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励志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8:37:18
高三励志文章
xnu&**eR1PuQ7#8#@bg H.HQ[I(zH$|oοZp7ORZˉsq0Zf1?mxfM,jAڿ?k_?"iz52bp<=CeF0W^!\*|*~Xs3XyG>SXNͿϛx,'I\ʷvkyFp4_âdx782x[~ľbgontfl _Mؤ"ajd[K 0a; ^y|oF la(#ٔd%rcMp3y3o,XT6Q'Se[NZgLnZyÒ_ݓφ?3`Nмut.|jkCD:&J"_ п.?dfcg~Uʿ7^frWM>cT B5dvA]3r97 !n].us.Tށ5]-ɨt=LQi{S}Jn|Xb٪ Sr^ʫ(-2Sқ:˻bϼzbs9M/Se\T4oƍ%39\yd-䍮DtO£!?0&Jv0uˤ2Þ׈Rtqo{ k@nqo~iIHk1IٔRB+2'S AOA%el,m 3̝ [G{yp >Cm#7򭼎3y2Y`/s$`H%JjڭG)TmYUm՝R//NDb>aZ3kvAl?b+]%_MIuS=U?wAhCɁI<=Nno1e6,lpNGr"^-k7?XNw~a3n-rLh^HkY\a;v~<\ldnOaI+ ]])tB +IMQrzldw{"^P^5ƶ5 CG 7^t햒_9f 46hՍt!+){:ep2!7_\$_s,[~ac Uf1n.>Oq8͆&DD؈fMa}i9.t,d\otbDu.T<1]'onDHlfEg b jgցt&uQa ,Z]`%i`u.{%q*Tk93^.D%rPsAf$? J{rVڴl=D^/{Qz7Wkox E+[! L~v<\ z)('#zۇ%Wl*ːV9)!KA%PJ7ŠE jsD#Ħ 5lQ:- oMOt Y!"^8qhN#TD [H=ڙB*RLq³u9?$PTXR~~?ݷ'zܖ?oOw?7[ZFXS@= ;F~b 2_|1c̤;Il9xL&c,)Aso%*5EF|6!Dbf}shEɫ[;i}.0 ]\ W޼>Ә*|;NDTtw7,#QɻTkZmēSǽ VnM2+W-(SpcH&% gfq K<c dw4܋o#i(l{[#%NSBG !nyqh{{:嘅t#x;1S) q&ˏUڙŔ7 QiMYf+61{nCPr*!P%0 jd"nBs~"pmRiféMR*(w=1SڄfF 3zU] dxG+y-L&% cYAzLhygE'TQ03!A)+A_)q,^~ ١T.M ^;lEU AaA{LHA[1y"̎b*Tݔ6(D&3{6$fMQV1M`Fhg}2aߐ Aox$}m,x95~`rӎOUS[a,A#@,HO #RwqyeXP S^d Y2A|9Z¸xk],|$ J~Xzas=[ W@73;y<LOijdܔE) ڗa:G6hVf)YX>!<7'S %X^/҂֡t4+- JB&fx-]sf?d?ob9SϷŪd*Dy#I= D%9rE6HsN¦?33Ua\4WoA チ2` ce丈A/{T$Ţ;7YP\a+Lt(EۧAĆۆ6 [#vD&o@]o !!Tk) Z"zz~t 扙*GgxqIkZU 'nI]yhLBDO7r[2ʋ0X܉?XO#jT喥0 mݴS?t+Rn9w*|7"K‹ ~n2[堗A 5݅ZpB 3 Xy“Qn4~NI!1la.!O:-҄%&1 @aWeQ҂w,X%OcJTmT{W<&E6Dc֩#X*#jO8 t=nEVK8\!pٳ'bJ=o&,'r ˨P}3X(ES4zcliҳ)n:,Zh{T.^ۻ[)U e&ۦ+@5O"J7.Z#B9ЧVL>EX f5Sqmc~)r{/kb0 +q9p8 _NJ@#Gr:nGg4Iír,$~=:~˯ ܍}eN to tC"4ځ5NC Hۚ(;{2龕&d/'~@֗bU-!kr*Tɢ^oҒ"1 7DP}ցw60da u?d/7Xϲffy ,BW9kHT/\ө]<}_s0]Ard!KU>֦+ hD+2Er>4ͼtq|8ui-x5ԦN1:A05nhm}=8cz%C] q9$<ߠᆸ b–G3JV,`$7]o=!C|7oV)6ŻO>BA}J@dT5E)>S+_BS87 ّ9@H7a|segw0b#^z ".D,]7VX eD/Xx"iܔ#|TkZ7m, . f#Cŝ`^X;Yށ8V3!BKƒ ANƆaZ@53~9*LHzO "nT6Ĥ h>)ѽa(gJQ2X4-T gZj*Y8ༀh8 IAF؂PEN4px2̝28*XECXikNSf| H2;>$O*^^PYjJ /J-j؇ + 581%h^8W&Ib-:̱00.1: r;BԴQ.; NE]"DNɰ98Gj{y3TQ?bYs &<1S.xYAKga:Ry7wEwZ'b[ބM( ?vh@J0j/лF aQ )` ,_a΂ѲEh"vո$|OeX1PWYq(Ix@>8v_0{K6oOR*)ifOl/4c! <?5:IQ'jۧ=peVAOe\J#~'D"cXK}WXGPFޔoH6yfB>}s=qkOzÖ)e?> Ӽ&/do``,y~%w~_1!`p`&5$R^'2{1]! ٯ+Ik'˹.GY;\9s3}#~ /qe-p*Dxt%eq*s%`N[(4t=.~ 4H$CQ*&Uu;`|өB zH;y;$9@/}YcCB*qK4 ߸(H4LkcĒD3N irN*2 (.k&s bdkr9#khVB ƢeKޤ(_ QؼP^NND)cmewp!n98訒캚F˝Z,f-!-.M@GL&bB|S9 ܘz@B68<,r=.ð{yeqxK4ΰfY1۫Ӊ\xMGP8|.OL&'y f_X ,Bd!?쎗Ã&O\L,x}_@bFvꊅ%LF(=uhK?x5Q#.v@(%\))=xR)/gE{/"Ws1K DuW/Ͱ/s'ټKt :vpZwykE #Wђdׯ 8@ל?h u=E3X s\ 1? +g K]fm_NWB \xW% i4-5c^3R{OsaҤ's<={GEu<=7_}wFESƣ9wsXla,!\`ȧCr#p\_ہ/O oÓ1T_4Q ,55W^6l<`0]!aڔ"hAg1n* 0r\?y}ifYXewd2P싾 b&? z&v A"Tvښ`*k=UutUGsI7,xK 5Wr=RNMq|K`Qf7"rRB950V6UOw|~ĝ`{!]5i٪ةIM[oDZ%> )=`_?OY݋as~O#Q+bآB=HԃuDt`^ )Zpüf,6vFקB(QBQ6k#aҋ,ȵW)X\QNOͫ yr;pJPg4;Uoe>9M{_n?e Ce7e,饊6f1bh@ΟYDd"|i;eę~R{^AjW+0X~~W䃜ercJ8HzEtHsv")=6 u-- !T>W6U *wWCXyͯ݋5nR/3z {0֩_F~8Eu2DK<kP魩ϨlFI WC@eŸΕf +(/Jjv*O H:ܣbkx x^i:B(ό`j J c8\$vHLӲs<8$͢mkmʕ<ܮ.Rvľ‚:OSSMJ@8eB(p v,{#&>"8,Đ#d=r(6 (/sH_؅֓\MQgxkʓLlLAau#DG@u"MTjtYC@cpoSAh>Ng`mfF.gK ).mBjb8 j33)_[\7I`pa7(7r1>A=EQtyV1րGHmDN4t=WgӦu_t uM1(-7)gtk9li xqWZaJ4"R5aG@ҧɈ߻>RCT0}UQ-+JT*׻&! U/$ 1.4*̊{ Xӗ? Zw_8 5_vQ\9;5GE6P*rv{*m>$ t>wj&h-BPJ!xD&r|6"am/ׂ}r!˯1Br83faҥ`ZsUdIIÝ5 ЊEH. [?BcC˦oŶ7,# dHs\Jɸn,Ua>E8j+[L&Q72,k^˯ؔU [ٔW,Y m(P0 "PDpS7rmwUxs1k{mNp{64X,&ڟ;!P [h7eeeU"_buteA{lk Y-J= K,;̂0>sf61`˴,i&:c)yϳ~@?N6"6[-ܣƧjqh][IMY]T;.ɻB]`pz,udȗ/@9ECʁbE&/"ݙns]e I{=}[ſSLZ va 2jN_i$'91.6t6AA@>nfƞ` ?^{ +`Q Zᑹ'0:s";mhU!\ɂF8<:'ƌ JxWšw@h 9rDO**Ue 1`F c]H^MT]9aH>5 (XaP.d5ZrQB,A*#Lޛ$y?HB;mQkuO4H G| e?6DTXAl!V+:N@D07Q12S*51RU[x%dYi.|аCyc3MWd>A'q9ZԦձB %hb LVD9ҵZ?:dYqa5!d`&t$#Jhu&@*Pf֏*NŅ9xC9k@};. ݹt/V_GCEt"/9k\h&vKD4E/1 V,}#(@ ,/q/ʀ>$V5B^ImO7B"@:foi45,qE,ɣ3-تFZ~r-_r(ҵl`H-Dב2H46Ir?D vX^@d, uUIṊ/Ovy˜|@YbkUO\)2"tԣag2:MM XQ_f6 E6J7Op`,Q23@xg(#"S84^fF[F[xx"XdpaMqԤvxeљy2Hg}dk =B!pbu 14t;V.R&ne=:0|3+]D3'IXaϟ4fkeYfZ45KkΞ*[KA$dF*! WB)/k^zu{e'ECrk(2i ]]E8:r-2 Jq[ xQbt)W vR`eM@QͩhgW0 ̨{yge? k#l|E( _7`-pmQe P  Aa"UF Ұ\6,zeJs$0wKe%f`tCQ- ؎}460Uрv$#f. kpqFSS"s#U-B52h]q/O1A;EO6}ry#ҋ 51s}W.ߠ9tB X!5‚J @+&$[|9 F0I:2KyڵƴYb<굦 5KUsph*qsa@^:P/`YlOY\UjA.gX - ͔?5 \ñ$TYJUտrj\}PE~D[&Э@m^wv<Œ;W8<*.'oce]!>rئSrAZ 9/Ȼ~&[,Jb("]_.D+k/ /^j'KGAAjVUefV^)Ua @If ň[8([ L[;SKhp(G.oȋ /QCE~sn}':7W`quҊ@ S?9*Lf EXjI'ݝza6c3}sڇm{0$W㺗7 HIԻå[ը _qGFi틨tEqN"N[JA+*.: cU>G?"ZHo QYh Q!r}SQwt ǯ"(Fkcl]xKV1uDz(6:fD?wv5T:i!N.5xӹs(<+xUBs]a@#Иe+a X#>Zh. 2T##f t!.A>$ S/jL8">u@tصaAܘ?F5Z]prbemG>ȒX 2=Xok=f{D/S9!!RAbMŵv-aę)RXIhšQ b6pOw5n̓実 R< RQvpT*1{OvMY0 {PA`5\p@y1ed蚘 Xػb]y{5 mբ<,yآBO9R)_.uiSg8\>qXT{DQ[KU޻i;PX5P_"<ۇ6[κd;ˍN67˂"ԽrV%,):+]Sr[eP0wҌ *6J`ic;DKQoJbp^pBv`0@um.pl=dp2kB) L)QȾjvFzl#&q*EZ 7_i}f.;*paa &kTW=AL6aquK$Up-)oB!LNSACwH3Quc-t69硢(ab4,+ =EÝg^L㮍RÄk#_K9囦~-aQ ysp|CApBjr4EEo1dDae%#鼋  i`jAU׺thq,z&5N&4 o hKɉlh&FKs$L)Àzq85p~;~!|%B;˦G\fsQ cj>M ٙ$`rO p3l\ icsݪ3l -YxWF_׉CKBtၿ]hixjI[o2` P@UtZ&BYhaX$Hꍼ6-|O!Q8ֶ LFFlңBg)2~y_BU{CǦ%v5͛earν9sDвmS+=w*J1fw2{=A>ix>5IE[Ĕ( 5*,+s+^Y xܥֳvie%Zj &\q V^2B԰]zW_Ѱx9{^VQBmPٙ=,| HCqݤG1XHStc9ktg۰ w53VbȶƛUvDE]sgY+ ø*KP hq "[:~EÞDU0il0/.yn9 b oBiӕ5Hj5"j8+e5zȳyѨu}D& كkbfO2P!AE-qmTgı9uB,cB1D\NҶҍ'PuzaP9tg6B`e=p!/vCi€/CNrݘ2cox;t oZ|zrNw}1p'3G݈zmƑ&~d>G0T$cU?L_)@r.R7IVJv[ *cf[[^4\wVB@>otryP>2a?Ղ?ʋل^@p £>Pu֗xCְ爓Dz亙=2c]a]3d5t"}St/R] s.)>UQ;M6>0`,/Zfux ⩲ bF#h53> 6$J\AS<>j@V3| =}nHπ=(ȕDX /a 4&c("36_F`;g[_ޘFF48Ήit}^® @Id Y7I_4쓙z;%$EylU-FʇӰq衙#>8QWH[d&P5YIERyog"悔&D"0hͫ:HwμDYeWprfM 9n<"DIQ``HL%Z!'|;6e:53פS?G|QҶ 棢CEp:1n yi> ¿Nlik DiZLN5`VZ_3Z /PytgQǶ$ت 7 i0 q&Q?GIaXGLű%8"UGDX^:`;]aqvWk#kg vDp)MkX#]Ei GCtQg-)PC3W>B6*>vs aؒ| ja ӑE]hj raf Ƶ*;iH(?NO4X[ eP,h9/6f-6`*oX `, FG #y(+ V[É)!-0dtXCU7ۮ g z<&!௴:!z#zy~?߱gQZZo8:Md^=/.'M3bks_g} >2hM9)]pG<tH%m~ԖfIH!G8ABESU["ߓo(,ZafgX2M/Y[^r^@ cg>P!#贱^=i1s$/'g(z tRsAL.k/j`cSSXR֌U@$+m# sZ)9}Ol.xHQLdgS{!^m~T! '~@ ̕#c*Y=;8:5קFfg*9aasV` Yi9Ue8:=֖^[S 3\u\fʷ.+\rO-]EQj iow<1S[=/o>DD" YDrR˻" ε#"9Nz?_PjbyYvb;E#wr˔MD#Wg!U7.[fwT+&fYV35-G֩;旨}P3{/*O,]=HZQjҧ&فMv˾YSo R5ꪅ_T@K ,J5N# @nqXE==f|d/hι6QL)|>4FT8^`3ߣg8(hz>mu͆ J/n_V[qp#B,ւ&)R;(aֽ!4'NoQO|Se)z]J[x\C 7d_>ys:6@_~~ϿJ_Ճ[< lZ \ B>tC)e* ntUk?SΏҳܪVY]Fl7V _*dDGY1!iɮ`O7aSl!T@Q)]T·+88۷ھљS|:6Lr_x"iThLcTk6dlz69Qtt~ALۑvnĠ =HfnDoX@uN{=)Ā*oeWIh~ W]Frt%Er\5qՊRk\1Xww}뛇f`F'UFw;.k"~~ m莆"@Vk.TRw|VQUFNm%y3\P8+ÜkW+z[&gjzQF5O3O(b^aH (QRLf/cSKz Ֆiû-N"ViQŒ jXpEpdq.iށO[BCϤfrxLtwxGlҁ;KF=xAw m]k6-XTؒp{a%jOA! *b,k:buO 1Li9(ڧm/Ţ~5TƼC]iZeկ\1A^rV1:YKv*6AM"Nv89•ZdR[MZZS!u}0_Xg¤e?<…\4_X6@b^GiM7,XTS`՘ip rܼВjbiua%w*ގ2ZZ8Y;p5Y*a09<|F@OZ?~+k{Wp w4M<6L"G-KNO0W +uv<]M&:>BvD%kn՞SZdE4j0Cv,Uedh,={;ۂs׎AE`LʁcȨrU b=A$A(]m?[_5/]m9S9lg9 oFxt(Qx&j6=kVМ lgkR~V9,0`Ƶu*eDxh1nHd*ӻMV _J6b)O0;f/ n~\Uֺ/.Z-Xz,6"a7]^XБH%vtg]m!]9kx"~ўͳ@@ЫEՙ# Np[6nClNJ R ٘I& q,غX3{6CG7gw#N}IaMw_j9T"g(pQb+vVlE֫zϠYw"n>p aljӯ{ҚsZwlvKcϵ"i?xpk-2]|䞣HaQˆDٞ-SmAX뚲v̻je|( +D^B[5?kQY{-8~Cijx(LGkb4tEmVƿ!fB;5@Xۼ蓍&S6xY+iE8~3ToOBZݞQDNZ=+Jm!/fK k ' pR++~9G3_G{F؈+索#&I{;w]w/ȡ8-jsӜl5Żc hmsr#7{,U18Ffep1ut%"އp dY[Us аevL,  d˙]|-&

高三励志文章
高三励志文章

高三励志文章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志向,也是鲁迅先生的立场.我们今天的高三学子,虽然不必对别人横眉冷眼,却要有“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我们要有这样的志向和立场,读高三,下定决心做头老黄牛.

高三是决定一个人未来走向的一年,至关重要.人生风云多变,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是高三这一年却可以把握.努力奋斗了与玩玩打打,结局肯定会相差万里.

大家都听说过这句励志语吧:“吃苦一年,幸福一生.”人生能有几回搏?用一年的辛苦换一生的幸福,同学们说这划不划得来?何况,对于那些喜欢拼搏的人来说,奋斗就是一种享受.

所以,高三这一年要舍得吃苦.此时不搏何时搏?高中不是疗养院,父母送大家到学校来不是为了享福.在高三想享受生活的想法是完全不切实际的,是要不得的.

同学们都知道武装特警是最厉害的.请问他们的本事是天生的吗?肯定不是,他们是经历过了“魔鬼训练营”才练就一身功夫的!高三学生也要向他们学习,经受魔鬼训练.不经过魔鬼一样的训练能成为战胜魔鬼的人吗?

其实,高三的学习显然不能称为“魔鬼训练”,同学们也不必做魔鬼,魔鬼太可怕了.我换一个好的形象,做牛,高三学生确实要做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

首先要有牛劲.说一个人脾气犟,我们常常说他像牛.牛这个动物,脾气倔.我们高三学生也需要这种倔脾气:不达目的不罢休!

刚进入高三的时候,大家一定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一定要把某科学习搞上来!一定要考到多少分!一定要怎样怎样……可是,过不了多久,有的同学就把当初自己的誓言忘到九霄云外了.

这些同学本质就是缺乏牛劲.所以我们要做牛,做牛的坚韧不拔,不达目的不罢休.一个人心中没股气,不想争口气,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次要拿出牛吃草的精神.

把牛系在一个桩上,它会把一块草地啃得一干二净.我们也要做牛,教室就是我们的桩,辅导书是我们的草.同学们要能安下心来,坐在教室里默默啃好自己的草.

学习最忌讳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浅尝辄止.同学们要认认真真学好一本辅导书,不要这山望到那山高,也不要眼高手低.其实,辅导书大同小异,有的同学喜新厌旧,总喜欢不停地换新辅导书;知识也不是花朵,有的同学喜欢走马观花.这两种心态都要不得,都学不到扎实的知识.

坚持做一头用心吃草的牛,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就能把自己的弱科补起来,就能稳打稳扎,决胜高考.

等到成功时,同学们就会无愧于这个称呼:我们是牛人! 回答者: zhuzi921 | 二级 | 2011-3-25 00:02
世上没有奇迹,都是靠个人努力去争取的,加油把 回答者: songhoshuyan | 一级 | 2011-3-25 00:07
《你凭什么上北大》 贺舒婷/文
末名湖边的桃花儿开了,就在前几天.
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陌生花开的时候湖边折枝的人群里回有自己的身影.那个时候,我的心思和大家一样单纯而迫切,我的目光却是比你们更加迷茫和恍惚.那年高三.
十年磨一剑,我得到的几乎只是一块废铁.
高一那年,我真的差点就把自己废成了一块锈铁.上课的时候睡觉、聊天、看漫画、吃零食,跟着后面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轻的女老师气得眼圈含泪,然后自鸣得意.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像色彩斑斓的黑洞,看上去奇光异彩,鬼魅般的吸引力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把你拉向无底深渊.于是下滑,于是堕落,而更加难过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在下滑在堕落却无力去改变.习惯的力量的确大到了让我无可奈何,于是放弃了最后的挣扎与努力.现在想想,那只是懦弱,那只是懒惰,那只是自己给自己自甘堕落所找的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切是自欺欺人.
可是当时没有任何人来指着我的鼻尖骂我,说“你是不是就想这样破罐子破摔,就想这样玩儿完你的一辈子.”也许他们已经放弃了我,有时候我想.然后是及其嘲讽般地不屑,不屑以及自以为是是洒脱——谁稀罕谁.其实,那个时候真的是应该有一个人,就像很多人曾经经历过的那样,指着我的鼻尖,戳着我的脊梁说,“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清楚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明白不明白自己的明天会是什么?”
可是,再无所谓的人也会有自己的底线的,正如再深的涧谷也会有它的低谷.一切就像滑滑梯,一路上放肆张扬地笑了下来,最后终于重重地摔在了下面,头破血流.
也许,人只有在痛的时候,才会认认真真反省自己走错了哪一步吧,总要摔些跟头,才能学会绕着道走.而这条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却付出了整整一年的青春时光才真正明白.一年,365天,可以让居里夫人发现镭,一年可以让爱因斯坦证出E=mc的平方,一年可以让一个婴儿学会跌跌撞撞地走向母亲的怀抱,一年可以让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开始有终了.可是这一年,我只得到了那一句话.所幸,并不亏,也并不晚.
高二分科,我选了文.你无法想象我所在的中学有着怎样烂的文科班——本科上线三人.本科上线三人是个什么概念?当我现在大学同学颇为自得地告诉我他们中学的班级北大清化一走几十个的时候,我轻轻的笑了笑.我所在的文科班,是一个本科上线三人的文科班,更具有讽刺性的是,那三个人全部是复读生.我就是在大家或无奈或讽刺或无谓的目光里,毅然决然地在文科报名表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那真是我一生中写得最好看的一次.
我只是突然间觉醒了,觉得自己的一辈子不能就那样过.事后很多人问我怎么回事,也许他们是想在我这里听到一个传奇般的浪子回头的故事,而我当时所能想到的解释只有这一句,我只是觉得,我的一辈子不应该就那样吊儿郎当地过去.
可是我还是低估了过去的那一年给我带来的影响.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年级第12名.也许这是一个听上去差强人意的成绩,可是,仅有良知和理智还是足以提醒我,那是一个本科上线三人的文科班.如果你不能把所有的人远远甩在后边,12名和120名有什么区别?至今我还记得那次考了第一的那个女生.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女孩子,瘦瘦小小,带副厚厚的黑边眼镜,趴伏在书桌上的身影常常有些佝偻.而这个印象的得来,是因为所有的人永远只能看到她趴在桌上的身影.她一直是班里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我一直对那种学生持有一种莫名的排斥与抵触情绪,总想你们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死读书吗,我要是像你这样刻苦学习早是市里第一了.事实上直到那次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仍然对她不屑一顾.然后,我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班会.我不知道要用怎样的份量去感谢那个班主任,因为如果不是她的那席话,现如今的我在哪里都不一定.班会上,她说:“这次成绩非常能说明问题.应该考好的人都考好了.”然后她扫了我一眼,我明白她的潜台词也就是说在她看来我属于是没有理由考好的那一堆人里的.奇怪,我居然没有脸红.不知道是太久的堕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磨光了原本敏感的自尊,还是下意识里仍然对她的话不置可否,我当时面无表情地迎上了她的目光.她的眼睛只是平静的扫过我那里,然后继续:“我知道有些人自以为很聪很有才气,看不起那些认真学习刻苦努力的同学,总觉得人家是笨鸟先飞,是先天不足.可是我想说,你只是懦弱!你是不敢尝试,你只是不敢像她们一样地去努力去刻苦,因为你怕自己刻苦了也比不上他们,刻苦了也考不了第一,结果反遭人耻笑,你宁可不去尝试,只是因为有失败的风险,而你甚至连这一点风险都承担不起,因为,在你心底,你对自己根本就没有把握……”后面她又说了什么我已经想不起来了,我诚认当时我是完完全全地蒙在那儿了,因为她说的那几句话.“你只是懦弱……”.当时的感觉是雷轰一样把整个人震住了,反反复复回荡在脑子里就只有那么一句话:“你只是懦弱.” 她是正确的.
那种突然觉醒的震撼是语言无法描述的,也是我不想用文字去表达的.你只能通过结果来想象,也只需要通过结果来想象.那晚我在日记里写,“试试吧!我不去强求什么,我只想试试,试一试自己那样刻苦那样努力地去学上一个月会不会见效.”当时我根本不敢对自己承诺什么结果,也的确承诺不起.我只是抱着一个念头,试一试.然后迎来了一生中最戏剧性的一个月.之所以说它戏剧性,是因为就像难以想象唐僧不再罗嗦孙悟空不再好斗八戒也不再贪吃一样,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个从早晨六点早自习上课到晚上十点晚自习下课一动也不动坐在位置上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人可以是我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的,真的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的.我去一点一点地做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要想在几天里改变365天来形成的习惯,太难;而要想在一个月里创造出令人膛目结舌的奇迹来,也太难.习惯成自然啊,就像那句话说的,“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野惯了的心,要想一下子收回来,谈何容易?常常坐着坐着就忍不住了,心开始浮躁,眼神也开始飘离,好几次差一点就要放弃.只是,在那个最危险的边缘晃荡的时候我总是压一压,告诉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其实说白了也就那么一句话: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我承认自己是一个骨子里相当傲气的人,我就是不相信我刻苦起来会不如哪个人,我就是不信我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做不到,我就是不信这世上真的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I Believe that nothing is impossible.
然后,我迎来了那次期待以久的期中考试.至今我仍记得考完之后的感觉.抱着书走在回家的路上,茫然地看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恍惚想真的考完了吗?为什么心里空空的没有着落?那的确是我一生中最特殊的一次考试,因为它关系着我此后的方向和道路选择,风险太大,我怎么安得下心?其实,考试结果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我的的确确让所有的人真正膛目结舌了一次.是的,我考了第一,全班第一.
你永远也无法想象那个结果于我而言多么重要.知道成绩的时候我出乎寻常地平静.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激扬和呐喊的冲动到了顶点只会是平静.当那个久违了的名字出现在了成绩单的第一行时,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记住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Nothing is impossble.
以后我再也没有改变过那种态度和方法.其实所有的方法说白了都是没有方法的.只有一个词:刻苦.

我知道时间长了我们会将她渐渐遗忘。诚如现在,我确实将她忘记的差不多了。不记得她的相貌,也忘记了她姓什么叫什么了。所以在她即将离开时,我让她给我留一句她最喜欢的话。
  
  她毫不犹豫地就写下了“用双手诠释生活,用微笑面对明天”。后来它也变成我所喜欢的。因为我发现在后来的生活中,它不断的给我激情和信心。如遇到挫折犹豫时,我想起它;情绪低落徘徊时想起它;遭遇失败想放弃时想起它。它时常...

全部展开

我知道时间长了我们会将她渐渐遗忘。诚如现在,我确实将她忘记的差不多了。不记得她的相貌,也忘记了她姓什么叫什么了。所以在她即将离开时,我让她给我留一句她最喜欢的话。
  
  她毫不犹豫地就写下了“用双手诠释生活,用微笑面对明天”。后来它也变成我所喜欢的。因为我发现在后来的生活中,它不断的给我激情和信心。如遇到挫折犹豫时,我想起它;情绪低落徘徊时想起它;遭遇失败想放弃时想起它。它时常会跳入我的脑海给我动力。
  
  生活总会充满不如意。就像曾经高考不是很理想我曾一度想放弃一样,但最终我走过来了。我发现我们如果一直抱怨生活,就会失去满手在握的美好明天和感受生活循序渐进的过程。
  
  就如我会失去大学那一段美好的回忆一样。后来我想,还是微笑吧。微笑着去驱散阴云与迷雾;微笑着去扫却悲观和犹豫。只要面上一直挂着真诚的微笑,舞动双手,坚定向前,美好的明天就会展现在眼前。

收起

就是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转眼间,已将高三了,回想我们从儿时一步步走到今天,蓦然发现我们已经大了,已不在是躺在父母的怀里,哭着要玩具的时候了。我们大了,我们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自己生活圈,自己对待问题的看法。
曾几何时,我们闲父母唠叨;
曾几何时,我们闲老师严厉;
曾几何时,我们顶着压力证明自己长大了。
...

全部展开

转眼间,已将高三了,回想我们从儿时一步步走到今天,蓦然发现我们已经大了,已不在是躺在父母的怀里,哭着要玩具的时候了。我们大了,我们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自己生活圈,自己对待问题的看法。
曾几何时,我们闲父母唠叨;
曾几何时,我们闲老师严厉;
曾几何时,我们顶着压力证明自己长大了。
但这些都过去了,我们已经长大了,成年了,需要承担责任了。
我们胆怯过;
我们失落过;
我们悲痛过;
我们绝望过。
但这些都过去了,我们已经长大了,懂事了,需要承担义务了。
花儿还是一样开,鸟儿还是一样叫,云儿还有是一样飘,风儿还是一样吹:
但不一样是我们,不一样的是现在,我们的:“事儿”,我们的高考!!!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反正它是来了,来的那么突然,似乎让人感觉有一点措手不及,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面对;
重要的是承担;
重要的是拼搏;
重要的是胜利。
高考它来了,它冷冷的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等待我们把它战胜;
高考它来了,它默默的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等待我们把它逾越;
高考它来了,它悄悄地来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等待我们把它升华;
高考它来了,它默默的走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等待我们把它凝结。
兄弟姐妹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手把手,心连心,彻底的把它迈过去,也就是那时,我们一定会自豪的说:“我们真的长大了,我们赢了”。

收起

高三励志:只要你相信,你就可以创造奇迹
只要你相信,你就可以创造奇迹
这个奇迹发生在一个美丽得另类,骄傲得出众的女孩子身上,她叫冰冰,是我高三最后的同桌。冰冰是个任情任性,个性突出的人物。在我们那个压抑的班集体里,在十一年前保守和死板的学校,只有冰冰敢在冬天穿长裙,披着随风飞扬的长发,恣肆地张扬她夺目的青春,一任班主任邓老师的眼睛对她放飞刀。冰冰聪敏而骄傲,品...

全部展开

高三励志:只要你相信,你就可以创造奇迹
只要你相信,你就可以创造奇迹
这个奇迹发生在一个美丽得另类,骄傲得出众的女孩子身上,她叫冰冰,是我高三最后的同桌。冰冰是个任情任性,个性突出的人物。在我们那个压抑的班集体里,在十一年前保守和死板的学校,只有冰冰敢在冬天穿长裙,披着随风飞扬的长发,恣肆地张扬她夺目的青春,一任班主任邓老师的眼睛对她放飞刀。冰冰聪敏而骄傲,品人论世言辞犀利,直言快语常常刺伤别人,所以她在学校从 来少有朋友。而她最好的朋友就是跟她一样美丽而倔强的芳。
高考前,因为末位淘汰制,芳被邓老师第一个赶出了班集。自那天后,她再也没有回到学校,她家人到学校帮她办了手续,她拿着高中毕业证就去沿海打工了。
之后班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原本就很少欢声笑语的班级整个成了一潭死水,大家都在极度的恐慌和压抑下埋头读书,整个教室天天弥漫着浓郁的风油精和清凉油的味道,当困意袭来时,我们会用风油精和清凉油擦抹额头和太阳穴,努力使自己拉开不停地要粘在一起的上下眼皮。
班主任邓老师对学生的“区别对待”从来就不做任何掩饰。按平时的成绩,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同学也就是前十名,班上五十位同学,只有十位同学可以得到老师亲切的慰问,无微不至的关心,谆谆的教诲,和耐心的讲解。
冰冰和我的成绩都不好,平时考试也就是四百分左右,离本科线差着一百多分,我们已经被老师放弃了,座位排在后面,老师的眼光从不在我们身上多逗留,看着尖子生温暖的笑脸一碰到我们,马上就速冻到零下100度,眼睛里全是鄙视和厌恶 ,仿佛我们是别人硬塞给她的烂番薯。
在这样的日子里煎熬,我的成绩并没有什么进步,只是人日渐消沉,信心全无,所盼望的只是不要在高考前被赶出这个班集体。冰冰向来心高气傲,虽然成绩不好,却不像我一样自卑。但老师毫不吝啬地甩给 我们的冷眼,也使得她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直到有一天,我们再一次谈起渺茫的前途,谈起邓老师的狠心,她激动起来,对我说:“我们不可以这样让人践踏自尊的!我们一定要努力,我们一定要考上大学!我们不仅要为家人争气,更要为自己争气!”
“我也想考上啊!可是只有一个多月了,根本不可能,我们离本科线差着一百多分啊!除非有奇迹,但那只是书里的故事。”
“所有的奇迹都是人做出来的!别人能做,我们就可以!你争点气好不好!要有信心,我们一起努力,我们相互鼓励,一定可以考上大学的!”
我没有再说话,残酷的现实已经让我不相信什么奇迹。我的心在日复一日地体味着屈辱和恐惧,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时间飞轮快快转走这一个多月,高考过后我要复读,我要拼命地用功,我再也不要过这种让人瞧不起的日子。
从那天起,冰冰恢复了她的笑脸。她每天都笑着跟我说早上好,然后说一句“我们要努力哦!”就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她制定好一个月的计划,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她让自己相信只要她尽全力做好这一个月,她就一定可以考上大学。
对于冰冰的信心,我觉得不可思议。她的这种学习劲头,这种生活态度,就像我在十年后看到的韩国励志剧《大长今》。毫不夸张地说,她是如此不屈不挠,如此坚强自信,坚信一件在旁人看来完全不可能的事,并真的为之付出全部的努力,完全不理老师的蔑视和同学的嘲笑。
她天天开心地学习,遇上难题,无所顾忌去问不愿搭理我们的老师,她打破老师分出的优差生界线,直接走到尖子生们坐的前排,跟他们讨论问题。更让我惊奇的是,她把她生活中碰到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她要成功的预兆,在下了晚自习回家的路上,兴奋地说给我听,然后边晃边跳地唱着歌回家。她说:“你知道吗?今天那个卖早点的老婆婆说我看样子像个大学生呢!你看,我肯定能考上大学!” 她说:“今天我在院子里帮我妈梳头,另一个单元的阿姨说让我妈妈多享福,以后我出去了这样的机会就少了。你看,她是说我明年会去读大学呢!”
她听到的很多话,看到的很多事,在我看来平平无奇的东西,都能被她联想成是她要读大学的预示,有时她的联想实在是莫名其妙,而她这些说法,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盲目,她却凭着一腔的热情,这股奇特的劲头,笑着走进高场,再笑着走出考 场,再笑着走进了大学。
所有的人都说冰冰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月的改变,就让她的高考成绩比她平时成绩高出了一百二十多分,这种事,很多老师也没有见过。多年以后,我做了老师,每当我看到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我都要讲讲冰冰的故事。
我对他们说,我很感谢冰冰,因为是她的坚强,她的自信,她在高考中创造的奇迹让我真正感受到人的了不起,人的精神力量的强大,她让我相信那些励志故事的真实性,她让我相信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只要你愿意,只要你相信,你也可以创造自己的奇迹。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作者简介 :林丽渊,2007年高考广西文科状元,毕业于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高考总成绩672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其实她是一个活泼开朗得“近乎无可救药”的女孩,喜欢背着包呼啦啦的“横扫血拼”大街小巷的各类店铺和疯玩种种不可思议的事。但为了实现她早已有之的大学梦想,高三时她全心全意做一个“无趣”的人,无趣地做了300套试卷。或许这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我们总能发现,自我觉醒与人生盛宴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关系。北大的新生舞会上,想起高三“无趣的辉煌”,她笑靥如花。为了梦想,无趣点也蛮值得的!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段成就我梦想的日子,语言总是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达,高三的生活同样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了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出其中的情感。
有歇斯每个人都底里的本源
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每天起床后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旅游,疯狂网上购物,八卦,恋爱问题……都被我忍痛抛弃了,长达7年的Q龄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个能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的人,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对梦想的疯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之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在第一页上,只有几个字:复旦,等着我!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分以上。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梦想。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决定我的未来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这三页,一直默默地支撑我整个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师说的:飞不飞得出这漫漫大山,就看这次高考了。许多有梦想的同学和我一样在心中默念着“必须赢下这场这场战役”!
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来临,也是从那刻起我开始感到高考的真实。国庆放假的几天,我一天也不敢迈出家门,从祖国生日那天开始,一直到4天后放假结束,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做作业到凌晨1点,其中的吃饭和午休都在书桌上完成。我闷在家里狠命学习,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头天晚上没完成的数学题,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我真的那样癫狂地甘愿做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经歇斯底里过。

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
月考过后,学校的宣传栏热闹起来,上面写着许多关于高三的榜单和通知,突然觉得我的高二已经走远了,远得我看不到一点曾经的影子。我只站在那里发愣,明白了自己贴在书桌上的那句话不再有故做姿态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也不是让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尽量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于高考。“为了高考,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我想着。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复,简单充实,略显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学校五楼教室时我气喘吁吁睡眼朦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问问题:“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绍一下……”或者面对着成堆发下来的还飘着油墨味的复习资料,有点神经质地发牢骚:“最近纸张是不是降价了,以至于学校毫不吝啬地发了这么多?”随后,在座位上翘着脚忘乎所以地抱着书捏着笔拼命背历史,分朝代和专题背,背到连书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饭时嘴里塞着饭同时翻看着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把自己想得比国家总理还忙;放学后在操场上慢跑,还逼自己边跑边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数学题,像许多文章里面描述的一样,旁边放着一杯咖啡,其实有没有咖啡无所谓,我也没喝过几次,或许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罢了……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这样的一天会不会让别人很“鄙视”和觉得太夸张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这么过来的,我是一个寻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机械般地吃着饭,上着课,做着题,平静得如同家乡的小城,永远都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收起

有两篇我印象很深:《一米远的天堂》《你凭什么上北大》
1.
一米远的天堂


虞 箐
一片漆黑里,我们摸索着那扇通往天堂的大门。曾经我们都以为它离得太远,一次的跌倒,两次的绊足,三次的相撞,信心便轻易的在无助中绝望,在绝望中崩溃,在崩溃中懈怠。然而,终于有一天,我们还是看...

全部展开

有两篇我印象很深:《一米远的天堂》《你凭什么上北大》
1.
一米远的天堂


虞 箐
一片漆黑里,我们摸索着那扇通往天堂的大门。曾经我们都以为它离得太远,一次的跌倒,两次的绊足,三次的相撞,信心便轻易的在无助中绝望,在绝望中崩溃,在崩溃中懈怠。然而,终于有一天,我们还是看到了天堂的模样。回望起点,那却不过是一米的距离。
2002年7月提早迈上高三的坎道
虽说高二暑假刚刚开始,但学校替我们可惜这两个月的假期,我们于是不负所望,很乖巧地穿梭在铺天盖地的补习班里。我正式移交了校刊副主编的位置,坐在教室里看黑板上翻来覆去的公式汗水混合的气味在电扇的鼓动下膨胀的不可自抑。那段日子里,高考远的像在天边,教室后面的黑板似有提前意识,喜欢用小时来计算离高考的时间,结果适得其反让我们以为高考是几百年后的事,那个庞大的数字让我们心安理得。补习、上课对我们而言不过像是一种心理安抚,我们顶着高三的头衔每天按时地坐在这里看字、睡觉、聊天。回家后依旧上网、租影碟,看滥到可以的电视剧,电话粥煲到让父母恨死贝尔。日子很好过,好过的让我们忘掉了什么时候从短袖换上长袖。我们在一片扰攘中迎来了真正的高三。
2002年9月正式开学
教室似乎像是有自傲的情结,每年我们升一级,它便要跟着往上攀一层,学校似乎希望我们在拾级而上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身份。但收效甚微,开学的时候,大家唯一抱怨的事就是每天爬楼梯到脚软,一边做着腿部运动,一边不是增加心里的沉重感而是咒天咒地。于是懒人有懒法,除却地震失火,我们决不轻易下楼。然而也有兴奋的事,作为学校的大哥大姐一级的人物,我们有了不穿校服的特权,一时间,教室里便多姿多彩,和同学们聊天的话题里也多了明天穿什么衣服的预谋。上半学期无疑是轻松的,原本让我们头疼苦恼的地理生物统统消失殆尽,学文的人不必苦钻物理化学,开心到看过去的理科老师都趾高气扬。学理的人则彻底地向历史say bye—bye,政治虽是逃不掉,但课程的氛围是轻松得一塌糊涂,简直把政治老师视作透明人,自作主张地改为自修课谁都知道在高考的大前提下,老师绝对是会在这些副课里给你足够的面子。高一高二的沉重课业负担在高三的起始忽然变的无影无踪。这着实让我有些快乐得难以相信。虽然我依旧是说服着自己自觉地做课外的习题,提前背诵古文和政治观点,然而,心思则全然不在上面,每晚在书桌前庸碌地坐足四五个小时,然后用“11点才上床睡觉”这个听起来还不错的的作息时间来自欺欺人。
我到现在仍然想不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氛围紧张的,它是早有预谋的,却是一声不响地入侵。作业多了,练习多了,测验多了,我们总觉得怎么好像不久才考过试,老师又拿着一摞卷子气定神闲地踱进教室。厚厚的辅导书发起来像是免费的,我们每收到一本就要感慨一番,发誓说这本书是永远做不完的,然后嬉笑着在封页上签下自己的大名,说要带着它们去冲刺高考。然而,我们绝没有想到它们只是一个开头,并且寿命那么短,很快就被我们解决掉了,然后推到一旁用来积灰。
我走完了我的高三上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在我半年的荒废中居然还不离谱,我挤进了百名之列这在我们这所市重点高中意味着你能进一流的名牌大学。但这个名次却颇让我父母不满,他们想不明白高一高二时我尚能捧个年级第四回来,常常转悠的位置是在二三十名,怎么到了高三应该是发力的时候却退步成这个样子。我的解释是大家都发力了呀,而我的力太小,拼不过。其实我心里还是蛮欣慰的,因为我知道我并未在上半学期全心地来拼搏,因此我有足够的理由来坚定自己的信心。过年的时候有高一高二的小学妹打来电话问我高三苦不苦啊,我在电话这头咬着一串冰糖葫芦,含含糊糊地答还好啦,依然活着并且四肢健全。她们在那头笑的不可抑制,而我在这头乐观至极,我无比坚定地相信着自己的未来。
假期还没结束,但我们依旧提前坐进了教室。身处高三,我们能理解老师和学校的良苦用心。很明显地,大家都不似暑假补课时那般散漫,不仅听话的按时来,在课堂上也极少再看见有人趴在桌子上与周公约会了。班主任赞我们越来越有高三学子的样子。当然了,还有不到四个月,现在的我们已经或多或少地观察到了时间的无情,谁都不想把自己的未来当做赌注。
2003年2月中旬另外二分之一的高三开始
开学的前一天,我把我的座右铭写在N次帖上粘得到处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始终都相信只要现在努力一点,哪怕是苦到涩嘴,然而只要忍受下来,那么未来便是灿烂一片。这个想法不仅我有,相信每个高三学子都是这么坚持着的。我们都很清楚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中,进入一所名牌大学意味着什么,而落榜又意味着什么。我们肩上所背负的已经不只是我们自己的命运了,更多的时候是来自整个家庭。这个道理我从小就被灌输着,所以我知道我必须努力。
老师们普遍认为惟有考试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现有的学习水平,于是考得越来越多,考得越来越难。我在接连几次数学考试中未破90分大关(满分150),开始惊觉自己噩梦的开始。面对着满是红叉的试卷,我几乎绝望到不想再看见数字了。班主任安慰说没关系的,这几次考试比较难,有很多人不及格。可我关注的不是有多少人拿低分,我看见的是依然有出色的同学考出一百二三十分的佳绩,这种比较更让我惊慌失措,我不敢想象我拿着一门未破及格线的数学成绩怎么敲开我的理想大门。
午夜梦回的时候,我反复地问自己:几个月前还自信满满的那个“我”到哪里去了?我想我大概把她弄丢了。在那段日子里,我疯狂地到处托人找数学家教,一个人倒两次车去上课,然后在黑漆漆的夜里独自走过没有路灯的长长街道。我很难启齿告诉朋友说我在上数学家教,他们会大惊小怪地咋呼:“你还补数学?那我们怎么办?”每个人的标准和理想都是不同的,性格使然,我过分地苛求完美,我希望在高考中我带去的那个自己是绝佳的,我恐慌着一次纰漏就能让我彻底地跌入深渊。
第一次模拟考,我是以一种颓丧状态迎来的。结果自然是不好的。按区里的排名,我只可能进华政。这个预言让我无比失望,我并非苛求自己一定要进名牌大学,只是从小到大,复旦在我的心里一直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那是我的一个梦,一个理想,一个追求。某天当我发现这个梦,这个理想,这个追求,我没有把握去抓紧它,它似乎离我越来越远,那种心痛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几个月里我忙着和数学套近乎。每天无论当天有多少作业,完成后有多晚,我都严格地要求自己必须做掉多少页数学练习卷,中国有句古话“勤能补拙”,我坚信这点,所以我把计划表压在桌下,若是哪天犯了懒没有完成,就用猩红的颜色在纸上记上叉,这个方法很管用,因为隔天我再次桌前写作业时,那些叉便非常灼目地刺着我的眼,使我又想起我不及格时的那种心痛,便不敢再违约。我还把我几次惨到不行的数学卷子贴满了整个房间,那些令人汗颜的分数能够很起作用地激励着我,但每次我父母进来的时候就浑身的不自在,他们说:“人家都是在墙上贴奖状,你倒好,把这么难看的考卷张扬开来。”我说,现在不难看的话以后就永远不会好看了。
不晓得是这几个月的集训有了功效,还是老师为了给我们面子而出题简单起来,反正在以后的考试中,分数慢慢地漂亮了,并且也开始改了上窜下跳的毛病,这让我开心的一塌糊涂。但依班主任的说法是我的心态越来越好,才导致成绩的稳定。我不知道“心态”确切地是指什么,但信心的确是一样不可缺的东西。后来我进了大学再去看这一段路的时候,我想有时人的自信就是靠一些很细小的东西来支撑的,几次的考试失败几乎能摧毁一个人,但同样的,几次的成功也能重塑信心,但这个“成功”的头是最难的,就要看你有多大的劲从地上爬起来。我在那几个月里拼命突击数学,现在想来对于学业上起的作用可能还不及在心理上起的功用,因为我花了大力气来攻克它,所以我有绝对的理由相信我能看见我付出辛劳后的收获。这种“绝对的理由”所赋予心灵上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全市的第二次模拟考中,我发挥的很好。在文科班里我攀到了第一的位置。
5月,照理应该是最后冲刺的时段,但绷紧了半年的弦,让大家在这个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开始疲倦起来,并且在这个时候,全中国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不速之客——“非典”。更把我们的生活搅得翻天覆地。我们在这一片混乱中被老师告知要不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空的时候要不忘看一下体温表,出入人多的地方要不忘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上海还算平静,但气氛依旧紧张万分,这让从未经历过大事的我们感觉到一丝刺激,沉闷的苦读之烦也由此一扫而尽。我们想尽办法从地摊上淘来各式漂亮的口罩一晃一晃戴到学校里来招摇,也有了充足的理由不喝开水,而去小买部抢购富含维C的鲜橙多。
但这种快乐没维持多久,因为学校很快就给我们放了大假,让我们回家复习。回到家一下子就有种失去方向的感觉,第二天我足足睡到下午两点接着独自晃悠了两天,然后想起老师在我们临走时几次三番地叮咛我们一定要保持住紧张的状态。于是自责不已,为了遏止自己的妄为,我把墙上的试卷揭下,换上了“天堂和地狱仅有一步之距,成功和失败只有一箭之摇”的对子,横批是“杀进复旦”。我把这副不工整的对联贴满了房间,以此来警示自己。却令父母以为我的决定是若不进天堂就一定会下地狱,于是又嚷着要我撕掉。但我这次却是态度鲜明地sayno。人有时候就必须用某种压迫感来鞭策自己,至于真的高考失败后要怎么做,那又要另当别论了。但如果起始就给自己过于宽松的未来,留下了太多的退路,那么必然地,在考试中,你就绝不可能把你所有的潜力都发挥出来,这也正是项羽破釜沉舟的道理所在。我在日记里对自己说:这个世界是趟单程旅途,走过了就不可能再回头,高考是经不得半点“不小心”的,否则我将会走入另一个生命轨道。
2003年6月7日高考正式开始
我现在已经无法确切地回忆起那三天的情景,唯有考完数学的第一天印象最深也难忘。我们这一届的数学考题很难,我有很多朋友在考完数学走出考场后就已经绝望了,然后把这种绝望带到之后的四科考试中,无限量的翻倍。其实我同样考的很恐怖,恐怖到我现在都不敢想,与心里原来的希冀有很大的出入。在回家的路上,我冰凉的快要失去体温了。但我不断告诉自己不过只有一门不佳,我没有理由就这样放弃。“往前看”那才是绝佳的的方法,否则我将会为把低落情绪带到后来的考试科目中而追悔不已。
后来成绩出来再看时,我的数学的确如设想的那般不堪,但其他五门却都很正常,并且还有几门是超常发挥。于是总分并不显得很难看,也由此在之后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
今天,当我坐在电脑前,看见自己过往的一年在手指的敲击下重新出现在屏幕上,那种感觉很复杂。高考的确会让人长大,有很多心灵感悟是永远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只有真正走过了这段路才能体会到个中滋味。我们那一年中常常哀天怨地,说这世上怎么就有“一考定终生”这怪玩意儿,然而,现在我们重新回味那段日子,却有略有谢意,我们在这一年中尝遍了酸甜苦辣,哭过,也笑过,在那番磨练中,我们成熟了。再次回首往昔,那真的不过就是一米远的天堂,走过了就可以拥抱天地。
2.《你凭什么上北大》
末名湖边的桃花儿开了,就在前几天。
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陌生花开的时候湖边折枝的人群里回有自己的身影。那个时候,我的心思和大家一样单纯而迫切,我的目光却是比你们更加迷茫和恍惚。那年高三。
十年磨一剑,我得到的几乎只是一块废铁。
高一那年,我真的差点就把自己废成了一块锈铁。上课的时候睡觉、聊天、看漫画、吃零食,跟着后面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轻的女老师气得眼圈含泪,然后自鸣得意。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像色彩斑斓的黑洞,看上去奇光异彩,鬼魅般的吸引力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把你拉向无底深渊。于是下滑,于是堕落,而更加难过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在下滑在堕落却无力去改变。习惯的力量的确大到了让我无可奈何,于是放弃了最后的挣扎与努力。现在想想,那只是懦弱,那只是懒惰,那只是自己给自己自甘堕落所找的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切是自欺欺人。
可是当时没有任何人来指着我的鼻尖骂我,说“你是不是就想这样破罐子破摔,就想这样玩儿完你的一辈子。”也许他们已经放弃了我,有时候我想。然后是及其嘲讽般地不屑,不屑以及自以为是是洒脱——谁稀罕谁。其实,那个时候真的是应该有一个人,就像很多人曾经经历过的那样,指着我的鼻尖,戳着我的脊梁说,“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清楚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明白不明白自己的明天会是什么?”
可是,再无所谓的人也会有自己的底线的,正如再深的涧谷也会有它的低谷。一切就像滑滑梯,一路上放肆张扬地笑了下来,最后终于重重地摔在了下面,头破血流。
也许,人只有在痛的时候,才会认认真真反省自己走错了哪一步吧,总要摔些跟头,才能学会绕着道走。而这条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却付出了整整一年的青春时光才真正明白。一年,365天,可以让居里夫人发现镭,一年可以让爱因斯坦证出E=mc的平方,一年可以让一个婴儿学会跌跌撞撞地走向母亲的怀抱,一年可以让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开始有终了。可是这一年,我只得到了那一句话。所幸,并不亏,也并不晚。
高二分科,我选了文。你无法想象我所在的中学有着怎样烂的文科班——本科上线三人。本科上线三人是个什么概念?当我现在大学同学颇为自得地告诉我他们中学的班级北大清化一走几十个的时候,我轻轻的笑了笑。我所在的文科班,是一个本科上线三人的文科班,更具有讽刺性的是,那三个人全部是复读生。我就是在大家或无奈或讽刺或无谓的目光里,毅然决然地在文科报名表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那真是我一生中写得最好看的一次。
我只是突然间觉醒了,觉得自己的一辈子不能就那样过。事后很多人问我怎么回事,也许他们是想在我这里听到一个传奇般的浪子回头的故事,而我当时所能想到的解释只有这一句,我只是觉得,我的一辈子不应该就那样吊儿郎当地过去。
可是我还是低估了过去的那一年给我带来的影响。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年级第12名。也许这是一个听上去差强人意的成绩,可是,仅有良知和理智还是足以提醒我,那是一个本科上线三人的文科班。如果你不能把所有的人远远甩在后边,12名和120名有什么区别?至今我还记得那次考了第一的那个女生。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女孩子,瘦瘦小小,带副厚厚的黑边眼镜,趴伏在书桌上的身影常常有些佝偻。而这个印象的得来,是因为所有的人永远只能看到她趴在桌上的身影。她一直是班里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我一直对那种学生持有一种莫名的排斥与抵触情绪,总想你们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死读书吗,我要是像你这样刻苦学习早是市里第一了。事实上直到那次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仍然对她不屑一顾。然后,我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班会。我不知道要用怎样的份量去感谢那个班主任,因为如果不是她的那席话,现如今的我在哪里都不一定。班会上,她说:“这次成绩非常能说明问题。应该考好的人都考好了。”然后她扫了我一眼,我明白她的潜台词也就是说在她看来我属于是没有理由考好的那一堆人里的。奇怪,我居然没有脸红。不知道是太久的堕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磨光了原本敏感的自尊,还是下意识里仍然对她的话不置可否,我当时面无表情地迎上了她的目光。她的眼睛只是平静的扫过我那里,然后继续:“我知道有些人自以为很聪很有才气,看不起那些认真学习刻苦努力的同学,总觉得人家是笨鸟先飞,是先天不足。可是我想说,你只是懦弱!你是不敢尝试,你只是不敢像她们一样地去努力去刻苦,因为你怕自己刻苦了也比不上他们,刻苦了也考不了第一,结果反遭人耻笑,你宁可不去尝试,只是因为有失败的风险,而你甚至连这一点风险都承担不起,因为,在你心底,你对自己根本就没有把握……”后面她又说了什么我已经想不起来了,我诚认当时我是完完全全地蒙在那儿了,因为她说的那几句话。“你只是懦弱……”。当时的感觉是雷轰一样把整个人震住了,反反复复回荡在脑子里就只有那么一句话:“你只是懦弱。” 她是正确的。
那种突然觉醒的震撼是语言无法描述的,也是我不想用文字去表达的。你只能通过结果来想象,也只需要通过结果来想象。那晚我在日记里写,“试试吧!我不去强求什么,我只想试试,试一试自己那样刻苦那样努力地去学上一个月会不会见效。”当时我根本不敢对自己承诺什么结果,也的确承诺不起。我只是抱着一个念头,试一试。然后迎来了一生中最戏剧性的一个月。之所以说它戏剧性,是因为就像难以想象唐僧不再罗嗦孙悟空不再好斗八戒也不再贪吃一样,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个从早晨六点早自习上课到晚上十点晚自习下课一动也不动坐在位置上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人可以是我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的,真的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的。我去一点一点地做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要想在几天里改变365天来形成的习惯,太难;而要想在一个月里创造出令人膛目结舌的奇迹来,也太难。习惯成自然啊,就像那句话说的,“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野惯了的心,要想一下子收回来,谈何容易?常常坐着坐着就忍不住了,心开始浮躁,眼神也开始飘离,好几次差一点就要放弃。只是,在那个最危险的边缘晃荡的时候我总是压一压,告诉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其实说白了也就那么一句话: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我承认自己是一个骨子里相当傲气的人,我就是不相信我刻苦起来会不如哪个人,我就是不信我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做不到,我就是不信这世上真的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I Believe that nothing is impossible.
然后,我迎来了那次期待以久的期中考试。至今我仍记得考完之后的感觉。抱着书走在回家的路上,茫然地看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恍惚想真的考完了吗?为什么心里空空的没有着落?那的确是我一生中最特殊的一次考试,因为它关系着我此后的方向和道路选择,风险太大,我怎么安得下心?其实,考试结果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我的的确确让所有的人真正膛目结舌了一次。是的,我考了第一,全班第一。
你永远也无法想象那个结果于我而言多么重要。知道成绩的时候我出乎寻常地平静。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激扬和呐喊的冲动到了顶点只会是平静。当那个久违了的名字出现在了成绩单的第一行时,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记住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Nothing is impossble.
以后我再也没有改变过那种态度和方法。其实所有的方法说白了都是没有方法的。只有一个词:刻苦。
我坚守着我的不是方法的方法,也坚守着我的名字在成绩单上的位置,一直到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考试,我始终是第一名。但是,真正的挑战还没有开始。即便我可以牢牢占据第一名的位置,即便我可以每次都把第二名甩下几十分,我知道,北大离我还是太远,远得连在梦里都看得不真切。所有的老师都坚信我将会是学校里有史以来考得最好的一个文科生,而在他们的概念里,考得最好的文科生,意味着你可以上山大,运气好点儿的话也许可以伸伸手还能够上复旦甚至人大的门槛。而我只要北大。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讲起过我的志愿——如果可以称之为志愿的话。我只想把所有的力量都积蓄起来。
高三第二学期,我们搬进了刚刚落成的教学楼。搬迁的那天,楼道里吵得很,拖桌子拉板凳的声音在走廊里不绝于耳。我一个人不言不语地跳过窗子,踏上了二楼窗框外那个大大的平台。对面是操场,初雪未融,空气湿冷,光秃秃的树枝直直地刺向天空。雪天的阳光凉凉地透过睫毛洒在眼睛里,眼睛静静地看着远远的天空,我说了一句话,只说了一句话。对着远处的天空,我默默在心里说:“等着吧,我要你见证一个奇迹。”我知道,这世上的确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我从来不知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居然可以把人的潜力激发到那种地步的。我是一个极其不安分的人,可是那段时间的我表现得无比耐心沉稳,踏实得象头老黄牛。事实上无数次我都面临崩溃的边缘了,高中五本历史书我翻来覆去背了整整六遍。当你把一本书也背上六遍的时候你就知道那时什么感觉了。边背边掉眼泪,真的我是差一点就背不下去了就要把书扔掉了。只是,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坚持的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品质。那段时间我唯一的休息方式就是站在走廊里看远处的天空。后来发现在对面的建筑墙壁上有一行大大的红字,是学校用来激励学生的吧,我不确定。可就是那句话陪我走过了高三最后的日子——意志的力量,是决定成败的力量。我用我所有的经历和体会去实践而且证明了这句话:意志的力量,是决定成败的力量。
呼啸而至的风卷着漫天的黄沙,在那个北方的春天里,我们一个个头发蓬乱,皮肤粗糙。死寂与喧嚣交替如同美国的执政党,让人怀疑冥冥之中可能有一双奇异而魔力无穷的手,惶然而又茫然的我们在敬畏与期待中迎来又送走了一模、二模以至N模,每根神经都被冷酷无情的现实锤炼得坚不可摧,不论是吟惯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情,还是习惯了信手涂鸦的画意。在这个来去匆匆的季节里,一切敏感细胞都奢侈得如同恺撒大帝的稠衣,徒留无数次的希望在无数次的失望前撞得粉身碎骨,无数次的激扬在无数次的颓丧下摔得头破血流。每个人都比昨天更加明白理想和现实之间那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也比昨天更加拼命努力挣扎,试图挤过那道窄窄的独木桥,哪怕明知是徒劳。
——会是徒劳么?
当这个锥心的问号在夜阑人静的时候一次次猛烈扣击心门,每个人都难以承受那潮涌而至的恐慌和迷惘,于是逼着自己埋进去,埋进书本,埋进试卷,埋进密不透风的黑茧————为的只是有朝一日的破茧成蝶。青黑的眼圈,浮肿的眼带,干燥的手指,焦虑得起了水泡的嘴角。那个春天我不知道流行的是粉蓝果绿还是黛紫银灰。小镜子被悄悄收起,因为不忍见到自己憔悴的面容和黯淡的眼睛,因为怕有什么会在干旱已久的脸上纵横开来——上帝,我是个女孩子啊。
上帝无言。无言微笑。微笑告诉我,你,心甘情愿。是的。我心甘情愿我不悔初衷我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平坦也好崎岖也罢,我得走下去。我要走下去。我会走下去。
于是所有的呐喊被咽下去,于是所有的豪情被收起来。我象一头二月黄牛,默默踏步,无声前行。当拼搏被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