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钟的原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4 04:50:30
太阳钟的原理
xV[rV,@Ō̏k, 5ll!~0~yl@P^}e 9%r>򓯩r{Ow>hgjEItԒ$[oy[yr/EFI/fG|i{A7ԴddQ1 P*+S]vp-W=94SS07zz.NUg- ϭ8QM&DǓ1|` o;Cڰ*䣨uX m%۾f_.Cf̑ VTnPAҮL u -9d6leA,t^GSx(&q 4=aK{]W(eDUJEYT*8"aKZ)B! kFC20\X] vRGߔ=acm M~A5RY<~dP "Íxյ^EMn\ToMjx&OZԩ>Y4RbgS1< ײPX@;JFj0RAj⹨x+ZWyx#f.J! iϐ AwᏟ~ؼeQ+2q>>#k9iNv,6!2 -pVx }>#Y/<ϔqyYKwIC!f9V!>P-b=At^E Gs.{Z`j̹ֈp}O2U^7/%tKeTh9s6e   lL>~&mN8f,;Y Y|\NZ6C Z$~ref񚌱bɱ0㙻KԨ:.E[ ^aY =5} La)ʼge}Ec ynA'z,?9ҀvZ[zx%|l_~31 G

太阳钟的原理
太阳钟的原理

太阳钟的原理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代人利用日影来定时刻的计时器.日晷的种类很多,根据晷面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等多种,功能也不尽相同.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 公元574年 发明的短影平仪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赤道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