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王子高斯的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1 08:53:55
数学王子高斯的简介
x}Ysٕ_eQ*YRvtttGwteRXZc?$A,BJ $A;"< 730wD10cLw9w{뇿R7nv.ם՚9V##L@4+}j/&S='3uv:^`:[uos%v8Yq۵a2kI,UjIO)ڡI;˵Q<휗B]>4'~X,k;LnڧX>D3FeM\q34?Fy؞vɟzI\W)N[E{ fqK眝kjkOʎSeS6KDvO{]]>sVX;"u&ćȨuV6-8 FR%M&jysu֮d76'a{_asҝ56 ڙŌ[-wʅ`5IRyx#g=ELNr\$zM\pj'vlO50l {/ϤL=a7v0*9Sh 7&tR)7"c(~"g~q z(r`_G ^$ꞯIZ6Jɟ;eIޝMBGkU|(C,'80d/z#s}FstޠCpD6D+b:K+fTድ->)LJ`}V8OX@ Ӧ̸K7)cAjՒ_U=e ?X:VoY4&ӣɵcfrۉt0X *eA k^yp 4yS H51 - V (W/>v7,4Txk hWLho"OvfS;C ϐ͈sRq_ԨQN$KU߹VOBѺp*Ԋsy?w;1k޽uAe* Zu~j:ՊYDUAB*^8[a3Gb.+CKnŮpDݔA7F&A^(c\uCA͞.c@Vl#T^ =4GHB>$3°YZ7~|Ӥvh!WK`k|$2*3|M<$ɔ3 ;) $Im/IwB^|, tTpה2,=D,BFSlĢ,ro ]d;njn`vn|Y&(CXċQMB~4T`vϼTE1 tT&J橓^u?'Miל%5HNּTmߪŒI z~Qla{g&Fњ>0] (znR4XՊ͌uHo=񄀟z]M~p境TJOl뷶pɷJfc04\BP2wG%ӽTc(cFMlLL=ao^?"v̞:s؎*L2\ևhGfդ>r)f!XݤcV (G@A %d q5NmcuUD)BIMH}嵌C/|1G3{Q^t&?Wtfc% :M 5*pIcb{]_ʆ͂W|@ްف90Mwqw^(X'J٘N/Ts>{ҠO XVcOӧQo ¼C쨵⛜Cg.w 3ؘwY7m%L[H3l{ n]4g}Qab Ï_=}Ͽ_"3Uz{FSS^X㋤&.MB)a6#dx*'eį z8d(/=-FJLuCB:e;NbRxJIQ ;AFQG ei\#`?NOS-Nz7825]W_>{ŗ$} MfPZaeQI 1n (8Y'׀"!\5aƟ3瓷֧fȚ[ ب ҀP<~B3ScU|N cMB2i`hYj4xYb'McW l-?RҰCna;kj@RPMDfLu})}hxDi)2N69#JӎYd줣@x"Ff7eZ0| br)td(ʰ@0IbAR"r ʆ4E&Z9N<@뫾u'?p"j-jIw/T/a|<1a2%S_õ 濛?\`onhq:lB~@z0sIUs)d cW{&PɂkP}8.$Ys \IqD(>fيF,jhF30'',t,oZ@DalƲr1 o qcJ?6|뺂cH,hc\67{?Ijqn{Y Vn"Ei{}7_.SZett#X?H4lٙ4`x^!"pRڔ3LhS w`3AilF R\sweHSœIK6a HnOT ! e`"wt6mBz.2_t;s3 3&t>y{'c7I/Pv3^&1"@xNVv-'ZǿY&6 .lg;*,gu7KI{%-&IA1:J >hu t9xGI].bQ~&5g‚Α[W{t%vڦnôyC'&2r= M,VX{xTFbGYMĿKkR ~֜( R`0)LQn>ajiM'UA1r6EOo; ̛uL'5n#HEL9XO`ta sypF# 8<|6Lca/C/ ͔V9u4:EWEaV74hc( B'jZrֈ @F)i"g̉8uZbZ "o-@ZB#A2p} RυaA u>lg\qKp_|Ə$&Ew3&a5o2t ]vo3D>"ej]2| ,.erK"@ ;S/#Tx$2C'( \amjJz ұ&aZQg, LpV*ܘD*z&?6P^O0;GUox=:x[:,*:J kf{19)wgMrXنJySg`1j.96~FɷE9$JkrL!]yaL)+X QS yb5lh-asK|d^&er dUάz=eAʯLdbPB6CL|^Ln/H|iPHg#B{iϡ ;W-#H@<+i>VX0u.v6dw>vNL|g[1%Mj[!;EhEգe_~b&x@B{ZVV/B+@dm_Xa0V5Mex4Cux0X;UE[hӜ*y0Ilr SM1b;{nT҂e;o>vRkq(Z\WOht! lRt"i7>75& h40g(9Xe+ߡʓBYf~[L>rFŕV@-A)(`v#pٴ+a09&Qj ;1`[+څh#VdGs ?HubCZbN*O-5𮠴 oP6e/=;e?ˌz!8d.XHH#q86|lru+ oƉ$ n LON'vfȹDAC8(@/27‚ Ja]r؊s4;%N0OQ[ _֯#ao'pÌ&nb[H,mf:l~HuGkl݊ <IBV("N.xun"[SHp0B߱)a^>E<>PoD0ďըOM7$HS egUO>Ȳl{nG [IKlbM RݬSݣ(|0 MYPk(N/h/6`.zevg+_rP4F:lM }eV]dM3E-t:"M9z6iիﱠSnYYrr4s?W n{&Wn-ޏl:,Z.Ӝ5b@|yq)uK>QD@ߛ(U>v`X~)qR{CK(*[q(Iԡ߰=ޘ$o毤_vd `^;EQH|IZFXByqdgh6`Yk/oVFP%p;? tRkcN4c$|e"hrضQE I-';6:s-zeZP1fG& 3GYIF Is>c:h)jUYJE۪iu&6BPzh, r䎤ONF_5 A mM lɌ&c^Gܨp>YGfIקᰩ&X=xLMJ\a-SOHҀƩv1Gj i0Ezb$ҀQ"ۅkf=១u1l8B~S z+ٜtgL08.LS *C$!}#ϙd@-_ݿ,d\W|Ӎ"Inn .݌3Ǥ'g^yzn;6?d!@Su:07aAuC[hV?\Y򹎃 '#t58ҨnmPbȽdL; F/օX _G Ҽud?Oӿ{--6X& bRIIN1Xai24%fą^3!=CÊFWW(r;@cH$:m[p#ZݺuZ VXθ9fODF` du01FK>@г0Ȉ3-ۈգQ|Zhb;Jbˁq4Fz0 ; >AHQaۮqD-vu%2xPM߬Em}D`צ O<헜؊ͦW . @Tn9XYvC41s0&,m)m"Yv :pa3G3A^4!غ8hiRt?f6,Sb^VX5.KƤAh`@rھ/n $ J-rADZ'2{QRJY$yVd+ugu?w*~c&Y*2%^PB2M Q{_< :Uigk,0jE]jD y8U(&4 Zc`$-xVzxh)4T3o\ƉNa0gtMtx/ NIa$wLEnXBƒޙycGX"~4^p' uyvGx hi"WzZL{n4 e׿}_ $gXeN4$p|\(1$pSohLqHħ!Ѥۧ(eXZC8캏Qc9b[>8e+v"ڏ[i~Y@v"Cq!͒3{: N 9梙Ok ij"X6fճr@0Κ񆩖aAW ́YHF9>=rwa_"e썢cȞV"4˼f$nAHP`I-c)-IT mwnu f?FzN8nȁt>̞?}fkm(UejIhCe!z ,F@ @|reY,;-)KmM rO=o]*miJТ2- &ծ =+ hbm9Ȃ@1]$(# O Em{rXqُ)?P~Јh$(d^Ͳ{W浑qB}+Ǥ[5C%[A_=t_X0h ]1LոGzTqR \YuBI[tY4w)svhW4wA#Cq*-_Wb+fCZYN0yՅRɋڅwP<ۓw7.+l)U,X'XAX+O 4 [4D'<{oo_?{ٛ~=ϟNGޖ@Y]/Tر{#)*I/;%qg ,,:Se^Z հbhvU뮬D64`TYxUжN/:n48ՠۭ2#<F{/_~;3BEuex ´W4..Mw.]w,I4jmW<%W.G"뷅CnBK>c2Ёr|-Y=땀N_ݤııDˆ󳧿3)t&UZ'z3-ັ8ܫ_m|9?J#|5xYK#U4z\WTC;3{`0rْ醞С>%+g}\7D_x^ɢMd4>1m2j== TE},6/`F( OA_D F/r5M%mb5ß'@E:&/5XûvMy>dRS}X7h]#:A8M$=v(}>) VO??~Zx[y_1pyyNBU{X;]҅dbꊌ"Low19(By#!o\4CX 9tt,&J5yuG txaFDle3ʰ V dT_CTmqA&{ĶZkoVMw+@N̔A rkBW +_n 8lѳ:'Ӧ5F5VZnhgI)5 do#jbXhD|B-_rVj?4,Ŷ`;8xDRVBc!p# (T3lkF%^VeY{R}pOznCLvOcYw֘ddq^ nIޓt*&vv6/Dܸe`0t0tAa=KN ctϵ\u"^0x%DGVrKVU)x /;Wn~u\լĪcև`pۤ.7vZ q9m63*)P_Ot;zlFݽ '_ ^ .ϮmԮ(=*xbQUxU5R曠#v 8ʷQa\Y/ ʀRQ9$Ґ]jbUY(Pmu 7?)neU.9Oj$hp{kV)JcŮ)`Az90UQx+LV$2`a؉6S ~8@AnC4[;уaņЅyyi-IF#!aJbm[- bifS cjsD̺=D$ϓ6L~{8(oQ7/'~jgo&~/'~=ń|w5v(7mG[?,>1U 9>p#.{' n=G{w"+z(_[%Ea֝k࡟UyVɹXB*,EbrF%E<  d˫ ^qQZyY|ND T@YmY+% ^"3dlOj6Ei_!X.j #wZ,߸-^:䑂~oo8v&K .a\6D"ꒉͺ``3z)$a4~#NyR^5z^Jd l[ Bnv@*-uO'KE#TEBij-nI7o^L6 .h?>}ً *X}^m^-Ex+]~ٿ~|O=,7|qVQ,{\ \xgc2E~/rphOkȱKAh=[4 sSP{c/?{m|&FQFZ?v㣨"Nx GE~})ZHPX!M2,#&(t{q_SB!Qx;_~ŋ?~Ŀ| M7_/yأǘڄ"'cS ~Y=.']^,T6Ͼ}w( ek%"gܕd={1͵22 CȂwxSMUXӦU"vߥ"v=6!Kii1, \ LZv X Ѻ,K$쩛8*, )WgwRdUJwuth1-qFˏ5y󯞾r'_Nً/Q:Y'߽);J\Usy827n6bP//mMF&wD;J@/ݍހ{ٕh^{ԞNdB%1$=k.-P߼ y^y23>O||Kpr֚5yXDV[6j:܏ô 0L\C/0>W q8δ£hhzVؔ_80$VݓeZ %[Qe_#

数学王子高斯的简介
数学王子高斯的简介

数学王子高斯的简介
德国大数学家高斯 (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1855 ) 是德国最伟
大,最杰出的科学家,如果单纯以他的数学成就来说,很少在一门数学的分支里没有用到他的一些研究成果.
贫寒家庭出身
  高斯的祖父是农民,父亲除了从事园艺的工作外,也当过各色
各样的杂工,如护堤员、建筑工等等.父亲由於贫穷,本身没有受
过什麼教育.
  母亲在三十四岁时才结婚,三十五岁生下了高斯.她是一名石
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他手巧心灵是当地出名的织绸能
手,高斯的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有机会就教育他,把他所
知道的一些知识传授给他.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
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在晚年喜欢对自己的小孙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他说
他在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计算了.
  他还不到三岁的时候,有一天他观看父亲在计算受他管辖的工
人们的周薪.父亲在喃喃的计数,最後长叹的一声表示总算把钱算
出来.
  父亲念出钱数,准备写下时,身边传来微小的声音:「爸爸!
算错了,钱应该是这样.」
  父亲惊异地再算一次,果然小高斯讲的数是正确的,奇特的地
方是没有人教过高斯怎麼样计算,而小高斯平日靠观察,在大人不
知不觉时,他自己学会了计算.
  另外一个著名的故事亦可以说明高斯很小时就有很快的计算能
力.当他还在小学读书时,有一天,算术老师要求全班同学算出以
下的算式:
  1 + 2 + 3 + 4 + .+ 98 + 99 + 100 =
在老师把问题讲完不久,高斯就在他的小石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答
案5050,而其他孩子算到头昏脑胀,还是算不出来.最後只有高斯
的答案是正确无误.
  原来  1 +100= 101
      2 + 99 = 101
      3 + 98 = 101
       .
       .
       .
50 + 51 = 101
  前後两项两两相加,就成了50对和都是 101的配对了
即 101 × 50 = 5050.
  按:今用公式表示
 1 + 2 + ...+ n
  高斯的家里很穷,在冬天晚上吃完饭後,父亲就要高斯上
床睡觉,这样可以节省燃料和灯油.高斯很喜欢读书,他往往
带了一梱芜菁上他的顶楼去,他把芜菁当中挖空,塞进用粗棉
卷成的灯芯,用一些油脂当烛油,於是就在这发出微弱光亮的
灯下,专心地看书.等到疲劳和寒冷压倒他时,他才钻进被窝
睡觉.
  高斯的算术老师本来是对学生态度不好,他常认为自己在
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现在发现了「神童」,他是很高兴
.但是很快他就感到惭愧,觉得自己懂的数学不多,不能对高
斯有什麼帮助.
  他去城里自掏腰包买了一本数学书送给高斯,高斯很高兴
和比他大差不多十岁的老师的助手一起学习这本书.这个小孩
和那个少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们花许多时间讨论这里面的
东西.
  高斯在十一岁的时候就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 x + y )n的一般
情形,这里 n可以是正负整数或正负分数.当他还是一个小学生
时就对无穷的问题注意了.
  有一天高斯在走回家时,一面走一面全神贯注地看书,不
知不觉走进了布伦斯维克 ( Braunschweig ) 宫的庭园,这时布伦
斯维克公爵夫人看到这个小孩那麼喜欢读书,於是就和他交谈,
她发现他完全明白所读的书的深奥内容.
  公爵夫人回去报告给公爵知道,公爵也听说过在他所管辖
的领地有一个聪明小孩的故事,於是就派人把高斯叫去宫殿.
  费迪南公爵 ( Duke Ferdinand ) 很喜欢这个害羞的孩子,
也赏识他的才能,於是决定给他经济援助,让他有机会受高深教
育,费迪南公爵对高斯的照顾是有利的,不然高斯的父亲是反
对孩子读太多书,他总认为工作赚钱比去做什麼数学研究是更
有用些,那高斯又怎麼会成材呢?

高斯的信仰是基于寻求真理的。它相信“精神个性上的不朽,像是个人在死后的持久性,还有最后命令的东西,以及永恒的、正义的、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的上帝。”高斯也坚持宗教的宽容,他相信打扰其他正处在他们自己和平信念中的人是不对的。
编辑本段生平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在她成...

全部展开

高斯的信仰是基于寻求真理的。它相信“精神个性上的不朽,像是个人在死后的持久性,还有最后命令的东西,以及永恒的、正义的、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的上帝。”高斯也坚持宗教的宽容,他相信打扰其他正处在他们自己和平信念中的人是不对的。
编辑本段生平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账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
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父亲格尔恰尔德·迪德里赫对高斯要求极为严厉,甚至有些过份,常常喜欢凭自己的经验为年幼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亲,并且秉承了其父诚实、谨慎的性格。
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得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样很幸运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亲。罗捷雅直到34岁才出嫁,生下高斯时已有35岁了。她性格坚强、聪明贤慧、富有幽默感。高斯一生下来,就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决心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能被许可的范围。当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她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对顽固的丈夫想把儿子变得跟他一样无知。
罗捷雅真地希望儿子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对高斯的才华极为珍视。然而,她也不敢轻易地让儿子投入当时尚不能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在高斯19岁那年,尽管他已做出了许多伟大的数学成就,但她仍向数学界的朋友W.波尔约(W.Bolyai,非欧几何创立者之一J.波尔约之父)问道:高斯将来会有出息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为此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7岁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学了。头两年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岁,他进入了学习数学的班次,这是一个首次创办的班,孩子们在这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算术这么一门课程。数学教师是布特纳,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也算完并把写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E.T.贝尔写道,高斯晚年经常喜欢向人们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写的答案是正确的,而其他的孩子们都错了。高斯没有明确地讲过,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数学史家们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仅10岁的孩子,能独立发现这一数学方法实属很不平常。贝尔根据高斯本人晚年的说法而叙述的史实,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更能反映高斯从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这一特点。
高斯的计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独到的数学方法、非同一般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了文科学校,他在新的学校里,所有的功课都极好,特别是古典文学、数学尤为突出。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习。布伦兹维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表明在科学研究社会化以前,私人的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转变时期。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维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学习。1795年,公爵又为他支付各种费用,送他入德国著名的哥丁根大学,这样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奋地学习和开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维克,正当他为自己的前途、生计担忧而病倒时─虽然他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了,已被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获得了讲师职位,但他没有能成功地吸引学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为高斯付诸了长篇博士论文的印刷费用,送给他一幢公寓,又为他印刷了《算术研究》,使该书得以在1801年问世;还负担了高斯的所有生活费用。所有这一切,令高斯十分感动。他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献给大公","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解放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阵亡,这给高斯以沉重打击。他悲痛欲绝,长时间对法国人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大公的去世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拮据,德国处于法军奴役下的不幸,以及第一个妻子的逝世,这一切使得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位刚强的汉子,从不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窘况,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人们只是在19世纪整理他的未公布于众的数学手稿时才得知他那时的心态。在一篇讨论椭圆函数的手搞中,突然插入了一段细微的铅笔字:"对我来说,死去也比这样的生活更好受些。"
为了不使德国失去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洪堡(B.A.Von Humboldt)联合其他学者和政界人物,为高斯争取到了享有特权的哥丁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丁根天文台台长的职位。1807年,高斯赴哥丁根就职,全家迁居于此。从这时起,除了一次到柏林去参加科学会议以外,他一直住在哥丁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仅使得高斯一家人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可以充分发挥其天才,而且为哥丁根数学学派的创立、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标志着科学研究社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高斯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称、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欧拉)。人们还称赞高斯是"人类的骄傲"。天才、早熟、高产、创造力不衰、……,人类智力领域的几乎所有褒奖之词,对于高斯都不过份。
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所有领域,在数论、代数学、非欧几何、复变函数和微分几何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还把数学应用于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发明了最小二乘法原理。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并且在对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
高斯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他幼年时就表现出超人的数学天才。11岁时发现了二项式定理,17岁时发明了二次互反律,18岁时发明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解决了两千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他也视此为生平得意之作,还交待要把正十七边形刻在他的墓碑上,但后来他的墓碑上并没有刻上十七边形,而是十七角星,因为负责刻碑的雕刻家认为,正十七边形和圆太像了,大家一定分辨不出来。他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算术平均、几何平均。21岁大学毕业,22岁时获博士学位。1804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从1807年到1855年逝世,一直担任格丁根大学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长。在成长过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亲和舅舅。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岁那年死于肺结核,留下了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为人热情而又聪明能干投身于纺织贸易颇有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显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对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产的思想,不无伤感地说,舅舅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识英才,经常劝导姐夫让孩子向学者方面发展,才使得高斯没有成为园丁或者泥瓦匠。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慷慨、仁慈的资助人去世了,因此高斯必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由于高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他的名声从1802年起就已开始传遍欧洲。彼得堡科学院不断暗示他,自从1783年欧拉去世后,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的位置一直在等待着像高斯这样的天才。公爵在世时坚决劝阻高斯去俄国,他甚至愿意给高斯增加薪金,为他建立天文台。现在,高斯又在他的生活中面临着新的选择。
高斯的研究领域,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虽然数学研究、科学工作在18世纪末仍然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高斯依然生逢其时,因为在他快步入而立之年之际,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随着拿破仑对法国科学家、科学研究的重视,俄国的沙皇以及欧洲的许多君主也开始对科学家、科学研究刮目相看,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高斯获得了不少的荣誉,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泰斗都把高斯当作自己的老师。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802年,高斯被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喀山大学教授;1877年,丹麦政府任命他为科学顾问,这一年,德国汉诺威政府也聘请他担任政府科学顾问。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农家的俭朴,使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先后结过两次婚,几个孩子曾使他颇为恼火。不过,这些对他的科学创造影响不太大。在获得崇高声誉、德国数学开始主宰世界之时,一代天骄走完了生命旅程。
高斯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尔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找。经过这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高斯了。1788年高斯不顾父亲的反对进了高等学校。数学老师看了高斯的作业后就要他不必再上数学课,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驾全班之上。
事实上在高斯之前有许多数学家认为已给出了这个结果的证明,可是没有一个证明是严密的。高斯把前人证明的缺失一一指出来,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一生中一共给出了四个不同的证明。
在1801年,高斯二十四岁时出版了《算学研究》(Disquesitiones Arithmeticae),这本书以拉丁文写成,原来有八章,由于钱不够,只好印七章。这本书除了第七章介绍代数基本定理外,其余都是数论,可以说是数论第一本有系统的著作,高斯第一次介绍“同余”(Congruent)的概念。“二次互逆定理”也在其中。二十四岁开始,高斯放弃在纯数学的研究,作了几年天文学的研究。
当时的天文界正在为火星和木星间庞大的间隙烦恼不已,认为火星和木星间应该还有行星未被发现。在1801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Piazzi,发现在火星和木星间有一颗新星。它被命名为“谷神星”。现在我们知道它是火星和木星的小行星带中的一个,但当时天文学界争论不休,有人说这是行星,有人说这是彗星。必须继续观察才能判决,但是Piazzi只能观察到它9度的轨道,再来,它便隐身到太阳后面去了。因此无法知道它的轨道,也无法判定它是行星或彗星。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高斯这时对这个问是产生兴趣,他决定解决这个捉摸不到的星体轨迹的问题。高斯自己独创了只要三次观察,就可以来计算星球轨道的方法。他可以极准确地预测行星的位置。果然,谷神星准确无误的在高斯预测的地方出现。这个方法--虽然他当时没有公布--就是“最小平方法”(Method of Least Square)。
1802年,他又准确预测了小行星二号--智神星的位置,这时他的声名远播,荣誉滚滚而来,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选他为会员,发现Pallas的天文学家Olbers请他当哥廷根天文台主任,他没有立刻答应,到了1807年才前往哥廷根就任。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809年他写了《天体运动理论》二册,第一册包含了微分方程、圆椎截痕和椭圆轨道,第二册他展示了如何估计行星的轨道。高斯在天文学上的贡献大多在1817年以前,但他仍一直做着观察的工作到他七十岁为止。虽然做着天文台的工作,他仍抽空做其他研究。为了用积分解天体运动的微分力程,他考虑无穷级数,并研究级数的收敛问题,在1812年,他研究了超几何级数,并且把研究结果写成专题论文,呈给哥廷根皇家科学院。
1820到1830年间,高斯为了测绘汗诺华公国的地图,开始做测地的工作,他写了关于测地学的书,由于测地上的需要,他发明了日观测仪。为了要对地球表面作研究,他开始对一些曲面的几何性质作研究。
1827年他发表了《曲面的一般研究》,涵盖一部分现在大学念的“微分几何”
在1830到1840年间,高斯和一个比他小廿七岁的年轻物理学家-韦伯(Withelm Weber) 一起从事磁的研究,他们的合作是很理想的:韦伯作实验,高斯研究理论,韦伯引起高斯对物理问题的兴趣,而高斯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影响韦伯的思考工作方法。
1833年高斯从他的天文台拉了一条长八千尺的电线,跨过许多人家的屋顶,一直到韦伯的实验室,以伏特电池为电源,构造了世界第一个电报机。高斯对自己的工作态度是精益求精,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自己曾说:宁可发表少,但发表的东西是成熟的成果。许多当代的数学家要求他,不要太认真,把结果写出来发表,这对数学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其中一个有名的例子是关于非欧几何的发展。非欧几何的的开山祖师有三人,高斯、 罗巴切乌斯基,波埃伊。其中Bolyai的父亲是高斯大学的同学,他曾想试着证明平行公理,虽然父亲反对他继续从事这种看起来毫无希望的研究,小Bolyai还是沉溺于平行公理。最后发展出了非欧几何,并且在1832~1833年发表了研究结果,老Bolyai把儿子的成果寄给老同学高斯,想不到高斯却回信道:
to preise it would mean to praise myself. 我无法夸赞他,因为夸赞他就等于夸奖我自己。早在几十年前,高斯就已经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只是怕不能为世人所接受而没有公布而已。美国的著名数学家贝尔,在他着的《数学工作者》一书里曾经这样批评高斯:在高斯死后,人们才知道他早就预见一些十九世的数学,而且在1800年之前已经期待它们的出现。如果他能把他所知道的一些东西泄漏,很可能现在数学早比目前还要先进半个世纪或更多的时间。阿贝尔和雅可比可以从高斯所停留的地方开始工作,而不是把他们最好的努力花在发现高斯早在他们出生时就知道的东西。而那些非欧几何学的创造者,可以把他们的天才用到其他方面去。
哥廷根大学当高斯12岁时,已经开始怀疑元素几何学中的基础证明。当他16岁时,预测在欧氏几何之外必然会产生一门完全不同的几何学。他导出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将其成功的运用在无穷级数,并发展了数学分析的理论。
高斯的老师Bruettner与他助手 Martin Bartels 很早就认识到了高斯在数学上异乎寻常的天赋,同时Herzog Carl Wilhelm Ferdinand von Braunschweig也对这个天才儿童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他们从高斯14岁其便资助其学习与生活。这也使高斯能够在公元1792-1795年在Carolinum学院(今天Braunschweig学院的前身)学习。18岁时,高斯转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在他19岁时,第一个成功的用尺规构造出了规则的17角形。
高斯于公元1805年10月5日与来自Braunschweig的Johanna Elisabeth Rosina Osthoff小姐(1780-1809)结婚。在公元1806年8月21日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约瑟。此后,他又有两个孩子。Wilhelmine(1809-1840)和Louis(1809-1810)。1807年高斯成为哥廷根大学的教授和当地天文台的台长。
虽然高斯作为一个数学家而闻名于世,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热爱教书。尽管如此,他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有影响的数学家,如后来闻名于世的Richard Dedekind和黎曼。
高斯非常信教且保守。他的父亲死于1808年4月14日,晚些时候的1809年10月11日,他的第一位妻子Johanna也离开人世。次年8月4日高斯迎娶第二位妻子Friederica Wilhelmine (1788-1831)。他们又有三个孩子:Eugen (1811-1896),Wilhelm (1813-1883) 和 Therese (1816-1864)。1831年9月12日她的第二位妻子也死去,1837年高斯开始学习俄语。1839年4月18日,他的母亲在哥廷根逝世,享年95岁。高斯于1855年2月23日凌晨1点在哥廷根去世。他的很多散布在给朋友的书信或笔记发现于1898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