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有趣的要有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11 08:11:38
最好是有趣的要有趣
x|Yn+IVF~. {$γ$΢RHR3g=T3"3}$Sڍn -232ę?϶6-l=>9]<~\~x 5NMCbpey{]ҡ=bJAokai]tɞ8ɸ_b ;&ڷ|l•On^6ڋQl}M0&>}R9\b|cZ}^L*fwl:kfrl 33Nh1=X4 Ä=~?56].)!r3oZ0g}bi*gR_ͷ6>}JMԛA>EDv 7h߉vGf/+@V]_0ktw|`(F7!gL :cԹNئR3 ؽͨ7IN]d<]o. %0Áۏ,e0ӿ [rs1w]9 0b7 -IJEリWR>k&%dsBf`qiUMOdx9Gnl}Do!nʖsqeyL|9oNfۋ|P0_| ɧuGRyR$kYl{)RH: ?dQxnU b: b0f$soOmJk_6l_k1[2MsKuSd3$O(D&Վ1i2ut^ջ9 l^x$>>Ⱕ }Se [:6]jEJŰg %Z *9>Jhu旍 3|4lt+dqʚ0!xPk.{YLLK博f/`ADih 9 Gf uvM$R]錁ׄ}-d|VS+N'kl XB=̺oT3ob 6Uƃ_$(C,չy3oE'L"f` M=(v icG<5@l0> YB0J<+^.팳XUo]7~:M >iQ[ دTI`@z3k%؜d^bAƁuOĆ}{v!}dgJjaiyc\ sQߟoIr!jq _a1g\1Є nNr:|G}ŸEKo^>ɐLpËD1D1h ak4ntd|ЗQˣ.AKlybٞ쀌~$q?8v\6GW0`1Hύ7swNNu0Ug'0 nPO]`NYaJ]ql//.?)F !micMN oxLQNy5avua\T,BcY v _jb}$/7qs8|w ˍ5Bi;ļ;@}>c߁v n {/}_u~8u!PkE< i>׃ݸw8&u Q4jqp[&9x"aٳ;'~ EGw`qfzj& #Gm0ym 4 .]xg? tj{]omnlBj1z0@_л?m槏ٖNMjj#O8= ˩9\uc}Ow!J!xI[b0Naˆ4Չ3k!0MwΎ}uَFԡtw/`ot67 :Ls?sNW(n ? 0YxXb)eMΆ;$`Ic{8­S@ЗXg E:ƹ3 /޻I]F=Ygč_ъTw] nttɞsoʴ$ 6 6o0V f.B@ŵGg@f1f :s w",5h&ttK[lb72Ni$3%:"od ;KQ"Tpibk:`zs =8# {s2n9&M?rUr|2/w\kRpU18'sI<㒕)pH$O?~{XtFCkjk`jv! f^+B\nY qK`R,SR qZUԵH bif4&þHvҡ: 9 Ǥp'^81 V ^eB4Y@Dkz;HTtnNj^8w4$U1}p!|#~БʠrzoPttŴlI, kT=IhcwVAt|mk/HGD\`D&7'Aim`SORަq|Y`}P{b{'4̑t[rMEW@- id\尼\*6_XjKYd"D~vd DN%I)^w]e#K?j(u@~ |C,AЪ˸5l51()/t^E>SKm/2Է-@ι=^lupuJ3pΠWFz u5Iḏ 6r >mI$@x| h28yN.{!klJ}?p i5>`ìSL?1y\1+XvD#g:+F*XY0p8:__n@TftmաK'閹H5#!0 &n[ԙv'|o',c6A&9ۛmxO+gw26}O/ÿ[_A}Ae!BY&d/ȒOd8R%b <2ؽ( 'QU݌qb6 d$x*@ԯ5ɟ;H0ОiRmu(ɇ]k yKHkJF-^x;FZW5Ũ9x}\Q?v`Wo &#]ށl̗ ˝XQW @676hi\Lҗ?6Ͱ@NAX%Y 4?:$Cy݂S5CP}WatlRPiɱ Kg_Ck4'!7_5 ٜ3-QU$j,pt0&+Wz 3 Snn}Q?.ڶǨT?a>HA27EGio "ft$T;+1sܘ1*bK}0|>[LZ3ɔpsM;3 Dx ?Odўu۝{.K>诜vġqs-}F&|,u+]{T؟ta*l3:L\MR&qF lQrku~c.`b; >ŷA$ƻ{ԟl>_Q*?FT3}.cL%-ɟcd=  T(Ť-F_| xw9uZqSg b݄js-?W'hSټi7 nx.q_`m0'ݨw)3==>s ^:b`idK`{;Qk*~ɠn `U`[ OwQ_] W~ɲQڙ𝆷b\ԛu9:i|]vƏ$Axtzy1lbs*#楽YBeb:g&.Gp%s{-LX5Qi^u&PFq,s'-oxg}$ao[%c(''\)PRO'5i?o [$I}7A@OۺtQzd$f`d*?@.Y?4}pFWfzO{:=n%BXWp*;a8E,es7QB/ =%W'6 +ԭڍ hϏڮ욪;A>$͜~)<0@HE`b;9kjV\iN !my= {QNm21|lAE'(&t+3+x@#M9aی1dFvxʎ3g_tYL`40?8n3D}c&i)vߜǔ}q~."7w<>Di^hjqw>)s!{IimC}Lj&\$v'X.oFpׯkD|ջ|#v[Nhu_j*,!RMrCw$ f^c=!NDM?qsRS´vd3=ȋyK)ފߡcVVWz5e8@Kzp-v68y1 cM @dTLv"I`l9]m %kOG+$epTέQô\I07>(,E޹nm*[>AA|?3԰sr:7RZbA I8Zk.0Oïhq3JZl-SZ/< YSHb3(Kcr{c9:M 1mXZ-(ۻ z[?~Vh KЌejGZ͏`+hG0fw%S>7>6h)F+,#|19慵 W>E"(N?PV@˹>^e*/}DS.6ULvsZ^8,Bx 1Y4 HM: ]HeW V軪lq߄Akθ"&M@oLίlX )P /E(lYOiW7|xСO ;OS Xυt(USDL6k28;2s1}jLD:@k7^,~$h;?n^|$I()!8!h8#;*qIN{j畣nj$Ut)v<lzP ϝ,qn!`ȭ01 d}y""^o>ls덾2J=98 ΠR2uzN. ۻH%~~03"LEhyQUv0jXj>ʴ qG mȣ-˰p*+ub6B:Cg㒚cng7xPoscb'ʒ&Q6=W'0{܅ ƢTiUٱ Yi0TrQg~NWaG}>+{O7?6+z„s dXҦu"b@K6" l9 Gz{cx_ juH|t/Fই M.r&!/aRUx" {tM/MVqmA>nIgP 4d]{`Vj?O(#m+K[m±Ϲ61@$Xhy)a$WkHp|K7?}Mu}*t[USI gGq=J)l~dj&#ۋ2AVFdw^J+|gQdkuZ>*dѲD$]4mM6`(r 'r~̟^ib(GKko#T b-20l$^}Bve7mTm7@Fq}J{"DNttiVȽ!& Ԃ\ |!.9}SU*&g}Ygڌ%Zw&&LiN5%uAiI؝.HVHk{wNC[vQGATAɗ9}bApCߜNoh8q6kcD30fmRsC)Hb,QDd}`gOARYA g>nn0: X(aZ;xPOIσ 64m[W:?7K(|:O1eeT:9L:Ϙvԅ۹I@G\x,UmF ЪHGkn`.MB{ w%%@- $}&{N۶[n?76>-T+Mjk#&O6^o;"l=r3 K36=c8FŬI:odH' X>Z -WN7y bWŷq{J"??oYkgivѾ0_F3L2u[Q ?J+&;x )HL-̄QVp]3rlI$#kx!2qa؝ Swvv;k x,?-fŸ&vBΔ;<3!NOKe2yaVQ> 6xpE\L23eK\Ƕe&ìaa&~Wt k*.}zädg8"faĄ<si PvҼDK!bӺ)Bԅɷj)Ѥ򂟑vw2^ A4)ԐFMxZD+>e*IvY7´m-Ӓ~Z \ wtUgf^!Cqfz&Cqq+jl&JqEdZ?2j$G}\c<]CϼyĦ{D/]>^عڻi6y9ѱy×P~-bJUĄc>I`5VG-ǚc_ŕj$q̠`|ؒ7oY;y~7u0} $|q 29BpW]$oxicDN:'LrN$T;S@A8nkQ%b'u߰#[

最好是有趣的要有趣
最好是有趣的
要有趣

最好是有趣的要有趣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菜、算多少钱……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生活时报)
英国诗人捷尼逊写过一首诗,其中几行是这样写的:“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死亡,每
分钟都有一个人在诞生……”有个数学家读后去信质疑,信上说:“尊敬的阁下,读罢大
作,令人一快,但有几行不合逻辑,实难苟同.根据您的算法,每分钟生死人数相抵,地
球上的人数是永恒不变的.但您也知道,事实上地球上的人口是不断地在增长.确切地说
,每分钟相对地有1.6749人在诞生,这与您在诗中提供的数字出入甚多.为了符合实际,
如果您不反对,我建议您使用7/6这个分数,即将诗句改为:“每分钟都有一个人死亡,
每分钟都有一又六分之一人在诞生.”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工程
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
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他用很少的篱
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两百多年以前的一段小故事,一位9岁小孩的数学天才使他的老师大吃一惊。
1787年,在德国一所乡村小学的三年级课堂里,数学老师出了一道计算题: 1+2+3+4+5+…+98+99+100=
把100个数一个一个地加起来,这件事让三年级的小同学来做,是一种考验。不料,老师刚说完题目,班级里的一位学生,名叫高斯,就把他写好答案的小石板交上去了。起初老师毫不在意。这么快就交来,谁...

全部展开

两百多年以前的一段小故事,一位9岁小孩的数学天才使他的老师大吃一惊。
1787年,在德国一所乡村小学的三年级课堂里,数学老师出了一道计算题: 1+2+3+4+5+…+98+99+100=
把100个数一个一个地加起来,这件事让三年级的小同学来做,是一种考验。不料,老师刚说完题目,班级里的一位学生,名叫高斯,就把他写好答案的小石板交上去了。起初老师毫不在意。这么快就交来,谁知道写了些什么呢?
后来发现,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就是这位飞快交卷的高斯。高斯解答的方法更使老师惊讶不已。
高斯把这100个数从两头往中间,一边取一个,配起对来,1和100,2和99,3和98,…,共计配成50对,每一对两个数相加都等于101,因而原式=101×50=5050。
这种算法虽然不是小高斯首创,但是事先谁也没有教过他。在两百多年前的德国,这样的计算方法是在大学里讲授,叫做等差级数求和。即使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等差级数求和也要到高中数学课里才系统地学习。当年只有9岁的高斯,出身农户,家境贫寒,居然这样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使老师无比欣慰和深受感动。老师名叫彪特耐尔,特意到大城市汉堡买来数学书,送给高斯看,并且请自己的年轻助手巴特尔斯对高斯多多关照。

收起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1924 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

全部展开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1924 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收起

美国航空科学家冯·卡门趣事
在车厢上推导方程
那是1926年。
某天深夜,冯·卡门和他的学生弗兰克正在紧张地运算着,那是从曲线推导出数学方程。忽然,他们想起开往亚琛的电车只有最后一班了,便像从梦幻中惊醒一般,急匆匆朝伐尔斯车站赶去。
在人声嘈杂的车站里,冯·卡门还在思索他那组迷人的数学方程。也不知什么原因,拨动了他的灵感心弦,一种所谓紊流结构数...

全部展开

美国航空科学家冯·卡门趣事
在车厢上推导方程
那是1926年。
某天深夜,冯·卡门和他的学生弗兰克正在紧张地运算着,那是从曲线推导出数学方程。忽然,他们想起开往亚琛的电车只有最后一班了,便像从梦幻中惊醒一般,急匆匆朝伐尔斯车站赶去。
在人声嘈杂的车站里,冯·卡门还在思索他那组迷人的数学方程。也不知什么原因,拨动了他的灵感心弦,一种所谓紊流结构数学公式便在他脑海中奇迹般出现。他兴奋极了,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激情,便马不停蹄地在停留的电车车厢上写起来。就这样,一行行数学方程像潮水般涌现出来,使他忘却了周围的一切,也忘却了站在一旁的弗兰克。
售票员静静地站在旁边,十分无奈地凝望着他们。她不时看看表,实在不能再等下去,便大声催促弗兰克上车。然而,沉醉在快速演算中的冯·卡门无法停下来,一面发疯似地继续推导方程,一面打招呼:"请再等一会儿!"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了。
售票员实在等不及,十分生气地喊:"走吧,教授先生!"说完,她就跳上车。紧接着,电车启动了。弗兰克这才跳上车,与冯·卡门匆匆告别。
不过,辛苦的却是弗兰克。他每到一站,便迅速跳下车,将写在车厢上的公式抄下来。就这样,一站站跳下来,一站站抄录,一直抄到亚琛。
冯·卡门写在车厢上的公式,成为他题为"紊流的力学相似原理"的论文。如今,他当年发现的这一紊流对数定律,已经成为各种飞行器阻力的计算工具,在喷气式飞机、火箭设计上得到应用。多少年后,冯·卡门在他自己的《自传》中记录了这件有趣的故事。
将齿轮转回去
冯·卡门在亚琛当教授之余,还去企业部门当顾问。在与企业界打交道时,他一点也没有学究气,该向企业收多少钱,他毫不客气地同他们认真起来。
有一次,一位小厂老板找到他,希望他帮忙解决一道难题。原来,该厂一台机器处在振坏的危险之中。心灵手巧的冯·卡门一看,便知道毛病出在何方。他让老板将齿轮转过90度,顷刻,机器奇迹般消除了振动。老板见此情景,高兴极了,称赞冯·卡门的技术高明。
几天之后,老板接到冯·卡门开的帐单,竟傻了眼。他上门找冯·卡门诉苦,说道:"齿轮不就是转了个90度,怎么要付这么多钱?"
冯·卡门十分幽默地说道:"那好,请你将齿轮转回去,我就把帐单撕掉。"工厂老板被问得无言以对,只得老老实实地付钱。
专业术语
1963年2月的一天,白宫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为表彰著名的美国航空学家冯·卡门在火箭、航天等技术上作出的巨大贡献,美国政府决定授予他国家科学奖章。
当时的冯·卡门已有82岁,并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当他气喘吁吁地登上领奖台的最后一级台阶时,踉跄了一下,差一点摔倒在地上。给他颁奖的肯尼迪总统忙跑过去扶住了他。
冯·卡门对肯尼迪总统说:“谢谢总统先生,物体下跌时并不需要助推力,只有上升时才需要……”

收起

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

全部展开

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收起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