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的故事》的内容(5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4:52:48
关于《毛泽东的故事》的内容(500字)
x}n#[vd'u[-vhK?(΃$JDJ@9hL?DSBa0LՅFM@ȔȈ3qDmQt1{Gv/w4_yw?v~dOG[m}ܛBq1޶INԦfz#[3?cy_-elM;S/w?AY#nՂMeC3̼bqsqFJ|5H\qs-K.rkz4#^6[)m|_`ߚNܷzbe S08ƒ)L?KMf݈^-l{T0ݡtcg܏ioađK} , ^q,?W7_oW7Ր{Q;zymTFnaHl˭aT%Ie/VjAN7t\A;OO~;M78٬-Bշ!i4}o|h.V3^jmx/\`E[*W־^ՒA*cp3|ٛqMd1-`\o[`i,ûm^B0KyՔtڰ-s~A想~YxI,AksܶrnۭH_5 'MIȻSqw{ RT7ƀg0\~ w6mN\-vd/7fƎ̓g8ϧA[wP.^wᖓ:'M]Lw `ent%`saͰ(E(3\FP},I=.ࢼYs19t#ڏg~yʙfU3aɌ`LrUpO:)m7:T,tգMPi=~;M2;f7i)1}ږ7VBH p#}ѨKfAvՓҫw~ }~L6{4fp;e1m&uq~9UeJ ;sRɟ:e\M{',wH>˸bz*8uzǁUuym&?VIb"\镂j3|Y^-aDxt[x2evY(a> V'wb%P'D!49u:ڧRMgy3 lΑS[[jNȉCڹ.Av&1뤔#fa˻0E;Vvp02C#JJRL=|N6(܌+yr3%J+a8݅\"i懰LF&@PsMrMwoEj@;=?n}L閚#ߚcDк%[>dk̷b뜩H`xtCi.MaCf_ _AU1NQ3?r#F<`(e P[;>7aOm|bc;E-NTaP4}3jKrW|ad&{-϶Ȗ˒ri9nW J&O~ פd{Q*.!I> bqͮ. Ñ)\,Az=h`U)C SKRRcmG4b+ [>$u1)q0mw;UФAKC%1X-3LMiq" IդSf} RI%_Z/=7Mh37&NV`a.]`a`/4EU݆.k0sS(.fWp~0xQ1-\Io{wq3ݷiq*G%;|gt_^& EfT,+%J^VtNr խydz)Ear)B"B3~fZښ£v5G 4咠.po2a!_ZSpSͷS![h^ ÿ0Jt? Bv3}̓p"3+,1HRgGPR<,IJΊKy!lz_3SZ~/SG i'o\''0앉sPz& e]a~L 5]3PTPŢ%|&aŀ7SQ2HփlK<\ (#W#p\*4^Xv7NCA [X6eӌ'{(T>kPW@J([, ջtyDCSlvEaqIۜ' "*Ʌݛ+;[$0*9Ӓ(05L$"N^){J\{%&5 @I sRv{ guy2'xË:@8;m6ßѭL!]Q{`4"e6Ŭ#>|Ճ=KjA]ذ+ܥn.J!X)+!$2u596WWR6X4|Ƿo12`Sb2nJR^ W_(ܟLeU3|-rKC֫q9xqQ2gqfKc+i tEh,cZ@\r})"Who1M'A~nG> -\()UQ{ tXBj.>1ɌWϑf0aj^ĂÜ/Nâ:upY>|2R}ɠCEhC&=31BU~{-ЛB2szk,b_ftI9K/L3,ɏ%.Is0jfR\[$z&Cᶓ9CE&Qrv^Jh;zbUgPPhЙhU)|iq_7AwAmvfq ű=xTӡ?+ 1iݸoO oIs`ܰR>0NP2W4m^9C1 2SڃmlJTFq.p^aa9>lY "U *u #}tŷ]-W>K{ MImE>3D4ޏ- qT?n6sLTbو$3A)h0wt5)͹NE _$%*Vs)'Iz%CV552/S'ې͛~ byp)08Q *-$b r|=y~$=NpRǡ92A-o^KB:-~X RnaudNrf" cD6w~e2i;](X)yrK* =Ui NDuO¾T1&m/"j]iwh97GpC*e*y(4 _{>?Rōg{94հ6 &)%L ɪ @꺝A07I  i h.Pl4c h̅2 y }1?^KUOҽ΁$ā5ۡE*M~KI REl|gT;NYtE#$&¹cNqm_}П̬򚅪y=snd}ɪ*6e1!/HGYst#t vY.eJ LwΤh%n1k#8*QQ Ra Mt8bI҉x»m0婵83Ct "Q1"ľhL W$ZҤOD9+ܵ0/Ud`:7 bXe8CFď]Sa=Uo5ݷ #f : +^'n^:805/UC[v3듮mTH-U>\cW!DZ{=*0t鱟|,%f͐ҫeʛ!czI.ntu]RIN¸go\Ka Cs7 "td]Ev?ݞB=,.9tjҜ)/IfJ}}CThlRoLw5fs~1 0'q*-VZHpyWtR| -. Ck8^&G]=hyq+Gtx ڽynmLao1yゆD{ V:䆖BXk+E楥Na3&tNb^5f!D0#w6l'ʼɑ41] bcqn~hr(T% j"!tUkRk~ǒ`=2fF|/=AgĽR1OieحFѾd\OzN!b,ݍ 1 g 2Z7F=4A2f_kέlh{*ݫuQ, OхWP+#?H"j= 3ے6~_F }}s~8*03WM b;KھE5O)eKoIl7ߔ{+SYcHrdŽe8o9{*oʹ8cl9ƌtB Ǐ Vj- Uӂuo/OU*s=%OD1kn:[*EoiR@yU]3\`wR$ 42ڲAW;.GҶ&iΔ>𑙲Fc!Ӽ!;(2αW0PIiB hu'qra1ikk(0긆1ٕ7,b31O{o/4  S0$J5 _yդ戜0\" sd1=6fO|^v.`,=Kjt"1jBr} Q[1f 5_/*B\"]p^"DFQ2%N>N^pչƟ[%6sU׸ V .VeJpZk\Jc^˵#/4qm60LeDPskLr#y~Br LRt\NB9B GtHDI&ƦKҔЙجy5,ƒDb܌V$l ˈGk?VНw%,xnxFFΠ0 *".T+4"Q1YmzWȾJk25թU<ԂHx՚)6ޤ`JdC.CF^ΤKD0 Q[aʥ,Y~+0~5lyPdRtş_FB.ԄTgs7eu7t'WDis߲֏i;_WWԎXe#5»[03e S]q ESZN&tK%ؖ*ܮUOg7's" BzK*% Da Z EKs#ă5;5r%+G5%8ݶ'r̲ 1ZZl.yf;X.I}8I̸0,DiٔpIa#z $f2`fI\3ؖ,INjk߬?]<\;;;;uϨ[?oh?G}TTOnc֏uͺf|nY7߬ooLiJ^y??}~_>}w_ם;uZΝuκsgݹYw;w֝;ΝuκsgݹYw;w֝;ΝuκsgݹYw;w֝;ΝuκsgݹYwI#v?ԡqxIjR_#paRLmMԤJ>؃4YI{.MD5P=W'Aj;뻶 *aˆ͂ k7KoЪ_) g8!I,4ɽf6eɌG^=n/bu+R)-y&NU2|CW{)p Y"#&Y3&VT;,~IDwkCEC'>dl+#IgFK f+ߒnv? %AS9[] e:9gd.&7-KJd&{EAI+G 1-Zjm{|ɦd'B啿,/F AZMv֖rfd\e_yV2M1MaR9oVbF*QL&n.ٔEB% nq}VFq!)=@s[s\>`}V-뜩HH|B\z>ep"<փP4,MXfԔ[޾ rg31Ȍnķd{镾ӕEr.#=Ԍ*Q{};OunH4A_HPJ7[ADADADADA"Teuq]u\WW@_Η_^^=Еô9Șё-MZ[jE^ftVQvBӟ2/J~}"owWg.y-}jSݷl7D(}*÷XK&o8Ŵ͙" r8Qs;D.&vS5M]^Zr/mk?6 IդSfh͒J/ =7Òg oLAr`ފ.0| BԺ̑fv#֦ bv ቿ"b[oVw=}rZ#muacLT,)+qtN6݋ԭydz#oN0"H0BHQ\mM?#rI֛ ^٭#c J|YхzPيE[/bp q6CIwNfop"3+cQK쏕PJC*8Kb.;,?V,Ɲ߮j^}|q=m:qY8T@Q/CN2,O@+^LD Y wŀb^1re~􁹸Uhd73FQ E-w:'M1`z=}˷A,cfz&KUWGJ#+ٳ0ջtyZ;lvEaqIۜ' z\'vovLY*7o.u!C"1v Nٻ=4U+@ tbz؅D9cI^ړ{ gu/JeO/|2R}ɠ=.D+9oB&=31m}7[07 R%d0:*l}g:>GWl]wҋ)S0 KcIKڶf9^,+Rp@|,7p<;zbUgW  yV ۥP7AW;؞W<ПnTrb|0A-i]'am1+sxEӖ\alcvxLbj(N%wOeuMNJt_<fԽ;!>:YGģ=mUBIDO?*K96_|fk[¹\J(2~ P'@~ P'@~ P'@~ P'@~ P__~~_~g %Z\bڴPāIGmΙ:LCW.u WiRcJwݹFgAJSZ9ԾsV碗}1[r WكŎҸ[nr=dIl8xQ?̻\]GrU&;PN-Op/~RV[z¤6(yz~b\\WoU&R K\ݐ^1a{]ښm;?4 đCX(X?tNލsU"V*zjpS yCHEnof[n Jt J_#A8N3}#t.@OHRS,I/J"ujh.ޘv9/Dq}}+& }xF!-1r 9;Ev%~V.S7 L]A;Қ)m)Ws# rҔɪGT] Ow?\+{̮>j6"u 6-,Bnxx$ 60zЦ<9H(\Ȗ.&if@Qgc)VٷMy,mnӉkYVaCUx{8_?kYg5k݂2V*"&SD\qԚ4mvPfJqu,FNzFf߃StHc1`v8PTO1R)=AB0K' Z<<p3=>oZZT"tJѲLl)8a/[5ε/kq'V!=E-,&r : %1ѰOcFų{Un]z$Gw흺}<4=?fj?T1L-O у  dLj/FRdz4 {i! ج.ɱ`Y92w7,]3wɶwid g;窨d./{Qz׾is[VĆ&%;\/{q+.x1$(0FM+D}y~5}^= y)DpegmqgrgC3<]Ҋ][Dƍ)\-~{}Vn[\N7~z{a9pbvB ev ^L{:Njڡ^$ȓd<Ϡ{qCt-ޒgECDp=^f=}l wVd" Xva poo4 y)64LJ AS#

关于《毛泽东的故事》的内容(500字)
关于《毛泽东的故事》的内容(500字)

关于《毛泽东的故事》的内容(500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同年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1953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

少年毛泽东有一次去地主家,见地主家为富不仁,把掺了沙的米卖给别人,他非常气氛。然后他吧那掺了沙的米装在地主家用来祭祖的米盅里面,并放在地主家的神位上,辱没地主祖先。 少年毛泽东就有很大的志向,为了增长见识,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他父亲希望他继承他的家产,做个比较富裕的农民),毅然离开家乡,到外面学习,并留下一首诗,诗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去闯世界,如果学业无成誓不归来。 就在三年自然灾害那...

全部展开

少年毛泽东有一次去地主家,见地主家为富不仁,把掺了沙的米卖给别人,他非常气氛。然后他吧那掺了沙的米装在地主家用来祭祖的米盅里面,并放在地主家的神位上,辱没地主祖先。 少年毛泽东就有很大的志向,为了增长见识,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他父亲希望他继承他的家产,做个比较富裕的农民),毅然离开家乡,到外面学习,并留下一首诗,诗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去闯世界,如果学业无成誓不归来。 就在三年自然灾害那段时间,毛泽东寝食难安:“群众没有粮,屁股落不得床!”
就在毛泽东长汀养病期间,参加红军不久的上杭县官庄乡人兰 映 林 认识了毛泽东。长征前夕,他在瑞金集结时再次见到了毛泽东。当时,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斥,毛泽东失去了红军的领导权。上世纪60年代曾任福建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兰映林,接受采访时描述道,见面后,他直率地对毛泽东说:“主席,听说有人要打倒你。没有关系,我豁出去了,谁要打倒你,我跟他拼!”毛泽东则对他说:“小鬼,不要胡说。我知道你这个小鬼,胆子很大哟!”
在长征途中的湘江血战中,兰映林左大腿中弹受伤。毛泽东知道他负伤后,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准备给他一些钱,将他留在当地的山区养伤。他坚决不肯,对毛泽东说:“我已经读过4个月的诗书了,不想读了。我要跟着部队走。”拄着棍子行军的他始终没有掉队。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很欣赏他这股顽强劲,有时让他骑他们的马,有时跟他一起走,还经常叫上他一块吃饭。
兰映林回忆说,尽管长征时他只有十六七岁,尽管万里征途困难重重,但因为一直跟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身边,时刻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照顾,他并没有觉得怎么苦,这也许正好应了毛泽东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
毛泽东与自己座车的小故事
从陈嘉庚捐助的两辆“福特”轿车,到解放战争缴获的美式吉普,从苏联斯大林赠送的“吉斯”防弹车,到我国自已生产的“红旗”加长豪华轿车。毛主席座车的变化旁证了中国现代社会的风云变幻、波澜起伏,也见证了这位伟人对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殷切期待……
1、陈嘉庚赠送两辆“福特”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一直没有自己的专用轿车。早在延安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出于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敬仰和爱戴,专程将两辆美国“福特”牌轿车送给中共中央。党中央有关部门在研究如何使用这两辆车时,大多数人都主张给毛主席配一辆,主席知道后立即表示坚决反对。后来,毛主席到底没要专车,一辆配给了指挥作战的朱老总,另一辆则给了年岁较大的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等“五老”使用。当然,由于当时延安仅有这两辆轿车,因此,偶尔也会被毛主席或其他中央领导人紧急调用。
这两辆车还演绎了毛泽东与张思德一段鲜为人知的感情故事。1942年10月,中央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备团,上级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分配。第二年春,组织选派他到中央警备团直属警卫队,也就是在毛主席身边的内卫班当警卫战士。这可把张思德乐坏了,下决心要“好好当一名枣园哨兵”!
枣园是毛主席在延安的住所,张思德在这里全心全意站岗放哨。每次毛主席外出开会,他总是提前把枪擦得亮亮的,提着水壶早早等在车边。“福特”牌轿车车身宽大,可以乘坐10个人,车后还有一个专供警卫人员站立的踏板。为了安全,每次外出,张思德都站在踏板上。有一次,毛主席拍着张思德的肩膀说:“小张,以后别站这儿,就坐车里,外面有危险的!”
2、乘坐美式吉普进入北平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向北平(今北京)迁移时,毛主席坐的是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美式军用吉普车。毛主席坐着吉普车进入北平,并且乘坐它在西苑机场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
这种吉普车用今天的眼光看,会觉得非常简陋,几乎没有什么和行驶无关的零件和装饰:见棱见角的车身,所有的外观线条尽量取直,车辆的离地间隙大,车辆的高度又很低,驾驶者端坐在座椅上,高高在上地驾驶车辆,用美国大兵的话说“就像坐在家门口最高一级木台阶上一样”。该车连门都没有,只是在通常该装门的地方开了一个缺口。方向盘看上去极简陋,四根辐条就是铁圆条,仪表也只有最必要的。刮雨器是手动的,有一个手摇的曲柄,边开车边用一只手摇动曲柄刮水。前桥前突,从侧面看,前轮在车辆的最前端,车身也很短,后排的乘员显得比较局促,乘坐舒适性很差。可折叠的车篷只能象征性地遮风蔽雨……可是,这种简陋的汽车当时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用品了。
图为前苏联斯大林汽车制造厂于40年代生产的专供中央领导人乘座的高级防弹轿吉斯110,此车是1950年斯大林送给毛主席的三部吉斯110中的一部,目前此车才行驶了4万公里
3、斯大林馈赠防弹“吉斯”
毛主席拥有专车还是在建国后,这辆车目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层中央大厅陈列着。在毛主席进入北平后,他乘坐美式吉普车检阅部队的照片被斯大林看到,他马上批示有关部门,将当时苏联制造的最先进的“吉斯-0”、“吉斯-5”等一批高级轿车赠送给中国领导人。所以,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位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乘坐的都是苏联产的“吉斯”防弹保险轿车。这种车有8个缸,耗油量相当大。
毛泽东的专车是一辆黑色防弹“吉斯”,这辆车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坐过,回国后,斯大林把它送给了毛泽东。1971年9月,毛泽东南巡时,洞悉不测,返抵北京丰台后,正是这辆“吉斯”载着他一路平安地回到万寿路住所。这辆车是跟随毛主席时间最长的专车,可是,有谁会相信,毛主席乘坐的这辆高级轿车内竟然没有空调设备!
毛主席身高体胖,尤其爱出汗。一到夏天,车里如蒸笼一样,为保证安全,车窗不能随意打开,为降低车内温度,只好在车子前排与后座的间隙,放上一个盛冰块的盆子,以此调节车内温度。毛主席从没有对这种土办法感到不满,或提出什么要求。车内的冰盆就这样伴随他度过了十几个炎炎夏日,直到1966年,首批中国自产的20辆“大红旗”轿车才替换了中央领导人乘坐的苏联车。
一生喜欢游泳 毛泽东非常喜欢游泳,可以说一辈子坚持游泳。 韶山冲,毛泽东家门口有两个水塘,这是毛主席小时候经常游泳的地方,打水仗,游泳,曾给他无穷的乐趣。 在第一师范上学时,学校前面就是小面很宽的湘江,更是游泳的好地方。每年5月到10月,毛泽东和几个同学几乎每天都到湘江游泳,还横渡湘江。到了冬天,许多人都不敢下水,毛泽东和几个伙伴还坚持冬泳。1918年3月,游泳家,上海《教育杂志》主编李石岑来长沙,毛泽东还专门请他到湘江水中教授游泳技术。当时,毛泽东还写过一首有关游泳的诗,可惜已经失传,只留下了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到了七十岁,毛泽东还横渡长江,真了不起。 风浴,雨浴,日光浴,空气浴,也是毛泽东喜爱的运动。从第一师范前面过了江就是岳麓山,这是毛泽东和伙伴们进行风浴、雨浴、日光浴、空气浴的好地方。他们游过湘江,躺在烈日照射的沙滩上伸展开身子进行日光浴,遇到暴风雨,他们不去躲避,反而在大风大雨中奔跑呼叫,这叫风浴和雨浴,登上山峰,迎风高歌,这叫空气浴。 野外露宿。毛泽东经常邀集几个同学到妙高峯君子亭和岳麓山、爱晚亭附近露宿。他们尽情的游玩,尽情地高谈阔论,夜深人静了,他们分散开在枯柴杂草中露宿。 有一天早晨,几个游人看到庙旁露宿着一个人,头脚都用报纸盖着,因为夜里蚊子多,游人吵醒了露宿的人, 收起报纸就走开了,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经常与同学结伴长途步行锻炼身体,他曾和蔡和森步行考察洞庭湖周围的农村和肖子升到湘中五县游学,步行数百里。 毛泽东不仅自己刻苦锻炼身体,还带动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他担任学校学友会总务兼研究部长时,就组织过游泳,有百余人参加。毛泽东当时还写过一篇研究体育的文章叫《体育之研究》,对体育运动进行深入的探讨,把身体喻为"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他还提出强国必须重视体育,成才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 全国解放后,毛主席仍然非常重视体育。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国家专门成立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并亲自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毛主席刻苦锻炼身体的几个小故事,同学们听了以后,也要从小好好锻炼身体,将来才能为实现小康,建设国家做贡献。 最后,我想引用毛主席的两段谈话,说明他老人家是多么重视体育锻炼,我们要好好学习。 毛主席在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有这样一段: 我们也热衷于锻炼身体。在寒假里,我们徒步爬山越野,绕城涉水。如果下雨,我们就脱去衬衣,称为雨浴,烈日炎炎时,我们也脱去衬衣,称为日光浴,在春风里,我们大嚷大叫,称之为一项新运动项目"风浴"。寒霜降临时,我们露宿野外,甚至在十一月份到冰冷的江中游泳。所进行的这些活动都美其名曰"锻炼身体"。也许这么做有助于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日后,我在南方的转徒征程,以及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极其需要这样的一副体格。 1951年,毛主席在接见湖南的几位教育界人士时,也谈到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他说:"我认为有志参加革命的青年,必须锻炼身体,不去锻炼身体的人,就不配谈革命。大家不是读过《红楼梦》吗?《红楼梦》中两个主角,我看都不太高明。贾宝玉是阔家公子,饮食起居都需要丫头照料,自己不肯动手;林黛玉多愁善感,最爱哭泣,只能住在大观园的潚湘馆中,吐血,闹肺病。这样的人,怎么能革命呢?你们办学校,不要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贾宝玉和林黛玉式的人。 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需要坚强的青年,身体和意志都坚强的青年。
毛泽东小时候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忘牛,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怎么才能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小毛泽东想了一个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组。一伙人看牛,一伙人割草,一伙人采野果子。 然后,把牛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做游戏、吃野果、讲故事。
“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爱民的毛主席
1942年8月,一天下大雨,陕甘宁边区政府小礼堂正在开征粮会议。忽然一声雷响,礼堂的一根木柱被劈断了,出席会议的延川县长李彩云同志不幸触电而死。这件事传出后,有的群众说:为什么雷没有劈毛主席?这话传到毛主席耳里,毛主席没有叫人去追查骂自己的人,更没有去抓什么“反革命”,而是向干部了解“骂”的原因。原来,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重,群众有意见,便借劈雷一事发泄不满。毛主席知道原委后,指示有关部门将征收公粮任务从二十万担(每担三百斤)减至十六万担。这件事的处理,使党群关系更加亲近,毛主席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提高了。

收起

一生喜欢游泳 毛泽东非常喜欢游泳,可以说一辈子坚持游泳。 韶山冲,毛泽东家门口有两个水塘,这是毛主席小时候经常游泳的地方,打水仗,游泳,曾给他无穷的乐趣。 在第一师范上学时,学校前面就是小面很宽的湘江,更是游泳的好地方。每年5月到10月,毛泽东和几个同学几乎每天都到湘江游泳,还横渡湘江。到了冬天,许多人都不敢下水,毛泽东和几个伙伴还坚持冬泳。1918年3月,游泳家,上海《教育杂志》主编李石岑来长沙...

全部展开

一生喜欢游泳 毛泽东非常喜欢游泳,可以说一辈子坚持游泳。 韶山冲,毛泽东家门口有两个水塘,这是毛主席小时候经常游泳的地方,打水仗,游泳,曾给他无穷的乐趣。 在第一师范上学时,学校前面就是小面很宽的湘江,更是游泳的好地方。每年5月到10月,毛泽东和几个同学几乎每天都到湘江游泳,还横渡湘江。到了冬天,许多人都不敢下水,毛泽东和几个伙伴还坚持冬泳。1918年3月,游泳家,上海《教育杂志》主编李石岑来长沙,毛泽东还专门请他到湘江水中教授游泳技术。当时,毛泽东还写过一首有关游泳的诗,可惜已经失传,只留下了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到了七十岁,毛泽东还横渡长江,真了不起。 风浴,雨浴,日光浴,空气浴,也是毛泽东喜爱的运动。从第一师范前面过了江就是岳麓山,这是毛泽东和伙伴们进行风浴、雨浴、日光浴、空气浴的好地方。他们游过湘江,躺在烈日照射的沙滩上伸展开身子进行日光浴,遇到暴风雨,他们不去躲避,反而在大风大雨中奔跑呼叫,这叫风浴和雨浴,登上山峰,迎风高歌,这叫空气浴。 野外露宿。毛泽东经常邀集几个同学到妙高峯君子亭和岳麓山、爱晚亭附近露宿。他们尽情的游玩,尽情地高谈阔论,夜深人静了,他们分散开在枯柴杂草中露宿。 有一天早晨,几个游人看到庙旁露宿着一个人,头脚都用报纸盖着,因为夜里蚊子多,游人吵醒了露宿的人, 收起报纸就走开了,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经常与同学结伴长途步行锻炼身体,他曾和蔡和森步行考察洞庭湖周围的农村和肖子升到湘中五县游学,步行数百里。 毛泽东不仅自己刻苦锻炼身体,还带动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他担任学校学友会总务兼研究部长时,就组织过游泳,有百余人参加。毛泽东当时还写过一篇研究体育的文章叫《体育之研究》,对体育运动进行深入的探讨,把身体喻为"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他还提出强国必须重视体育,成才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 全国解放后,毛主席仍然非常重视体育。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国家专门成立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并亲自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毛主席刻苦锻炼身体的几个小故事,同学们听了以后,也要从小好好锻炼身体,将来才能为实现小康,建设国家做贡献。 最后,我想引用毛主席的两段谈话,说明他老人家是多么重视体育锻炼,我们要好好学习。 毛主席在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有这样一段: 我们也热衷于锻炼身体。在寒假里,我们徒步爬山越野,绕城涉水。如果下雨,我们就脱去衬衣,称为雨浴,烈日炎炎时,我们也脱去衬衣,称为日光浴,在春风里,我们大嚷大叫,称之为一项新运动项目"风浴"。寒霜降临时,我们露宿野外,甚至在十一月份到冰冷的江中游泳。所进行的这些活动都美其名曰"锻炼身体"。也许这么做有助于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日后,我在南方的转徒征程,以及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极其需要这样的一副体格。 1951年,毛主席在接见湖南的几位教育界人士时,也谈到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他说:"我认为有志参加革命的青年,必须锻炼身体,不去锻炼身体的人,就不配谈革命。大家不是读过《红楼梦》吗?《红楼梦》中两个主角,我看都不太高明。贾宝玉是阔家公子,饮食起居都需要丫头照料,自己不肯动手;林黛玉多愁善感,最爱哭泣,只能住在大观园的潚湘馆中,吐血,闹肺病。这样的人,怎么能革命呢?你们办学校,不要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贾宝玉和林黛玉式的人。 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需要坚强的青年,身体和意志都坚强的青年。
毛泽东小时候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忘牛,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怎么才能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小毛泽东想了一个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组。一伙人看牛,一伙人割草,一伙人采野果子。 然后,把牛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做游戏、吃野果、讲故事。
少年毛泽东有一次去地主家,见地主家为富不仁,把掺了沙的米卖给别人,他非常气氛。然后他吧那掺了沙的米装在地主家用来祭祖的米盅里面,并放在地主家的神位上,辱没地主祖先。 少年毛泽东就有很大的志向,为了增长见识,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他父亲希望他继承他的家产,做个比较富裕的农民),毅然离开家乡,到外面学习,并留下一首诗,诗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去闯世界,如果学业无成誓不归来。 就在三年自然灾害那段时间,毛泽东寝食难安:“群众没有粮,屁股落不得床!”
斗智
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
“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爱民的毛主席
1942年8月,一天下大雨,陕甘宁边区政府小礼堂正在开征粮会议。忽然一声雷响,礼堂的一根木柱被劈断了,出席会议的延川县长李彩云同志不幸触电而死。这件事传出后,有的群众说:为什么雷没有劈毛主席?这话传到毛主席耳里,毛主席没有叫人去追查骂自己的人,更没有去抓什么“反革命”,而是向干部了解“骂”的原因。原来,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重,群众有意见,便借劈雷一事发泄不满。毛主席知道原委后,指示有关部门将征收公粮任务从二十万担(每担三百斤)减至十六万担。这件事的处理,使党群关系更加亲近,毛主席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提高了。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8791091.html

收起

一生喜欢游泳 毛泽东非常喜欢游泳,可以说一辈子坚持游泳。 韶山冲,毛泽东家门口有两个水塘,这是毛主席小时候经常游泳的地方,打水仗,游泳,曾给他无穷的乐趣。 在第一师范上学时,学校前面就是小面很宽的湘江,更是游泳的好地方。每年5月到10月,毛泽东和几个同学几乎每天都到湘江游泳,还横渡湘江。到了冬天,许多人都不敢下水,毛泽东和几个伙伴还坚持冬泳。1918年3月,游泳家,上海《教育杂志》主编李石岑来长沙...

全部展开

一生喜欢游泳 毛泽东非常喜欢游泳,可以说一辈子坚持游泳。 韶山冲,毛泽东家门口有两个水塘,这是毛主席小时候经常游泳的地方,打水仗,游泳,曾给他无穷的乐趣。 在第一师范上学时,学校前面就是小面很宽的湘江,更是游泳的好地方。每年5月到10月,毛泽东和几个同学几乎每天都到湘江游泳,还横渡湘江。到了冬天,许多人都不敢下水,毛泽东和几个伙伴还坚持冬泳。1918年3月,游泳家,上海《教育杂志》主编李石岑来长沙,毛泽东还专门请他到湘江水中教授游泳技术。当时,毛泽东还写过一首有关游泳的诗,可惜已经失传,只留下了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到了七十岁,毛泽东还横渡长江,真了不起。 风浴,雨浴,日光浴,空气浴,也是毛泽东喜爱的运动。从第一师范前面过了江就是岳麓山,这是毛泽东和伙伴们进行风浴、雨浴、日光浴、空气浴的好地方。他们游过湘江,躺在烈日照射的沙滩上伸展开身子进行日光浴,遇到暴风雨,他们不去躲避,反而在大风大雨中奔跑呼叫,这叫风浴和雨浴,登上山峰,迎风高歌,这叫空气浴。 野外露宿。毛泽东经常邀集几个同学到妙高峯君子亭和岳麓山、爱晚亭附近露宿。他们尽情的游玩,尽情地高谈阔论,夜深人静了,他们分散开在枯柴杂草中露宿。 有一天早晨,几个游人看到庙旁露宿着一个人,头脚都用报纸盖着,因为夜里蚊子多,游人吵醒了露宿的人, 收起报纸就走开了,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经常与同学结伴长途步行锻炼身体,他曾和蔡和森步行考察洞庭湖周围的农村和肖子升到湘中五县游学,步行数百里。 毛泽东不仅自己刻苦锻炼身体,还带动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他担任学校学友会总务兼研究部长时,就组织过游泳,有百余人参加。毛泽东当时还写过一篇研究体育的文章叫《体育之研究》,对体育运动进行深入的探讨,把身体喻为"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他还提出强国必须重视体育,成才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 全国解放后,毛主席仍然非常重视体育。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国家专门成立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并亲自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毛主席刻苦锻炼身体的几个小故事,同学们听了以后,也要从小好好锻炼身体,将来才能为实现小康,建设国家做贡献。 最后,我想引用毛主席的两段谈话,说明他老人家是多么重视体育锻炼,我们要好好学习。 毛主席在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有这样一段: 我们也热衷于锻炼身体。在寒假里,我们徒步爬山越野,绕城涉水。如果下雨,我们就脱去衬衣,称为雨浴,烈日炎炎时,我们也脱去衬衣,称为日光浴,在春风里,我们大嚷大叫,称之为一项新运动项目"风浴"。寒霜降临时,我们露宿野外,甚至在十一月份到冰冷的江中游泳。所进行的这些活动都美其名曰"锻炼身体"。也许这么做有助于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日后,我在南方的转徒征程,以及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极其需要这样的一副体格。 1951年,毛主席在接见湖南的几位教育界人士时,也谈到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他说:"我认为有志参加革命的青年,必须锻炼身体,不去锻炼身体的人,就不配谈革命。大家不是读过《红楼梦》吗?《红楼梦》中两个主角,我看都不太高明。贾宝玉是阔家公子,饮食起居都需要丫头照料,自己不肯动手;林黛玉多愁善感,最爱哭泣,只能住在大观园的潚湘馆中,吐血,闹肺病。这样的人,怎么能革命呢?你们办学校,不要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贾宝玉和林黛玉式的人。 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需要坚强的青年,身体和意志都坚强的青年。
毛泽东小时候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忘牛,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怎么才能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小毛泽东想了一个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组。一伙人看牛,一伙人割草,一伙人采野果子。 然后,把牛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做游戏、吃野果、讲故事。
少年毛泽东有一次去地主家,见地主家为富不仁,把掺了沙的米卖给别人,他非常气氛。然后他吧那掺了沙的米装在地主家用来祭祖的米盅里面,并放在地主家的神位上,辱没地主祖先。 少年毛泽东就有很大的志向,为了增长见识,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他父亲希望他继承他的家产,做个比较富裕的农民),毅然离开家乡,到外面学习,并留下一首诗,诗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去闯世界,如果学业无成誓不归来。 就在三年自然灾害那段时间,毛泽东寝食难安:“群众没有粮,屁股落不得床!”
斗智
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
“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爱民的毛主席
1942年8月,一天下大雨,陕甘宁边区政府小礼堂正在开征粮会议。忽然一声雷响,礼堂的一根木柱被劈断了,出席会议的延川县长李彩云同志不幸触电而死。这件事传出后,有的群众说:为什么雷没有劈毛主席?这话传到毛主席耳里,毛主席没有叫人去追查骂自己的人,更没有去抓什么“反革命”,而是向干部了解“骂”的原因。原来,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重,群众有意见,便借劈雷一事发泄不满。毛主席知道原委后,指示有关部门将征收公粮任务从二十万担(每担三百斤)减至十六万担。这件事的处理,使党群关系更加亲近,毛主席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提高了。
少年毛泽东有一次去地主家,见地主家为富不仁,把掺了沙的米卖给别人,他非常气氛。然后他吧那掺了沙的米装在地主家用来祭祖的米盅里面,并放在地主家的神位上,辱没地主祖先。 少年毛泽东就有很大的志向,为了增长见识,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他父亲希望他继承他的家产,做个比较富裕的农民),毅然离开家乡,到外面学习,并留下一首诗,诗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去闯世界,如果学业无成誓不归来。 就在三年自然灾害那段时间,毛泽东寝食难安:“群众没有粮,屁股落不得床!”
就在毛泽东长汀养病期间,参加红军不久的上杭县官庄乡人兰 映 林 认识了毛泽东。长征前夕,他在瑞金集结时再次见到了毛泽东。当时,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斥,毛泽东失去了红军的领导权。上世纪60年代曾任福建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兰映林,接受采访时描述道,见面后,他直率地对毛泽东说:“主席,听说有人要打倒你。没有关系,我豁出去了,谁要打倒你,我跟他拼!”毛泽东则对他说:“小鬼,不要胡说。我知道你这个小鬼,胆子很大哟!”
在长征途中的湘江血战中,兰映林左大腿中弹受伤。毛泽东知道他负伤后,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准备给他一些钱,将他留在当地的山区养伤。他坚决不肯,对毛泽东说:“我已经读过4个月的诗书了,不想读了。我要跟着部队走。”拄着棍子行军的他始终没有掉队。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很欣赏他这股顽强劲,有时让他骑他们的马,有时跟他一起走,还经常叫上他一块吃饭。
兰映林回忆说,尽管长征时他只有十六七岁,尽管万里征途困难重重,但因为一直跟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身边,时刻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照顾,他并没有觉得怎么苦,这也许正好应了毛泽东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少年毛泽东有一次去地主家,见地主家为富不仁,把掺了沙的米卖给别人,他非常气氛。然后他吧那掺了沙的米装在地主家用来祭祖的米盅里面,并放在地主家的神位上,辱没地主祖先。 少年毛泽东就有很大的志向,为了增长见识,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他父亲希望他继承他的家产,做个比较富裕的农民),毅然离开家乡,到外面学习,并留下一首诗,诗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去闯世界,如果学业无成誓不归来。 就在三年自然灾害那段时间,毛泽东寝食难安:“群众没有粮,屁股落不得床!”
就在毛泽东长汀养病期间,参加红军不久的上杭县官庄乡人兰 映 林 认识了毛泽东。长征前夕,他在瑞金集结时再次见到了毛泽东。当时,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斥,毛泽东失去了红军的领导权。上世纪60年代曾任福建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兰映林,接受采访时描述道,见面后,他直率地对毛泽东说:“主席,听说有人要打倒你。没有关系,我豁出去了,谁要打倒你,我跟他拼!”毛泽东则对他说:“小鬼,不要胡说。我知道你这个小鬼,胆子很大哟!”
在长征途中的湘江血战中,兰映林左大腿中弹受伤。毛泽东知道他负伤后,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准备给他一些钱,将他留在当地的山区养伤。他坚决不肯,对毛泽东说:“我已经读过4个月的诗书了,不想读了。我要跟着部队走。”拄着棍子行军的他始终没有掉队。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很欣赏他这股顽强劲,有时让他骑他们的马,有时跟他一起走,还经常叫上他一块吃饭。
兰映林回忆说,尽管长征时他只有十六七岁,尽管万里征途困难重重,但因为一直跟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身边,时刻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照顾,他并没有觉得怎么苦,这也许正好应了毛泽东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
毛泽东与自己座车的小故事
从陈嘉庚捐助的两辆“福特”轿车,到解放战争缴获的美式吉普,从苏联斯大林赠送的“吉斯”防弹车,到我国自已生产的“红旗”加长豪华轿车。毛主席座车的变化旁证了中国现代社会的风云变幻、波澜起伏,也见证了这位伟人对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殷切期待……
1、陈嘉庚赠送两辆“福特”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一直没有自己的专用轿车。早在延安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出于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敬仰和爱戴,专程将两辆美国“福特”牌轿车送给中共中央。党中央有关部门在研究如何使用这两辆车时,大多数人都主张给毛主席配一辆,主席知道后立即表示坚决反对。后来,毛主席到底没要专车,一辆配给了指挥作战的朱老总,另一辆则给了年岁较大的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等“五老”使用。当然,由于当时延安仅有这两辆轿车,因此,偶尔也会被毛主席或其他中央领导人紧急调用。
这两辆车还演绎了毛泽东与张思德一段鲜为人知的感情故事。1942年10月,中央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备团,上级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分配。第二年春,组织选派他到中央警备团直属警卫队,也就是在毛主席身边的内卫班当警卫战士。这可把张思德乐坏了,下决心要“好好当一名枣园哨兵”!
枣园是毛主席在延安的住所,张思德在这里全心全意站岗放哨。每次毛主席外出开会,他总是提前把枪擦得亮亮的,提着水壶早早等在车边。“福特”牌轿车车身宽大,可以乘坐10个人,车后还有一个专供警卫人员站立的踏板。为了安全,每次外出,张思德都站在踏板上。有一次,毛主席拍着张思德的肩膀说:“小张,以后别站这儿,就坐车里,外面有危险的!”
2、乘坐美式吉普进入北平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向北平(今北京)迁移时,毛主席坐的是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美式军用吉普车。毛主席坐着吉普车进入北平,并且乘坐它在西苑机场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
这种吉普车用今天的眼光看,会觉得非常简陋,几乎没有什么和行驶无关的零件和装饰:见棱见角的车身,所有的外观线条尽量取直,车辆的离地间隙大,车辆的高度又很低,驾驶者端坐在座椅上,高高在上地驾驶车辆,用美国大兵的话说“就像坐在家门口最高一级木台阶上一样”。该车连门都没有,只是在通常该装门的地方开了一个缺口。方向盘看上去极简陋,四根辐条就是铁圆条,仪表也只有最必要的。刮雨器是手动的,有一个手摇的曲柄,边开车边用一只手摇动曲柄刮水。前桥前突,从侧面看,前轮在车辆的最前端,车身也很短,后排的乘员显得比较局促,乘坐舒适性很差。可折叠的车篷只能象征性地遮风蔽雨……可是,这种简陋的汽车当时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用品了。
图为前苏联斯大林汽车制造厂于40年代生产的专供中央领导人乘座的高级防弹轿吉斯110,此车是1950年斯大林送给毛主席的三部吉斯110中的一部,目前此车才行驶了4万公里
3、斯大林馈赠防弹“吉斯”
毛主席拥有专车还是在建国后,这辆车目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层中央大厅陈列着。在毛主席进入北平后,他乘坐美式吉普车检阅部队的照片被斯大林看到,他马上批示有关部门,将当时苏联制造的最先进的“吉斯-0”、“吉斯-5”等一批高级轿车赠送给中国领导人。所以,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位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乘坐的都是苏联产的“吉斯”防弹保险轿车。这种车有8个缸,耗油量相当大。
毛泽的专车是一辆黑色防弹“吉斯”,这辆车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坐过,回国后,斯大林把它送给了毛泽东。1971年9月,毛泽东南巡时,洞悉不测,返抵北京丰台后,正是这辆“吉斯”载着他一路平安地回到万寿路住所。这辆车是跟随毛主席时间最长的专车,可是,有谁会相信,毛主席乘坐的这辆高级轿车内竟然没有空调设备!
毛主席身高体胖,尤其爱出汗。一到夏天,车里如蒸笼一样,为保证安全,车窗不能随意打开,为降低车内温度,只好在车子前排与后座的间隙,放上一个盛冰块的盆子,以此调节车内温度。毛主席从没有对这种土办法感到不满,或提出什么要求。车内的冰盆就这样伴随他度过了十几个炎炎夏日,直到1966年,首批中国自产的20辆“大红旗”轿车才替换了中央领导人乘坐的苏联车。
一生喜欢游泳 毛泽东非常喜欢游泳,可以说一辈子坚持游泳。 韶山冲,毛泽东家门口有两个水塘,这是毛主席小时候经常游泳的地方,打水仗,游泳,曾给他无穷的乐趣。 在第一师范上学时,学校前面就是小面很宽的湘江,更是游泳的好地方。每年5月到10月,毛泽东和几个同学几乎每天都到湘江游泳,还横渡湘江。到了冬天,许多人都不敢下水,毛泽东和几个伙伴还坚持冬泳。1918年3月,游泳家,上海《教育杂志》主编李石岑来长沙,毛泽东还专门请他到湘江水中教授游泳技术。当时,毛泽东还写过一首有关游泳的诗,可惜已经失传,只留下了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到了七十岁,毛泽东还横渡长江,真了不起。 风浴,雨浴,日光浴,空气浴,也是毛泽东喜爱的运动。从第一师范前面过了江就是岳麓山,这是毛泽东和伙伴们进行风浴、雨浴、日光浴、空气浴的好地方。他们游过湘江,躺在烈日照射的沙滩上伸展开身子进行日光浴,遇到暴风雨,他们不去躲避,反而在大风大雨中奔跑呼叫,这叫风浴和雨浴,登上山峰,迎风高歌,这叫空气浴。 野外露宿。毛泽东经常邀集几个同学到妙高峯君子亭和岳麓山、爱晚亭附近露宿。他们尽情的游玩,尽情地高谈阔论,夜深人静了,他们分散开在枯柴杂草中露宿。 有一天早晨,几个游人看到庙旁露宿着一个人,头脚都用报纸盖着,因为夜里蚊子多,游人吵醒了露宿的人, 收起报纸就走开了,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经常与同学结伴长途步行锻炼身体,他曾和蔡和森步行考察洞庭湖周围的农村和肖子升到湘中五县游学,步行数百里。 毛泽东不仅自己刻苦锻炼身体,还带动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他担任学校学友会总务兼研究部长时,就组织过游泳,有百余人参加。毛泽东当时还写过一篇研究体育的文章叫《体育之研究》,对体育运动进行深入的探讨,把身体喻为"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他还提出强国必须重视体育,成才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 全国解放后,毛主席仍然非常重视体育。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国家专门成立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并亲自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毛主席刻苦锻炼身体的几个小故事,同学们听了以后,也要从小好好锻炼身体,将来才能为实现小康,建设国家做贡献。 最后,我想引用毛主席的两段谈话,说明他老人家是多么重视体育锻炼,我们要好好学习。 毛主席在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有这样一段: 我们也热衷于锻炼身体。在寒假里,我们徒步爬山越野,绕城涉水。如果下雨,我们就脱去衬衣,称为雨浴,烈日炎炎时,我们也脱去衬衣,称为日光浴,在春风里,我们大嚷大叫,称之为一项新运动项目"风浴"。寒霜降临时,我们露宿野外,甚至在十一月份到冰冷的江中游泳。所进行的这些活动都美其名曰"锻炼身体"。也许这么做有助于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日后,我在南方的转徒征程,以及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极其需要这样的一副体格。 1951年,毛主席在接见湖南的几位教育界人士时,也谈到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他说:"我认为有志参加革命的青年,必须锻炼身体,不去锻炼身体的人,就不配谈革命。大家不是读过《红楼梦》吗?《红楼梦》中两个主角,我看都不太高明。贾宝玉是阔家公子,饮食起居都需要丫头照料,自己不肯动手;林黛玉多愁善感,最爱哭泣,只能住在大观园的潚湘馆中,吐血,闹肺病。这样的人,怎么能革命呢?你们办学校,不要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贾宝玉和林黛玉式的人。 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需要坚强的青年,身体和意志都坚强的青年。
毛泽东小时候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忘牛,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怎么才能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小毛泽东想了一个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组。一伙人看牛,一伙人割草,一伙人采野果子。 然后,把牛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做游戏、吃野果、讲故事。
“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爱民的毛主席
1942年8月,一天下大雨,陕甘宁边区政府小礼堂正在开征粮会议。忽然一声雷响,礼堂的一根木柱被劈断了,出席会议的延川县长李彩云同志不幸触电而死。这件事传出后,有的群众说:为什么雷没有劈毛主席?这话传到毛主席耳里,毛主席没有叫人去追查骂自己的人,更没有去抓什么“反革命”,而是向干部了解“骂”的原因。原来,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重,群众有意见,便借劈雷一事发泄不满。毛主席知道原委后,指示有关部门将征收公粮任务从二十万担(每担三百斤)减至十六万担。这件事的处理,使党群关系更加亲近,毛主席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提高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同年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1953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

收起

杨家岭在延安城北门外几里路的地方,原来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只有十户居民,统共不到五十口人。这是一条东西向的小山沟,沟两旁的山坡上,有几孔土窑洞。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里,毛主席就住在这里,日夜辛勤操劳,领导着全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有一年,天气逐渐寒冷了,中央机关的同志们已经穿上了新发的棉衣。而毛主席身上穿的,仍是那件已经穿了好几年的灰土布棉衣,两个胳膊上,也不知补过多少次补丁,袖口都...

全部展开

杨家岭在延安城北门外几里路的地方,原来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只有十户居民,统共不到五十口人。这是一条东西向的小山沟,沟两旁的山坡上,有几孔土窑洞。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里,毛主席就住在这里,日夜辛勤操劳,领导着全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有一年,天气逐渐寒冷了,中央机关的同志们已经穿上了新发的棉衣。而毛主席身上穿的,仍是那件已经穿了好几年的灰土布棉衣,两个胳膊上,也不知补过多少次补丁,袖口都露出了棉花。警卫员们几次提出要给主席换一件,可他总是说:“现在边区的经济很困难,大家的生活都很艰苦,我们应该省吃俭用。棉衣破了,洗洗补补,还可以穿嘛!”
毛主席经常要到中央各部、军委、抗大、马列学院和陕北公学等单位开会,做报告,他自己身上穿着破旧的棉衣,而警卫员们都穿着新棉衣,走到哪里,哪里的同志们都有意见,说警卫们没有照顾好主席的生活。
警卫员把情况反映给管理局,管理局决定给主席做一件新棉衣。他们想办法找了几尺较好的蓝布,请被服厂做了一件棉衣。
棉衣做好了,如果当面交给主席,他老人家一定不会要的。警卫员就趁主席休息的时候,把新棉衣送进去,把那件破棉衣取了出来。原来打算把它拆洗干净,留起来,谁知拆的时候,布都糟了,就是洗干净,也缝不起来了。
主席起床后,看见一件新棉衣放在凳子上,旧棉衣却找不见了,便喊警卫员。警卫员们你推我让的,谁也不肯进去。后来,主席点名叫,被叫到名字的警卫员只得走进去。
主席站在炕边,指着新棉衣问道:“这是哪里来的?”
警卫员说明是管理局给主席做的。
“为什么?我有棉衣穿嘛!”主席有些不高兴了。
警卫员解释说,原来的那件棉衣太破了,穿在身上也不暖和,主席经常外出,怕受了凉。
主席说:“这件棉衣太好了,我不要。还是把我的破棉袄拿来吧厂警卫员赶忙说:“那件棉衣已经拆了,烂得缝不起来了。”
主席看着警卫员,无可奈何地笑了:“那么,你看怎么办?”
这一回,警卫员回答得顶利索:“主席,已经做好了,就穿它吧!”
“那不行。”主席轻轻地摆了摆手,在窑洞里走了几步,然后说:“这样吧,给我领一件和你身上穿的一样的灰布棉衣吧。”
警卫员只好给主席领了一件普通的灰土布棉衣。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