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越多越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2:19:03
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越多越好!
x|n"M0?ZJJ店w9\ /\lΣt+Z#4RȈ{'ɝ|r׺~lw^ry4Y~qU}G;~>Ϋf O㪸ǥxǯWvu_aBogUGx_bSuTȭnZj37sqofZvS1=ᡣ*uM<#U0yG~+Η/?>85:17ng|Fp$Jwj+ņCbyĆM:jҝ~V;R#ȵF9WZOrkk"@e D@CGdlެEqu>٩8kCJ^V_Lݾwﶹ[)x >MJ;Rt뉘w57ڲ%w iGDOĿI{NkhXEh'JzX} i!_-Bʸ*|D^iM:Gv-m;pl!g11D9'/Sj +qzr{a 1J\+YRMCQnd_KAUP'Gg, `S DߟC.b(I[oz]zoz]sϪyW*yө7;~OWm=<Jm}?@OLudlm~ i־iEP/@#6ޱN&[6 Mj`v0_~~3hLVKn\VFHʮ0H:n>rTz]5 !%Ё3LpZQ+jULYZ&PboAj` F"A꽯 N+&:+`|0ZjGbAGUCDzOn*7;rG6:jpQE"ILDѽJ;~ P),HS8p'n*%Wp%aQק쳟k9dajf[󡁲خ9H'Zܘft]K~*&1Qӷ 䖶ܝzA%YWvdoQK)͖73Oa trP~-(Qm!VE&X plyZ|.ՑNZee'(y}^QertUCsX"zTm?@NG⡚6C x0݌حԙŽjrpf\v%v`hD:,E"n-I '4\Z6;|Zvfa 鈇Aau¡z(c-ruڊtz7vZwTna>~~^jUwXdG|쵶 )&9suD3@Bi"o@slT0Cj!0>o-4*w@^ʌN?{Kpn :w!jYu/' GP˪N֯n\U$Fgyh!!ͯ9<[1)=M֫&'rm!icY(]e,L"𮓺[-=x$n>$XӀEv1T23w<40BOe^g>^{@+t ҘGb>p:^nI cZPj_Ft(-k5,,OJ.G߻ {ߢŖ5LL@DI{JsN-ї| YP IroLIʵkF L;o,PNҿT돁?-y@lJY*"Z M8^"}w)*n?\ ο9я%BgEF@gF(#u.Obga:SNgnNA"E_ɗO uc 1{mlұ#\;]ߞ,u܇]nxt'zxءz{ O%HX4z!r}4 c ~a>{zW&ԍ>fcVx74bգ3~̓[:GΧ]c|>mMcW(d^vtL֙*K +hm9X)Qi f:{=N>T4 U4BYew ,={|!ȴ1 !҅Bs1dFUt8';!19E]D܇C BЏPuT'KH&xA4 JcO3FٴWog͹z=u ~H>?ev߀IYy>X|VI&~"NUj.ћd,54c$$SiNn*` F/;MrZV^X$n#a1B[LWַPJ;<^&,0;g%0o_ׄ׆ !>*N`|Xb pE;Wѳ ;yK$qFpQ9t|sǯq@X~tm lߤMSRNQMij^6 e$ @,܁JFD :0cp0=%Bf`!aa}3r֌Dj)qz{өx<`il#4^=:Z2 .G|~zgx8X9 -#fP&f0,2dL[}f;]~l#\M4x0]O`d3(ب'1R)dU_//`Z>,\4C$$Ox cP쵏?bc4D+yg<11G/ݝT'\'xXULPQ;[s&@Wzg=8Z'GL  1a!S"@zM3d8ru:Fg\ˆô'/|Uɰ)!Z q W35Oߘ*rЂYF7"#_-jNjхGOXڲ.qRnM5 y;招1Ku}vt9o!H\lC2x \Mľ%@4^Q8hh3*ݑchP @ޡ QSuHvnXaJp R"ᠿ^O TݴWt\ƴ8땿6[YՁ޹ 'ѯLɝqvŒ[/9yZݥ]&${I;z=׹4IcjFT䬖f\pH o%1, b\SfR/EXuGDS#Θ,$WG*'$TZ|(w'J+5e׭=y/OVKަ'W..E ߜ;_zmP> S +#p_u^8= a =&<[B27 =~NӓS7IޮCGnݫ3UQ$IH]ItV%aj6ge(5L v#U('/RGǭmwOHl78w?{u1669IcUR}cxO-9F6-DvNc>|'"+|R]BɸdP0a;0K͑T=-BLk1}5oprSqj'~v>0yD6YoTIԉ(}[ Q*V|LNݻ3;zCf$ջ1wpԉmy E穟*'5I0k?2Sѐn1?(/2ǽ SC&_Cf{}h 5(k$[scs?UtJkup*c6ʝ•66 xAR^a,Oܕ#;|&~B ݤ1tfol1̓Yпwc{%֢0`(pf{8je54B'o:ZG%%nE'ሮ Hԡ{ ˣYR߷C;y){SerUex ɂsbLƠ6U Ua8bK pL?QaTVB9iMqld,LM5ƄTAYN6Lgzk?[l rRn ;n R駱Y7{2;4OhU[ώ ^D,G?=޽wx6DTfANL$8 =L ϦEw-qTEpņ.Fn`Yl&3`֟+GVSy5֚tNB eQ2*<V鵄oQI^f嚙#DB`N8_%YQ bц nR0~S26A{l ^ʣW |A+gu3І`8*9֏>LCl߃ea=/q'mi;K7ܪ^s.^ =0p@YIYy|VO"1>!ӳn⬥dmBrlb.⩭7^oC7ouP[ѸEq]GOwylsӺ_?6 yd1xeXԓ,?ĕ%ȅ ~& doQ0uWVxc<=o2?ˤ#n/-ZšŜ=]50%`ĤE`Oq ᨎxWo%Nq^b+%cY抧,Wa/?( ]\ n؆ʨZqZkr$p,9^\0 9G'NhcԸ)9zOL1ba7'1HG⥐R}M`; GƮ3 5BPtf97B]Lʼn˔%m@o3f|Pcv=O;#CDAEͰvM{~e', ^S\4T[vI >Aj+ñwmUK32o>߸#{)>?ՆUe/H%1 #iAh<*.2CcXBL@4?8LL0#2g?{ ȭ1|(:*#Xf_;,31}S)ƈJވy';&ZRlfQa;,yd[D6"O%)gt|F ʷ#m zkuMYjFcљבԧXr&6$%Q4W#4Z4LC|-ɛ|Tow ,R^α$dW|+:rlum\> 1kq<YM=7u&`6hQ<,;b PUyA7(Q4GO,z`pbiLU]V@r0)[QC9&DT RT#啷p݄{ ht*SoxȒW6jKEK军)cX{~8LI<8Cnб *w a^:B倝2ϟ;K{ϋ[1[z._+Obkk?>~~QDo Џ_Ը&^7!&&k{EuMA /ٔ>n:‡,7r\nh8V`gʇ7GXތw""ڪqȀTwKdz] +/KU9Wꠜl3.6D&uYrPh7:“"gٰDm&Z7JLvK,CK-vaHnRڗfbCgxmcnɑ\_ֶۛT" i-UM㛵OmalXo_~|8@{UT|Spc!j1"*\HrcFw s ~璯Wb>vG$U`˞- @Ye**h%wiN>Ւ_NgՊm$!gFժJݛ+~7 ME]X[~vnN.Y#t x1)L~}'y:_($Q"QDu}^Q.S6~3D†p4Eϟ~p)vmlsU1_E;1#}İƃpq 8%cu=у%N'~C<ߢbk>i0qz'5 Ә,Uɂ!c,"io%WOrz0&dɯqq8U*A)xrű91"lϬaA ~-<{Dku_:co$jXxĀ~#(p~pV'f"l]K{^ª;G3uZM's3+no<2P 9̫$cm[XM뱪h!ds40=扅3IK4 "I'Y_Tͥe+YzII֤tLGTtDrDaXH³I{l'sn2B\"T liV;VŦ %-ܑEo4uT8Ӗi1j^~ei#!S acBo#o@tor-_f)DmI&F2sx_/Cec#޷jyU+ .Cn@m O686d? obc,DRe+^xWO:X4aN92bj/FKarHbYl°Hc\u.XnΪʬ՟Ӳӆuq<֍ۂIl>;+eJі`6y2!Jh* -Qf^YhJj.? Gaܿ?j

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越多越好!
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越多越好!

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越多越好!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 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 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 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 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 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 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 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 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 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 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 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 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 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 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 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 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 , 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 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 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 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 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 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 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黄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
到 了战国初期,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公元前422年 ,西门豹为邺令,在当时黄河的支流漳河上修筑了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公元前246年, 秦在陕西省兴建了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4万多顷(合今280万亩)“泽卤之地”,“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为秦统一中国发挥了重 要作用.
汉朝对农田水利更为重视,修建六辅渠和白渠,扩大了郑国渠的灌溉面积,同时在渭河上修建了成国渠、灵轵渠等,关中地区成为全国开发最早的经济区.
为了巩固边陲,从秦、汉开始实行屯垦戍边政策,在湟水流域及沿黄河的宁蒙河套平原等地,开渠灌田,使大片荒漠变为绿州,赢得了“塞上江南”的赞誉.
为了保证长安、洛阳、开封等京都的供应,黄河中下游的水运开发历史也很悠久.
大禹治水的功绩,也包括治理黄河,大河上下,几乎到处都有大禹的“神工”.春秋战国以后,治河的文献记载逐渐增多,留存下来大量珍贵的史料.
早 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下游已普遍修筑堤防.公元前65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提出“无曲防”的禁令,解决诸侯国之间修筑堤防的纠 纷.在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伴随着黄河频繁的决溢改道,防御黄河水患成为历代王朝的大事,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不断堵口、修防.西汉时期,已专设有“河堤 使者”、“河堤谒者”等官职,沿河郡县长官都有防守河堤职责,专职防守河堤人员,约数千人,“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河防工程已达到相当的规模.据 《汉书·沟洫志》记载,淇水口(今滑县西南)上下,黄河已成“地上河”,堤身“高四五丈”(约合9~11米),堤防也很高.《史记·河渠书》中记载,公元 前109年,汉武帝令“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并亲率臣僚到现场参加堵口,说明黄河堵口已经是相当浩大的工程.史书记载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治河工 程是公元69年“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里”.“永平十三年夏四月,汴渠 成……诏曰:‘……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景虽节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扼制了黄河南侵,恢复了汴渠的漕运,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
北宋建都开封,当时黄河水患严重,宋王朝对治河很重视,设置了权限较大的都水监,专管治河,沿河地方官员 都重视河事,并在各州设河堤判官专管河事,朝廷重臣,多参与治河方略的争议.这个时期治河问题引起很多人的探讨,加深了对黄河河情、水情的认识,河工技术 有很大进步,特别是王安石主持开展机械浚河、引黄、引汴发展淤灌等,在治黄技术上有不少创新.
明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 发展和黄河决溢灾害加重,朝廷更为重视治河,治河机构逐渐完备.明代治河,以工部为主管,总理河道直接负责,以后总理河道又加上提督军务职衔,可以直接指 挥军队,沿河各省巡抚以下地方官吏也都负有治河职责,逐步加强了下游河务的统一管理.清代河道总督权限更大,直接受命于朝廷.明末清初,治河事业有很大发 展,堤防修守及管理维护技术都有长足进步,涌现了以潘季驯、靳辅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河专家.清朝末年及民国期间,战乱不断,国政衰败,治河也陷于停 滞状态.近代以李仪祉、张含英为代表的水利专家,大力倡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研究全面治理黄河的方略,但受社会经协件制约,始终难有建树.
纵观治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所谓治河实际上只局限于黄河下游,而且主要是被动地防御洪灾.但是,悠久的治河历史,留下了浩繁的文献典籍,为世界上其他河流所罕见,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借鉴.

从194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治黄史册展开了新的篇章.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以下简称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关心治黄事业.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外出巡视,首先就是视察黄河,作 了很多重要指示,并谆谆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以后又多次听取治黄工作汇报,对治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1964年,他已经70多岁高龄,还一再提 出要徒步策马,上溯黄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念念不忘治理与开发黄河.周恩来总理更是直接领导治黄工作,从1949年前的“反蒋治黄”斗争到编制“黄河综合 利用规划”和三门峡工程建设,以及1958年大洪水的抗洪斗争等等,所有治黄工作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是周总理亲自主持作出的.直到1976年,他已重病在 身,还向去医院看望他的中央领导询问三门峡工程改建后的情况,真是为治黄事业鞠躬尽瘁,操尽了心.
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多次亲临黄河视察,听取治黄工作汇报,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为 搞好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950年1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黄河水利委员会为流域性机构,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领导,统一领导和管理黄河的治理与 开发,并直接管理黄河下游河南、山东两省的河防建设和防汛工作,两省的黄河河务局和沿河地、市、县的河务部门,既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的直 属单位,又是各个省、地、市、县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这种条、块结合的独特体制,有利于组织沿河党、政、军、民团结治河,有效地加强了河防管理,对保障黄 河防洪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人民治黄事业,开始就注意调查研究,全面了解黄河河情,注重应用科学技术,搞好全面规 划,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治黄.早在50年代初期,黄委会和有关部门就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勘测工作和科学考察,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1954年 初由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计委)直接领导,中央有关部门及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参加,组成黄河规划委员会,聘请苏联专家组,调集国内有关专家,集中力 量,着手编制黄河治理开发规划.1954年10月底提出“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经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审议通过,决定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批准了规划的原则和基本内容,并责 成有关部门按时完成治理开发的第一期工程.
与历史上众多的治黄方略相比,“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的特点是:(1)这个规 划的编制是政府行为,批准后的规划就是指导治黄建设的依据;(2)统筹考虑全流域的治理与开发;(3)突出综合利用的原则;(4)对水和沙都要加以控制和 利用.规划明确指出:“我们对于黄河所应采取的方针,就不是把水和泥沙送走,而是要对水和泥沙加以控制,加以利用.”第一,在黄河干流和支流上修建一系列 的拦河坝和水库,拦洪、拦沙、调节水量、发电、灌溉.第二,主要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展开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既防治了上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也消 除了下游水害的根源.规划对干流工程、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和上中下游的灌溉发展都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修建三门峡大水库拦洪拦沙,尽快解除下游水患的 安排.规划的研究和编制,以及治理开发技术措施的拟定,既汲取了前人的治黄经验,又采用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黄河规划,是治黄 事业迈向新时代的一个鲜明标志,对动员全国人民关心和支持治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治黄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治 黄工作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化了对黄河河情的认识.在治黄进程中,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和建设 安排作了一些重大的调整.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下达了《关于黄河治理开发现划修订任务书》,要求对黄河规划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进一步推进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此后,黄委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内各省区相继开展了各项规划研究工作,通过反复研究和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于1996年初完成了 《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并于1997年经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审查上报国务院.这个“规划纲要”,总结了人民治黄的实践经验,利用科学研究新成 果,根据各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治理开发黄河的方向和重大措施,以及2010年前的治黄建设安排,为治黄事业的发展绘制了一幅新的蓝图.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和支持治理黄河,重大治黄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时付诸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治黄事业的发展.
以 往的治河历史,主要是在下游修守堤防,单纯防洪.新中国的治黄工作,比过去有了质的飞跃.一开始就是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标本兼治,除害兴利,全面开 展流域的治理开发,有计划地安排重大工程建设.中央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参加治黄工作,依靠科举技术进步治理黄河,无论是关 于黄河问题的勘测研究,还是治黄建设的规模,都是以往任何时代不能比拟的.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黄河上中下游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开发,基本形成了 “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蓄泄兼筹的防洪工程体系,建成了三门峡等干支流防洪水库和北金堤、东平湖等平原蓄滞洪工程,加高加固了下游两岸堤防,开展河道整 治,逐步完善了非工程防洪措施,黄河的洪水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防洪能力比过去显著提高.在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建设,采取生物措施 与工程措施相互配合,治坡与治沟并举办法,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995年底,累计兴修梯田、条田、沟坝地等基本农田7755万亩,造林 11802万亩,兴建治沟骨干工程854座,淤地坝10万余座,沟道防护及小型蓄水保土工程400多万处,一些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开始有所改善,输入 黄河的泥沙逐步减少.依靠这些工程措施和广大军民的严密防守,连续50年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发生洪水决溢的灾害,扭转了历史上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 保障了黄淮海广大平原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发展.黄河的水资源在上中下游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总库容574亿立方 米,引水工程4500处,黄河流域及下游引黄灌区的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1200万亩发展到1995年的10700万亩,流域内河谷川地基本实现水利 化,黄河供水范围还扩展到海河、淮河平原地区.在黄河干流上于1957年开工兴建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此后,相继建成了刘家峡、龙羊峡、盐锅峡、八 盘峡、青铜峡、三盛公、天桥等7座水利枢纽和水电站.目前正在建设小浪底、万家寨水利枢纽和李家峡、大峡水电站.已建在建的干流工程,总库容563亿立方 米,发电装机容量900多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36亿千瓦时,约占黄河干流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9%.这些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防凌、减少河道淤积、灌 溉、城市及工业供水、发电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促进了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治黄50年,除害兴利成效显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 成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治理黄河,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 全国的大江大河中,黄河的治理任务最为繁重.黄河流域西北紧临干旱的戈壁荒漠,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也属干旱、半干旱区,北部有大片沙漠和风沙区,西部是高寒 地带,中部是世界著名的黄土高原,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灾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据目前的调查研究资料,流域内风力侵蚀严重的土地面积约11.7万平方公 里,水力侵蚀面积约33.7万平方公里,通称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多年平均来沙量达16亿吨,年最大来沙量达39亿吨, 成为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上中游地区土壤侵蚀产生的大量泥沙不断输往下游地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冲积塑造了黄淮海大平原.同时,黄河的频繁泛滥、改道又 给下游平原地区造成巨大的灾难,黄河洪水威胁,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治理黄河,是防止荒漠化继续向东南扩张的前哨战,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再造山 川秀美西北地区的重大措施,也是消除下游水患,保障广大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黄河流域又是资源 丰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地区,治理和开发黄河,对保证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河流域范围内总土地面积11.9亿亩(含内流 区),其中耕地约1.79亿亩,林地1.53亿亩, 牧草地4.19亿亩,宜于开垦的荒地约3000万亩.黄河下游现行河道洪泛可能影响范围的总土地面积 1.8亿亩(1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亿亩,虽然不在流域范围以内,但仍属黄河防洪保护区.据1991年的资料,流域内探明的矿产有114种,在 全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黄河流域有37种.具有全国优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32%以上)的有稀土、石膏、玻璃用石英岩、铌、钼、煤、铝土矿、铝、 耐火粘土等8种.其中,煤炭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己探明煤产地685处,保有储量占全国总数的46.5%,资源遍布沿黄各省区,而且具有品种齐全、煤 质优良、埋藏浅、易开采等优点.石油、天然气资源也比较丰富,加上黄河干流的水力资源,实属全国的能源富足地区,也是21世纪全国能源开发的重点地区.
黄河水少沙多,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约580亿立方米,只占全国总量的2%,水资源贫乏,对于西北、华北缺水地区,黄河水资源尤其宝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按 照全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规划,黄河上游沿黄地带和邻近地区,将进一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和能源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步建成开发西部地带的 一个重要基地.黄河上中游能源富集地区,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河南的广大区域,将逐步建成以煤、电、铝、化工等工业为重点的综合经济区,成为全 国重要的煤炭和电力生产基地.同时要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黄河下游沿黄平原,仍然是全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黄河的治理开发促进了黄河经济 带的发展,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对治理黄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黄河治理与开发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今后的 治理任务还十分繁重.防治水土流失、消除下游水患、合理利用水资源等都需要进一步解决.客观情况也在不断发展,对黄河河情的认识也需要不断深化.我们坚 信,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消除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目标是能够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