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介绍几个成语故事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3:28:27
谁能帮我介绍几个成语故事呀
x\Yo+u+۝Cgf;y%ܙir&3cV>Z_CWS'KgbQTo&U1,gz'DT1xjmR* yK^M4G[˨ 2^cޙc2A\ծY5>O|kg AujCUHzw^&Ǔ ,Iñ3ɹC5;jO7gW{3SxM9,u_3rfY~-@+R;dr5U,]I-xI |Z7Us\NU3t6 o=v-6G t} {} @(ܩMLrr۴*ճ1u =ʛ\{O!fpp[PҘ7?fS*U`vhlߨ0oHފ0BpZbMu8LmԺlLKeR ><6g=ҝO_ˏjUzșt)\D5XtꟿT'Gw[~LG gڠTT\l8QV|܄Q7ƪw{&C^L[ JC0nF޽rxx3z$8vRB2bPYT -аA~ԙTkUg6zp.Ϫ½Z/NJ{Mkh륗g+微6+YjjgՉGs*Cm\eט"N@WL3K^cOl m9Vr6*G'Ϊd­6EŢk^#)t’" gU;YHWDAM@586z.ϐkM"vl*0 g͙ǷmB9M*,zE)4N s;_Px,=H#\|R#Zbm}T,2ӑ;YMx,)>V*w.5BdnbI-l;o9M k2 'fWKoM"et{ЀD/hc U,lvH^?~u@e nA&?KޘCbq(|@H˻X2#H8$36n,ƐB)q5U5[eg)\t/Cu<1"*sDoV$ >^B{8:˼x>_&ngӼDi]bq,DGoyLqA,@w iT1^8H;P~$* cKV_łB遐x{,Ԫx*PfH=DL[euǿW pqׂdU<4$Ḧ1^!kd:$;*b2yXlǍdCnb8m!i{KaB ?#l{"("q{`?6' F\BUkWUmu#dAXՑ1´fuxKGQtxDA, {/u k׉1SfIX6mR`DNjBMN$dg) ] | ! HLtbLD`C,}lP-F~"Tת!lgL5O|jFlLY¡Ra-~|hac+@+%7Pfu5>? >>1t_$H .:97cI=޵(Ź;ob FjЍu3NKv?:1$mLJjy)9X(#-x^0I{Y":^tƬ,j+v)}6b׻a>\$a߄AX?$K Em8t͹3>3j>t!G/imJ fkNb`ZĆ]C><>vk7({Oi7~Iʙ8*o4}fڌc~"˳[#4pSݍnmJ~ͽ1ubID Idgd*H0>rdNB ePEФE7DwBǀMG?EeLj),g6 '3Kxhè١M6&WS*Ώ`D0<kYT!θ^g_)CVfY.5KO~y^Z&rw5?[Vʜb(vW*3CL;YZ'KX("}G/˙)+Z47tkꨴd%nL[yɳOn- 'Kf 92ZSj[츩РA97TŘ5Fz$#hY &m!k!=3ufkgYUcD,'#0@+}@Kn˜ 2P媁62}yyl $<pfVɦ KZfFth:u(1ˇO]O[ x[8 K;~cj_v>w~" y,2gY*rx6@,xasl +j q%stFxP7nXuZXE!F5B4H++[3'ӍW >?.zs7oH[bV%~\-5B#;YT|S62;ܞvI+DSF63vd׮UԆ>RKO{P{Czp㜲HI\K=i7zB(:$]{VALS! ÝY*4$@0.A9rϹA,b )H3ailDUh;VDZeVR75A/~6<*<"3=Œ>N@kL]7nqѿFRTOڜNxgDVD.lXÔ~$!Ȓꝙ1KxfEoJB@BRHN/i-MBvp7[G ~jϭOi [X~=YT]=3>/M%Ox<^~b \KqUz|l4~L6Y^:84=o3X%[) :Om9wl/Ouʿu]"|`eiSb?%:[@,3sb=#96XՏR43 ]("XD6C}&6BM,%5/UxRлc"ٴ읠G̖h'U!M+ ?s341V; @w~v^ϱ1s}BbRiQ|2{{or ;[ȝy3T1kNsKLRSAkUgwD{kaEy2 ƒ1V8"ʲeU`'Xcgډ?lߡ-y?~ Ȱ_Nb91 ѭy+cV2.Z1#Kn} R~C7}1knySN=:6dM^@"-iIHz:~__ۯ,`s*Ft. /se+W}|+j }lg϶Fgfj?1&?Ч3gw#]lL_yOd̟#8 !|gRk(2ț%xRLfӄP60x|A?WvMp2 I;U3(aXw#:[Pd)2.Vb=rx~o,M XtLdoiq{lx b48b wz^> n${9vXwxO{zCf_:2%{[&h/ںVM|0 j覭0N)Ho<ȍ=7ɸF֧n'ǟ0c@'Q_)S~nQ*M5\/z1i!̏Hy4%Ô e,O'^"Jβ@M[@d (ZLNSgUgU=Nj?b?:~IDOix:f`@;nG:m!SPY$dhpM_Q3AfgdщD#|1WHNQW"*%` LYnRٴh^%AuqR3v;,pi6p. /89^ JEȿZ SZTg

谁能帮我介绍几个成语故事呀
谁能帮我介绍几个成语故事呀

谁能帮我介绍几个成语故事呀
1.闻鸡起舞
语出《晋书·祖逖传》
祖逖(公元266-321年),字士稚,晋代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父亲祖武,任上谷太守.祖逖少年丧父,有兄弟六人.哥哥祖该、祖纳都很有才干.祖逖性情豁达、狂放,十四五岁还未开始读书,哥哥们都替他发愁.然而,祖逖轻仗义,为人慷慨大方,每至农家,就以哥哥的名义散发谷、帛赈济穷人,乡里的人都很敬重他.后来,祖逖博览群书,涉及古今,往来于京师之间,看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济世之才.
祖逖寓居在阳平.24岁时,阳平推举他为孝廉,后来又被苊举为秀才,但是他都不答应.
故事说,祖逖与司空刘琨都当过司州主簿,二人感情深厚,如影随形,关系极为密切,经常盖一条被子睡觉.有一天夜里,有一只鸡在半诳就叫起来了.按当时迷信的说法,在半夜鸣叫的鸡是荒鸡,听到荒鸡的叫声是不吉祥的.可是,祖逖听天荒鸡的叫声后,却把刘琨踢醒,对他说:“这不是不祥的声音.”于是,他起来舞剑.
“闻鸡起舞”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形容怀有壮志,勤勉奋发.
《晋书·祖逖传》:
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mou2),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cu4)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3.一匡天下
语出《论语·宪问》
故事说,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子路、子贡讨论起仁德来.子路说:“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君位,齐桓公杀了他.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如忽自杀,管仲却归服齐桓公,并当了宰相,活得好好的,却没有自杀.”子路又说:“这样看来,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这都是依*管仲的力量啊!这就算是他的仁德吧!这就算是他的仁德吧!”
子贡不赞成孔子的看法,他说:“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管仲的主人公子纠,管仲不仅没有自杀,反而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并使天下走上正道,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着头发,衣襟向左开,被少数民族统治和奴役了.难道管仲这样的人也要像一般老百姓那样恪守小节,在小山沟中自杀也没有人知道吗?”
“一匡天下”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匡(kuang1):纠正.“一匡天下的意思是,使天下的一切事情都得到纠正.
“左衽”也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衽:衣襟.左衽:衣襟向左天,是古时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打扮.人们用“左衽”比喻受外来异族的统治.
《论语·宪问》: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du2)而莫之知也?”
4.四海为家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

秦朝灭亡以后,汉高祖刘邦打败了与他争雄的楚霸王项羽,做了皇帝,迁都长安,建立了西汉王朝.但是,刘氏政权初建,天下并不太平.各地异姓诸王拥兵自重,常情不轨之心;一些为建立西汉王朝立过汗马功劳的中小将领也伺机起哄;六国残余贵族也想东山再起.匈奴贵族的侵扰,同姓诸王的祸患,都构成了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动乱因素.刘邦东征西讨,平定叛乱,常常地体会到创业之艰辛,守业之不易.
故事说,公元前199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叛乱后回到长安.这时,丞相萧何已下令营造了未央宫.此宫建造得十分宏丽,东立苍龙阙,北有玄武阙,前殿、武库、太仓等,一应俱全.汉高祖刘邦回来以后,看到宫殿如此壮丽、奢华,顿时勃然大怒,责问萧何说:“天下混乱苦战数年,谁胜谁负尚不可知,你建造如此豪华的宫殿,未免太过分了吧?”萧何回答:“正因为天下尚未十分安定,才可以乘此机会建造宫室.况且天子占有四海之地,不把宫殿建造得壮丽一些,不足以表现天子的威风.建造得壮丽一些,还可以叫后世人永远超不过它!”汉高祖刘邦听后,顿时转怒为嘉.
“四海为家”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它本来的意思是说,帝王占有全国,用以形容帝王事业的宏伟富有.
后来,人们把它转意,用它形容飘泊流浪、足迹不定.现代人又用它比喻志在四方,不依恋于家庭或故乡.
《史记·高祖本纪》: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也有以加也.”高祖乃说(yue4).
5.见危授命
语出《论语·宪问》
故事说,春秋时期,孔子教授许多学生.有一次,学生子路问孔子:怎样才能做一个完美的人.孔子回答:“如果具有臧武仲(即臧孙纥,鲁国的大夫)的智慧,孟公绰(鲁国大夫)的克制,卞庄子(鲁国大夫)的勇敢,冉求(孔子的学生)的才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这样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孔子又说:“现在何必要求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呢?现在的人,只要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或君主有危急时而肯付出生命,久处困境也不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
“见危授命”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授命:献出生命.人们用:见危授命”表示,看到国家有危难时,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论语·宪问》: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yao1,通“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望yi 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

全部展开

望yi 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收起

买椟还珠
发 音 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 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示 例 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全部展开

买椟还珠
发 音 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 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示 例 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示例〗我说姊姊不过,只得~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收起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

全部展开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English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望梅止渴
English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掩耳盗铃
English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