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要三篇读书笔记每篇要求:1.要选出10封,做一篇读书笔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4:22:56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要三篇读书笔记每篇要求:1.要选出10封,做一篇读书笔记
xIo+Y&W `GDV6FkEu"*@@@2i?ޞO}Kg;c{α\L_C۸;ޠ4;K'23 ̿> l&87ÙY썎OGIN _SYr~ ۭ/Mxo%w}6\2Y0ْ)"_Lwݔ mw{'ݨw/wwLI5+5:Bnl89Vǘe g:ǐ-xms׷A;n8t}Gc!Rb\aHyBs09TwQuYFg'Y6[-Rh&o껓O[6v{n p8弻\ҧ'v?EߛDV)CGpcwq<L!@I} nU"Λs/dNL@J萋Gt$*[c4Ya;q3頡/5;n>)1dA`Rvx&y㝣Sh.Q vpx$1D+fHl=@L[i z)綫ncǍRi;=Mg-=mGww7W(勃iwÁ`!K;ހKѺII Qg(TDwG8D|>g,Wgo8y4]}Qj9(_5{s|K,7񝿼"* aДWTfADvfmY|yXEN{ rU+cZw0y3)yo (kU*ESB6nӤY%)T[y0uBѫ@>9Xhu UjN}\?uKe;S4pS<=@#n=LNqk.B1]u7;$H> A1rWT%ʴ WT`ȫysRf1Zn^cZ!nyGqѦ?TSFgnp I4R@((W:.Ȑapn<_1tAxQaC?uDf2WmYyi1LGHD"fLj`isN>_jJa[MocZ+ %e/d48>V}&1`–`,R_ .0fu6c#dbmmô[>N֠Q M:j*ܷGiD;0vZpSս;xSS.6=Dۊ`Ix^Ro4EttriB5ͿJ:{| P^xR)O- dX%&_z֢XԶ~LI7-xI1NYث 0o;0Y'ndو ~ /[)?9Nk,䩻o D0)_ДV@*o Y UdQie5T(Kh;&) ^؟A\!xbk;PcQ+F%Ցx14mvLsHa[LRiv(6EM2uSQp[`]O'YwrV[NZ +㞞Cqj;Y5AL4gSrZ:hEMh`CA)W/n1RZWH`qO]FM7DAN^2=.VШh0twV\-HBtdɘvw,N&+$&1s~6 k\X/q^v6H) Q MЁdKrmv&v-B]LKU {y@vC& nLo6:$-R0&R5EˊA@E(*WN ,qQ.{41X=hQ., QY7S<0e)t=oD7t^AW譝zGV w֕M9w.o ~)ħ]qX-Qg[7J`:yNb d `.i6w(u6 +.bKY3EZto !3.i + "p#&Kd5$ʗ40dy.>f7Up+cS !A | ˪3P$]edb s0,}rs)~Ύ' 2 ' -Spt+P@? @Sz|*jvP$ckf3myF!E_tVkk(ѝȟpkF jY!0ĩ!Vwhy`52!ЈOvo/NPɸ`?0B, "zpA+-Ư7`2$`8ş'0 /\ĭȔ8|)c?XGEXFW+Lq(X3>o4kwO7gјf L̋D=XPS95;ےlr3ק1tقEHɁCh jx6+[(=X;4N2a) >C]B͎Evϭ)o\x{57Ec;AF'fQ~;U-pZ?%{vtpx?E84rJW˛]UZiz NjEi x_{i1cw/#dmHaz-Ïگ4pk .S*2dvgEaNLiכM.%]66koɼRvanWIPthd]v憖jCH%z1^t7pC4YT[}-Ccq'LJa(C~D]NXuD!ji-UiWڕ=ǜ[AiwhhY˛7 2KStSki!S6HHYXV0`Ϧs֬1h}Q,S{Y`.ܥ؇]Y5I_ٕj+\@28&YQYBщ]d$-A!{e;{.FEcyV>7Ab2FScaI>DTpjQ.gqM4ev& 95vW5C9>ؖUhl3>eTBǿ>`C1`Ebcbh;Mjv ,̀BkG/ECC'4J\. JF_N&zK¥h )&긮Fx ,vtv%w0ku+}lW8 yDNR墉g;Opo}=!ՑLjE+nh.}p&pTwA:$Bt|D-Q[ ؽ[;^=:F%96ʺz҃l튳 ð^1c7K׫-^O]r֢hTWǹPmWbSk- ػ~Ȥږǹ6ϙsU`zyڭKeku+cwwl\x4u>8$rEJv n`B+8hLթ7*A4nP1k<1bf V'3)7Ӟy13 EA5 QkW.-C}bd4KQ(;xz:مD+2Y:S@³ *,鳈L!^z%"Z:0>hPifgG%P^tOb-TIg_ivMI< Y.! vĢmPhhHIN#D9٭a_БZUP۩whLDӜV9슏ҳrx[3}ɍ/XnNZ5 UEb էcsw ;rr EޥSGc$cKbEMod-kh\̶Z׫o/ƠoK&\=p&̄W"vOZJډRUkO+`.8[ PDi?P7F MJޠ'V׻;+j`0Azܠ7X/lvK5ǦhJLhl_ֱ`s imR_4-ASDچ۲:\4v\'iAiژAD˯d6{:] W>( [M.۹).|o0* ɹ{IIJ nd 1ȍ/dK$S=d?u#$mLG&.{R*S{$Ϳ?O fn@Ksj) xcs< wKTI,c!KK׸nw.3$77|\M ;H|9R"jb]$FkKXj;& 0ر:b$H+acF |JP &t73}@愆rM\oun=07:ޯc `[/~r&͘_rћpF$f?Wʩ>lMt+=3<>rD4?pw܍*VUfYԍ[fhS )>f xu9b4aM; k2Cv `柢(7Bs i5<,c}_YwÐHItؾ㪳AUsS^L! hLDt5)cVZIex#>%AwɆFYRlJV2Hm$m\ݠ dhi6uJߙL_.ɞn knͩ V`h U:bCo5UEB޸lf75j6GU s-60׺qN]iڶ@7ЩaE (S!E-}Y -JEke W':͖[L$j1tGS i&hI gWmƃ;F4'.ԋ\2&v';8E7̗dx_[ۇSrz@;I$F{pBA&?NԈ5!; }\F }\v,SarA IO,f/4vzݎ],s~~R*IOux`+#p|mS5ܥw@^Sewc漫,QjRL*b'AN;I|L{ Ooyz Wefղ\}͔x|t$;:Tl{s) B$0դ=NV`Oܕ-o p0dA.\1+~zwd!KH8:˱cr2ԅϲ}B3ioWR&zqx_Qf_nOP`_>mm?mu5\߯C8;_$wKmp tlއXٍ79 S=DԊ vTWdzA[Nv`npSO.h5{(nRVW)جqh7nLi7Zluê(?@ҽ:L'q?#Z\Sa#;̯mʢ#dָluzT/V1=xĂw f iRC95oBլSHR:UsOP6e47gpn , Uj A n[vz_r4);Y#x=&A-TI:P#YQRQq$O7ؐbnPΰOc!j}'b#L}P:;#T=93/0 b{H@L,x;} Υb#>E6i^Ei~EE>iy܋:?/V6$Q sD^e6u^7s /7zϭt}X{99-=޼ >o$aN?G<`'O*<# w%j9:qF'z3tRmሠQkT􋳤6\F]o4xg:$>) AInFq"BrVP)@Q/f#/.jw @&eC') v{+d_@}. =/!.~\ _}_!&BM/d^~ϐm!;~CP}!C[E"~˃ȟ~ 7rFr|˩nm8Z\m&q?h8FCͭB}G7iбu7>ou|-q7=ߤ|v6~sP_.IֽS0JK6p_x.<޵9X,eO7rCGO]\/j91P>)0,'!"t;ك6nY^/iwMV3ϫ= crR$E¿*ܖ{۰d ߳DWyWƱZAy ~7s'2 Qʐh9n* i L]:t%ggT;e]}<6+a쀇ywM??8e:40 rYzˆ3Y RV/UiEr1T8Y?᲼T,q3QPǧsɷ9tBB:lK: pPovTNH+|(oyۑ҉hZ0~/ P?(}bz^ (׿bO(y \yf7ꍪJqU[+EYYKiy+x0rXϪxs%f%կ~e뼢SkzQ][&e]oެG>V[HzV᛭Qq6y*JuWKުׯ0UgE}YKvoO6U Z܊ƏUWh:H%p/.j끫Պ 5i|ZUpEꂣ^# xEupy>*k?FU }&KެnEgVFpP%aR1|~f8^z7_. +(^Q?<bq^!n|BqŚuą߬$.~Wj~=qA~ƗRMqs? ?:`>)~Buq &([cU7 zҸjO5>׼Qm\G덇d8>n{8cuU$k|=aq.kȟOA־ 9}J!p-r_PSPZZMrkUU.Kiɭ6 ,ޅ" + |~F8O߬RxNJ|g*g>Z]V\ҟb@g5,U-D-^\_^=_ncSI^a߮b.3fq~b%s ?O-sESj ]~b=9Q\[5a5lUB+5 i̫B}s&`c5ٟV9׾Z\|RoV:go:Wuߨv"z|Bs5bsU%?CsueZ>R ި}n[Rp'Щ@ Zt ^ ɵ&zQ =Ë|nMtF>* u~NeD o^U.gWNu W)Z j2T/]:ft|^tk6.TM}n`7+{Q;OO'BuK kiί??Zj멫v߮.jC5խ#cU՟lU$QeuU[]%G[k3Ͻ:_Ta},ҡ\aˢ;Lb6Kzæ+nwXGXCzy?!~XuB.avi|q.~cec^y6߲e˚5-k[oY߲e˚5-ky=q^=|a\I~:5 <XjbIw4oϕrkPb: '1P 3MJk9;syz*D݆)fV6fg:pέj_~eFuTf9OBhm`\ښEn5@7{jìE?V{ŧ`:ޝhyx&fz%Рw`br<0 (FNg5R<oT=1:{க&ýN1(U`cs .@0E-^lHyMf-XaQ=(&ziomȭN[<3GEy@qUE,s‡ myeG΢ReOyԲ`Z =4<;LY~Hl|s)܏CӰf>'95aMVk(|,iwWC%/ZI# &VPܭ@$>q׏Zxȿ//!-Ւ)`+fw3 7]S Akv`ҍlÊK\KCwҋiڹ{7& _ͪWSn0%e K͏9X&qbFOp][1ia1tL$S50#V+E6چ G\AgIJ4INi*ι, Q"Ќ^f$j^&lJm7昷cN`k&czꡅ'1\[R"0< QBZT1S4CEetaacL۪cd!Z'` '^w7$;l_c"! u5Eڛm'9JZm$@1Hf㵰alQ,&`C=iuɿ_x˓s]ǴM|E#6ڴ;Јtx]R9m]| LFcB)bw͸ )X+'YݻXd! ?KAD ^Okm,. cg*H,@[AvP7]zyOa>^ꤓ UmFAnVO5 w;v(_lZzzkMT("vcFa:dQh SC_@?i- ^ etAāl4eLV1 2[ti>d M֠#a3\1`SeDsv0<@xOe?z&ׄ.4kЅQ:KHGTlk| @YHK֫H"|DՃ C |DIbX];/s3I$ Lک NJki5o]gҖ[p(qwU&/Hce;޾߿糣}3 )p M6ƭTp5 jYʄJƜ,I)h5 $lƗ:!T{vjG~*+L Y'` l$2^o+d/Ƌv'F&JAdif^$\O6WLZF&QPS$rik ѥNJ4/l^ʢ y I:C^%&L4V͢{G*nw64ֻr$ꄫj]֡!' gM%Z_ ;׮nQ:$ϲzCxZBpDۻ\ eNwBg4Rn\dRwrK%I1rn`8-^kWi4O1ۺsZt:^ƽљp2D qUR7jeLgcDHXΝrxO+<;r/%3BUjXM<ǏUwUl;ŸvY4eO|'|uEZs&Z~G>q :j{.)aj #<]B ]|a3ox;S V@jvCfD@?L&q[?FЩ }eJ we {#ƖFn '͊a&8 jCi4JVf>fZ%;s;+ΙII3"8}$ n/r2 1ĘNSByWɝbҽjc:I@ i=R-+i ~^pj76[>ZƳPnKT`SfsyH즞e]g8<  ]lĝy:$GҠj[x~/eڬ -LL,?s@>p{d@6]͸Ʌ}OڔMw C`\<ͥR?J(lf iкJ=ߝuH$Щ{ lowUtjƩi(^į# '„; K7p 0:Y8OjilPd䙂%4peTʳWw[œ3xۍ=zĕ3У}꣢{GN7SȚk?aִ 4 OӕA0rhYKsۙ<,J+{݂ο\ 8[KKZoۤUun>T-fWt@S={L]{_%jQˁ@"=( Q{$ޮ6y`nh~%4\XѲ ݲlLcۄFJ??#̚Rt^ ͧ/qbp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要三篇读书笔记每篇要求:1.要选出10封,做一篇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要三篇读书笔记
每篇要求:
1.要选出10封,做一篇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要三篇读书笔记每篇要求:1.要选出10封,做一篇读书笔记
有好多,自己选! 1.感受最深的当然是傅雷夫妇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博大的爱.傅聪从小就极有音乐天赋,20岁时留学波兰,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傅聪之弟)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傅聪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不同意父亲认为第九首《"克勒策"奏鸣曲》最为重要的观点,认为《第十小提琴奏鸣曲》最重要.双方争执不下.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而当时国外音乐界一般都认同第九首最为重要.所以父亲坚持己见,这样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父亲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陈伯庚家近一月余.后因傅雷的姑夫去世,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聪弟弟傅敏接傅聪回家,双方才讲和.)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这是家书收录的第一封家信.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其实还是性格使然.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自从有了元元之后,我身兼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对傅雷的这种感情应该说是体会更深.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许有的人不会同意,那就是:一个没做过父亲(母亲)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的老师.在我看来,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师是相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对象,并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师手中有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拥有它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就不免滥用这种宝贵的权力而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事来.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他可能觉得作为父亲,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做父亲的拥有不容质疑的绝对权威,他不允许儿子来挑战这种权威.其实做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想想,当老师这么多年,做出的伤害学生的事情还少吗?给他们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伤痛还少吗?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所以读到这一段感触特别深,我完全能体会傅雷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内疚.往事已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来者当深戒之,更重要的是做好后面的事.
再看这一封: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这哪里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艺术家写的文字呢?这分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老者对孩子的喃喃细语、絮絮叨叨啊.但就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着父母对儿女多少的爱恋和期盼.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样的道理:做儿女的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做父母的这种感情.
儿女的婚姻大事历来是父母最关心最操心又最担心的事.傅聪英俊潇洒,身材修长,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更兼艺术家的气质和禀赋,多少女孩子对他表达爱慕之情.加之一个人长年在海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单和寂寞可想而知.做父母的深知这一点.但是为了孩子的事业,他们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封封家书就像温暖的火种不仅安慰了异乡的游子孤寂的心,也照亮了他前方的路:
其次我不得不再提醒你一句: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你周围美好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你别忘了,你字誓要做几年清教徒的,在男女之爱方面要过几年僧侣生活,禁欲生活的!这一点千万要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防自己!一切都要醒悟得早,收蓬收得早;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升高之后再去压制,那时痛苦更多,而且收效也少.亲爱的孩子,无论如何你要在这方面听从我的忠告!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不过是这些.
再看看妈妈写给儿子的话:
幸运的孩子,你在中国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天之骄子.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不要忘记了祖国千万同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尤其要想到目前国内生灵所受的威胁,所作的牺牲.把你个人的烦闷,小小的感情上的苦恼,一齐割舍干净.这也是你爸爸常常和我提到的.我想到爸爸前信要求你在这几年中要过等于僧侣的生活,现在我觉得这句话更重要了.你在万里之外,这样舒服,跟着别人跟不到的老师;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气氛;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山水之美,艺术之美;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否则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就等于一句空话了.
这才是真正的爱、博大无私的爱!这是抛弃了狭隘的小我,成全了高尚的大我的爱.在最隐私最坦诚的家书面前,傅雷夫妇为孩子做出了表率,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这种高尚的品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可惜在现在的时代我们渐渐离它而去了.傅雷夫妇堪称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学习的楷模.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
1、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p1)
2、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的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p2)
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p2)
3、……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p9)
4、自己责备自己而没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仅是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p12)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p12)
5、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p13)
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p14)
6、关于感情问题……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p15)
7、……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8、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都是真情实感.(p19)
9、对于你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p23)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吸收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p23)
10、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是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p29)
你的随和脾气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11、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要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p30)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p31)
1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果,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才不至于受伤……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在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要把这些事情当作心灵的灰烬来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p32~33)
13、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绩……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会精神上放松得多.唯如此才能避免过度的劳顿与疲乏的感觉,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操心!(p38)
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松动,保管叫你有好成绩.紧张对什么事都有弊无利.……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宽驰,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p39)
平日你不能太忙.人家拉你出去,你时候要补足功课,这个对你精力是有妨碍的.还是以练琴的理由,多推辞几次吧.要不紧张,就不宜于太忙;宁可空下来自己静静想想……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工作时间不跟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的.人生精力有限……(p39)
14、……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琴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你原是感情冲动的人,更要抑制一些.(p42)
15、……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p42)[这是傅雷先生指导傅聪在练琴时应该注意的、如何减少练琴疲劳]
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p43)
16、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人,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忘了它的目的.(p47)
17、……不要再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force自己.多留一份元气,在长里看还是占便宜的.(p54)
18、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p56)
19、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p60)
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p61)
……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p61)
……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p61)
……其实perfection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食街、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要就是存在于哲学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远无止境,所以perfection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p62)
20、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地称过.(p69)
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说到父子家信,当然,那是本教子为人处世,精研琴艺的凝血之作.记忆中是本薄薄的简册,清新素雅.虽屡次再版,但依旧朴实无华,简练的近文中溢露出浓浓的严父之爱.
尽管这札家信的作者和最初的阅者都与我们有世纪之遥,尽管不同时代社会制度下,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实有迥异,尽管如今的出版业为其缀加了更多的商业炒作,但是今天的读者应该做到的是摒弃这些外在的隔阂和枷锁,静读字里行间的文字深情,一定会受益匪浅.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3.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2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tuyug

就魔术师的地方

有好多,自己选!!!! 1.感受最深的当然是傅雷夫妇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博大的爱。傅聪从小就极有音乐天赋,20岁时留学波兰,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

1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

全部展开

1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3《傅雷家书》里主要收集了傅聪在国外学习期间,傅雷给儿子的书信,其中有一部分是给傅敏的,还有一部分是给傅聪的老婆弥拉的。部分信件还有傅聪母亲的信件。
书中的内容涉及了文学,艺术,人生等等很多问题。通过看此书,除了感觉到傅雷的伟大之外,更加感受到的是那种父子之情

收起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

全部展开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摘录一段集中体现这思想的文字如下:
《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humain,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xx家xx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xx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感受最深的当然是傅雷夫妇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博大的爱。傅聪从小就极有音乐天赋,20岁时留学波兰,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傅聪之弟)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傅聪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不同意父亲认为第九首《"克勒策"奏鸣曲》最为重要的观点,认为《第十小提琴奏鸣曲》最重要。双方争执不下。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而当时国外音乐界一般都认同第九首最为重要。所以父亲坚持己见,这样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父亲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陈伯庚家近一月余。后因傅雷的姑夫去世,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聪弟弟傅敏接傅聪回家,双方才讲和。)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这是家书收录的第一封家信。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其实还是性格使然。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自从有了元元之后,我身兼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对傅雷的这种感情应该说是体会更深。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许有的人不会同意,那就是:一个没做过父亲(母亲)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的老师。在我看来,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师是相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对象,并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师手中有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拥有它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就不免滥用这种宝贵的权力而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事来。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他可能觉得作为父亲,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做父亲的拥有不容质疑的绝对权威,他不允许儿子来挑战这种权威。其实做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想想,当老师这么多年,做出的伤害学生的事情还少吗?给他们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伤痛还少吗?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所以读到这一段感触特别深,我完全能体会傅雷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内疚。往事已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来者当深戒之,更重要的是做好后面的事。
再看这一封: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这哪里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艺术家写的文字呢?这分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老者对孩子的喃喃细语、絮絮叨叨啊。但就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着父母对儿女多少的爱恋和期盼。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样的道理:做儿女的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做父母的这种感情。
儿女的婚姻大事历来是父母最关心最操心又最担心的事。傅聪英俊潇洒,身材修长,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更兼艺术家的气质和禀赋,多少女孩子对他表达爱慕之情。加之一个人长年在海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单和寂寞可想而知。做父母的深知这一点。但是为了孩子的事业,他们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封封家书就像温暖的火种不仅安慰了异乡的游子孤寂的心,也照亮了他前方的路:
其次我不得不再提醒你一句: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你周围美好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你别忘了,你字誓要做几年清教徒的,在男女之爱方面要过几年僧侣生活,禁欲生活的!这一点千万要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防自己!一切都要醒悟得早,收蓬收得早;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升高之后再去压制,那时痛苦更多,而且收效也少。亲爱的孩子,无论如何你要在这方面听从我的忠告!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不过是这些。
再看看妈妈写给儿子的话:
幸运的孩子,你在中国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天之骄子。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不要忘记了祖国千万同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尤其要想到目前国内生灵所受的威胁,所作的牺牲。把你个人的烦闷,小小的感情上的苦恼,一齐割舍干净。这也是你爸爸常常和我提到的。我想到爸爸前信要求你在这几年中要过等于僧侣的生活,现在我觉得这句话更重要了。你在万里之外,这样舒服,跟着别人跟不到的老师;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气氛;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山水之美,艺术之美;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否则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就等于一句空话了。
这才是真正的爱、博大无私的爱!这是抛弃了狭隘的小我,成全了高尚的大我的爱。在最隐私最坦诚的家书面前,傅雷夫妇为孩子做出了表率,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这种高尚的品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可惜在现在的时代我们渐渐离它而去了。傅雷夫妇堪称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学习的楷模。
花了一个月时间,利用晚上休息前或其他一些零碎时间完成了《傅雷家书》一读。
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摘录一段集中体现这思想的文字如下:
《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humain,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xx家xx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xx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家书抵万金”的温习
---------读《傅雷家书》有感
刚接触这本书时,我总觉得有点怀旧的感觉。因为自己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现在网络高速公路是如此便捷,不论是QQ还是Email,只要想起需要回复的亲人,立刻就能把自己思念的情愫得以表达。但是当年那种“家书抵万金”的成就感已经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退去……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
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而著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局限于那个特定的年代),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有时候我还会想,要是我能与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是什么有滋味呢!于是,在看完这本书后,笔尖不时地流露着一星星墨迹。希望这封信远方的家人能够早日收到……
读《傅雷家书》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很多中外名著,觉得收获很多,现在回想起来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 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他们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致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告诉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国家,所在的社会,以及这个家庭等一切一切他应该了解的东西....永远不要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之类的话.那样他会不珍惜童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再说人自己一辈子都活不明白,有时候只能顺其自然.你给予了他生命,有责任....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并非用甘蔗汁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砺,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砺中才能形成。 “过分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的茎为何岿然不动?那是由于它从巨石中探出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
可曾见过蹁跹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雄健?那是由于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往双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古人虽已远去,但言犹在耳啊!
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笼中放飞,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让他们去打造雄健的双翅!
不要善意地用您的剪刀剪开我的茧,帮我挥去那些生命中的苦难,不过早地让我闻到花香不是对我真正的关爱,而是一种善意的摧残------我会在阳光下萎缩,化作一片枯叶,融入泥土......爱我,就让我自己面对苦难。
我向往地平线尽头那一泓清泉,那里系着我勇敢的梦;我渴望融入浩瀚宽广的海洋,把心变成蓝色;我想静静地在清流明净的湖水里遨游,身上不染一丝纤尘....
昂起头,眼光中的不屈不挠的棱角已残破不堪,我奋力冲去,一个华丽得让人感觉不到一丝阴森与狰狞的玻璃罩把我搂住,搂得生疼。
也许,这玻璃笼住的世界很安全很温暖,不会有暴风雨的侵袭。不会有雷电肆虐,可这于人生而言,究竟是风景线,还是囚笼呢?
但是孩子的成长终究是和父母分不开的,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源于父母的教导。 我要感谢父亲母亲的教导,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敬仰的明星。他们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