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要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1:20:11
初中历史知识要点
x}n#Kݯp`:J˸  <Tt$.R(Q/"/=̧;2IT048s{ٿ/U:5U!nᵓy]_x78zwfR:?d~\YSlYV2<>ʵ*TOx]G`:H̶zHTe±;pTlnRm߆.Q~r-F?~QIx?Mg.т^&*{یʳXanË%f}CސItnJڑtn˻ixkG7ޫ|i:֝_=ut/w&jPNyokk,km̤Y1p AU2Z}*iXenU+~{mu[v2ȟN}=KK^~PS?v%' [V\ߝ3/y&IYxu/W0<Qd6s"'5u8UjUؘ &>>MlsgukOlaJcμ>M3g~k[9 O3/И轾J`pKj Mꖳ)c״HgVQ\$zSn׋d6ԃ \ 4.ƨz- c.AÖUqfe̮'>w*GuhUn:螳 ,Qu6 ӴZ[ԢKNg,qrC8Y*{;aK?F66\|qu旺FG{Uve1văjMS XEpT c,H{%t]Ry(qAԽ͸y)4gߟb]׊*ލ8w1ápF\J-_cK/ 5Y!?R=L%X[Y$96;@0RisUCPo(uq.Hn060(ݩĥ~)lY 欙ǼJ!Vi;Т4&Ssil+'VW*״֑[Q㸮uVP{qWzFܧzn 瓌4cd/x5Sm ntws|ӭ ߲Cf\2X]X]ђðr%(|)q'=y ŋ+tZZ{ b{nEJu?{)qUXK!J܅~ȑy jmHzcycSz[AotLtty[΁M`{0 X3*Y{],ܣX`7g'597"0OKZ}ZA>\r h*B 18 U;ƻ> dx!(cϏ4wCRCPFX݆ 5,L1ogjXߛԶ8.Gh'(3l7ۑւa8;V{Pg !$ַpgNB~řIw [9 aUC'@wXlA=6TOek_bfV6*KZjyY©=>*{"m<2/a??3>hc/z}ѿJZcQo"m[:[e ʨjɌ%Nm:٘#v)$`f֥Pcp SO :^Z :#I]Aof?wr E4ޢ6vY@zeyL/}>tP ɲpMGԤVcFC5uY%*s^R!4ʠzwKZkXrtH"GqCbMX|fѩ tі@ .3`1]V=eU#(6W*QyХwٰMP@K2M،*'2:ﭜ`0 ~ίX`B4G\'4dSǗXI/>2t>ݯ>|/0gO ]$UJ =N>ͶXts?bLljBpq~߇jPTY|(cbkotN9ܶahb+F0 km`z]ͼy%+q*|_2;L4kKgLX W(tFVP۾f:܍LCg:;X_d5K@ p`1xAkiU?Ϯ?fQ}GAB&pMhbK;^1:|N B@i[e; .pMO aju&"*3zWZ"vK]%Kp+7*^ w[i9wko%@)NޢtK0=oaU0ZĆ^el8|c*[SEoxA\LcQ^"Pu"]6ApؘW &8 OFL+rMBpo:&vřod"@' {_d+sò<]<I3 +%@cU~Gr`]&2sRbӱs>V[LT~А61bS@4bxDV?hCG/y0, Υ L ؍iȎ&h } \.hV4)c\$NjݕT*)% g*o`-f]GwFlzMlV1xL) ]$0|Gcf.9sQP~F4&dB}Ry f-{)-868X 9!hK8 &rVU^d^)''_` eҳ3}Rx5?Ѳ]Ns M{]D_T^Tme'f\yn љ!acnq1 >."N.YT۽kݳFw!Ah8q1 w GO5x?kt~Ot'ɼ]ɽ~0M[QIF-'SL67v$ LJCAzϑq7!Qq$^A4I #.4 ?HELm(%KP_?c۸7I08j8;c$BI*a=XF2㝘P)\߿WA343>'.uqSN2+hT< 8rcM o8vHVG.]}N@sNc Ͱ @i d[ 承x Ԥ@0|OtZ)1GJL϶$K>ںDd 9RBLo!5t ǛtgcI!&nɸJLHi@0(1!:N?؄Ri};d+ U\WquzO~zkmxU3=elkM>`")s@3 3X:Y@X 0_Bgdٱ¹s##_Lm ۓ|MYn;9^;Tf^8<A]cb&EĮ%j[7}ޢߖ53iL#sB&2K.~x}.wtDz{ yTK&}؆t\`Őޔ&uH`l7i$}ϋaN lv﫺n$V.i`IK槲cĝM3\='ם_cߓ$2seSk, L.1$8wsl<(왩]e(2ܧ 02,uU+7ZߤbLgyK/xVDH?u& PK1=o<DA#Nd 6[3uëNCt8{K٭g3)1 #ӏh%7mQyojx` U,󬷘{E2.'\f!y&_qA`@uSWpL`IVPcïz9.a"s;r Ӧ4 bU;6ajec:pkw-w'</_loSE؜`3yyֵb1֊oIYwC.d$@F^Jf\aXTjr<{;3M! *t7 pL]I؆iU|йusp:/Ybqs# Za>j5o!\Z`kld] v2!h&afʽ7{"~O@8ǜx)q(niqw+A.$7ޅ{Q /ny]mFH݅wOmέ?%AS%o.˨&`sìwBg V}G 'D؈Wf{ݜy#NT xC$}K"@.xyKpfv3;ѷww}cq`_oI?nD?5q&֩-fZkAcif*J@A2Zܫ6y5!/Aw>yXs4r7(JDs`'ނ˥tg$"rK $(3(okL{}g1A)Er2pc)T ~[h'V&}O%Xr N\,8B -"Fr!ƛ֖lיN/^no lp8ᦳu@#S}Y1D&82q9x窱Pp0@XE;iJ7^uT+79Q{SC isYə]{HއݹHw־99G`z)%urֿ4w2b ÉlcR?Oх3w}9z kT>N*oAd_bHe`yId, gmB,'Xô ̸aj~u se`:fZpn.=P;QŴ{X5uZo:''1L#~sc)&cWd/#`fg ߋ J ڡ/Y0Mإ24Jg9,K'@L6>L?ayi#X~7S: _p#|@`j%,ҹ>8 zZjAJa\$9"CLF}%$?crR<28M߆l_}L] 8cOF䱦#G@Qܐ:B7tvMws0ij9qbI\ 8곳'¦Mp^3یr{:sdΜ $tDc1?eGKǸ˨)%qY mtgK-"f⳾< F-mm(h8bQUg[$UP;(gHZ^k ю)p/U 06JaZEufXr[ 'N |ͻb6p`vBjJ( Yw"S^F`J",r [{9N%sFQF-G;w^OTkXn>ClOnX3mߩqoȩM YIx6_ο|bU16c)55$`3#HC(rQ?S(e?36 1iW9M)S36ѳDC27Y&/Bgi2J4-3?g՞#mPvc6EE\t^(yc&)6{V>-+B2߅X޸3J3aσj`B8 |:p(Jxd2q MN5?|=qsY0!{rcNMIDɢmD &{7i[['CG? Je\eY_"LG\ liiJˌ })قvH_yW܍UI ATŏ>SG"MrCO{n&}Iɪf=uEHj?R9ݻίeO""U3+Zdip}9rƚ`̤8aܦLn#vݝ}Պ-;gI8KhA;wJK:/8,IՋmL:lKNޥ2)Úk9ӡ|Y_2

初中历史知识要点
初中历史知识要点

初中历史知识要点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4、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简称“两局一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
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 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
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主要经过:①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
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
立了中国同盟会.(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
发动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到11日,
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辛亥革命”.
③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
国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④结 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8)历史意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 (6)宣传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
尔会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
创办了《每周评论》.
(8)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9)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第三单元 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
1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4)经过: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争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以罢课为主要斗争方式
1919年6月初以后,斗争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为主要斗争方式.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内容:①通过了党的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13、北伐战争
(1)1924年5月,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①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②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主战场:湖南、湖北 ④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
⑤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⑥结局: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1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6、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17、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被迫长征.
(2)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解决了博古等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定信念,以苦为乐等.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8、1931年9月18日,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不到半年,东三省完全沦陷,共产党员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
19、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国已成为当务之急.
②催化剂—受中共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③直接原因—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
(2)目的:逼蒋抗日
(3)经过: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1、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争.
22、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23、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天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24、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25、为了粉碎敌人“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6、中共七大
(1)时间:1945年4月 (2)地址:延安
(3)背景:抗战即将胜利
(4)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5)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参见P82)
(6)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7、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①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非正义,失道寡助;中国的抗日是正
义战争,得道多助.
②美苏的配合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武装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2)经过:①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进攻在中国东北的日军;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由局部反攻转入大反攻.
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取得伟大胜利.
(3)启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勿忘国耻,发奋图强;警惕日本军国主
义复活等.
(4)意义:①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
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
28、重庆谈判(1945年8月—1946年1月)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支撑下,阴谋发动内战.
(2)目的——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结果: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29、1940年6月,蒋介石对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30、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1、从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敌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2、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先后解放了锦州、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歼敌最多,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和平解放北平,使华北全境解放.
33、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 (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4)国民党统治腐败,土气低落
35、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1542326.html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i贴吧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豆瓣
MSN
对我有帮助
23回答时间:2008-5-24 19:39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huhu1147 | 一级
擅长领域: 学习帮助 中考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多谢了!
好!
相关内容
2008-6-13 初中初三历史所有知识要点,包括时间,意义,地点等 17 2010-11-21 有没有初中历史简介图?(包括地点、时间、发生事件、重大政策、重大意... 2011-5-1 初中历史大事按时间排列 包括意义 性质一类的 2011-4-5 初中历史复习时间轴与知识点 6 2011-2-7 日本两次改革的名称 改革在位的天皇,时间,历史意义或作用 学习的是什... 5 更多关于初中历史知识要点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初中 历史 历史 知识 意义 地点
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请问你是不是有最新版生产与运作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啊?可以给我...0回答50中央电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计算机操作系统形成性考核册计...2回答5请问飞轮海其他三位有买汪东城的《梵高与我》吗?0回答10谁有2011年福建电大《世界经济与政治》形成性考核作业的答案?0回答2009年秋电大纳税基础与实务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0回答2011开放英语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0回答谁有2011春电大作业答案,我是报的大专学的会计专业.谁有基础会...0回答求 机动车维修企业考核年度质量信誉情况总结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4条
唐朝 618-907 均田制、租庸调、贞观之治、武则天建周、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唐高祖李渊 长安
五代十国 907-960 “五代十国”
宋朝 北宋 960-1127 科举制度、租佃制、活字印刷、指南针及火药、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 临安
辽朝 916-1125 “澶渊之盟”、民族独特的文字——契丹文
耶律阿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庆历和议”
李元昊 兴庆
金朝 1115-1234 阿骨大 中都
元朝 1271-1368 领户分封制、怯薛军、四等民族划分、元曲灿烂辉煌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内阁大学士、郑和七下西洋、土木之变、永乐大典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康乾盛世、更名田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4、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简称“两局一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
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 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
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主要经过:①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
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
立了中国同盟会.(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
发动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到11日,
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辛亥革命”.
③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
国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④结 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8)历史意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 (6)宣传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
尔会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
创办了《每周评论》.
(8)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9)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