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春日》一诗 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0 03:10:02
朱熹的《春日》一诗 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xWYRH@ z2s /X4h/ȖmbTW_a^V #cob"::+++˗3 s(㞴{OF) 5SVvI*`6o7}xo^E _lft$k87dZʜKUKSˇ/ ]afne1̤~ƖG5͈7t1 ˥\8IxZ\i3ʗoQL q\oã{q ۣ7/!s=Z;{*UW䗈S7rpn(w~14z2bTz2 OsZel@gk1@qk] Q൭@[˓-HM84#{jp[ :EukQѶj- ZK×pA;oWή|B uu=Mhj'}d`-=j_ 2% wqKԟqMNg^TQL&+t^R iC% 1g%NUD:lWy)"{eGpWx׉-R 5 {26FFjtI nOqq(>$V) _Mˉu*Y9z~EިUTK'kR&u&8Y{R6 {tׁ)F $s s.M&;TL@NޞˏmY- =\zZ/yZV^K ^\ULOZ-X- VdteQ*ixVw5U1)ej[?d}5ʾVPҥըF]E'5;`Q@ Xvz Y Q_@M8ex$-1w@~Jk UжW. lnktbV3|Q܏3)LNvOskD'#% ãL[n\>}Y;h(S$P- @l-GIaÏKmN(-X5q^I?Ej3QUC rHG(kCmgÆy Z9N8~p?,T? buA؜Ŀb*D(aCr^{ >9$``Fs8lj.Y:0~5?f2bHȾl_,'n4rxWb=3w8nP]-S(vZq?wM,>~! n¢OYF-~|#׹υ7:B>U* 4qi܌JXoz---eY ϋ\iEM=f.+$#L2CV^ا'X]aYDĻr$QrIb#O \&YruS6( hLHjޫo

朱熹的《春日》一诗 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朱熹的《春日》一诗 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朱熹的《春日》一诗 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诗中描写了泗水之滨春天的美好景色,群芳争艳,万紫千红,一片春光灿烂.诗写得意境开阔,生气蓬勃.诗人沐浴在万紫千红的大好春光里,在他的眼中,大自然处处饱含着无穷的生命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日
【宋】 朱 熹
胜日⑴寻芳⑵泗水滨⑶,
无边光景⑷一时⑸新。
等闲⑹识得⑺东风⑻面⑼,
万紫千红⑽总是⑾春。
【注释】
⑴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⑵ 寻芳:游春,踏青。
⑶ 滨:水边。泗水滨: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⑷ 光景:景物。无边光景:一眼望不到边的风光景物。
⑸ 一时:一...

全部展开

春日
【宋】 朱 熹
胜日⑴寻芳⑵泗水滨⑶,
无边光景⑷一时⑸新。
等闲⑹识得⑺东风⑻面⑼,
万紫千红⑽总是⑾春。
【注释】
⑴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⑵ 寻芳:游春,踏青。
⑶ 滨:水边。泗水滨: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⑷ 光景:景物。无边光景:一眼望不到边的风光景物。
⑸ 一时:一下子。
⑹ 等闲:平常、轻易。
⑺ 识得:认识到。
⑻ 东风:春风。
⑼ 面:面貌。
⑽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灿烂景象。
⑾ 总是:都是。
【题解】
这是一首借泗水寻芳宣扬圣人之道的的理趣诗。因孔子曾在洙、泗之间教授弟子,所以诗的首句便提泗水。从题目“春日”看,似为游春之作,然而,在南宋时期泗水已被金人侵占,朱熹不可能去泗水游春,所以这首诗是虚构想象之作,而泗水就是暗指孔门。诗的字面意思,在于说明大自然具有无限蓬勃的生机,因此万紫千红,触处皆春。而实际上诗人用“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他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当今常用来形容祖国形势一派大好,或者文艺园地百花争妍的情景。
【译文】
我选择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欣赏】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收起