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圆周率的历史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21:47:44
要圆周率的历史读后感
xVkRX HEAz/3 @ohy@+@Ћ0[$_3UB=|;9$H2T~rKķ+{_/?NB8 {iM#͒lȋiMMmS;2MQ7۲8M+ڈ̂Ѹ)EDɞ㴘)NZk8hLAC\}Z1 FY@.^cNucG36?XrX=h/rj9 0{`{!ѐGVM&*G,ȉFlQ:¾[֮ |vq -B7QHyAh]WR$`㩻=:9OE(^S݋쩼!O'X"o1|屘?MUb^6yox}*,*X"ЃƢQ4M#h4#DAX}>u֍]tyTnۅ}{VQVڽj<ΦEu5|t@agW+q3>9L Utff~bԪ?h[ns⃱n )l5xSѹT#1j ø A%AF??pl:;L0%B(

要圆周率的历史读后感
要圆周率的历史读后感

要圆周率的历史读后感
π 的 历 史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是一个常数,人们称之为圆周率.通常用希腊字母π 来表示.1706年,英国人琼斯首次创用π 代表圆周率.他的符号并未立刻被采用,以后,欧拉予以提倡,才渐渐推广开来.现在π 已成为圆周率的专用符号, 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地区或时代的数学水平,它的历史是饶有趣味的.
  在古代,实际上长期使用 π=3这个数值,巴比伦、印度、中国都是如此.到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周髀算经》里已有周三径一的记载.东汉的数学家又将 π值改为 (约为3.16).直正使圆周率计算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首先应归功于阿基米德.他专门写了一篇论文《圆的度量》,用几何方法证明了圆周率与圆直径之比小于22/7而大于223/71 .这是第一次在科学中创用上、下界来确定近似值.第一次用正确方法计算π 值的,是魏晋时期的刘徽,在公元263年,他首创了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来逼近圆面积的方法,算得π 值为3.14.我国称这种方法为割圆术.直到1200年后,西方人才找到了类似的方法.后人为纪念刘徽的贡献,将3.14称为徽率.
  公元460年,南朝的祖冲之利用刘徽的割圆术,把π 值算到小点后第七位3.1415926,这个具有七位小数的圆周率在当时是世界首次.祖冲之还找到了两个分数:22/7 和355/113 ,用分数来代替π ,极大地简化了计算,这种思想比西方也早一千多年.
  祖冲之的圆周率,保持了一千多年的世界记录.终于在1596年,由荷兰数学家卢道夫打破了.他把π 值推到小数点后第15位小数,最后推到第35位.为了纪念他这项成就,人们在他1610年去世后的墓碑上,刻上: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这个数,从此也把它称为卢道夫数.
  之后,西方数学家计算 π的工作,有了飞速的进展.1948年1月,费格森与雷思奇合作,算出808位小数的π 值.电子计算机问世后, π的人工计算宣告结束.20世纪50年代,人们借助计算机算得了10万位小数的 π,70年代又突破这个记录,算到了150万位.到90年代初,用新的计算方法,算到的π 值已到4.8亿位.π 的计算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它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标志着技术和算法的革新.
  没有比我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