS2F{R܇h,R5O_gmyQ|Bw*4~Kzw3gkD\f-b9=d_Tv֌+RKc D!6?v"[M&6cl>eT-m܌.S S9kEXJU3jI#۾t|oVOxq됷3HcOB d;OQ7ײwOưB8t"4SSy#|C@ȩ=֙EM`_O_"pՂ-َ:J|d'3.>[STF# UåmbiV'LN #S; &;v`cf6կw< s 9?WIzc{Nוob]-CX ̊mӯS\)Y5?ٿÚ|'H׸gwK;T}?}leZ֮ xФՠvY6ÄRŃ5,{Z ͧL{E|^CQSJ*cBeΝE,+߯U(87.HEAs;u5=5rQ?lti3]Dhi@w i偷`*ty<9X7W3b;@|_i4ʉ$FmuDzOEAY0$s^f^=A&r[0%x m;z=ZE?Sr-F?ՎDZ~eldO0 ȋufi7^hjy:>43KB1e@æ,3HD-8CRMϵ0yЗ֏wѝ={=JHIT~QD"?5❔ե:(}rvovJ (sxƵq}sf<F_% t^WOQ=З/ 'ܶ7RM;i5 P(U*?>J_!;`KĔh_47/"+IP|i򩵐[O-XM <e4dI?`5$~XHMo=өb<׶2|0''sR6sW}S|?ʼ04C3O, %ZlM͹{9tEw:c=ٞMt2nuBB 1oA#V66)qЧj9Ǡ"/{RI00%^P3NE2Щ3۝SJC3WfeQ6ܜrfO&iL>\{ &|yn6 aBoJv<|U!y<&_뤨{ߍ@'uJ|zΡ^`W&=|WgU 䧀Ix+ېZϭwBu ilM2K}rNLv628ƃS0x:z:?YE!` IK0's#Y:a-6Vz #;“֪t_EPRi^Al>ٿbv $^5=Vxzg!̛wёտ> _ j+} oc))@ș) Oqss<,dL#b( T`ֳM&eN3Ӆ8P{lݭľw?J/H.ih) 1gDg~цX=9݅^bH:B=O4L̊ M* D8)ӫ}I>%O诱pK!`/xɷAEug'3۟ hrLոOqnbnMu:gܙBhFv( | L/;VD>/{Zg+%j؋lO;E]ڬT5TH\`ʙK]Z%hd?#O1 _;KtF몗  $}D{~ܗh|,T$@Šd ;qqe,&dZpR1IHTE/v\_pbk"=ՎѶ" g&=T)Uhn 9Q=^"ֻ^hi*fD=;d0dMO~Gdx{?^`=崿Թ;;/H˱)zO0;EbBZze'u'Fx D%?~-9/v?ŴtbL:ya$N֥זm0xj[%fsVn)&)*H8نZ&UCJ%m`=낉I{th M/HkzAR?8-R7~єT3Lb̳ۅ$e앂R\Xnϊ\s"J41;X>ɜBH Nؒ>qa܋VB.3~PnylEhːI95i.7`'\5G}daE`2@ʉU>%uk^Jt7A.K+r{Wx;9 2//jVדm_]" Lnzh@p5{Hmidc]X9oqF1{frф@:v'\TARG|e(,*w0V"CZȚli,D:a{;0i6Ir$ R{Zxl9@P !0RAԆ B*AyO׌Ba1(TYh\!7;2٤9=R]o#FiI5yҔr$sg!H

八年级下册语文附录古诗十首
八年级下册语文附录古诗十首

八年级下册语文附录古诗十首
1 赠从弟(汉 刘桢)
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
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从(zòng)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韵译】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3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4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①元二:作者的友人.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②使:出使.
③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④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⑤浥:润湿.
⑥客舍:这里指为客人设宴送别的地方.
⑦更:再.
⑧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⑨故人:老朋友.
5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解】:
1、秋雁:喻李云.
2、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韵译】:
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
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
我好比谢,诗歌亦清发隽秀.
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
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
抽刀吹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
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
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 ( 唐 韩愈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1、呈:恭敬地送给.
  2、天街:京城的街道.
  3、酥:酥油.
  4、绝胜:大大超过.
  5、皇都:指京城长安.
【韵译】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7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韵译】:
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一样难舍难离.
早春分别,就像东风力尽百花凋残一样.
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
红烛燃烧殆尽,满腔热泪才会流干.
早起对镜梳妆,惟恐如云双鬓改变颜色.
夜晚吟诗,也会觉得月光比较寒冷.
蓬莱仙境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啊,麻烦您为我探看道路.
8 相见欢 (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韵译】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9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1. 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2.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3. 缘:因为.
4.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韵译】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听说塔上鸡叫时能看见朝阳升起.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只因为身体站在山的最高峰.
10 苏幕遮 (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释】
①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韵译】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赠 从 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萋,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全部展开

赠 从 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萋,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浇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 见 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收起

闻雁 池鹤 等等既不得了

1.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

全部展开

1.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2.野望-王绩
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③怀采薇。
【注释】
①东皋:皋,水边地。王绩称他在故乡的躬耕、游息之地为东皋。薄暮,日将落之 时。
②徙倚:犹徘徊、枋徨。
③“长歌”句: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或以为此句诗意,乃作者联想 到《诗经》中有关“采薇”的片段,长歌以抒苦闷。或以为此句诗意,即长歌《 采薇歌》,怀念伯夷、叔齐。从作者心态和全诗脉络看,前解较切。
【评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诗文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王绩简介: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为人放诞纵酒,诗多以酒为题材,表现对现实不满,偶尔也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有《东皋子集》。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解】: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2、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3、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4、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
【韵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4.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文解释】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分手,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拂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词语解释】
郭:外城。
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诗文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得情景交融,声色具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二句,以工整的对偶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尤耐人咀味。清人仇兆鳌评说:「太白诗词‘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景怀人,意味深远。」(《杜诗详注》)事实上,李白这首诗虽是常见的送别诗,但意致缠绵,语近情遥,有弦外之音,读之令人神往。全诗语言自然朴素,不事夸饰,别具特色。
5. <秋词>二首
唐 刘禹锡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6.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意满足。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④幽径:小路。
⑤熊升树:熊爬上树。
⑥何许:何处,哪里。
【解说】深秋时节,霜降林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却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一声鸣叫,告诉诗人有住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赏析】
这是梅尧臣的写景名篇,作于康定元年(1040)任襄城县知县时。
欧阳修《六一诗话》记载梅尧臣有这样一段话:“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可以用来评价这首诗写景的亲切生动。
7.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浣溪沙 北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写生机勃勃之景)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抒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之情)
(主题:从嫩芽、溪水的,领悟人生应积极进取,表现作者旷达乐观、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其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僵卧 ① 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② 。
夜阑 ③ 卧听风吹雨,铁马 ④ 冰河入梦来。
[ 注释 ]
① 僵(jiāng)卧:挺直躺着。 ②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③ 夜阑(lán):夜深。 ④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 赏析 ]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再送一个!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急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